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谜鸦》是一本由葛亮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元,页数:29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谜鸦》读后感(一):谜
葛亮的作品真的有层次不齐的表现,表现在朱雀与北鸢,朱雀与谜鸦之间,也体现在谜鸦的7篇故事中。
封面上说,谜,它是这世界的形象。
黑色的,蒙着光泽的羽翼之下,有另一种世界。
这段话是真的很符合这本书的第一个故事,谜鸦。
谜鸦,是说一对夫妻买了只八哥却是乌鸦的故事。这只乌鸦,叫谜。
女主人公对谜的喜爱超越了生活,超越了她老公,仅次于她肚子里的宝宝。或者说凌驾于一切之上。
最后却是个悲剧的故事。
谜,到底是什么?
它是一只乌鸦,还是每个人埋藏心底的,黑暗欲望?
乌鸦食腐肉,是否不可说?
可以说,第一个故事,还是有点好看的。
紧接着几个不怎么出彩的,普通的男人女人,有伤害,他懦弱,我温暖这样那样的故事吧,或许简单,但也算可看。
到了37楼,到了派,我只记得前两天吐槽,我好像在看安妮宝贝➕郭敬明,不过这么说也不妥当,毕竟郭敬明没啥作品。
私人岛屿是唯一一篇中篇,篇幅长,却不如那几篇短篇精彩,人物没有神,此处请参考朱雀人物形象,故事是好故事。
这座岛屿属于我和你,是你束缚了我,还是我困住了你,你是岛,我是树。这种你来我往讲究的是你情我愿,没有谁困住了谁。
《谜鸦》读后感(二):Note for谜鸦
因为都喜欢乙一的关系,朋友带来了葛亮的《谜鸦》和《浣熊》。说你看这个,感觉有点像乙一。
开篇的同名故事在书的整体构造里,真可以说是自成一派了。开篇没几个字,你就知道肯定会有不祥的事发生。于是,情绪紧绷,后背发凉,有点想看,但更多的是不想看。最后乌鸦向毛果走来却被反手摔死的时候,脑子里突然冒出来一个念头。也许乌鸦已经跟简简肚子里的宝宝互换了灵魂,毛果亲手杀死了自己的宝宝呢?
最近看的乙一是《箱庭图书馆》,《谜鸦》虽说都是独立故事,但虽然不如《箱庭图书馆》那么明显,故事与故事之间还是找得到一些共有元素的。九月,名叫物质生活的店铺。前半本的几个故事挺都市气的。都是些身边即有或者就是一部分自己的人物,稀松平凡的日常里不知不觉积攒起来的情绪与思绪,有一天碰到了一个泄口,于是堤坝溃散。众生皆苦这句话不无道理。
后半本就宿命了。带上时代标签之后,书中人的行为就变得不被自己所左右,而是由命运这双无形的手所主宰了。“人的命运有的时候真不是自己能决定的,这世界会卷着你走。”
私心觉得<私人岛屿>这个故事真的是太长了,最后读了半天,故事的内核也不太对得起这么费心的篇幅。但是有的描写跟视角还是挺喜欢的。五行缺木的她却成为了红色岛屿上的一棵树。
读完整本,就诸多的心理活动或者旁白共鸣点还是挺多的。不一定看得到众生相,但是还是能像照了眼镜子,一瞥间看得到些许自己。
《谜鸦》读后感(三):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七声》之后,葛亮的第二本书。这本书看得却有些胸闷。 故事里的人,似乎都在沿着一条既定的叫做“命运”的小路在前行,没有人能看的清脚下的路,不知道每个岔口会将自己引向哪里,也不知道在哪个岔口会和身边的人走散。那些还能思考的人,试图摆脱指定的轨迹,主宰自己的命运,因为理智告诉他们那是一条不归路,可挣扎是徒劳的,即使你暂时逃离了,命运的迷宫仍会将你引回原处。如果真是这样,那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只是按既定的程序走一遍吗?原本以为的自我选择自我意志,其实也只是程序的一部分吗?
