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忘掉的十三年》是一本由[美]艾米•金特里著作,接力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页数:35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被忘掉的十三年》精选点评:
书有些黑暗,跳跃得有点快,看到一半的时候想着作者的两条线应该收到一个点,最后果然也是这样。
一个女孩因为无知被绑架,之后遭受了一系列的不幸,最终回到了原来的家。故事有些许的出人意料
开头挺吸引人的,后面感觉烂尾了。
埃丝特的心理状态描写让我半夜睡不着。
题目是什么意思,文章一点都没有提到!搞笑吗?
我觉得这本书豆瓣评分过低了,虽然结局仓促但是仍然是一本好书。双线交叉进行,从后往前推,慢慢揭开真相。豆瓣上甚至有人说从头到尾都不知道十三年是什么意思,很明显是指女儿在身边生活了十三年,却依然不了解女儿,不及时交流,以至于女儿被精神控制和洗脑都不知道,在外流落,一次次被凌辱践踏,精神摧残到即使逃出来了都不敢向父母和警察求助。另,可以看看这本书里的“霸道”和控制欲到底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网络小说披着爱情的外壳极其美化原本恶心的事实。书里有一个片段就是,女儿被关在地下建筑里,呆在床上不敢下来,因为那个男人没有喊她下床所以她不敢下床,直到饿到吐酸水,加上一点点自救意识才活了下来。
我们总是容易忘记世界有多可怕,要靠悲剧来提醒
同类题材里已经很不错了
兼推理和人性的探讨
狗带
《被忘掉的十三年》读后感(一):精神自由
我觉得这本书豆瓣评分过低了,虽然结局仓促但是仍然是一本好书。双线交叉进行,从后往前推,慢慢揭开真相。豆瓣上甚至有人说从头到尾都不知道十三年是什么意思,很明显是指女儿在身边生活了十三年,却依然不了解女儿,不及时交流,以至于女儿被精神控制和洗脑都不知道,在外流落,一次次被凌辱践踏,精神摧残到即使逃出来了都不敢向父母和警察求助。另,可以看看这本书里的“霸道”和控制欲到底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网络小说披着爱情的外壳极其美化原本恶心的事实。书里有一个片段就是,女儿被关在地下建筑里,呆在床上不敢下来,因为那个男人没有喊她下床所以她不敢下床,直到饿到吐酸水,加上一点点自救意识才活了下来。
《被忘掉的十三年》读后感(二):易碎的青春
想流泪,看完了整本书。青春是美丽的,也是易碎的,我的少女时代好像结束很久了,当时的烦恼,忧愁,是真的,虽然现在看来幼稚的可笑,但当时想离开这个世界的想法,对父母武断想法的埋怨,对兄弟姐妹之间微妙的情感都是真实的,身在其中,就觉得它永远都不会结束。所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原生家庭的引导真的很重要很重要,不是一两句长大就会好可以结束的。开始认识世界的时候,真的很迷茫啊。不过以后我对我的的小孩,肯定也是一样,因为我们离开青春太久了,觉得少男少女都幼稚的可笑,可成绩单上的分数,后座的讨厌的男生,老师一句讨厌或者喜欢的话,都仿佛一片羽毛,看起来轻飘飘,却划过每个人的心,身在其中,却无能为力。现在很好的长大了,也真的很幸福了,可如果像朱莉一样,当时有个人在我孤独难过迷茫的时候对我说,跟我走,一切都会结束,都会好。也许,我也会迷路盲从。愿我们的青春都不迷路。
《被忘掉的十三年》读后感(三):易碎的青春
想流泪,看完了整本书。青春是美丽的,也是易碎的,我的少女时代结束很久了,当时的烦恼,忧愁,是真的,虽然现在看来幼稚的可笑,但当时想离开这个世界的想法,对父母武断想法的埋怨,对兄弟姐妹之间微妙的情感都是真实的,身在其中,就觉得它永远都不会结束。
