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青年作家的信》是一本由(爱尔兰) 科伦·麦凯恩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元,页数:16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给青年作家的信》精选点评:
“你在这本书上辛劳数年,却没人在乎。但这又怎样呢?”
要学着在你能抵达的任何地方创造出人生充满期待的证据。
珍藏着好几本同样轻薄短小的书,真希望能有小索这样的编辑给好好配色一下整饬一新重出精装。
文中有很多切实的建议给到青年作家,虽然并不奢求能成为一名真正的作家,但对阅读与文字的喜爱不会减弱,整本小书概括起来大概就是“去写吧。在想写的时候,在不想写的时候,坐下来,面对空白稿纸的恐怖,亲自去创作。”
序言就说尽真相,在写作一事上没有人能给你出主意,没有人能够帮助你,唯一的方法是,以正确的方式走向自己的内心,穿越火焰,握拢双手,传递火光,即使被灼伤。装帧很精致的一本小书,译注的排版和配色俱佳。
推荐没有经纪人怎么办这一篇:)……这些内容都很与时俱进,毕竟这是和一百年前的里尔克的教导完全不一样的背景了。
当你想稍微认真一点训练自己写作的时候,需要做的全部心理建设大概率都能从这本书中找到。历史长河里的大家小家们组成了啦啦队,只为让你动笔开始写,不断写,继续写,再写多一点。
“我们拥有艺术,所以不会被太多真相击垮。”——尼采
每一个想成为作家的人都应该细读的书。每次动摇的时候都应该重读的书。写不出来的时候,把屁股放在椅子里,埋头凝视空白的稿纸。I04-53/4
薄薄轻巧的一本,适合随身携带,以及随手翻看把玩,内容充实
《给青年作家的信》读后感(一):很差,说的不止作者。
书读到一半,第一个来的感觉是译者是一个中国地中海式中年严肃作家刻意地运用这种短句式来表现自己的某种屹立于某个山峰的伟岸身姿,心生反感。后来百度了一下译者陶立夏,是一个青年女作家。判断错误,失败。一回味,反而是青年文艺女作家这个身份更合适让我反感。
第二个感觉是麦凯恩表达的方式好委婉,好神秘。一种食物说得天花乱坠,其实就是一碗炸酱面,不能好好说话吗?
第三个感觉,读完书,来到豆瓣看评分,读到好多人对这本书评价很高,才知道,别人说的极好的东西,不一定很好。破除迷信吧。
第四个感觉,是一个判断:那些摘抄书里这句话的人,嫩,我看不起。——“走自己的路、发出自己的声音、做自己”。
《给青年作家的信》读后感(二):2020#阅读记#《给青年作家的信》
“语言是强大的武器。 它必须是复杂的,多层次的。 甚至是令人挫败的。 它必须被感知。 它可以是令人震惊的, 或是令人措手不及的。 它应该说出我们虽已知晓但尚未明了其意义的事。 它应该让我们驻足思考。 它应该让我们点头称是。 它应该给我们带来静谧。 这不是撒谎, 这是塑造、锻铸、引导。” ——《给青年作家的信》 本书是美国国家图书奖得主科伦·麦凯恩的散文集子, 不是文字工作者, 读得不是特别细致, 翻译得很好, 作者文字的简洁、语言的幽默。 要写出好的文字, 只能多阅读多写多感知多思考, 不断的读写, 就算不能成为很好的作家, 也应该能很好的使用文字语言作自我表达。 “语言是强大的武器。” “我们必须明白语言就是权力。” 有效运用文字, 组织合适的语言, 也是一种难得的能力。 “我们靠讲述自己的故事活着。 所以, 活出尽可能多的人生, 一遍一遍又一遍的活着。” ——琼·迪迪恩 推荐阅读指数:⭐⭐⭐⭐ 阅读难度指数:⭐
《给青年作家的信》读后感(三):理想的写作,它从灰烬中获得故事
书本身很漂亮功成名就的人,爱给青年人写信。
前有里尔克《给青年诗人的信》,略萨的《给青年小说家的信》,还有《给青年建筑师的信》《给青年编剧的信》《给青年艺术家的信》《给青年科学家的信》。
很好奇,以后会不会还有《给青年流氓的信》《给青年骗子的信》《给青年失败者的信》?