故事里都有一家叫做“物质生活”的店,它们或者是茶馆,或者是音像店。在店里,你会遇到命定中的人,改变原有的思考方式,然后走上下一段旅程。比起“物质生活”,这些店叫做“岔口”似乎更加合适。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事若春梦了无痕
Time is a river with no banks.
他的内里,总是模模糊糊地浮动着某些暧昧的愿望。他知道,自己其实不是无所谓的,不是无所求的,而是,而是什么呢,他也说不清。其实,他是很挑剔的,然而又自卑。因了拍被人看轻,心里就先把别人贬低了去。可是,始终是有些怅然。其实,他是要得更多,也要得更强的。可是,他觉得自己要不到,要不到,索性就放弃了。
《谜鸦》读后感(四):事若春梦了无痕
读葛亮时,总觉着他与刘以鬯的文字有些异曲同工之妙,晦明晦暗,虚无缥缈,刘以鬯曾写过,“那些消逝了的岁月,仿佛隔着一块积着灰尘的玻璃,看得到,抓不着。看到的种种,也是模模糊糊的。”葛亮的笔下的人物从岁月中穿梭而过时,前方的道路不断的重建,后方的道路不断的坍塌,身后的残垣断壁化为厚重的灰尘,在空气中氤氲飘散,尘埃里若隐若现的光亮,就犹如夜空中的星芒,它们穿越了几十年才触碰到人类的眼睛,我们看到它们时,或许它们早已湮灭,这是它们生命垂危之际发出的最后的信号,它们在岁月的漩涡里悄声的诉说着,“我们曾在你的生活中真实的存在过。”
葛亮的短篇小说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他笔下的人物无法摆脱的宿命感,就犹如冲向池塘戏水的孩童,手舞足蹈,无忧无虑,好不欢乐,殊不知池底危险的生物早已紧紧的贴在了他们脆弱的皮肤上,饱食着他们的鲜血,当他们从池塘中抽出身来,暴露在阳光下的水蛭如此的面目可憎。“水蛭”就是人们的宿命,美好生活下阴郁的潜伏者,当人们用力将它剥离开来时,反倒扯得血肉模糊,留下一块难以愈合的疤痕。
《谜鸦》中篇幅最长的短篇小说《私人岛屿》是我最为喜爱的,故事围绕初入职场的女性白领和已婚领导之间的婚外情展开,部门领导与女白领相处时,他对妻子不忠的焦虑感仿佛成了爱情的催化剂,违背道德初衷的羞愧感裹挟着尝鲜的兴奋感在体内剧烈的燃烧着,他胸前殷红的胎记就如焰火般仿佛能将体外的一切吞噬殆尽。
女白领与男领导之间的爱情让我想起了《美德的动摇》中土屋与节子的婚外情,“谎言一旦成为生活必不可少的部分,就会像井水一样,源源不断的流出。”男人无法抛弃他的工作和妻子,然后与女子奔向迷茫的未来,因为他的荣华富贵全部来源于妻子的财产,一旦他离开了妻子,他的人生将会一落千丈,他不断的与女子周旋着,女子因男子的包养,离开了公司,独自生活在远离他的城市里,她多次想离开他,可每次见到他时,他都身不由己,他胸前的红色胎记早已将他吞入了腹中,她离不开他,如鱼之于水,如禾苗之于土地,如诗之于象征性,如宿命之于女子,她在他给她买的房屋里,逐渐变得羽翼丰满,她知道他为何不能与她私奔,她知道他的妻子暗中操控这一切,她知道他是爱她的,这幢房子不过是她的牢笼罢了,她无法逃离此地,她的顿悟也不过是困兽之斗罢了,离开了这个牢笼,还有更大的牢笼等着她。
“他并未答我,只微微一笑,伸出右手,上面是一层厚实的茧,遮没掌纹。他说,你看,我的命运线已经没有了。”
《谜鸦》读后感(五):怪诞的故事
如果说给这本用一个词来说的话,我想说“迷”,对的,本书都是有着谜一般的生活和人生,让人无法去预测,决定自己的命运的走向,让人无可奈何,在这些短篇小说里人物设定看似不可无法去了解,背后却暗含着深意和让你思考的人生,这就是这本书魅力所在。
