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
前几天,我和朋友一起吃饭。
聊了几个小时,谈了婚姻中的各种琐事。
朋友幽幽地来了一句:
现在的婚姻生活真的是一潭死水,连吵架都不想谈。我希望他能让开,有机会大吵一架,这总比没有激情的消耗好。
我被朋友的话逗乐了,于是问她:
如果对方真的出轨了,你会离婚吗?
她认真思索了一下,说道:
结婚前,我会坚定地说再见,但现在结婚生子,真的不知道会做什么决定。
周舟觉得朋友的想法可能代表了大多数女性的心理。
主观来说,和一个背叛自己的人生活在一起,会导致生理上和心理上的排斥。
客观来说,这个羁绊不是那么容易打破的。
首先,很多父母会劝我讲和:男人嘛,只要能回家就行。
其次,孩子呢?
这是很多女人知道丈夫出轨后想到的第一个问题。
我不希望我的孩子在一个不完整的家庭中长大,所以我觉得委屈,继续生活,没有尴尬。
最后,经济分化也是一个大问题。
很多普通家庭可能一辈子只能买得起一套房子,存款很少。
离婚后,房子怎么分?财产如何分配?子女抚养费怎么办?
其中,最难的是你要继续和这个曾经严重伤害过你的男人生活在一起。
这个人摧毁了你对爱情和婚姻的信念,把你所有的努力都抛在脑后,只关注你自己暂时的享受。
他扼杀了你对周围人的信任,让你对别人甚至自己都产生了怀疑。
进退难。
所以有些出轨的男人抓住了妻子的心理,即使知道自己做的事情对对方不忠,但还是做出了伤害家人的不负责任的事情。
有的甚至把这种不道德的关系戴上“真爱”的光环,最后放弃对方的行为并美化成家庭而选择放弃。
他们一开始会痛哭流涕,然后变得不耐烦,甚至会批评妻子:我承认我的错误,你为什么还坚持?
但道歉只是开始。你的行为伤害了你周围的人,你所遭受的只是你自己冲动的后果。
在婚姻里,遇到了所谓的“灵魂伴侣”,如果能够压抑自己的冲动,那最好,如果不能,请确保自己是单身的状态下,再去追求对方。
这样,才是对自己、对伴侣,甚至对你所谓的“灵魂伴侣”最好的解释。
2
今年上半年,福州长乐机场的一场闹剧引起了人们的观看。
一个男人带着一个年轻的情妇打算乘飞机去泰国旅行,但是在机场,他遇到了他的公公婆婆,他们也打算去旅行。机场爆发了一场拔河比赛。
更尴尬的是,男人随身携带的行李箱里除了护目镜和一些简单的衣服外,全是女人的丝袜、内衣和避孕套。
看来男主人和女主人已经为这次旅行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这时,男方的妻子正在家里怀孕。
据悉,这已经不是男人第一次出轨了。
婚后,男方沾花惹草的本性暴露,妻子一度想离婚,男方写了保证书,发誓再也不做了。
为了孩子有一个完整的家庭,给丈夫一个机会,妻子选择了隐忍。
但是当妻子在家怀孕,忍受诸多不便时,丈夫做了什么?他正高兴地和他的爱人计划一次旅行。
要不是被公婆打了个正着,男人回家还会用什么鬼话骗老婆?
即使铁一般的事实摆在我们面前,岳父依然宽容大方地对小三说:
就像我女儿,你被这个男人骗了。
在生气的时候,你还能保持理智,这说明你的妻子和家人对这个男人是宽容和善良的。
有了稳定的家,有了包容的妻子,有了通情达理的公公婆婆,我们还是要寻找婚外的刺激。
恕我直言,这样只凭下半身思考的男人,有什么资格结婚生子?,
如果你从一开始就不能忠诚,为什么不让你的妻子离开呢?
被曝光在全国网友面前和他老婆没什么区别。
他狠狠地打了自己的脸,把妻子再次给予他的信任踩在了地上。
他不仅背叛了婚姻,还背叛了自己的孩子。
也许有人会说结婚是违背人性的,但在你选择之初,没有人逼着你结婚脖子上挂着刀架。
如果你的妻子可以和你在一起很长时间,为什么你不能控制你的欲望?
