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革命:地球号太空船操作手册》是一本由[美]理查德 ·巴克敏斯特·富勒著作,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页数:16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设计革命:地球号太空船操作手册》精选点评:
协同
这几年的许多思考结果和书上的相同; 相见恨晚的一本书; 通俗易懂又充满智慧的一本书;
本以为是本建筑或者规划书 看这种东西还不如去补补哲学
高估人性
财富是种能力,以维持物质代谢再生和精神革新。妙的。
富勒是提出“设计科学”概念的先驱,他的眼界也与常人完全不同,这也是富勒的第一本中译本
这才叫跨界
很搞笑也很有启发,读起来不像是1969年写的
薄薄的一本,那种宏大的世界观,放在今天也不过时,有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思,还有那种对人类命运乐观积极的态度。
近50年前的思路,现在依然适用,有些依然超前,对专业性的质疑已经在现在显现出来。而协同效应和跨界思考,才是设计的革命,这个设计是整个宇宙地球系统级的设计。
《设计革命:地球号太空船操作手册》读后感(一):地球号太空船操作手册
如果你有这种阅读习惯:发现不易懂的部分就跳过不读,那么很可能你会完整地跳过第五章和第六章,然后得出这是一本以「人类愚蠢无知,因此活该受穷」为中心思想的书 — 这个结论恰恰与作者真正的结论完全相反,也无法解释为何这本书会影响乔布斯的一生。
事实上,这本书和《JoJo冒险奇遇》一样,是人类的赞歌。如果你能耐心地、甚至是逼迫自己强行理解富勒关于「普遍系统理论」和「协同效应」的反复论证,你就很容易理解他的理念:“马尔萨斯一达尔文—熵理论”已经过时,人类的全面视野是扭转熵增的关键,流血革命只能导致“全输”,而宇宙级别的设计革命才能带来“全胜”。
《全球目录》— 这本Google出现前的人类索引 — 把富勒的书排在「人类必读」排行榜的第二位,仅排在麦克卢汉之后,所以如果你对人类的未来感到迷茫,那么这本《设计革命》绝对可以视为你在黑潮之中航行时那海岸线的灯塔。
至于我的读后感么,我想高桥留美子老师说的那句话格外合适:「身为人类,实在是太好了」。
《设计革命:地球号太空船操作手册》读后感(二):巴奇最伟大的发明就是他自己
这是一本哲学书、历史书、物理、教育、财务管理书等等…但它算进封面仅有150余页,很难解释这是一本什么类型的书,我更愿意把他定义为一本小说,这是一场头脑和思想的次元之旅,无比的希望页数能多一些啊!即使是空白页,我也敢打保票,当你一次又一次翻开它的时候,总能从中看出些什么。
理查德·巴克敏斯特·富勒,感谢这本书让我记住这么长的名字,在我过去的经历中,这是一次犹如翻越珠穆朗玛峰般的成就,但这个成就的意外之喜,却是我登到峰顶,摘下了孩童时期就欢喜的星星和月亮。
“巴奇没有创造什么实际性的应用成果,他对这个世界做出的最伟大的贡献就是他自己”
我们每个人都是地球号太空船的驾驶员,为了保障太空船的平稳航行,我们各司其职,但除此之外,我们还有个“兼职”,在这之前先请回答一个问题,你叫什么名字,好的,恭喜你 A,你同时也担当着A号飞船的首席驾驶员,至于操作手册 请参考地球号太空船操作手册。
在我们将来的航线上,难免会发生“管中窥豹”,到时、不妨试着给这个管子起个名字,巴克管。
《设计革命:地球号太空船操作手册》读后感(三):如何使用这本手册
如果把我们生存的地球看作是一艘宇宙飞船,那么在这只船上面的人们就都是这艘船的员工, 但是人们不禁在疑问,我们既然在飞船上,那么如何驾驶飞船,如何定期保养它?
