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的事》是一本由[英]娜塔莎·德文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页数:32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心理的事》读后感(一):读《心理的事》知心里的事
《心理的事》埋藏在每个人心中的25个秘词。读这本书可以从书中看到自己有过的经历,在某一个秘词里。
生活中人们大多关注的是身体健康,因为在成长过程中,我们的父母会教育我们多吃青菜,多运动,不要熬夜来提醒我们保持身体健康,久而久之我们自己也会下意识做出有益健康的选择。但从来没有人会告诉我们心理健康应该怎么做,那么看《心理的事》就可以对自己做一个心理健康自查。 全书是围绕“25个秘词”展开——焦虑、大脑、资本主义、处方药、内啡肽、食物、全科医生、幸福、互联网、只为寻求关注、知己知彼、低落、媒体、唐宁街10号、强迫性动力、精神病、康复、自我护理、治疗、非评判性倾听、发泄、大麻、X染色体、年轻人、满不在乎。但我自己自查的秘词只有两个,正好是全书一首一尾两个秘词,首先是焦虑!以前我在生活中就属于时常感到焦虑的人,快下班了今天的工作任务却还没完成会焦虑;对明天的任务没有把握会焦虑;因为没有很多钱买东西的时候会焦虑等等。我深知这些焦虑非常影响我的心情会心率加快,会没有食欲、还会脱发,但我控制不住。书中有一词形容贴切:恐慌发作。然后我学会自省这些状态的产生,发现这些焦虑都是因为我自己能力不足的表现,然后我就学会多学习多看书,多与人交流做一下提升自己能力的学习,分散一下紧张的注意力。纵然焦虑不可避免,但我们可以寻找适合自己的综合疗法。
最后一个秘词“满不在乎”。我们是否都独自活在自己的头脑里,还是活在别人对你的评价里?社会中有很多关于自尊的问题,我们可以借鉴这个章节的“好盒子心理”来学习。每个人都有可能对自己某个方面感到不满意,但我们是有能力改变的,只要有心改善,就能成为好盒子。
随着社会的多元化发展,现如今的生活比之过去更复杂,诸多问题的发生,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无处不在,谁都会遇到。当我们的压力越大时我们看问题的视角便越窄,我们应该正视心理健康问题,学会克服。读《心理的事》我们可以从中自查自己有哪些心理健康问题正视它,然后学着“解决”它。
《心理的事》读后感(二):走出焦虑和抑郁,建设心理健康的盾牌
在最新一期的《吐槽大会》上人们发现演员马思纯,发胖明显,原来马思纯因为得了抑郁症而服用药物,产生副作用而发胖。在现代社会,心理健康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怎样摆脱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影响,在消费主义和网络时代中,找到自己生命的价值,成为大众思考的对象。
这本《心理的事》是英国心理学家和社会活动家,娜塔莎.德文的作品,书中她对焦虑、抑郁、网络成瘾、自尊等心理问题做了详尽的解答,并且给出了一些合理的意见。
作为情绪和疾病的焦虑
现代人每时每刻都沉入与焦虑的作战之中,德文认为从人的身心结构上来说,焦虑是一种正常的情绪反应。大脑起初的设计是为了帮助人,应对复杂的环境,野兽的攻击是原始人最需要防备的,因而大脑中杏仁核等原始结构的存在就是为了告诉大脑,危险快跑。可见,焦虑本身就是刺激反应模式中,机体处于待命的状态,当环境威胁解除,焦虑就会消失。
可是在现代社会,人类所面临的刺激众多,因而机体一直处于高度的待命状态,焦虑也从一种正常的情绪变为了一种身心疾病。
如何对抗焦虑?我们可以通过做事或者调整呼吸来分散注意力,让自己心绪能够随时掉掉线,不要过分沉浸在思虑之中。
不要成为消费的奴隶
现代社会中各种媒介,都在宣扬一种消费就可以得到幸福的观念,因此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周围有人越买越空虚,希望在物品囤积中获得快感。可是仔细想一下,很多物品并不是自己需要的,通常是买来就闲置,放旧了就扔掉。