当一个人结婚并成为丈夫和父亲时,他
就不能无所顾忌地按照自己的个人需求来做选择。马薇薇说过一个观点,周周深表赞同。
“我知道真爱是超级棒,没有一段感情在开始的时候不觉得自己是真爱的。可是在这段感情里面不只是有你和你爱的那个人。还有,那个被抛弃在家的傻逼,那个绿油油冒着王八之气的傻逼,她也是会受伤的。”
“你们说结婚久了,就像左手摸右手,可是你把你右手砍掉的时候,右手也是会疼的。不要把自己都看做罗密欧和朱丽叶,罗密欧和朱丽叶也是有未婚妻和未婚夫的。”
踏着伴侣破碎的心,满足自己的冲动和欲望,这样的感情,不配叫真爱,只能叫苟合。
3
在冗长的婚姻生活中,平淡取代了激情,亲情取代了爱情,思想上开小差,其实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婚外情最令人困惑的问题是:婚后遇到的所谓的“真爱”,究竟是一种情欲(性),还是爱情呢?
日剧版本的《昼颜》有大量的情欲细节做铺垫,观众几乎将唯美的情欲与爱情划上了等号,而电影版《昼颜》则开始把重心转到了爱情上。
情欲(性)是一种动物性的生物本能,而爱情,除了情欲之外,还多了一种更加精神层面的情感。
要区分情欲和爱情已经不简单了,再把它们一起放进一个叫“婚姻”的概念中,真实情况更加复杂,扑所迷离。
按照社会学家的观点,情欲(性)、爱情和婚姻,是三种互相独立的存在。
阿兰·德波顿在《在爱情与欲望之间》一书中写道:
现代婚姻制度与以前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它要求我们对爱情、性和家庭的所有欲望都针对着同一个人。
这并非易事。
婚姻制度的本质,是一种产权经济制度,一种为了确保财产延续、获得性交权利和生育许可的契约形式,一种道德上的恒常存在;
而不凑巧的是,爱情和情欲都建立在人性之上,与道德无关,并且难以长久维持......
将这所有这些互相冲突的元素捆绑在一起放进一个制度里,可想而知要保持一个稳定和恒常的婚姻难度有多大。
1995年,《廊桥遗梦》在美国上映引起全球轰动,这不是一部美化婚外恋的电影,但它也绝不是一部规劝“牺牲小我、回归家庭”的道德范本。
它更多展现的是一种进退两难的抉择,一种人性与道德枷锁下的挣扎。
据说《廊桥遗梦》放映当年便在全球引发离婚狂潮,而婚姻制度与人性之间的冲突最直观的表现,大概就是离婚率了。
正如阿兰·德伯顿所说,从来没有哪个社会对婚姻制度持如此严苛的态度或如此高的期望,自然,从来也没有哪个社会对婚姻制度产生如此多的失望。
作者李爱玲说:
每一个已婚男人的魅力,都离不开他背后功不可没的妻子。
他所有的成熟,都是他媳妇用眼泪和争吵调教出来的。
《昼颜》的故事发生在日本,一个离婚成本至今居高不下的国家,对于【婚后遇到“真爱”怎么办】这个问题,似乎更加棘手。
因为离婚成本太高,所以即便婚姻岌岌可危,《昼颜》中的女主角们情愿瞒着丈夫做“背德妻”。
一边忍受婚姻生活的日益空洞和乏味,一边借出轨的激情作为继续生活下去的动力,也不愿意走到离婚那一步。
利佳子在日剧《昼颜》中有许多经典台词:
只有在外面有了男人,才会因为自知理亏而对丈夫和孩子更好,否则谁会甘心为男人去洗内裤呢?
