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主论》是一本由[意]尼科洛·马基雅维里著作,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22.00元,页数:12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君主论》精选点评:
看的有点慢了,读了大半年~
有生之年该读系列
读书作业。隐秘的形而上学,作为超人的君主。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马基雅维利渴望意大利的强大独立,并且有能力去施行,为此他把桂冠都抛到君王脸上了,可是真正掌控一个人命运的并不是能力,而是运气呀! 读的时候,脑子里出现的都是我们中国的各代新帝施行嗯安国策略,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杯酒兵权,攘外安内, 命运依靠运气,马基雅维利说运气还要自身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思想和手段,他所有的谋求,能力的施展都建立在国家的发展策略, 对于国家,柏拉图说,以小见大,以国论人,国如何发展可稳固,人也可同理而健硕,里面除了两强国敌对第三国如何觉得照应现实,其他的对于现在核弹社会,普通民众还是只能够以其中安攘国家的方法,调整自己,驭己而后驭人
可爱
大名鼎鼎的《君主论》,现代政治的奠基著作之一。对比中国千年的封建王朝,这类帝王之术略显单薄。对照中国的历史来解读,也别有一番风味
书中的某些观点同样适用于管理。
19年No.46 潘汉典老师的译文好评,注释详尽,译文清晰。这本书前一部分主要是论述各类君主国(世袭君主国、混合君主国等)以及如何取得和保持这类君主国,一般来说主要依靠能力、幸运或者外人的帮助和邪恶的手段,马基雅维利非常推崇切萨雷博尔贾,在书中处处可见。后面则侧重于军事和君主的个人修养(以军事为业,学习历史与军事,磨练自己)。 “人们爱戴君主是基于自己的意志,而感到畏惧则基于君主的意志,因此一位明智的君主应立足于自己的意志上”。 “武装的先知成功了,而没有武装的先知则失败了”。 第十八章简直精髓,“一个好的君主应当是狐狸和狮子的结合体”。
装帧很好,翻译的也不错。马基雅维里真是胆大心细,语言简洁有力。
《君主论》读后感(一):时代的局限,给君主磕个响头
看过《君主论》,对如何读经典产生了深深的思考,怎样才是读经典的正确方式?
在图书馆借了这本书,翻开写于1985年长达19页的译者序,读完这长长的译者序,完全蒙了,于是去把意大利简史翻了一遍《你不可不知的意大利史》,然后发现对佛罗伦萨的政治体制一无所知,就借来《罗马共和国政制》,这本书写得不甚明了,作为补充,又看了《罗马法与帝国的遗产》,这几本书中的名词翻译截然不同,对各个时期不同机构的描述也各有不同,实乃巨坑,看得怕了,最后浅尝辄止不敢深究。囫囵翻完之后,终于可以端坐在书桌前,细品《君主论》。
看过后,和想象中完全是两码事,前半程重点谏言军队建设,君主制度,后半程全是帝王心术,生出了不过尔尔的念头。
读书,看受众,论时代范围,也就只是如此吧。逃不脱的个人视野局限和时代限制。
《君主论》读后感(二):当我们批评马基雅维利的时候,我们内心又在想什么
不知道为什么马基雅维利这么受世俗所唾弃,但是他的书卖的长盛不衰,评分也高居不下,在我的认知中,上一个达成这样成就的人是李宗吾,同样的被世人所不齿,被众人所唾弃,可是《厚黑学》确出了一版又一版,无数名人骚客,凡夫俗子,在小黑屋中研究那些面厚心黑之术的日子,想来也是有趣。
君主论我觉得不单单适合君主阅读,更加适合处众人之上的人阅读,其中不乏很多优秀的管理学观点。
1.他能够指挥,是一个勇敢的人,处逆境而不沮丧,不忽视其他的准备,并且以其精神意志与制度措施激励全体人民,这样一个人是永远不会被人民背弃的,而且事实将会表明他已经把基础打好了。
2.人民爱戴君主,是基于他们自己的意志,而感到畏惧则是基于君主的意志,因此,以为明智的君主应当立足在自己的意志之上,而不是立足在他人的意志之上,他只是必须努力避免招仇惹恨。
3.一切良好的忠言,无论来自任何人,必须产生于君主的贤明,而不是君主的贤明产生于良好的忠言。
…………..
我觉得《君主论》这本书,适合每一个创始人高层管理者阅读,毕竟流传百年而不沉没于历史长河中的著作,岂会是池中之物,不要过多的人云亦云,这个世界的恶,不是你闭上眼睛就没有了,正因为见到了世间所有的恶,却依然不失对这个世界的热爱,那才是生而为人的我们应该去追求的人生境界,不是么?
