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就是你成长的家庭环境,在从小的耳濡目染的影响下,你的性格深深地打上了家庭的印记。原生家庭对人的影响有多大?拿荣格的话说,“一个人一生的努力,就是在整合从童年时代就已形成的性格。”
“爱都是有条件的。”
朋友晓丽是一个外表柔弱,内心却极其要强的女孩,也特别敏感。她说她从小就会察言观色,说话做事,都要看看别人的反应,处处照顾到别人的情绪。有喜欢的食物,想要的礼物,从来不会开口向家人要。别人都说,这样的孩子多懂事啊。
但晓丽觉得,她从未得到过妈妈的认可。
晓丽的妈妈是普通的农村妇女,受够了贫穷、劳累的苦,一心希望孩子能有出息。妈妈不喜欢她笨手笨脚,走路摔跤了要骂她笨;把碗摔破了,会很厌恶的把她推到一边,边责骂边打扫。
晓丽很怕犯错,很怕妈妈不高兴,但又不停犯错。她也觉得自己很笨,不会有人喜欢她。
现在长大了,谈了第一段恋爱,男生多关心她几句,她就觉得是天大的温暖,别人的爱对自己来说是很奢侈的,必须要为对方倾力付出,仿佛这样才能对得起别人的爱。
在晓丽的观念里,所有的爱都是要还的,因为从妈妈这里,她就没有得到过无条件的爱。
在长期的自己单方面付出后,晓丽感到关系的不对等,开始要求男友,一段感情也就在这种要求对方而不得中结束了。
“我要比别人做的好很多,
我才会觉得踏实”
我们都很熟悉的主持人董卿,谈到原生家庭这个问题时,说自己的父亲对自己非常严格,严格到不让自己照镜子,不让妈妈给自己买新衣服,所有的文体活动也被爸爸禁止了。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的独生女,从高一开始就被爸爸要求寒暑假要去打工挣钱。
董卿现在的成功和爸爸的严格要求分不开,但董卿回忆起自己的童年还是觉得十分辛酸。爸爸这种总认为自己孩子不如别人家孩子的教育方式,让现在已经很优秀的董卿,还会经常出现自卑的情绪:
“我要比别人做的好很多,我才会觉得踏实,如果我跟别人差不多,或者说只好那么一丁点,我就会很没有安全感,我会觉得我不行。”
现在回过头来看,董卿说成年后才开始认同父亲,但不得不说这个教育方式,还是存在问题。
爸妈都对孩子给予期望,认为我对你严格要求,还不是为你将来好;我不轻易夸奖你,并不是你不优秀,而是怕你骄傲;我批评你,是因为我爱你。
成年后的我们,理解了这些都是爱,但孩子不懂,孩子感受到的是责备,是自己不被喜欢,甚至不值得被爱,最后变得自卑。
不管原生家庭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影响,很庆幸,我们现在长大了,也能够清楚的认识它,正视它,并且有能力慢慢摆脱它,重塑自我。
过分看中原生家庭的影响,将一切归罪于原生家庭多少带有一点宿命论的意味。一个人成年后,他学习的知识,接触的环境等等都会慢慢产生影响,你可以把握自己的性格了,而不是一味被性格掌控。
面对这些影响该怎么做?
找原因,而不是归罪。现在再回过去看时,更重要的是找出原因,我们成年了,父母也已经老去,他们不是完美的父母,我们也不是完美的孩子,道理是一样的,不责怪。
可以做一些改变的尝试。比如当你感到自卑,没有安全感,你觉得朋友不喜欢你,觉得自己做得不好,产生这些负面的想法时,可以列出你得出这样结论的原因,然后列出反驳的理由,帮助自己找回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