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设艺术》是一本由[奥地利]卡米诺•西特著作,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00元,页数:18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城市建设艺术》精选点评:
与纷杂的理念与思想的冲突相比,现实的空间规划才是种种矛盾难以调和的集中体现。顾此而失彼,建筑中美与经济、与管理和统治总是难以协和,而我们应该倾向哪一方呢?生活的价值应该由谁决定才更加合适呢?不自由与束缚一直在书写着设计和居住的主题,这不是简单的返古和奉行冲突圭臬所能解决的。但确实,建筑学或许本来就该是为美而服务的。
太
小bug有点多
从期中读到放假,全套批判眼光已换上,想去看看那些城市,封闭式广场和柱廊看起来很好。
城市设计
通俗易读,对古代广场和现代城市设计优缺点的概括精准而凝练。同样是反对现代规/画体系,这种平心静气讲道理的态度在20世纪的宣言式作品中就难觅踪影了。不解的是西特似乎过分关注静态的广场,对现代秩序的流动性不大上心,比如他钟爱的古典罗马交通、治安多差啊(说巴洛克罗马应对大量人口也算历史错误吧)比如他反对的瓦格纳解决了多少交通(还有观光、炫耀)的需求啊。
如果不看原著对该书的认识只能停留在“视觉”“美学”“如画”上。阅后才知西特所谓“艺术原则”其实是我们所缺失的艺术传统,其中包括自然环境,工程技术,细部处理,比例尺度等等。配合他的观点来认知诺利地图也明晰了很多,从而对我们所学的“图底关系”分析存疑。也夸夸翻译,西特对古代城市的爱与现代设计的不满,那些情绪化拽拽的语言都呈现出来了~
活久见系列。。
内容经典,翻译太差。
《城市建设艺术》读后感(一):外部空间是一件艺术品
西特告诉我们城市是具有艺术价值的室外空间。
《城市建设艺术》读后感(二):这是一本能够颠覆现代建筑设计观念的好书,字字珠玑。
《城市建设艺术》1889年首次出版,西特考察了大量中世纪的欧洲城市与街道,通过平面图和透视图的相互参照,分析真正被大众喜爱的城市空间形成的原因──并不一定是宏伟的宫殿和大尺度的广场,而是错落有致、互相呼应、如画的市内风景。强调自由灵活的设计,建筑之间的相互协调,以及广场和街道组成围和而不是流动的空间,总结出适合城市建设的艺术原则。
这是一本能够颠覆现代建筑设计观念的好书,字字珠玑。我的感想是,原来,建筑设计可以这么做,原来,建筑的艺术性是这么去追求的,原来,我们可以这么努力,将我们的城市建设得优美、温馨、娱悦。
《城市建设艺术》读后感(三):又想玩都市天际线了
自三年前从市中心搬到郊区新城以后,对城市规划对城市面貌和日常生活的影响有了切身的体会。尽管之前所住的市中心也是本书所说的现代的方格路网体系,但依旧比如今所住的郊区新城富有生活气息和趣味,归结起来,还是八九十年代规划的小区是商住混合型,密度较高,沿街普遍都是店面,路的宽度也有限,是地道的适合行人逛的街道,加之时间久了住满了说着本地方言的中老年人,有大量传统的小商业业态,非常接地气,感觉十分亲切;而如今所住的,是低密度的新城区,路是适合机动车的公路,沿途常常只是单调无趣的围墙,没有店面。先行划分路网和地块、然后逐块进行土地出让,突出的是纯粹的实用性和功能性,缺乏的是整体性。
本书虽然是百年前的作品,但其指出的问题现在仍然存在。想开一把都市天际线,实践一下作者的理念。
笔记:
古代的城市建设特点:
追求建筑间的协调和整体感,会突出主要的纪念性建筑,追求观赏效果;广场与围绕它们的建筑物是一个整体,广场本身也被作为建筑对待,是室外的大厅,会将楼梯、大厅之类的室内元素用于室外。古代的广场具有封闭特征和紧凑特征;会突出主要纪念性建筑,使其有良好的观赏位置,因而广场大小与围绕它的建筑成合适比例,确保观赏效果;进入广场的道路方向一般与视线垂直,确保封闭的视觉感受,从而确保围绕广场的建筑与广场的整体性;广场常成群出现,能达到步移景异的效果,能有十多个不同观察点;纪念物一般设置在广场周边而非几何中心,广场中间保持空敞,避开交通线;广场平面布局常常不规则,但因为只有三个面能同时被看到,另外的面总在身后,所以身处其中的视觉上并没有不和谐感。
古代城市具有艺术感的原因:
古代广场具有实用目的,大量活动需在室外进行,市政厅、教堂、集市前的广场都是人群聚集和举行活动的场所,喷泉是水源地,因而古代所有供人群露天集中的地方也被认为是建筑作品,规划建设时会鞥个用心。古代并无现代严格规整统一的规划体制,所有建筑和广场都是在长期历史过程中自然生长、逐步建设而成的,使得建设者可以个性化的灵活规划建设,而当时的艺术传统又能为当时的社会所一致遵循,是活跃在人民中间的,建设的风格和效果可以确保一致性。规划时考虑广场和街道,平面的不规则会被藏到建筑物或墙内,因为街道、广场和周边建筑的空间的协调和谐是被优先考虑的。
现代广场和建筑:
棋盘格路网、方形地块,地块、广场、建筑追求几何对称,广场不再是被建筑围绕的,也不再与周边建筑有整体关系,任何四条道路围绕的开敞空间都被称为广场,普遍开敞空旷,纪念物、雕塑喜欢被放在几何中心,观察点较少,广场尺度与周边建筑体量的比例失当;地块互相独立,导致建筑与建筑、广场与建筑互相无关,无法形成整体效果;缺乏艺术性。
现代城市缺乏艺术性的原因:
时代背景变化,人类活动日益室内化,广场的功能发生了变化,实用性降低,重视程度也相应降低。风格偏好和趣味也日益分化,不再如古代那么统一,协调统一更难。
人口大量增加,基础设施配套要求更高。更重要的是现代规划体制建立,城市变成规划机构的工程师按照标准化、统一化的规划规范和法律进行的一次性的图上作业(而非艺术家的个性化创作),重点是确保实用性。
高地价追求最大迎街面(地块划分的矩形化),建筑红线,都导致追求极端的实用性(追求最大占地),减少了对艺术效果的要求,不再考虑视觉需要(如要求凹形曲线,但最大化利用要求是视觉上凸的直线)。
规划体制导致先划分路网和地块,再分块出售建设,彼此间不再具有整体性。剩余的边角料地块才被作为街道和广场,而非古代那样是优先考虑的。
出路:
正视时代变化,将现代社会面临的问题作为规划的先决条件;但也不放弃艺术追求,在方格路网下和当前规划体系下也可以实现较好艺术效果:以实际的项目为前提,先行确定规划的限定条件,如人口等;然后通过设计竞赛来保证艺术性,因为艺术作品只能通过个人创作完成,一个充满艺术效果的城市规划的的的确确是艺术作品,而不是行政上的例行公事;规划要有整体性,所有有关建筑的规划都要提前做好,以便取得协调效果,使每一要素从属于主要建筑。具体参考巴洛克,在方格地块内部实现封闭的广场、透视的控制,如三面封闭一面开敞。
《城市建设艺术》读后感(四):笔记
亚里士多德:一座城市的建设应该能够给它的市民以安全感和幸福感。在文艺复兴时代以及之前,城市建设需要艺术家的天才,在现在数学的世纪,城市建设和发展蜕变成了技术问题。
古代,公共广场是基本需求,是公共生活舞台,古希腊人从来都在露天广场上聚会。而今天这些活动都改为在封闭的大厅里进行。公共广场和其他建筑物之间的差别是如此微小。维特鲁威认为,所有供人们露天集中的地方都是建筑作品,古代广场完全符合这一定义。(所以剧院与广场之间存在相似性)