《君主论》读后感(三):政治与道德的“歧路”——评《君主论》
《君主论》关注的核心即“政治与道德”的关系,在马基雅维利看来,一个君主最佳的品质是即“能否独立维持政治的稳固”,这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防止外来者侵略,二是预防内部的溃败。在这个的前提下,马氏给出的答案是允许君主可以保留使国家不亡国的恶行,在政治手段中,人民是维护统治的手段(而非目的),君主可以对人民吝啬、令人民畏惧,既要有狮子的威仪也要有狐狸的谨慎……在人性本恶的假设性基础上,马氏认为政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世俗的道德标准,注重实效,这也将自亚里士多德以来“道德伦理政治”的传统一分为二,更强调政治之“术”而非治国之“道”(这与中国法家思想类似)。
《君主论》中的观点同样成为了后世思想史中的萌芽,如同样经历过英国内乱的霍布斯就认同了“人性恶”的假设,为避免“一切人对一切人的战争”,所以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封建君主来治理人民;又如对政治实效性的强调,则是新教伦理中发展起来的“工具理性”的缩影,并成为现代性反思的重要议题之一。而吊诡的是,很多读者在阅读完《君主论》后都会评论“颠覆价值”云云,但马基雅维利主义似乎在现代社会已经司空见惯,政客群体纷纷以批评此书来明哲保身、《纸牌屋》给我们展现了血淋淋的真相、《三体》的读者更不会忘记韦德那句“失去人性,失去更多;失去兽性,失去一切”的箴言……
从马基雅维利主义到现代性反思,能够支撑人类文明发展至今的、不可或缺的力量仍然是人性中对道德的追寻,《中庸》开篇提到:“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人生即是一个需要将灵魂之善弘扬出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修正自己,通过“价值理性”(审美的、道德的、伦理的)来衡量我们的诸种行为。鲁迅先生曾在暨南大学发表过一篇名为《文艺与政治的歧途》的演讲,从中提到政治家在历史的大是大非面前,是无需考虑道德的,而知识分子则需要担负起对人类“终极关怀”的责任。所以,政治中是否存在必要或必然的恶行呢?我们只需要为自己所秉持的价值辩护即可,人是目的而非手段,真理必会在时间中浮现。
《君主论》读后感(四):摘录
简短精悍 比现在流行的厚黑学之类 一个观点拖拉出几十页的例证来的爽快的多
1.对人们应当加以爱抚,要不然就应当把他们消灭掉;因为人们受到了轻微的侵害,能够进行报复,但是对于沉重的损害,他们就无能为力进行报复了。所以,我们对一个人加以侵害,应当是我们无需害怕他们会报复的一种侵害。 2.当一个强大的外国人一旦侵入一个地区的时候,在这个地区里所有那些较弱小的势力,由于对那个凌驾在他们头上的强大势力的嫉妒作祟,就会立即依附这个入侵的外国人。 3.一个明智的人总是应该追踪伟大人物所走过的道路的,并且效法那些已经成为最卓越的人们。这样一来,即使自己的能力达不到他们那样强,但是至少会带有几分气派。就像射箭,臂力不足,则稍稍上扬,也能正中红心。 4.人民的性情是容易变化的;关于某件事要说服人们是容易的,可是要他们对于说服的意见坚定不移,那就困难了。因此事情必须这样安排:当人们不再信仰的时候,就依靠武力迫使他们就范。 5.占领者在夺取一个国家的时候,应该审度自己必须从事的一切损害行为,并且要立即毕其功于一役,使自己以后不需要每时每日搞下去。这样一来,由于不需要一再从事侵害行为,他就能够重新使人们感到安全,并且通过施恩布惠的方法把他们争取过来. 6.损害行为应该一下干完,以便人民少受一些损害,他们的积怨就少些;而恩惠应该是一点儿一点儿地赐予,以便人民能够更好地品尝恩惠的滋味。 7.一个人如果在一切事情上都想发誓以善良自持,那么,他厕身于许多不善良的人当中定会遭到毁灭。 8.人们爱戴君主,是基于他们自己的意志,而感到畏惧则是基于君主的意志. 9.当遵守信义反而对自己不利的时候,或者原来使自己作出诺言的理由现在不复存在的时候,一位英明的统治者绝不能够,也不应当遵守信义。 10.但是你同时要有精神准备作好安排:当你需要改弦易辙的时候,你要能够并且懂得怎样作一百八十度的转变。 11.人们进行判断,一般依靠眼睛更甚于依靠双手,因为每一个人都能够看到你,但是很少人能够接触你. 12.善行走时如同恶行一样可以招致憎恨. 13.