结婚就是用失去热情来换取安稳,过了三年丈夫只会把妻子当成冰箱一样对待,打开就有吃的,坏了也不去维修。
这是婚姻中的女人对婚姻状况的一种真实评价:安稳和激情似乎不可兼得。
而《昼颜》中的另一个女主角纱和,嫁了一个每天做面膜、时不时和女同事暧昧的娘娘腔丈夫,一个爱宠物都超过爱她的人。
他们没有性生活,也没有孩子,每天还要打工还房贷应付婆婆,虽然无论如何稳定,但这样的婚姻对于想要寻求爱情的纱和来说无疑是糟糕的。
所以无论她如何欺骗自己,后来都无法掩盖对生物老师北野的渴望。
4
婚姻制度要求人们服从道德和规范,人性却永远在骚动。
而婚姻中人妻人夫们骚动的根本原因,是我们渴望一个可以完全满足我们所有需求的伴侣:
他/她既要满足我们对初恋般梦幻的浪漫需求,又要成为我们经济上信守契约的合作伙伴;
他/她既要在情欲上让我们激情四射,又要在面对琐碎的家务和共同抚育后代的艰辛时表现出无限的耐心和包容;
我们要求伴侣成为我们的左右手的同时,却又抱怨牵着伴侣的手像牵着自己的手。
对“伴侣是一个完美的角色”的渴望——给婚姻赋予了一种沉重的意义和前所未有的重压。
看看《包法利夫人》和《安娜·卡列尼娜》就知道。
“她们希望他们既是丈夫,同时又是行吟诗人和贵族情人。但是,人生仅仅给了她们一个纯粹的丈夫而已。
艾玛和安娜都被困在婚姻无爱却经济稳定的家庭,尽管在以前的时代里,这样的婚姻可能令人羡慕,但现在却令人不可忍受。
而同时,她们生活的中产阶级世界又不支持任何形式的婚外情。最终她们的自杀揭示出这种新式爱情理想不可调和的内在本质。”
所以电影《昼颜》对这种不可协调的冲突,也给出了一个千篇一律的答案:让主角最终同样以死亡为代价,也不能让男女主角再次进入婚姻中,接受爱情和情欲无解的拷问。
婚姻与真爱的冲突,代表的是需求的矛盾。
按照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类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需求。
伴侣双方成长的环境、所受的教育、所持的价值观和所处的社会地位等因素都会决定他们所处的需求层次。
如果双方需求层次不匹配或者不能互相满足,那么冲突就不可避免了。
比如,一个丈夫以为只要满足妻子的物质需求就足够了,而妻子的最大需求却是得到爱和尊重;或是,一个女人在婚前只是想找一个满足物质需求的丈夫,却在婚后奢望情欲;甚至,在婚前也没想过自己想要什么样的婚姻......婚后沉溺于出轨的纱和也许在一开始就没有想清楚为什么要嫁一个这样的丈夫,而利佳子则为了丰厚的物质生活跟丈夫进入婚姻,又都在婚后若干年才赫然发现自己真正要什么。
婚后遇到真爱,怎么办?
面对一个不可能满足你所有需求的人,和一段不可能什么都能要到的婚姻里,我们只能做出抉择:
想要得到婚姻制度的好处,就要承受婚姻制度带来的缺陷;要想得到真爱,就需要离开制度带来的安稳。
但最好的结局,是在婚前就有所准备和预期。
越来越多的社会学家预测,现有的婚姻制度终将消失。但在它消失之前,我们仍要承受它的不完美。
那种将爱情、性和家庭完美融合在一起的理想婚姻是世人歌颂的范本,但要得到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或许对于更多普通的夫妻来说,婚后执着于完美的婚姻并无益于完美的婚姻本身。最好的方式,是在婚前,就想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
只要面包,就得接受爱情的缺憾;只要爱情,得接受物质甚至情感生活的不稳定;如果都要,那就必须花更多的心思去寻找,并且做好心理准备——在婚姻制度下我们需要付出努力去维持性和爱情。很遗憾的是,人的需求或许也会变化,所以最好能在婚前形成自己的稳定价值观和需求取向,并且接受双方的需求在下半生会有微调或调整的可能。
婚后遇到“真爱”,要么颠覆制度,要么驯服人性。
但最好,是在婚前承认制度的不完美,认清需求,有所准备。
以上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