这是作者葛亮早期发表的作品之一,虽然作品看似简单有点太浅,但是任何一个作家何不是成长起来的了,直到他的戏年和七声还有北鸢他的文字走向了成熟的道路,广受大众的好评,而这一部褒贬不一,个人看法不一样,但我认为还是挺欣赏的。
这本书像是都市怪淡一类的,发生事情让人无法去了解,人物性格设定很奇怪,与现实里的人格格不入,像是心理有问题那类人,让人有种不寒而栗的感觉,但是又与现实生活相呼应,在背后能看到种种人性上的缺陷,朴实的文字让你能一口气读完,七部短篇小说,不同人生所遇到不同的宿命,让人感到唏嘘不已,在都市男女之间的关系描述的特别多,文字有点苍白无力,而又繁复。
特别是《迷鸦》让我印象很是深刻,《迷鸦》故事里开头用了希区柯克《群鸟》恐怖电影结尾处来串联整个故事,作者为什么会在开头提到《群鸟》来了这很明显有着深意,让迷鸦整个故事过程都怪异无比,众人所知乌鸦是不详的动物,会给人带来凶兆,虽然有一说是吉祥的动物。林简简看完《群鸟》根本就觉得故事夸张,不信鸟类会给人带来巨大的灾难,殊不知她的宿命却和真的与鸟类搭上了关系,在她怀孕期间却突发奇想买只鸟养养,这个想法在孕妇之中感到很奇葩,因为怀孕期间女人都对动物都是离得远远的,哪有她这样奇怪的想法,更离奇的是以为买了八哥却阴差阳错买了只乌鸦,正常人想想都会觉得晦气,都会扔掉,然而她却给它起了个名字叫"迷“,就是这样的怪异的过程让人不可思议,她的举动让人无法理解,结果就如果“迷”乌鸦所带来凶兆一样让人感到可怕。
宿命与死亡,幻灭是这本书所要表达的一切,命运无法去预测的,人生本身就是个巨大的谜团,我们所要选择的,总是优弱寡断,不够果断,徘徊痛苦之中,有时候放弃也是很好的选择,人生犹豫之中可能会带你带来意想不到的灾难。
《谜鸦》读后感(六):果然很“谜鸦”
元旦放假在家时抄语录抄到崩溃,晚十点将近深感精神与肉体的疲惫遂投入睡眠中,突然想起还有一本新书未拆待读,于是爬出自包中取出这本默默等待的书《谜鸦》,似乎很适合此时此刻阅读的样子。
《谜鸦》出自作家葛亮短篇集系列,是“都市异闻”的其中一本。在书封简介的大段文字中看到他过往的写作经历,之前对他有所耳闻,样子比想象中年轻,但这还是我第一次阅读他的作品,也是因为这本《谜鸦》的装帧实在太喜欢了,纸质不用说,单说封面也美 ,乌鸦半边翅膀遮蔽背景色,不仅构图漂亮,背景色没使用纯白就值得表扬,还有幸亏下方的文字像呓语而非自夸。
整本书的内容由序言、附录及七个故事组成,首篇“谜鸦”的开场出人意料的引自希区柯克的电影《鸟》,对那部电影至今还记忆深刻,不知它同这篇小说有何关联。细读下去,发现这真是一个让人五味杂陈的故事,原本相爱的毛果与简简,最终因为这只取名为“谜”的乌鸦而家破人亡。无法理解简简对这只鸟的迷恋,是母性本能对生命的守护?一如守护腹中这个毛果原本并不想留下的孩子。可结果什么都没能守住,无论是孩子和乌鸦,还是生命与爱情。
这人故事的结局虽看上去惨烈到让人动容却又隐隐让我理解不能,失去孩子都能活下去的简简最终却因为“谜”的死而选择跳楼自杀,何况“谜”还是腹中孩子之死以及情感破裂的诱因,这个故事究竟想表达什么呢?一只鸟的生死胜过家人甚至生命?还是这一切都无关“谜”的存在? 也许想要解开谜题是需要先弄清“谜”的定位吧。
比起首篇“谜鸦”,我更喜欢“无岸之河”,至少它呈现出现实生活中残忍的地方时不那么刻意,所以相对情感上更易接受和理解,不也正因如此,这个世界才那么声嘶力竭的喊着需要所谓的正能量吗。当结尾李重庆推开余果的那一瞬间,想着同样的场景,又有多少人踏入这“无岸之河”再也回不了头。