那些在一个国家肇始的时候是敌对的人们,如果他们是需要获得君主的支持以保持其地位的人们,新君主往往很容易赢得他们;而且由于他们明白自己必须用行动来消除君主原先形成的对他们的坏印象,他们更加不得不竭志尽忠侍奉君主。因此,君主从他们那里得到的利益,常常比从另一些人那里得来的多,因为后一种人抱着过分的安全感侍奉君主,从而对君主的事情掉以轻心。 14.一位君主如果害怕人民更甚于外国人,他就应当建筑堡垒;如果他害怕外国人更甚于人民,他就应当抛弃堡垒。 15.一个人要防止人们阿谀谄媚,除非人们知道对你讲真话不会得罪你,此外没有别的办法;但是,当大家能够对你讲真话的时候,对你的尊敬就减少了。 16.因此一位明智的君主必须选择第三种方法,在他的国家里选拔一些有识之士,单独让他们享有对他讲真话的自由。
《君主论》读后感(五):君主经国策
花了三天读完马基雅维利100多页的《君主论》,感觉一定程度上就要成为马基雅维利主义者了。并不是说我认可或践行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为人处事方式。而是觉得马基雅维利只是在“依靠现代长期经验和对古代大事不断钻研而获得的”思想结晶,然后敢于第一个把历史上和现实中人们所做的、所想的如实甚至是赤裸裸地呈现出来了而已。因此称马基雅维利是政治学第一人他是当之无愧的,但并不认为像国内定义的所谓的“资产阶级政治学奠基人”,这根本不分阶级,而且觉得这套“技术”,中国人玩的比外国人“成熟”多了,无论古今。只不过是没曾任高位的人敢赤裸裸地写成书了而已。
第一篇是马基雅维利上当时统治者梅迪奇书信,这让我当即就想到了中国的两个人物及其作品——司马迁的《史记》和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尤其是马基雅维利这封书信中的最后一句话——“如果陛下有朝一日,从你所在的微微的顶峰俯瞰这块卑下的地方,你就会察觉我是多么无辜地收着命运之神的巨大的不断的恶毒折磨!”——让我看到了备受屈辱的司马迁及其《报任安书》的影子。尽管二者的承受的痛苦及成就的伟大是无法相比的,但起码这如果放在国内,是很像一本结合自身经历及时代近况写的一本《史记》和《资治通鉴》读后感的。看完全书之后,则会觉得更像是《资治通鉴》里边的内容呈现的就是资治通鉴里面无数史实背后多次反映过的重要观点明确化了而已。只是中国人有诸多伦理道德的压力和约束,“爱惜羽毛”,偏向于隐晦和暗示,对于这类事情从来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而已,只做不说出来的是“君子”,明确说出来了则为“小人”。所以也难怪最初的几个中译本将书名译为《霸术》、《横霸政治论》,日本人则曾译为《君主经国策》。现在看来,反而觉得这些名字会更贴切一些。
书中观点,大小众多,研究的人也是很不少的。但总结起来,主要的就两三个观点。首先,坚持自己的枪杆子里出政权,对,一定是要自己的;其次,要“妥善地”使用一些必要的邪恶和手段,懂得结合人性和兽性,同时效法狮子和狐狸。因为对于统治者而言,并不是所有的善行都会带来安全和福祉的;再次,作为统治者实际上并不需要具备所有优秀的品质(实际上也不可能),只需要在有坚定意志的基础上,懂得掩饰和伪装,树立典范,假装显得自己具备这一切品质就可以。在此基础上,君主只需要努力避免招惹人民的仇恨就已经可以得到人们的爱戴了。
此外,还有很多关于中国历史上出现的论题,都可以在其中看到影子。比如“郡县制”与“分封制”,而“一guo两zhi”的思想似乎可以从第五章关于《对于占领前在各自法律下生活的城市或君主国应怎样统治》的观点中找到渊源:允许他们在自己的法律之下生活,建立一个对自己友好的政府,而后当地人自治。中外现代政治或军事斗争的方法论和手腕,书中频现。而至于老美那些明显的霸权政治的手段和谋略,更是随时都能从书中找到了。
看完重新去看一遍序言和最后一章的时候,能感受到马基雅维利作为一位“爱国主义者”对祖国强大独立的渴望和赤诚。因此,他知道这样赤裸裸地呈现这些政治上的“阴暗”谋略和权术手腕必然会招来非议,但也正是这份赤诚和渴望,让他敢于冒这“天下之大不韪”,写出这本《君主论》吧。只是在于我们如今这个时代,作为普通人,我们并不崇尚残忍、伪善和阴谋,但我们最起码应该具备马基雅维利所说的第二类头脑:能够辨别别人所说明白的事情,能够清楚地认识到:君主论教会君主之一的是深深地认识人民的性质;而对于人民:深深地认识君主性质的人应属于人民。是为对民智的裨益?
本文作者的文集给他/她留言我也要发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