所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原生家庭的引导真的很重要很重要,不是一两句长大就会好可以结束的。开始认识世界的时候,真的很迷茫啊。不过以后我对我的的小孩,肯定也是一样,因为我们离开青春太久了,觉得少男少女都幼稚的可笑,可成绩单上的分数,后座的讨厌的男生,老师一句讨厌或者喜欢的话,同学有意无意的举动,都仿佛一片羽毛,看起来轻飘飘,却划过每个人的心,身在其中的,真的无能为力,把它看得比天大。现在很好的长大了,可如果像朱莉一样,当时有个人在我孤独难过迷茫的时候对我说,跟我走,一切都会结束,都会好。也许,我也会迷路盲从。孩子是幼稚的可笑的,可你们真的了解过他们吗?13岁的孩子早就不是吃饱穿暖就会幸福的年纪了。他们对这个世界的思考要复杂多了,也真的很容易误入歧途,父母真的不容易,不是谁都能胜任的。
愿我们的青春都不迷路。
《被忘掉的十三年》读后感(四):一句“我想你们了”,让破碎的家庭和残缺的爱再次完整
一句“因为我想你们了啊”猛然将我唤醒,让我回到现实。
没有人天生是好的父母,任何人都是慢慢学会如何去做好父母。《被忘掉的十三年》一书中的母亲安娜,自以为是地认为,以她的方式给孩子的自由就是孩子想要的自由,殊不知在孩子看来,那是全然的被忽视,而被忽视是幼儿期孩子最痛苦的体验,后果甚至超过身体的虐待。在这种连续十三年的被忽视之后,朱莉选择了被“绑架”出走。八年之间,生死全无。
但是,经历过巨大痛苦的母亲,最终也意识到自己年轻时候的错误,意识到作为母亲的她曾经的失职,没有关注到孩子真正的需求,没有及时对孩子的情感做出回应,书中有一段,深深地刺痛了我,母亲问朱莉,为什么当初逃出来之后不回家,朱莉回答:我害怕你不要我,这句话的潜台词是,妈妈只要完美的我,现在的我不完美了,妈妈会不要我的,这种有条件的爱,让孩子多么的绝望。但是,虽然经历了痛苦,但一切都不晚。我们终究没有办法去改变那些已经发生的事情,我们能够改变的仅仅是面对已发生事情的态度,而心理学,正是教会我们自我疗愈的方法和途径,正视过去的已发生,接受痛苦已经发生过的事实,带着痛苦却依然可以好好生活。
世界上没有什么是不可以面对的,这个世界确实没有奇迹,但是那些看上去是奇迹的事件,都是拥有巨大心理能量的人类完成的。只要有期待,努力做,就会实现,这就是希望。
该书还提示成年人和家长以及教育工作者,了解孩子的成长特点和内心需求是多么地重要。孩子们追求完美和理想的自我没有错,但一定要让他们明白,这种追求要建立在自己内心的真实需求和标准基础上。一味地为了获取外界的肯定和赞美而远离了真实的自己,就会因刻意维系自己的形象而失去努力的方向,最终因缺乏经验与内心的充实而失去自我。书中以简的语言道出了朱莉在为获取他人认可时内心的真实声音:“你以为没人注意到,你以为你很酷吧。”“我知道你并不是真的想加入田径队,并不是真的喜欢田径运动,你只是在假装喜欢,因为只有这样,你才能交到更多朋友。”所以很多孩子会觉得你参加一项活动,就该喜欢,最终远离自己的真实模样。究其原因,是因为个体发展过程中自主能力不完善,他们希望以自己的完美获取他人肯定,一旦真实的自己被看到就会不完美。随着经验的增加和自我的完善,多数个体可以对理想自我和真实自我进行调节,自我就会不断成熟。而有些个体则不然,他们就如同朱莉一样在两个世界切换而出现各种心理困扰。但是,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不单只是受家庭影响,个人在成年后,反思原生家庭的忽视或者伤害时,也要有能力去选择如何处理与应对。从这个意义上说,一个人的失败与痛苦,真的不能都甩给“原生家庭”来背锅。
爱,唯有爱会打破心灵堡垒,孩子才会让你走进他们,理解他们看待世界的方式。如果自己的感受不被别人感受,想法不被体察,会让孩子产生愤怒和痛苦,他们盼望着人与人之间的界限被打破。而家是孩子温暖的安全基地,父母的爱是孩子成长的最大动力。“我想你们了”,孩子对爱的呼唤再次响起。
《被忘掉的十三年》读后感(五):该不该把你成长的痛,都推给原生家庭
合上手中这本《被忘掉的十三年》,努力地整理一下自己的思绪和情感,用理性开始思考:我们该如何理解书中的主人公朱莉,又该如何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体会他们成长中的心理冲突和惨痛经历,进而理解他们看待自己、看待世界的角度。
作为一名心理教育工作者,我接待过很多来访者,咨询的心理问题,起因都与自我发展的冲突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相关。今天读到这本书,跟着朱莉多重的人格转换,我看到的似乎不是书中那个经历过被家人忽视、逃离,又被外界残酷打击的女孩,眼前浮现的是一个个鲜活的人物。