作者在每一篇小说的开场都挺吸引人,就像“初雪”开场时的场景,仿若一部电影的片头有着声影溢出时恍惚的镜头感,只是接下来的情感描写总让我有些不耐烦,这不远不近的距离,既无距离美也无法让人投入,对我来说莫名有些尴尬,看他人都在其中谈论着宿命,不也会不时的涌出一丝丝矫情之感?对于同类型的小说,个人更偏爱有残缺的表达方式。
纵观这七篇故事,结构都比较完整,好像有因就有果是天经地义的事,可偏偏我喜欢留白。葛亮的作品虽不至于让我眼前一亮心生惊叹,但终归也是好看的作品。最后在我在这本书的封底处看到一张“谜鸦”的通缉令,编号307,不知何意,但是看上去有趣。说真的,新版的这几本装帧确实漂亮,一度有了为收集封面而购买整个系列的念头。
疯猴勿杀20180103
�w�+zt�w�
《谜鸦》读后感(七):入「骨」相思君知否——〈37樓的愛情遺事〉
給葛先生的書評,寫了不止一篇。到了《謎鴉》,卻突然不知如何下筆,想了想,就一篇一篇拆開來寫成隨筆吧。
《謎鴉》算是「入坑書」,第一次讀,大約是在四年前。對裏面的每個故事都印象深刻,這一本,大多是悲劇,不過先生的作品,都是悲劇結局多些,如果說《七聲》的整體基調是哀而不傷,那《謎鴉》或可算是且哀且傷了。
不是貶義,那種傷,傷到人的心裏,又傷得念念不忘。
隨著再版陸續出來,我也開始慢慢重溫幾年前讀過的這幾本。關於《謎鴉》的第一篇長評,就送給〈37樓的愛情遺事〉。
「7號風球,全城戒備。他只是想起,應該去樓下看看,今天的報紙有沒有來。他是個有信念的人,任何反常的時候,有規律的日子還是應該過下去。」
——〈37樓的愛情遺事〉,《謎鴉》。
對慣常的堅持,大概是最可感的坦然與淡定。但如果這堅持是種執念,又有些截然不同。
他是個矛盾的結合體,施施然是他,放不下也是他。只因為,他的執念是她。
故事的結構,是一個套了一個。都市的現實感情中,牽扯出一段有些荒謬的前塵往事,有傳奇的表皮,又有那個瘋狂年代從不缺少荒謬的真實底裏。
兩個故事,都很好看。
最愛的一段,是看似蕩開的一處閒筆。水鎮,拱橋,桂花糕,烏篷船。歲月靜好,在前後有些激烈的情節間做了隔斷,瞬間給絕望蒙上一層氤氳的水氣,讓人放鬆下來。
一直記得那隻鼻煙壺。吞下的骨灰,是浪漫中的慘絕。但那隻刻著「事若春夢了無痕」的鼻煙壺,美得讓人忘不掉。
一個物件,一個可供收殮的容器。或許有人會覺得不祥,可對有些人來說,分明是篤定與心安,像是玩笑著看開了最壞的結果。
知道自己最終能有個容身之所,也就沒什麼恐懼。比如,很少人知道的,我曾經留下過一個小紅盒子,跟最信賴的人說,如果有一天我走了,希望能用它裝骨灰。
這樣的設想,或許緣起於先生筆下的這隻鼻煙壺。
但對他們而言,又是不同的。鼻煙壺是象徵愛情的遺留與存儲,如果有愛。
更多的,是一語成讖的無奈吧。
牽扯出的故事,相對而言更加完整,整篇的外殼,則有些意識流的瑣碎。但這種瑣碎依舊是引人的,讀時彷彿跟著他一同回憶記憶中那個女孩子,她的笑她的眼,她的幼稚她的執著,她的苦她的淚,她對他終於了無痕的心思。
作者對7這個數字的執念,在這篇裏也算體現得淋漓盡致。
37樓,書架帶7的編號,7號風球,7道菜,第37粒她的骨。
早已不再是暗處的code,攤開在明面上的7,在小說裏,或許也代表了他與她的執念和羈絆。
他和她終於融於一體。
在「他吃下了她的最後一粒骨」之後。
37樓的這場愛情,終成遺事。
玲瓏骰子安紅豆,入「骨」相思君知否?