以及我们这艘飞船的飞行原理……对此我们知之甚少,或者说,我们根本就无从知道。
这艘飞船没有驾驶操作手册, 一如所有的车辆船只一样,都会有操作手册指导你如何使用, 这样才能让它能正常运行。 但这艘飞船没有, 所以人们智能凭借自己的经验以及智慧去摸索。 理查德 •巴克敏斯特的《设计革命:地球号太空船操作手册》 正是一本这样能帮助我们找到方法和经验的书
人类如何保护这艘飞船,使它能够飞速旋转。 我们的飞船设计非常精妙,它的大小刚好能容纳所有人和生物,和太阳的距离刚好能接收到足够的热量和能量却不会让它受到过多热量而炙烤。 这样人们可以外出晒太阳、日光浴,却不需要担心会被烤到。 而来自太阳的能量被植物吸收,经过光合作用之后也被转化成能够被人类所用的能量。
而然光有这些还不是足够的, 人类的智慧以及人类面临的飞船的驾驶技能的挑战,告诉人类, 要解决能源的问题,要面临如何保养飞船的问题, 以及人类的智慧要应用到更多的创造和发明中。 如何使飞船上的人能不受到就业压力的影响,如何维持飞船上的生态平衡等等问题。 不得不说作者的思维很跳跃, 跟着他的节奏走下去,你会发现虽然这本书第一版是在多年之前, 却一点也不影响今天的你去理解和思考,而不会觉得书的思想过时了的事儿。 如何不让我们的地球变成“污球”,如何在不增加成本的基础上让自然环境得到保护, 时至今日这些问题所需要面对的低碳环保的问题,也是大多数人所推崇的,低碳出行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推崇。
我们的飞船操作手册很薄,但看起来却是一件特别实用的手册, 你跟着作者的思绪甚至会觉得这本已经出版了很多年的书,就是当下的人所写的一样, 而人们也真的在实行着这些理念。
驾驶好这艘飞船,需要更多人的付出和努力,也需要人们珍惜当下的环境和资源。 更多的是需要更多人一起探索新的方法来降低资源的破环和环境的污染。不论是过去或者现在,这都是我们的职责。
《设计革命:地球号太空船操作手册》读后感(四):莫非他也是位穿越者
记不清什么时候在喜马拉雅上听到的一段音频,说达芬奇是一位来自2031年的时光穿越者。他的才能不仅仅体现在绘画艺术方面,在人体解剖、武器设计方面也有着令人惊叹的才能。从他留下的残缺笔记资料中可以看出,他似乎一次次的预言出了一个他根本不可能了解的时代。如果他不是一位时光穿越者,那么他就是最为令人惊讶的天才。
穿越者这条理论似乎还是不靠谱的。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些有着出众才华的人能够比我们这些一般人看的更高,望的更远,对未来的情形与发展做出更为精准的语言预判。所以他们能够走在人类发展道路的前方,提前预知发现路途中的荆棘,寻求到改变这个世界的解决方案。
理查德 ·巴克敏斯特· 或许就是其中的一位。他积建筑师、工程师、几何学家、制图师、哲学家、未来学家和发明家等多项职能于一身,在多个领域都有不同凡响的成就。是乔布斯眼中改变世界的天才。他热衷于展望未来、预测未来。在他1969年所著的作品《设计革命:地球号太空船操作手册》中,对于当下社会的一些世界、科学以及生活等方面做出了诸多精准的判断。让人不由的心生怀疑,此人是否如同现代的人猜想达芬奇一样,是从未来穿越而来。
全球变暖、能源危机、环境污染是当下这个世界面临的诸多危机中的几项,也是各个国家在各种世界大会上讨论最多的问题。富勒早在近五十年前就在他的著作中对以上的问题进行了深度分析,提出了一些有关于“挖潜增效”的方案设想。
在这个信息传输飞速,内容高度共享的社会,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不再做上班一族,宅在家里就把钱给挣了。这一点富勒在他的书中也有提及。认为只需要在若干地下室内设计信息自动化处理的办公设备。然而事实上,现如今也的的确确是如同他所设想的那般发展的。
地球是艘太空船。富勒是这样看待我们所赖以生存的星球的。他将他的这本著作命名为《设计革命,地球号太空船操作手册》。这个比喻甚是恰当,地球本就是宇宙中航行的一个天体,能够操控人类未来命运的只有人类自己。而这本书也实在是小巧,看上去甚至比一本汽车使用手册还要轻薄,不过里面的内容可是实实在在的。
看此书,不要想着一次读完后便可以丢在一旁了。富勒之所以能够成为时代的预言者很大一部分取决于他的思维与分析,而这些恰恰是绝大多数人并不具有,且需要慢慢去体会学习的。