1.建筑物、纪念物及公共广场之间的关系
在意大利,一个城市通常拥有两三个广场,以钟楼、洗礼楼、大教堂为主体建筑的大教堂广场,和通往皇家住处的前庭的行政广场。
古代人在公共广场的周边竖立纪念物,这样的布置使得雕像的数量可以无限制地增加并且不会阻碍交通路线。过去传统的做法与今天的做法之间的基本区别在于,我们总是为每一尊小雕像寻找尽可能大的空间,这样就削弱了它应该产生的效果,而不是采用画家在绘画中所用的方法,依靠中性的背景来增强这一效果。
2.中心空敞的公共广场
雪人的位置就是准确地按照古代实践中布置喷泉和纪念物的方式来选择的。解释十分简单,假设雪覆盖了一个城市的广场,雪地上到处是踩出的雪路——自然的大街。在它们之间是大块不规则的雪地,而雪人就堆在这些雪地上,因为正事在这里他们可以找到堆雪人的材料。正是在这些相似的避开交通的位置上,古代社会竖立起他们的喷泉和纪念物。
古代将纪念物落在公共广场边缘+纪念物和喷泉避开交通的位置=雕像的坐落产生杰出的艺术效果,此条原则同时也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建筑物,尤其是教堂的布局。就纪念性建筑来说,布置在中等大小的公共广场的侧面更为有利,因为只有这样,这些纪念性建筑物才能更好地被使用并能从一个适当的距离上被观赏。从建造者的利益来说,将建筑物后退以一两个侧面紧靠其他建筑,可以用剩下的费用将露出的墙面全部做成大理石墙面,还会余下足够的钱用雕像来加以装饰。
3.公共广场的封闭特征
公共广场的边缘开出一个小小的缺口,人们努力使得广场的每一个方向只有一条道路进入广场,如果有第二条干道必须与第一条路成直角进入广场,它就被设计成终止于距广场一段距离之外,以避开广场的视线。而更妙的是,从各个角落进入广场的三或四条道路来自不同的方向。以风车型安排广场的道路开口有许多优点,从广场内的任意部分看只有一条道路开口通进广场,而建筑物形成的封闭感却未被打破。由于建筑物成一定角度互相遮挡,加之透视的作用,道路开口可能造成的不美观的形象得以避免,而广场似乎仍然完整封闭着。
古代人还曾经寻求过其他一些方法来封闭广场,他们常常以一个纪念性拱门或几个连拱廊,其大小及数量取决于交通频繁的程度,来打破一条街道无尽头的透视。
4.公共广场的形式与大小
教堂具有窄而高的形式,所以深远型广场;市政厅广场是宽阔型广场。
经验表明:大城市的主要广场比小城市的主要广场要大;在每一座城市里,主要公共广场规模较大,而其他广场的大小则有一定的限制;公共广场的大小还取决于支配他们的主要建筑物的重要性;广场的最小尺寸应等于它周围的主要i建筑的高度,而最大尺寸不应超过主要建筑高度的两倍。
5.古代公共广场的不规则性
这些广场的不规则性说明它们是经过历史演变逐步形成的。这种曲折形式的存在肯定可以归因于一些实际原因——河流、老的道路走向或者建筑物形体等现状。这种不对称布局并非不美观。相反,它们的外观越自然越能激起人们的兴趣,并且产生一种如画的特征。人的眼睛常常忽略些微的不规则,而且常常不善于估计角度。
维特鲁维:对称来源于比例
6.公共广场群
每个值得注意的建筑立面都有自己的广场,每一个广场相应地有自己的大理石立面,几个组合在一起的广场。
7.北欧的公共广场的布局
在北欧国家,教堂通常独立布置,即使不在广场的中心,至少也以街道划为一完整地块与其他建筑物分开。在大城市里,只有一至两个主要教堂这样布置,我们也发现许多较为次要的教堂退后紧靠其他建筑物布置。这种独立布置方式的一般原因是当地教堂通常建造在原先的墓地中心,至今许多村庄中仍可见到这种布局方式。