《谜鸦》读后感(八):百媚人生
葛亮的这部短篇小说集,用生动的语言,刻画着不同的人物,体现出人间百态。里面有喂养“乌鸦”的年轻夫妻、富含想象力的盲人画家、气运不佳却艳福不浅的专家学者、富有怜悯心情的女性从业者、为母还肉债的女孩、记录平淡生活的女人、以及甘于沦落为二奶的女人,各种风格的人物在小说集陆续登场,人物刻画地栩栩如生,故事情节显得异常的精彩,有些结果也常常出乎读者的意料。
尤其喜欢《谜鸦》这部短篇小说,小说中夫妻二人围绕着鸟的喂养而展开激烈的争执。在喂养多日之后,猛然发现在花鸟市场当宝贝样买回来的鸟竟然是只乌鸦!其喜好腐肉,让男人心中不快,甚至偷偷地将其放归大自然。女人呢却极度喜爱,起名为“谜”,放生后的乌鸦定时回到主人家中,让女人非常高兴。不过,所喜欢的结果,最终却是让女人丢失了怀孕中孩子。弓形虫病,由鸟所携带的寄生虫病,将他们的孩子无情地杀害了。
这个故事,太悲剧了,孩子就这样没人,鸟也因此死去,女人因为“谜”的死亡最终也离开的人间,结局为何是如此的凄凉,让读者的心情顿时跌入了地狱。“谜”一样的鸟,就这样结束了。不过,小说却让读者记住了恐怖的弓形虫病,还有人们对自然动物的畏惧。
因为夫妻对“谜”所拥有地不同态度,早已体现出两人在价值观和生活态度上有着明显的距离,“谜鸦”的结局,只是将两人迟早会出现的冲突提早浮上了台面。
相对应短篇小说,《私人岛屿》算是部中篇小说。小说里出现的人物并不是很多,主要讲述着公司总裁陈一声和公司里的女职员偷情相爱的故事。两人由观摩电影开始,有了私自接触相互了解的时间,那段在岛屿上过端午的热闹场景让读者留下很好地印象,挺值得回味。也就是在那个时刻,男人成为“岛”,女人成为了“树”,两人终于结合在一起。
对于二奶的生涯,作为读者还是有些讨厌这个行当,后来的女人抢走了花心的男子,这让正牌的妻子居于何地,无疑会让先前的婚姻陷入破裂的境地。虽说有些反感,不过却有机会来透视“二奶”的生活也挺有意思的。这位女孩,凭借自己的努力,终于在职业工作上成为了优秀的员工骨干,不过最终却被情欲所吸引,丢失了自己的美好工作。
独自生活在二奶村中,孤独地等待着陈一声的回归。无论陈一声是有心相爱,还是寻花问柳,对于女人不过是痛苦的等待。直至某一天女人彻底放弃对陈一声的依赖,转身投入到其他男人的怀抱。不过回头看看自己所走过的路,又有啥值得回味的呢?青春逝去,自己只能依附于男人,失去了谋生的本领。
挺有韵味的小说集,值得细细品味!
