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王小波生前非常喜欢帕特里克·莫迪亚诺的小说《暗店街》,反反复复在文章中赞美。尤其是开头的第一句话:我的过去一片模糊……认为这句话为全书定下了基本基调。我认为可能也因为这句话的缘故,启发王小波创作了《万寿寺》,并且让他如此迷恋在小说中描写人类不可靠的记忆。
我曾经以为莫迪亚诺的这句话就是个文学修辞。人的过去怎么会是一片模糊呢?所有的事情都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得清清楚楚,就像是菜市场海鲜档口冰床上的鱼一样码放得整整齐齐。是作家故意强调那种恍惚朦胧的感觉,非要把过去搅拌起来,好看着混成一堆的往事纷纷扬扬落下,追求这种文学上的美感。
没想到莫迪亚诺是在写实,“我的过去一片模糊……”,这是一种缓慢而坚决的变化,悄然降临在每一个人身上。事情都是按照时序排列的吗?也许,不过那是在纸面上,或者在年轻的心灵之中。随着年岁增长,时间在概念在记忆中慢慢隐退,人们用另外一套标准来标记事物---起码对于我来说是这样,记忆中越是鲜明的事物,感觉就距离自己越近,越是淡薄的事物,感觉就距离自己越远。
至于说时间,时间根本不重要。对于那些印象鲜明的事物,我总是随手标记上“一两年前”或者“三五年前”这样的时间戳,而那些淡薄的事物,我会简单的归入“十年之前”,表示足够遥远就行了。于是我的回忆就变成了一大碗粥,无法分清时间前后。我以为刚发生不久,印象深刻的事情,偶然查阅一下资料,却吃惊地发现早已经过去了十多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而有些三五年前发生的事情,我却认为就在前不久。
此外,有些确定无疑发生过的事情,就直接掉落消失不见。比如说有天我非常偶然地想起一部电影,它由香港电影《无间道》改编,最后还拿了奥斯卡奖,叫做《无间行者》(《无间道风云》)。以上就是我记忆里的全部,但我根本想不起来那是在那一年,或者说是90年代还是00年代。等我找到电影资讯,才发现是马丁·斯科塞斯老爷爷在那一年靠《无间行者》拿下了奥斯卡最佳导演奖,当时还令我唏嘘不已,认为那是一个迟来太多年的肯定。
唏嘘是真的吗?应该是真的。之前几年,马丁老爷爷带着《飞行家》、《纽约黑帮》一次次冲击奥斯卡,最终只是拿了提名就走。每一次媒体都会提醒公众,他是《愤怒的公牛》、《出租车司机》的导演。那几年他是如此紧密地与李奥纳多·迪卡普里奥绑定在一起,老马始终拿不到最佳导演,小李也始终拿不到最佳男主角,这个“双黄蛋”组合令人印象深刻。但是我一点都不记得,我就记得《无间行者》是购买《无间道》版权后改编而成的电影,我不单不记得老马是导演而且得了奖,甚至不记得小李就在其中。
同样的,我记得我年年春天都会去一位朋友家坐在庭院里赏花。我能记得我在树下的位置,记得我仰头就能看到的花团锦簇,还能记得花瓣随风落在我们的碗碟和酒杯里,我确定花瓣嚼起来的滋味有点苦。但我不记得是那几年,中间有没有空缺,也不记得每一次桌上都有谁。更不记得上一次是哪年,因为疫情是间隔一年还是两年。我怀疑今年自己去过,但是回想去今年的三月却又是一片空白,不知道自己当时在做什么。
时间把记忆炖成了一碗粥,我能看到的是浮在粥面上的红枣、莲子和薏仁,下面藏着更多,但需要用勺子去挖掘。它们彼此纠结在一起,很难分清楚彼此的相对位置。因此也不存在按照时间建立起来的线索,而是别的什么东西,我说不上来。而且,记忆也并不可靠,随时需要不断修订,给将来回忆的时候造成更多的麻烦。
比如说《暗店街》的第一句话:我的过去一片模糊……最新的译本中不是这个写法,甚至两者没有任何关系。新译本按照原句翻译写道:我什么也不是。我几乎现在就可以肯定,十年之后,我会坚持说《暗店街》的开篇是“我的过去一片模糊”,因为彼时我将也在那种模糊之中。
本文作者的文集给他/她留言我也要发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