《三重专注力:如何提升互联网一代最稀缺的能力》是一本由(美)丹尼尔·戈尔曼(Daniel Goleman) / 彼得·著作,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196图书,本书定价:35.00,页数:2017-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三重专注力:如何提升互联网一代最稀缺的能力》精选点评:
很薄的一个册子,很快就能翻完。大部分讲的是儿童的教育问题,三重专注力包括inner,other,outer专注力。并非是鸡汤文哦,说让你放下手机关上电脑的,里面有些训练大脑专注力的方法和观察结论讲的浅显易懂,其实是本好书。
虽然是系统性总结 也引导人们进行更多新的思考 能发现很多新知识
有点点儿用,挺水的。
关注我,察觉他,不要忽略世界
又一本背畅销书作者的编辑,空了的书,其实内容的话根本没有涉及到专注力,更多的设计师对未来教育的一些思考篇,思想上的东西。
延迟享受其实很简单 比如对要享受的东西不屑
这本书提出了三重专注力这套思维模式:聚焦自己、关注他人、理解更大的世界。以及与自我觉察、自我管理、同理心、社交能力、决策能力等五种与之相关的能力的培养。讲的有些浅,不过有些概念理念还是蛮有让我眼前一亮的。比如“网络化的抑制解除”,解释了为什么我们常在用电子设备与人交流的时候会被情绪控制;“时间滞延”,解释了为什么我们没有办法认清实际上我们自己正是造成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嗯呐,这些概念理念挺值得去了解的。
多让自己有正向信念,再就是提高自我专注力,再把三重专注力一一练习。
2017年11月9日读毕,此书解读了“见自我、见众生、见天地”,一些教育思路很值得借鉴,尤其在教育孩子方面。只有专注于自我、他人、系统之间的关系,人生才能发现意义。
这是一本讲孩子教育的书,但是对成人也是有效的。成长专注三点:自我认知模型建立,社交模型,理解社会大系统。 总结起来 我(与自己的关系) 你(与别人的关系) 社会(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这本书让我想起高晓松说一个好的电影必须有三个冲突:主人公与自己的冲突,主人公与别人的冲突,主人公与环境的冲突
《三重专注力:如何提升互联网一代最稀缺的能力》读后感(一):丹尼尔的抠脚作
这本书告诉我们,不要迷信大师,即时写出过好书的人,不一定写的书都能够看。
丹尼尔适合研究思想实验,而不是写现实中的模式和决策。
理论和实际的差距太大。
不知道为什么丹尼尔要写这本书,还是说行为经济学其实有很大一部分是阿莫斯的功劳,丹尼尔只不过打个酱油,以前的决策理论都是由阿莫斯提出来的?丹尼尔只是一个捧哏?
丹尼尔的抠脚之作,强烈不推荐。
《三重专注力:如何提升互联网一代最稀缺的能力》读后感(二):学习机器无法取代的事情
这是一本关于心智提升的书籍,提出了一切学习的根本框架,为学习者构建智力与情商协调发展的“三重专注力”:关注自己、理解他人、理解更大的世界。这是一本非常适合教育工作者、父母、企业管理者以及每一个人的书。
就中国目前的现实来说,绝大部分的基础学校、父母、企业管理者都企图培养出“听话”、“符合标准”的人。大家更多的是从自身的更易管理的角度出发,考虑不到更长远的效果,更考虑不到被管理者自身的发展。这已经不适应目前社会发展的需要了。因而对于这些管理者,要学会如何去激发、挖掘被管理者的内在潜质。
同时,这也是一本适合我们每一个人看的书。这是一个人工智能的时代,绝大部分的事情都要被机器所取代。每一个人都要去学习如何学会那些机器无法取代的事情,比如我们的心智模式,我们的智商与情商。三重专注力这本书给了我们很好的建议,不妨每个人都去看看,将对我们如何提升自我非常有帮助。
《三重专注力:如何提升互联网一代最稀缺的能力》读后感(三):内容空洞,描述肤浅的小册子
这本书的内容大概和哈佛商业评论里的一篇文章差不多。戈尔曼的文章依旧是那么肤浅,只是列几个这么做好的例子,就没有然后了。里面还提到棉花糖实验,哎呀妈呀,真是肤浅啊。真正困难的是如何做,谁不知道要自律,如果自律这么简单,全地球没有胖子了,没有懒汉了,也没有那么多婚外情,杀人犯了。全书没提供一个建设性的意见改善,全是堆理论,恩,什么同理心,理解他人,系统性思考。。。这本书不到一小时就翻完了,然后就扔垃圾桶了。强烈推荐棉花糖实验这本书,这真是本好书。
《三重专注力:如何提升互联网一代最稀缺的能力》读后感(四):授之以渔就只会捕鱼,还是不懂生活
这本书应该称之为一本文选,或者可以看成是“情商之父”戈尔曼在《专注》这本书之后的升级版。和彼得大神分别甚至是联名写的几片文章组成,当然都是讨论着一个主题“三重专注力”。
所谓的三重专注力就是指专注于内在、他人和外在系统(inner, other, and outer)。或者说我更想把“专注”这个词改成“觉察”,因为这就是自我觉察、环境觉察和系统觉察三部分。
