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磨》是一部由Robert Lieberman执导,Jesse Metcalfe / Erika Christensen主演的一部惊悚 / 恐怖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折磨》观后感(一):解释纸条
事情是这样的: 1、错被折磨的人(逃税欺骗的罪犯)其实他是真的失忆了,他已经不记得车祸前的任何事情(包括车里和他关在一起的真正变态)。2、那他为什么写那个纸条呢?因为在被夫妻两人的折磨下,他自己变得恍惚,分不清楚之前到底发生了什么,心理认定了他就是夫妻口中的虐童变态。3、 至于为什么他会说出本杰明这个名字,是因为这对夫妻当着他面说过:“我们的孩子本杰明是被他杀害的。”
《折磨》观后感(二):发指的恶搞未完结片(有假冒伦理之嫌)
我怎么会看完这片,看完的原因可能是真的很恶心!这故事要说什么好像没说完,个人认为导演把层次重点搞错了,还没计算好结束怎么点题一下,看完后想了一下,这是一恶搞片。为什么?失忆被虐被迫自杀的替罪羊(那个过程简直可以媲美欧美所谓虐杀变态片),元凶还是25年监禁(10年就出来),受害者双亲虐杀一个无辜的人并且最终逃逸,手法过程更加发指。看完以后非常后悔,食欲大减!
《折磨》观后感(三):观众也是帮凶
影片首先竭尽所能地带动观众情绪,让观众随着影片中的夫妇义愤填膺。而当复仇的快感在折磨中蔓延之时,又悄悄埋下伏笔。
最后荧幕前的诸位恍然大悟发现抓错人了,那种滋味如何呢?没错,这就是编剧要的效果啊!让观众体会仇恨的力量,将观众变为影片主角的帮凶,最后又把真相还原给观众,让观众陷入难以名状的情绪中。
编剧的立意应该就是在“仇恨”上。让观众体验仇恨,体验复仇,最后摆大家一道,告诉你仇恨可能造成更多的伤害。
《折磨》观后感(四):整体中庸,但有亮点
从开始就可以预见得到的结局,可以这样的美式故事模式看多了的确发现新片陆续在重复着。此片的看点最终还是落到了twist公司的血浆肉片的特点上面。另外开头还有一种愤恨无奈的情绪可以带动观众。另外认错人倒是本片的一个亮点,被认错人最后将错就错,自行了断,对于夫妇来说也得到了心理慰籍。
另外认错人倒是本片的一个亮点,被认错人最后将错就错,自行了断,对于夫妇来说也得到了心理慰籍。本片最终不是说真正的罪犯是否应该得到惩罚,而是最终夫妇的心理又没有得到解脱,得到释放。
《折磨》观后感(五):短评写不下
1.之前不是见过吗,怎么没认出嫌犯,是因为脸上糊血了? 2.这部电影剧情简介看起来还是很有吸引力的,导演大概是想拍得有深度,反映人性吧,不过似乎并没有拍好,即不有趣,也不够合理。 3.夫妇这边应该有讽刺私刑的意思。人人都可能成为恶魔,最开始是妻子想报复,丈夫一开始并不同意,尔后,在怀念儿子的过程中开始同意妻子的想法,并且觉得光杀了不够,要折磨至死,施行现场妻子却受不了了,不过在一步步的过程中妻子也停不下手,即使在得知嫌犯已无当时的记忆,丈夫想放手的时候,妻子也不打算就此放过,一点点越陷越深。这里充分体现了人性的复杂。 4.嫌犯这边我觉得表现出了一些人类复杂的心理现象,比如说从众,错误记忆,自我合理化(认知失调)等等。
《折磨》观后感(六):倒霉蛋最后的“告白”
哎呀该怎么评论这片儿呢,说挺好吧,不像狮门的正统大作,说不好吧,又着实让我心里难受了一把。
就说说电影里那个被虐错的倒霉蛋吧。
我是在看到“伪猎人”出现在小屋的时候“顿悟”到两口子抓错人了的,所以对最后的所谓逆转并不意外。
只是一直纠结于这个倒霉蛋为什么在能开口说话的时候不要解释一下。
更甚至于在片尾直接自杀了。
其实自杀能理解,太痛苦了,论谁也承受不来。
关键那张满纸酸楚的遗书,又为何这般惨淡呢?竟不为自己做一丁点儿的辩解。
估计和两口子经历了彼此折磨的几天之后,这个无法承受折磨的倒霉蛋决定用自己的死来结束一切。
一来自己彻底解脱了,二来或许活在误会里的人有时候是幸福的,至少两口子有可能因为“凶手”的死,而稍稍的消解那么一些愤怒与哀伤。
但是这个类似牺牲一般的自杀,最终能让彼二人走出阴霾吗?
若两口子知道了自己抓错人,又会是怎样的折磨呢?