见过作者科伦·麦凯恩,2013年上海国际文学周,他来过上海,生于1965年,挺绅士的一个作家。这本书我看了,怎么说呢,从成为作家这一点来说,对我没有什么用处。我需要的不是鼓励,而是打击,是更好的人浪费他的时间,给我一点指点和意见。对任何人特别是比你优秀的人而言,提意见意味着付出时间。
这本书更适合刚开始写作的青年人,需要鼓励,需要一些标牌,可以少走一些弯路。正路是无法被指示出来的,只有走过的人就明白。
但我的确喜欢这本书里的一些句子,比如:
写小说会伤人。不要伤及无辜。停止写你自己的事,不要从你的朋友的生活里盗取素材,不要描写你父亲的悲伤,不要让你女朋友的身体成为文学地图……即使在文学的世界,把你自己、朋友或者家人剥得一丝不挂也不是什么英雄事迹。是的,你是在写小说,不是在写世故报告。小说家要去发明、重新创造、改造素材,所有的写作都是想象,它从灰烬中获得故事,即便人们称之为非虚构。
好吧,这段话太好了。好到很多写作者都应该重新审视自己的写作才华,是否真的存在,如果不写你自己,还能写作么?太多的写作者都是从写自己开始,把自己和自己的朋友、爱情还有家人都剥得一丝不挂。这真是一个矛盾,一个需要克服和穿越过去的地域。
问题依旧在于,读了一堆的写作秘笈,也未必写得好小说。正如看了一堆的炒股秘笈,也炒不好股票。 懂得了那么多生活的道理,也未必过得好。
这才是令人惆怅的事。然而乐趣也在这里,我们看过的,读过的,见识过的,都会帮助我们理解一个好作家的长成,意味着他克服了多少困难,化解了多少危机。
麦凯恩谈到的任何一个问题,都可能击垮一个写作者。
《给青年作家的信》读后感(四):唯一的方法:写
其实我并不是想要当作家,只是这本书封皮的颜色特别有活力,吸引了我,然后就买来读了。
读完以后感觉,这本书的封面颜色完全就是作者的真实写照,就像一个闪烁着智慧的活力满满的好友,言辞间尽是“火花四射的指引”(封面语真的非常点睛),不断鼓励着弱小而又敏感的青年作家们,真是句句戳心啊!
全书的内容是按照写作的流程开展的,包括写作的技巧、习作的习惯,以及作者写作时遇到的风险和陷阱,还有作者关于人生的哲思,看完以后很想和作者交朋友……
接下来对全书进行简单的归纳。
写作的开头是痛苦的,但是最有效的解决办法即是最简单的:坐在椅子里,凝视眼前的空白稿子,写!任何花里胡哨的东西都对写作无意义,只有不断地投入时间、不断挣扎,才有文字出来。但是很多人在第一步就放弃了,先打开手机玩一会,查一下邮件,擦一下桌子,吃点零食,喝口水,收个快递,点个外卖……嗯……说得就是我自己……
优质的内容来源于内心的丰富,我们应该不断走出去,去未知的地方,让自己担一些风险,打开所有的知觉,去体验一切,去感受自己。“我们应该不断跳下悬崖,在坠落的过程中强硬我们的翅膀。”
当我们拥有了丰富的素材,如何架构一个故事呢?有些写作者事先会列好一个框架,然后不断塑造故事进行填充,这太容易成为陷阱,故事会失去生命力。只须知道终点在何处,至于旅途的路线可以千变万化。然后不断地修改,框架就会越来越清晰。最重要的情节,要少儿精,要有击碎人心的力量。还要注意细节,语法和标点也很重要,可以让故事充满魅力。
如此高的要求,太难达到了。可是只有在不断的失败中,写作者才能确定自己是否真的喜爱这件事情,是否真的可以不断地鼓起勇气。没有什么轻轻松松就可以完成的事情,路途中设置很多的困难,只不过是为了验证你是否只是一时兴起。
在写作的过程中,不要忘了给自己找一个经纪人和编辑。国外的作家一般都有经纪人,这个制度已经非常成熟,经纪人可以帮助作家找编辑、出版人和媒体,谈版税,作家就可以安心于写作。然后再找一个值得信赖的编辑,倾听他们的建议,如果你觉得有道理就可以对稿子进行修改。(我们国家作家经纪人的制度并不成熟,但是可以找编辑哦,很多编辑新人都在苦于找不到好稿子,互相成就未免不是一件好事,说不定下一个作家新秀就是你!)