在书的后半部分提出一个解释其实更能说明问题,我们可以看成以下三个层面:认知层面(前额叶)、情绪层面(哺乳动物脑、大脑边缘系统)、精神与精力层面(深植于身心系统的整体运作而非特定神经回路)。
当然,这一切的思考都应该是系统性的。就像引用爱因斯坦的那句话,“对自我、思维和情感的体验都与世界的其他部分分割开来,这是一种意识的错觉…”
这本书所要表达的还是如何让你回归到大系统中去,当然最重要的是这种回归需要从源头上开始,即从教育开始。现在很多教育虽然想授之以渔,但其实最终只会捕鱼而不会生活。
锻炼三重专注力的目的是让你不那么专注,从局部的专注转到系统专注上去。
因为是带着对彼得大神的敬仰之心看这本书,所以多多少少会带着《第五项修炼》的脑子来看,有一种感觉就是这本书很像是第五项修炼之教育篇。
从系统思考这个角度出发,虽然我们知道可以怎么做,但其实很多固有习惯是很难彻底改变的。
或者我们可以把系统思考者的习惯作为我们的一个思考目标,当然这些目标本身就是系统性:
1、当检视分析因果关系时,意识到时间滞延的重要性;
2、能够识别出预期之外的影响,及其发生于何处;
3、改变视角来增加理解;
4、能够识别复杂因果关系中的循环性和相互影响;
5、能够识别出系统的结构影响行为;
6、通过对系统结构的理解去识别高杠杆的行动,即更好的着力点;
7、使得假设浮现并测试假设;
8、检查结果并根据需要调整行为,逐步接近目标;
9、尝试去理解更大的图景。
选择这本书的初心是想看看彼得大神有什么新的见解和看法,结果略微有些失望,主要的内容还是戈尔曼的教育理念,其基础的是彼得大神的系统思考前提基础上的。
也许直接去看原来那本《专注》更为的直接且清晰,只是好奇豆瓣上《专注》的评分竟然比这本还要差。或者说这本书其实并不适合所有人去看,最该看这本书的应该是我们亲爱的教育部领导们和那些在体制内执法的教师们。
2017-11-16
《三重专注力:如何提升互联网一代最稀缺的能力》读后感(五):三重专注力
很多时候想做成一件事情,会说天时地利人和。三者可能缺一不可,或者是说,当三者都具备的时候,可能你做事情会更顺利。在我看来,天时和地利可以说是一个外部系统环境的整体情况,人和就是指自己和他人的情况。
三重专注力,主要专注于内在,他人和外在系统。第一重了解自己,第二重理解他人,第三种认识外在的系统世界。
书的作者是情商之父丹尼尔·戈尔曼与管理大师彼得·圣吉。彼得·圣吉是麻省理工学院的组织学习和系统思考专家、《第五项修炼》的作者、学习型组织之父,丹尼尔·戈尔曼是《情商》的作者、社交与情绪学习(SEL)运动的发起者,他们追踪脑科学与教育学前沿研究20余年,提出一切学习的根本框架。
本书主要提到三重专注力。
第一重,专注自己的内在世界,了解自己的思绪,念头和感觉,觉察并达到管理自我。这种向内的关注,探寻自己的感觉和情绪。关注自己在想什么以及感受到什么,这样的专注力注意力是学习的核心技能。
第二重,理解他人。同理心是非常重要的。并且良好的自我觉察和自我管理能力,能让我们有能力更清晰的思考更清晰的作出决策。
第三重,系统觉察。系统是一个整体的环境,应该养成系统思考的习惯,因为事情发生可能是有因果关系,但是是有延迟作用的,并且可能系统会有预期外的事情,对事件的发生造成的影响,而且不同的角度,对事情的发生也可以有不同的理解。
在这里,不仅让我想起了心理咨询师的家庭系统疗法。反正事情的发生看上去只是某一件事情的发生,但实际上它是处在一个更大的系统当中的,系统中的其他因素可能会间接的影响到这件事情的发生,出在系统当中,不同的角色都有自己各自不同的立场。当你站在一个从系统的宏观的角度去看待事情的时候,你可以发现,事情可以这样理解,也可以那样理解。而变换一下角度,可能你对整个事情的想法都不一样。
比如你可能从小就立志要好好学习,长大以后去更远的地方读书,留在更远的地方买房工作,并且生活在更好的城市。表面上看起来,这是一个很正常的决定,但是实际上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决定,有可能就是你的家庭带来的。可以去看看自己的父亲,或者是父亲的父亲,他们是曾经怎样创造出自己的发展过程,可能你会看到很多的相似之处,这就是一代一代传下来的整个家庭系统,造成的整体的思想。
最后我们说的,也是本书的目标。就是把社交和情绪学习和系统教育三者进行结合。社交与情绪学习中所应用的自我觉察和自我管理的相关工具,提升了孩子的认知效率。一个能够平复焦躁情绪的孩子,更能保持清晰的思路进行系统思考;而同理心、社交工具这些社交与情绪学习教授的内容,能让学生打开视角,感同身受地去理解他人;同时,系统视角会让孩子对人际互动的动态复杂性有更深入的把握。上述几点的结合就是整合了多方面的理念和工具,全方位促进孩子在人际互动上做出更明智、更有利的选择。
本文作者的文集给他/她留言我也要发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