《谜鸦》读后感(九):葛亮,与他想说出口的宿命
我始终认为葛亮的短篇比长篇小说来得好看,快节奏的情绪爆发,人物冲突的开门见山,加上偶尔小心翼翼地铺列,有宿命拖累,也有岁月难捱。前人有言“凡纸上之可喜可惊,皆胸中之欲歌欲哭”,无论是《七声》里阿霞代表顺从的一批人,还是《戏年》里阿德代表反抗的一群人,总让人很难笑出声,也很难哭出泪。他站在毛果的记忆里把这些普通人串成一条线,有种隔岸观火的侥幸,也有推已及人的无奈,苦是真的苦,甜又未必甜。
从《北鸢》向前倒个十年,葛亮凭借 《相忘江湖的鱼》收获赞誉的同时,也把“毛果”这一形象完整地呈现在读者眼前:书香门第,文气颇重,但没有刚愎自用的外刺,热爱交友,热爱老旧物件,处事通透自然,很难不让人喜欢。而同年写出的《谜鸦》早于成名作《朱雀》三年,与后一年的《七声》相似,二十多岁的葛亮热衷于与“宿命”这样的感受纠缠,他会罗列出一个个单独的小人物,并把他们穿梭在闹市的面容描绘出来,像是《相忘江湖的鱼》里所形容的市井江湖群像,又像《戏年》里所说的人影皆在戏台。
从《北鸢》往回看,还是能够感受到葛亮在不同年龄阶段下散发出的不同光热,比较起前者在家国情怀,时代更迭里更显得大开大合一些。《谜鸦》其实很晦涩,他把七个互不关联的篇章安置在巷弄里,言之有物的现实细节处理使得读者或多或少淡化了其中的黑色,但寥寥数笔的情节转折和人物心理活动又使得这些故事很“江湖”,更有点不近人情。
这是我第一次在葛亮的文字里看到浓烈的“王家卫”风格,不只是《π》里出现的凤梨罐头,更包含着许多隐喻,但他又不是那么絮叨。失恋后与妓女相拥的男人,勾引男人的女人,被琐事磨平了锐气的教授,复仇,以及救赎,风格迥异,又似曾相识。
篇幅最长的是《私人岛屿》,故事逼近现代,与以往“毛果”第一人称叙事不同,围绕着一个女白领陷入爱情开始说起,起初的发展类似于大多婚外恋版本,内心敏感强硬的职场新人因部门主管的成熟魅力深陷其中,而后被辞退安心做了金屋藏着的娇。可这些情节又是过于隐忍的,女人的急流勇退,男人的爱意迸发,加上二人童年回忆的相互穿插,使得这份爱情看起来并不让人难以接受。这倒让我想起《痴人之爱》里的不伦情爱,同样是在寻求一种驾驭彼此的能力,两个人爱是真实的,争斗也是真实的,他们在对抗着家庭,对抗着彼此,也在对抗着自己,他们希望找到一个可以称之为“港湾”的停靠点,却因为纠缠渐深更加回不到过去。
其实这个故事更像是在诉说一种“等待”,女人因为男人的承诺守在家里,却不得不从一只笼中鸟变成因爱生恨的黑色,可就像是男人的阿嬷因丈夫下南洋一去无踪而安于命运,直到去世的时候才让人恍然这三十年她并未放弃过希望,年轻女子同样如此,她试图用放纵和逃离的方式争取自己独自存活的理由,却又在每一次和男人相见的时候才发现身不由已。
周芷若所说的那句“问心有愧”,便是如此。
西格里夫·萨松写过一句心有猛虎,细嗅蔷薇,被奉做象征派写作手法运用的巅峰。而本书中在隐喻上的使用也几乎是随处可见,与书同名的第一章《谜鸦》自不多说,全文以一只被误认做八哥的乌鸦宠物贯穿前后,以鸟做比本身就不少见,大江健三郎所写的《个人的体验》就将鸟当做是新生的预兆,本书则让乌鸦预示着一种死亡,又代表着女主人心理变化的驱动。而其他篇章中出现的爬山虎、死婴、雪和痣,都成为了一类具象的事物,它们围绕在人物的生活里无数次出现,昭告着不同的领地。
同时,书中也出现过两处明显的呼应,第二和第七篇中同样有“物质生活”四字,突兀但符合常理,细究“物质生活”的大意,则不难理解。它曾被玛格丽特·杜拉斯运用在散文集中,其意所指的是自由和任意,与葛亮相同,他们都在写不同女人的故事,爱情、回忆、生意、孕育。