就算他们一直不知道真相,折磨死了一个人,虽然死的是“凶手”,他们心里就真能一点儿波澜都没有吗?
倒霉蛋最终,到底是在安慰谁呢?
总之这片儿看的压抑。
听着倒霉蛋最后的“告白”,心里堵了浆糊。
太折磨。
《折磨》观后感(七):从人变成恶魔的过程
故事结尾很是出人意料,夫妇俩去抓仇人,竟然会抓错人,还折磨了半天……总觉得那个被冤枉的人比窦娥还冤。
这部电影要说意义还真不是没有,大概描述了人是如何变成恶魔的,当仇恨把自己的理智控制住了,人会变成恶魔,知识程度越高,恶魔的等级越高。那夫妇俩为了折磨仇人,还不眠不休地研读研究逼供的书,身为救死扶伤的医生也变成人体试验的先锋。
看完你会惊呼:这样都行!是的,这样都行,很荒谬的结论,一个变态没有事,两个恶魔逃之夭夭,反而最无辜的那个人却被折磨得身心不成人样,最后无奈地自杀。编剧这是要告诉观众你身边陪你一起看的,没准也是变态恶魔……
广义地看,人变成恶魔的另外一个条件就是一个环境所迫,因为生活的地方都是恶魔,人也就不自觉地成为了恶魔,我想起二战,德国日本的善良百姓,一到战场上面却成为了恶魔,其中不乏音乐家、医生、教师,为什么?大概就是这样,仇恨情绪放大化,身边的朋友对付手无寸铁的无辜的人可以残忍至极,那么我也可以。谁不是呢,希特勒之前还是想当画家呢,生活让这种偏执的人产生巨大的仇恨。
所以当今世界,不少可以看到穷人忽然暴富之后变得不可一世,嚣张跋扈,很是危险。人的心因为承受不住巨大的仇恨,从而破碎,变成另外一个器官,一个恶魔才拥有的器官。
《折磨》观后感(八):我觉得这部电影很不错啊
我对这部电影很有共鸣
首先,杀死一个小孩,残忍地
判了什么刑法?
对那对夫妇来说
孩子意味着什么?
对他们来说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
有些东西是法律可以阻止的吗?
如果主角是你
你会如何?
这对夫妇的情感可曾体会
每个人都有仇恨的种子
情绪使它发芽
所以主角2人所做的很"正确"
法律最大的漏洞就是不曾考虑人类的情绪
然后,在夫妇对变态的折磨中,变态口口声声称自己不知道
失忆了
夫妻犹豫了
他们要报复的是谁?
是那个人的肉体还是他的灵魂
他们从未想到这样的问题
这很打击他们 非常打击
迫使他们要相信变态没有失忆
这属于一种自我保护
所以强迫变态 疯狂地虐待
屈打成招
折磨
不仅仅是对那个变态
也是对夫妇的折磨
变态声称失忆的时候的所感受到的折磨
变态痛苦时候的所感受到的折磨
毕竟
善良天性哪
人到底是善是恶?
影片中两者皆有
而最重要的是当时的情绪
影片中充满了极端的情绪
整部影片体验那种感受
你又会做怎样地决定
深深体验那种情感你又会如何决定?
其实最后的结局也在意料之中了
话说还是比较画蛇添足的
很勉强的感觉
其实虐待错了人又如何呢?
是不是你们觉得
那个判了18个月的人很可怜?
若是你也知道他到底做了什么你还会可怜吗
这个犯人和平常人相比可恨
很变态相比可怜
我们亦不曾受情绪影响?