北欧国家与意大利古老广场共同的特点是它们的不规则性。
三面封闭,一面开场的舞台式建筑布局成为每一个群体布局的基本原则,这种充满时代感的独创产生于刚刚成熟的透视原则,以巴洛克风格达到其顶峰。
8.现代城市规划的艺术贫乏和平庸无奇
包迈斯特在1874年8月23日出版的费加罗杂志:雷恩并不是真正对这位元帅不友好,但是这座城市不能激起市民的热情。我已注意到这种现象在所有有着笔直的街道和严格的棋盘格路网的城市都存在,直线道路只是为了防止群众示威。在1870年(巴黎公社运动),人们发现矩形方格网平面的城市易于攻克,而那些有着曲折街道的老城则能够固守到底。
现代城市建设完全颠倒了建筑物与室外空间之间的恰当关系。在过去的时代,室外空间——街道和广场的设计具有封闭性,因而能够取得特定的效果。今天我们通常是先划出建筑基地,把任意留下的地盘作为街道和广场。
建筑师对于建筑用地规划的简单化是没有责任的,因为他不喜欢不规则的基地。然而,无一例外地展现最有趣的、最大可能性的正是不规则基地。
9.现代体系
城市建设主要的三个体系:矩形体系,放射性体系,三角形体系。最普通的现代体系是矩形平面体系,德国城市曼海姆,完整的棋盘形式。
现代规划下改善了的公共人行道和花园有很重要的卫生价值,同时将乡村的美景引入大城市中心使自然的杰作与人造的建筑之间形成强烈对比因而产生迷人的效果。但是现代的自然风景画不适于用来表现神秘的或宗教的雄伟场景以及公共建筑或教堂等主题。试图使之与纪念性建筑相协调的努力必将导致风格上的冲突。在城市主要广场环境中布置田园牧歌式的公园会导致自然与纪念性风格之间产生矛盾。
巴洛克公园规则整齐,其概念的思想基础就是承认这种矛盾并决定设法加以避免。
10.城市规划艺术的现代限制因素
人类的高度集中意味着土地价值的大幅度增长,人们加速对城市进行更细的划分并开辟新的街道。过高的土地价格促使人们更加充分地使用土地,而这又导致某些结构形式的消失。
由于人们已经从广场和街道集中到室内来,我们已经成了一种本性难移的室内生物,以致几乎不能开着窗工作或就餐。
功利与美之间的冲突无法消除。工程师们在向人们提供持久性服务方面创造了奇迹,他们在欧洲城市的公共卫生方面取得了值得重视的改善,死亡率显著下降,许多地方减少了一半,这种自豪感是否必须以剥夺城市的美为代价?
11.改进了的现代体系
人们普遍承认矩形用地划分与艺术结果有矛盾,因而产生了一种允许在新的建设项目中更自由地使用传统原则的倾向。基于这种认识,早在1874年柏林举行的德国建筑师与工程师协会例会上取得了下列结论:城市扩展规划实质上是建立各种交通手段的主要因素:街道,电车道,铁道及运河,并且考虑到它们的系统化和可扩建性;街道规划应首先考虑主要干线,在任何可行的情况下都应仔细考虑现有道路,而次要道路则应根据地方条件决定,用地划分应根据不久将来的需要来决定,或留给私人投资来决定;城市内不同分区的组合,应通过适当的基地选择,并通过对地区特色的分析来进行,同时还必须要符合适用于工业的卫生法规。
不应当为了迁就矩形体系而改变原有地形、河流和道路,没有这些不规则因素,即使是最佳的作品也会使人感到刻板而冷酷,而且正是这些道路结构中的不规则因素为人们起到定向标志的作用。从公共健康的观点来看,老城区中曲折的街道能起到挡风的作用,哥特式教堂能够阻断风流并使它们见缝就钻。
12.城市规划中的艺术原则
13.结论
本文作者的文集给他/她留言我也要发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