《设计革命:地球号太空船操作手册》读后感(五):超现实主义的“地球”旅行者
当如今这个世纪的人们还在念叨着达芬奇的名字并骄傲地宣称这是他们所知的最全能的天才设计师科学家的时候,却很少有人提起理查德·巴克敏斯特·富勒,可即便是骄傲如乔布斯,也不得不承认富勒的伟大以及他改变世界的能力。
当我们在畅谈达芬奇的时候,总爱说起他的“不务正业”,绘画、雕塑的大师却又转而研究天文和物理,他是思想家也是哲学家,又同时向往医学。那再让我们看看富勒的标签吧——工程师、发明家、思想家和诗人,然而建筑设计师才是他的主业却最不让人承认(是个两次被哈佛开除的教授),但他又发明了“测量圆屋顶”并在世博会上大放异彩,可这些又都比不上他后来的成就。
你完全想象不到在半世纪以前会有人大谈低碳并付诸于行动,就像你不会相信当下有人跟你说外星人的故事。他追求着极致的效率,并顺道引导了“足球烯”的发现,他将眼光落在了宇宙深处,预测了人口增长所带来的地球资源枯竭,作为一个青年时期还在一战战场上飞行的战士,却在之后转向了战争的愚蠢,他说这个世界上的国家需要成为一个整体,因为我们共同的目标不应该是掠夺,而是可持续性的发展。是不是很耳熟的定义,富勒在半个世纪前就明白了这一点并用一生的时间在世界范围内宣传。
他将地球称为一个巨大的飞行器,并把全体人类比作是“宇航员”,我们需要共同努力来维持着这座“飞行车”的运行,它就像是零件精密的仪器,我们要了解它、维护它,才能让我们的航行生命更加久远。而这,就是写在《地球号太空船操作手册》里的故事。
让我们从头说起,富勒在书中讲述了两个故事,一个是大海盗与皇帝,另一个是协同效应。
先说第一个,在富勒为我们讲述他所认同的——过度专业化限制了社会发展——的观点后,以大海盗的故事梳理了人类发展史——点—线—面:人类起初生长在各自的小领域里,看不到外面的世界,眼中只有土地,当第一批勇敢者冒险者踏上海洋并发现了这个世界其实连成整体的时候,他们就掌握了最原始的力量,以大海洋驱动陆地城邦,以世界经济往来来谋取利益,继而他们开始培养仆人,各自学习着不同的专业并共同为他们效力,这是第一个道理——即领袖的能力在于掌握着利益和获取利益的路径,而执行者却永远不会同时得到这两种。
而在一战之前,整个世界似乎都处在这样的环境里,真理和全局观只在部分人的手中,为他们所用的人,哪怕到达高层依旧只是个“拥有极致专业能力的被使用者”,孩童时代的求知欲被教育限制成为大机器的某个零件。是不是很耳熟的理论,富勒在那时候便想到了想象力被限制的原因。
第二个,则是对协同效应的阐述——整体的力量大于零部件力量的总和,即最通俗的“1+1>2”,请注意这个概念的形成来自于1971年的赫尔曼·哈肯,然而本书的最早出版时间其实在1969年,富勒乐于为他的预言创造新词汇,也许在他本来的叙述中并没有“协同效应( Synergy Effects )”这么准确的词组,但他的确更早地发现了这一点。
一战之后,大海盗们湮灭了,因为计算机的出现使得他们再不能控制世界的走向,未来属于“看不见”的声波,互联网所能积累的力量是巨大的,它可以把世界聚集起来成为整体,可这个道理哪怕十年前还有一些执拗者们无法理解。富勒见识了信息覆盖所带来的便宜,也明白计算机会影响着世界运转,所以他提出“协同”并期待于让世界联合起来共同修理“地球飞船”。
书中的部分内容其实颇为专业性,比如“物质宇宙是非同时发生且仅部分重叠的、全互补但非恒等同的、始终处于恒变状态的、可称量的能量事件的集合。” 但其实我们可以看懂并延伸其他更多的东西,比如:“大海盗”故事里说明的平民主义的力量大于集权主义;比如人类接受并利用新科技的速度远超出自己想象,就像是如今的AI;比如人类的经验是有限的,所以我们需要连贯的思维,因为一个面是无法解释全体的;比如人类爆发增长并不是因为生育而是寿命的增加,所以以地球为单位获取资源才更可靠……而请允许我再次提醒大家,这都是一个半个多世纪前的老人留下的预测。
其实我们完全可以将达芬奇和富勒当做一类人,他们是“幻想家”,这比所有的称谓都要准确,哪怕达芬奇被他的“对手”——米开朗基罗嘲讽为半途而废只会瞎想的老头,而富勒一生也都是为了他所预测的“一百亿总人口”而担忧,但他们的思想的确领先于一个时代,因此他们看到了更高的天空。也许用彼得·德鲁克的形容更加贴切——(富勒是)科技的游吟诗人,也是狂热的科技传道者。
本文作者的文集给他/她留言我也要发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