《折磨》观后感(九):这是神马坑爹的结局啊(剧透,慎入)
从单位的某个ftp上拖下来的,不知道为什么那人要上传这个电影,还是1080p的高清版。
电影的一开始就是很阴沉的色调。某中产家庭的小孩被绑架,而且就在老爸的眼皮底下被绑架。父母自然抓狂,崩溃,歇斯底里。然后镜头转换到了一阴森的小屋,一变态男在梳妆打扮,房间响起了儿歌的旋律,让人联想到这货儿时估计被虐待过。果不其然,他打扮成小丑,忽男忽女的对那被绑架的小孩嘶吼了一番。然后,警察及时出现,冲进房屋时,小孩已经没救了。
无奈,尽管那货犯下这么令人发指的罪行,但是资本主义国家腐朽的法律还是放了他一条生路,只判了25年监禁。小孩的父母,怒了,两人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决定挟持犯人,对其进行非人的折磨,来以解心中仇恨。
这其中的经过不想赘述了。总之,他们将犯人抓到一个小屋中,折磨开始了。这一段,俺没忍心看完,如果想寻求感官刺激的人可以慢慢欣赏。无非就是烫烟头、开膛破肚之类的。其中还夹杂着两夫妻的矛盾心理,从被害者变成加害者,正义与否?可能这是导演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吧。令人奇怪的是,这凶手,竟然完全不记得自己的滔天之罪,表现出很无辜的。两人此时又想,对一个忘记了自己罪行的人实施报复,究竟有无意义?当然,思考的过程比较短,毕竟折磨的过程是主要的。
另一边,警察们也在寻找被劫的犯人。我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可能我快进了太多)杀人凶手已经被警察制服在地。 啊啊啊,纳尼!!这货不是被虐待的那个!!那被虐待的是谁捏?两夫妻找到被虐之人时,他已经上吊自杀了,并留下字条,表示自己该死之类的。一段电视直播揭开了真相,原来那辆囚车上装了两个犯人,一个是杀人凶手,另一个是犯了诈骗罪被判18个月监禁的倒霉蛋。两夫妻劫持了囚车后发生交通事故,诈骗犯被甩出来,两夫妻以为此人是杀人凶手,把他带走了。而真正的凶手,却躲在车中,跑掉了。
这两夫妻眼神有问题么?明明在法庭上,他们看到那犯人了啊!女猪还对那货的眼神极其不满来着。怎么撞了一下车,就看走眼了。难道头撞晕了?哎,最倒霉的是那个诈骗犯了,米娜,以后千万不要和别人共坐一辆囚车啊。 结局么,在和开头同样阴沉的天色笼罩下,那两夫妻开着车走了。
只觉得,这结局,让人哭笑不得。深深的觉得,一心复仇的中产夫妇,伤不起啊。
《折磨》观后感(十):即时感想
说说这部电影的亮点:
1.狮门的作品,牌子响亮
2.节奏比较紧凑,剧情最后的twist
3.点题,折磨的过程还是比较细腻的,应该在轻cult的范畴
4.努力寻求前后呼应,有点《saw》里面最终的众生相的味道
再来看看不足:
1.时间短,当然也确实限制于故事没什么太多内容可讲
2.剧情好坏参半,不能严格意义算是缺点,但是其实在美剧《恐怖大师》里有一集也是讲这种象征善的一方虐待象征恶的一方的矛盾阐释,但是这部片子细化了人物的纠结,感情变化,只是美中不做的是,细化的很粗,让人感觉粗细不均,这就有种莫名的不适感。感觉演员的表现张力还是差了一点点,还有便是结尾的twist,这种twist的想法很好,而且还给整部剧带了一点黑色幽默的色彩在里面,可是,意义何在?我体会不到这样的twist给我的震撼,当然要承认的是,我也是按照导演的意图认为最后警察是来抓这对夫妇的,谁知最后原来是一个误会。可是,这种当我上完了,一点没有《第六感》《saw》里面的大呼过瘾,反而有点莫名奇妙为何要这样的?
所以twist多了,就把自己twist的人不人,鬼不鬼了。
关于人物,其实没什么太多可以说的。妻子埋怨丈夫为何不夺窗而出,丈夫责备妻子为何不生活的更有条理。矛盾出发,罪行过轻,难解心头恨,遂生杀意。夫不从,妻离之。夫寻死,这里很像jigsaw的开车自杀,面对生死之大义,顿悟之,涅槃之,成佛成魔,天命之。丈夫的转变合理,妻子由最开始的蛇蝎心肠到看到血淋淋的虐待画面开始动摇,都是合情合理。而且,仇恨即使上及父母,下及子女,说是不共戴天,可是时间终究流逝,人心终究柔软。所以,让我很欣慰的是,夫妇二人一直要以“他夺走了我们的儿子,他的折磨更是缺乏人性!”相鼓舞。这时候其实也算是高潮,如果有面镜子自比一下也算是到达亮点,终归人心肉做,用铁石心肠的话语也只能硬其表,远远无法及其里。
我推崇的电影是要纯粹,不要东家学一点,西家点一下,没有自己的东西,这部电影感觉混杂了很多东西,可真正的点却不知道在哪里。影片的海报加上标题都能让人情不自禁想到日本的《异常》。当然,《异常》从思想层面表达的东西远没有这部电影来的深刻,可是他很纯粹,我要虐待你们,我要折磨你们,伴随着耻辱,绝望,交易,希望..这种作品看完印象深刻,很难看到别人的影子。
《the tortured》里面提出的一个问题其实很有意思,当猎物被你折磨到一半,发现猎物失忆了,能究竟猎物还是不是那个猎物?说皮囊,是那个皮囊。可是,没有了灵魂的支撑,究竟该不该发泄在这样一个“二手新”的人的身上?遗憾的是,影片没有朝这个方向发展,我觉得如果朝这个方向来发展,出彩的几率会更大一些。
总的来说,电影一般般,可以看。
而且不厚道的说,现在这种类型的恐怖片真的已经轻易就可以落入俗套了,想创新,很难,只能把恐怖的噱头当针,真正的线往往要更有玄机。
本文作者的文集给他/她留言我也要发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