“物质生活”所表露的是对自我的追求,无论是酒吧老板,洗头店妓女,还是毛果妻子,以及那个女白领,她们都在生活里不断找寻突破的契机,她们真实且勇敢。如果说整个故事都在讲述“宿命”的离奇和不可逆,那么她们则是在不停地提醒着我们——对宿命的恐惧只是因为它的未知,而对抗的唯一道路就是寻找“自我”,无论生死。
《谜鸦》读后感(十):“谜”鸦的欲望
《谜鸦》文/文小妖
冷雨夜,读葛亮的短篇小说集《谜鸦》,文字中的冷和着空气中的冷,一股子渗入皮肤里,叫人心里一凛。
《谜鸦》集结了葛亮于2005年至2009年发表在不同期刊上的七篇短篇小说,算得上葛亮早期的作品。七篇小说,虽写人间烟火,写红男绿女,但呈现出来的形式各异。那时的二十几岁的葛亮,对写作怀揣着敬畏心,同时,也包裹着极大的写作野心。
葛亮是一位具有灵敏细致感受能力的作家,他能从心理和感官上毫不费力地将人物的感官印象和情绪起伏状态很好的融合。同时,他亦擅长的手法是暗示、隐喻性,他追求对人物心理描写的间接性,用以形写神的手法,让细微的动作、人物对话等形之于外的活动以及外部环境来折射出人物的心理及个性。因而,葛亮小说里的人物有其鲜明的独特性。诚如,《谜鸦》里的痴迷乌鸦的林简简,《无岸之河》里的对生活充满无奈、纠结的李重庆以及《私人岛屿》里看似薄凉却又深情如一的陈一声等人物,他们有其独特的个性,却也代表着现实中的一小众人物。
《谜鸦》中的所有小说都是以都市生活为背景,大多主要以男女间的情爱为主。葛亮在序言里所说的佛教中的八苦四谛以一种若明若暗的隐线方式贯穿其中,带着宿命论的色彩。特别《谜鸦》一篇中这色彩更为浓重。这是一篇带着一丝魔幻色彩的故事,女主林简简对无意中错养的“八哥”(其实是一只乌鸦)执迷成痴,甚至画地为牢,将自己的世界缩小到人与鸟。最为夸张的是,林简简甚至为了这只取名为“谜”的乌鸦,冷落了丈夫,就算到最后失去腹中的孩子,她最后的安慰依然是只要有“谜”的陪伴就好。从常人的角度来看,林简简简直就是异数,在她身上完全丧失了“人性”,本该对腹中胎儿泛滥的母性,却涌现到一只乌鸦身上,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然而,单单去读字面上的故事,林简简确实是可恨,可气。可是如果细读深挖下去,葛亮所想表达的内核,却让人大吃一惊。
林简简身上深藏着执念,她对乌鸦“谜”的种种反常表现虽属夸张,但却着着实实折射出每个人心里的不同执念,这“执”是各种各样的欲望,欲望越大,执念越深。在我看来,林简简迷恋上的那只乌鸦其实就是欲望的化身,它让林简简迷失了自我,仿佛被抽空了灵魂,臣服于它的脚下,不能自拔。其实,林简简代表的亦是在红尘中怀揣着各种欲望的众生,他们臣服在金钱、物质、名利、性爱、欢情……等之中,所以对于所有人来说,只要有欲望,就必定得承受八苦四谛。
这本集子的几篇短篇中,有纯文艺作品,也有言情小说。可见葛亮是有写作野心的,他不断尝试,也不惧尝试。他用文字为读者解读众生世情,剖析人物性格重的暗面,劣根性,以及欲望膨胀后的因果必然。
相较葛亮的其他作品,《谜鸦》笔法稍显青涩,稚嫩,在故事情节上有些用力过猛,刻意了些。但是作家不都是这样一步步成长起来的么?再看他后面的《七声》《戏年》以及《北鸢》几部作品,葛亮的文笔功力尽显,进步明显。显然,葛亮再用心沉淀几年,我想,他定能写出超越这几部小说的经典作品,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谜鸦》本文作者的文集给他/她留言我也要发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