当你战胜了一切困难,稿子终于写完了的时候,不要高兴太早。接下来是出版社三审三校,反复修改稿子。还要和编辑争论封面设计、版式设计,如果顺利进入印厂,最后进书店上架,那就大功告成啦。但是每年有几百万本新书上架,能够畅销的屈指可数。不过这只是创作的开始,点燃了热情,就一直写下去吧。
不知不觉,读书笔记写出了本书作者的感觉,哈哈~
开始写文字的时候,才发现长篇巨著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情。所以不必给自己太大压力,想写多少就写多少,有东西出来就会有自信,不断地建立这种自信,写书也就不是事儿了。
《给青年作家的信》读后感(五):关于写作
给青年作家的信
科伦·麦凯恩
36个笔记
◆ 给青年作家的信
gt;> 做无法估算推断的事。保持热切。保持诚挚。颠覆安逸。大声诵读。涉身险境。不要害怕情感充沛,即使他人称其为多愁善感。做好被撕成碎片的准备:这事时有发生。允许自己愤怒。失败。短暂停顿。接受退稿。因崩溃而亢奋。学会重振旗鼓。心怀疑虑。承担自身在这世间的命运。找到你信任的读者。他们一定对你回以同样的信任。做一个学生而不是老师,即便在你教书的时候。别拿废话糊弄自己。
gt;> 别成为一个爱说教的人——没有什么比解释更能扼杀生命力的了。
◆ 没有规则
gt;> 没有规则。如果有,它们也只是为了被打破而存在。
gt;> 去它的语法,但你首先得知晓语法。去它的形式,但你得明白讲求形式意味着什么。去它的情节,但你最好在某个阶段让某些事发生。去它的结构,但你必须先从头到尾彻底思考过作品的走向,即使闭上眼睛行走其间也安全无虞。
◆ 别写你知道的事
gt;> 不要写你知道的事,往你想要知道的方向写。
gt;> 就像冯内古特说的,我们应该不断跳下悬崖,在坠落的过程中强硬我们的翅膀。
◆ 空白稿纸的恐怖
gt;> 作家不是那种走火入魔般想着写作、谈论写作、计划写作、剖析写作、要颠覆写作的人:作家是在他最不想写时依旧一屁股坐进椅子里写的人。
gt;> 不要太担心你的字数。删减才是更重要的。你必须坐在那里削尖红铅笔或者按下删除键或者将稿纸扔进火中。往往,你删的字数越多越好。
◆ 意识的英雄
gt;> 因为觉醒、成为作家这件事,归根结底是问你自己:我愿意活得多敏锐?
◆ 塑造真实
gt;> 接手真实的世界并赋予它层次。只要保持真诚,你最好的作品就会出现。真的。
gt;> The role of a writer is not to say what we can all say,
ut what we are unable to say.