该书作者以人物人格冲突的表现为线索,读来似乎让人时而清晰时而混乱,而这恰恰是对这样的人格特点理解透彻的表达。这是一部引人入胜、扣人心弦的小说,主人公朱莉的经历不是简单的被母亲遗忘的十三年,也不是被诱拐后八年的悲惨遭遇,而是人的大脑自我保护的一种机制。人在经历了巨大的痛苦之后,会出现短暂的创伤性应激反应,有些人会有选择性地暂时去遗忘一些痛苦的记忆,以这样的方式,让自己的心理的痛苦得到缓解,但是,这样的遗忘对大部分人来讲,是暂时性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当个体有能力面对经历过的巨大创伤时,她会慢慢接受自己经历过痛苦的现实,慢慢消化痛苦,最后达到可以带着痛苦进行未来的人生的程度,这样的过程会是一个好的、经过心理咨询师带领的创伤性应激反应的过程。然而,本书的主人公朱莉并没有如此幸运,在很小的年龄(13岁)便经历了巨大的人生变故,被诱拐、强奸、监禁,幼小的她没有办法消化这些突如其来的巨大痛苦和创伤,她只有发展出一系列人格来保护自己,保护自己心中那个依旧完美的、可爱的、单纯的小孩。
后来的日子中,经历着巨大痛苦的朱莉,依靠着自己产生出的多重人格,得以苟延残喘地生活,她是拥有美丽歌喉的黑夜玫瑰,她是暗夜中闪耀光芒的紫罗兰,她是魅惑动人的脱衣舞娘斯塔尔,她是寄人篱下的凯伦,她是东躲西藏的夏洛特,她同样也是任人摆弄的埃丝特,但是,最终,她仍旧记得自己是朱莉,是那个有温暖家庭,有父亲母亲和妹妹的朱莉,在经历了千辛万苦之后,她最终还记得回家的路。经历过非人虐待的幼小的她,只能依靠各种人格的保护才得以生存下去,唯有坚强,唯有忘记痛苦,她才能够苟活于人世。要有多坚强,才可以拥有如此巨大的能力,小小年纪独自消化痛苦,在巨大的残忍面前,逃出生天,虽然苟延残喘,但是所有的人格都知道,只要活下去,终究有一天,“大家”会帮助朱莉找到回家的路,事实上,最终朱莉回到了温暖的家,虽然一切已经过去很久,但痛苦经历造成的伤害依旧在延续。
痛苦的不仅仅是事件的亲历者,同时受到牵连的还有整个家庭,朱莉的父母和妹妹简,自从朱莉被诱拐再也没有回到家开始,这个之前看似平静温暖的家开始摇摇欲坠、分崩离析,夫妻分别采取各自的方式疗伤,但是他们拒绝交流,拒绝对彼此敞开心扉,他们在内心深处痛苦地自责,痛苦地彼此怨恨,母亲的刻意酗酒,父亲因为心力交瘁的巨大孤独造成的出轨,这一切都为未来发生的一切埋下伏笔,看似努力寻找失踪孩子的家庭,其实早已经土崩瓦解,唯一支撑他们的似乎只是能够找到失去的孩子的尸体,奇迹或许会发生,这个失去的孩子会回来。这样一对已经自顾不暇的父母,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和更小的那个孩子简相处,最重要的是,简眼睁睁看着自己的亲姐姐被绑架,父母潜意识里对于这个孩子的怨恨可想而知,他们看着现在的这个孩子,每当她经历快乐的时候,做父母的便会想到失去的那个孩子被剥夺了所有享受这些美好事物的权利,于是更加怨恨这个孩子,虽然没有人讲出来,但是孩子还是敏锐地察觉到,并且不敢让自己太过幸福,她的叛逆与其说是青春期的叛逆,不如说是一种寻求爱的表达,她只是希望父母能够看得到她这个还在家的孩子,可是遗憾地是,简的父母并没有看到孩子的诉求,在某种程度上而言,简也是受害者,因为姐姐的被绑架,简也几乎失去了父母的爱,虽然这些爱一直在,但这个家庭的爱已经不再流动,爱凝固住,于是爱的河流渐渐干涸。
不幸中的万幸是,朱莉终于回家了,于是一切的记忆卷土重来,所有事情的真相似乎要浮出水面,让多重人格者正视自己的主人格,最重要的是让她意识到之前自己经历过的痛苦事件,让他能够清醒地面对过去的自己曾经经历过巨大痛苦的这个事实,当真相被还原,这个家庭的疗愈正在逐渐开始,认识到真相,想要去改变,才是改变的开始。年幼的朱莉没有办法判断真伪,没有办法反抗,但是,21岁的朱莉内心逐渐强大到可以接受现实,可以和自己的痛苦抗争,而且,最重要的是,十三年过去,现在的她有父母在,有妹妹在,一家人终于可以开诚布公,坦诚相待,谎言被拆穿,认识到真相,知道真相的残忍之后,还依然有勇气继续未来的生活,才是真正的勇敢,也是真正的心理上的强大。
本文作者的文集给他/她留言我也要发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