◆ 人物、故事、地点、时间、方式和原因
gt;> 艺术家的目标是以人为的方式捕捉正在发生的事,也就是生活,并将它定格,于是百年后当某个陌生人观看的时候,它又再度获得生命,因为它就是生活。
◆ 寻找结构
gt;> 一本书不是孤立的存在:它是一种关联,是不计其数的关系的轴心。
◆ 调查研究
gt;> 有已知的事也有未知的事,中间隔着感知的门。
◆ 别做混蛋
gt;> 太多年轻写作者把自己当成作家却对自己写了什么没那么在意。接受现实:必须写出来才行。
◆ 还要再说一句,也别太友善
gt;> 不要让你的人物鹤立鸡群。不要让他们思想单一。确保比喻总是言之有物。
gt;> 至于你自己的人生(它其实才是你的小说),也永远处处有暗礁。有无名怒火和离婚还有街头殴斗。有言不由衷、诡计多端、背信弃义、两面三刀,还得口是心非地说无止境的废话。习惯就好。这就是人生。
◆ 失败。失败。失败。
gt;> 没关系。继续尝试。继续失败。以更好的姿态失败。
——贝克特
◆ 阅读
gt;> 阅读让你心潮澎湃。阅读让你眼界大开。你阅读是因为自己成为最勇敢的傻瓜,愿意在不定无解的快乐中探险。当一本书产生这样的作用时你会知道。给它一点时间。
◆ 写作是娱乐
gt;> 我们拥有艺术,所以不会被太多真相击垮。
◆ 谁是你的理想读者?
gt;> 最终,你的理想读者是你自己。你是那个要在最后对书负责的人。你要做好准备去聆听自己内心深处最严厉的批评。
◆ 以(你的)全新眼光审视你的故事
gt;> 我希望在书里说,从始至终,我希望在书里说的是:我爱这个世界
◆ 全部丢弃
gt;> 想要发现新大陆,就得做好很久看不到海岸的准备。
◆ 成功
gt;> 我宁愿发泄为人的全部爱恋与失意,并冒着被人看成老套傻缺的风险,也不想作为“聪明人”死去
◆ 秘密审讯
gt;> 不必匆忙,无需闪光。不必成为他者,但做自己。
◆ 砸碎镜子
gt;> 停止写你自己的事,不要直接从你朋友的生活中盗取素材,不要描写你父亲的悲伤,不要让你女朋友的身体成为文学地图。不要利用你男朋友的官能障碍,只为多写些血迹斑斑的段落。不要从我们称为真实生活的场景中截取事件然后转移到纸上。即使是在文学的世界,在你眼前把自己的朋友或家人剥得一丝不挂也不是什么英雄事迹。
gt;> 带着能让人真正感受到的极度真挚,而不是知晓事实而已
gt;> 所有写作都是想象。它从灰烬中塑造故事。即便人们决定称其为非虚构。
gt;> 相信我,当你停止直接写你自己,你会如释重负。你知道的一切将消散在你想象出来的一切中。有的放矢的创作会让你的人物们真实得多。
假如你绕过了自己,你只完成了一件事:完成了一个巨大的悖论:你其实写了自己。你自己是你唯一能够,或者说应该,伤害的人。
◆ 脑海里的黑犬
gt;> 年轻写作者,抑郁是职业风险。但不要沉溺其中。不要在绝望中石化。不要陷在愁绪的胶冻里动弹不得。如果你长时间凝视深渊,深渊会从你内心向外凝视。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过,但过度审视的人生也可能毁灭你的灵魂。
gt;> 所以,无论多么黑暗,不要逃避去寻找某种意义。所有的好书都以不同的方式与死亡相关。为之庆祝。寻找它与生活的交集。
◆ 为自己写张信条
gt;> 没有任何一种痛苦能与心怀一个尚未被讲述的故事相提并论。
◆ 公交车理论
gt;> 你必须像世界的命运悬于你的文字那样去写作。
◆ 书的最后一行
gt;> 果戈里说,每个故事的最后一句都应该这样写:“从此一切都将改变”。
gt;> 生活中未曾有任何事只在一处开始,也不曾有任何事会真正结束。但至少故事要假装有个结局。
gt;> 你的结尾是他人的开篇。
本文作者的文集给他/她留言我也要发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