因此,在现代商业社会中,要记住自己的幸福并不是由物品所决定的,追求幸福很多时候就是商家的诱饵。要避免成为消费的奴隶,我们就要做到多思考,多辨别媒介中想要灌输给你的消费观念,进行精明的有限的消费。
互联网心理
互联网成瘾可以改变人的大脑结构,因为我们每次拿起智能手机的欲望得到满足,大脑就会释放中执行奖励的大脑激素“多巴胺”。同时,互联网上的信息多而杂,容易让人产生焦虑,同时因为网络的匿名性,网上的言论也变得不那么友好。
因此作为年轻人或者心理敏感人群,在接触网络时,要充分认识到互联网的复杂性和虚假性,不能让互联网上不友好的言论影响自己的心理健康。
有人在网络中塑造了完美的人格,也就是一种人格拟像,当人格拟像破灭,就难以接受,因此要尽量做到网络和现实中的人格同一性,自拍也应该是如此。
作者也讲述了自己在政府部门任职,进行青少年心理救治的经历,这本书介绍了现代人所面对的心理问题的诸多方面,对于我们进行心理的自我辅导,非常有帮助。
《心理的事》读后感(三):透过二十五个热词了解那些心理的事
《心理的事》,看书名就知道,这是一本讲述心理学知识的书,这本书名字有点大,心理学知识太多了,一本小书又能讲明白多少呢,当然如果按照常态的书,平铺直叙,天南海北讲述可能需要好几本书才能讲完。但是这本《心理的事》不走平平常路,也不准备从心理学基本知识一点点讲述心理学知识。作者选取了二十五个秘词,通过这二十五个秘词幽默风趣地讲述心理学的知识。
作者娜塔莎.德文,英国作家、社会活动家、主持人。支持人、社会活动家这样的职业嘴皮子肯定非常厉害,作家的身份又让她非常善于把想到的观点随时以准确的语言记录下来,再加上她对心理将康研究有数十年的研究,而且她在世界各地做过无数次的心理教育演讲,还曾担任过英国政府的心理将康专员。她的所有这些经历,让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这本书一定能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阅读体验,通过这本只有二十多万字的书中能获取到我们亟需的心理学知识。她号称欧洲心理学界的犀利毒舌,相信我们在这本书中能发现很多犀利的观点,给我们带来耳目一新的阅读体验。
这是一本词典式的心理将康自查百科,这本书在Goodreads上获得4.5的高分,《泰晤士报》书榜人气图书,还是英国城市书店心理学畅销书,深得英国读者的喜爱,在中国出版后也迅速获得中国读者的青睐,她通过一个个热门的词以犀利的观点渗透进读者的心,让读者了解热词背后的心理学知识,让大家对一些长期得不到答案的心理问题忽然豁然开朗。这二十五个词大部分都是我们比较熟悉的词,比如焦虑、幸福、互联网、媒体、资本主义、大脑、处方药、食物等等,可能大家会觉得这里面有些词很明显能和心理学挂上钩,有的词比如资本主义、食物、媒体和心理学能有什么关系,虽然词本身可能没办法直接和心理学关联上,可是从某种角度和心理学关联上也不是很复杂的事,具体可以通过本书看作者是怎么做到的。本书通过讲故事,讲道理的方式深情演绎每一个热词背后的一个关于治愈的剧情,作者通过她特有的讲解方式让每一个深处精神漩涡的灵魂,重拾山河待后生。
下面我们就通过两个热词说说心理学中有趣的事儿。
焦虑。焦虑不仅是一种情绪,它还是一种疾病,轻微的焦虑可以慢慢调节就会自愈,严重的焦虑必须要请教医生才行。书中还有关于焦虑的自检新手指南,引导大家了解怎么的情况才是焦虑。既然生活经常混乱不堪,我们也应该始终相信生活是美好的,焦虑没有绝对的良药,最好的良药其实是你自己,你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人,需要你以适合你自己的方式逃脱焦虑的大门,最好的医生的医疗方式是帮你逃脱你自己设置的焦虑之门。
大脑。其实所有的心理问题都来源于大脑,虽说叫做心理学,其实和心脏没啥关系。我们的大脑每天都在处理很多各方面的信息,因为无数的信息向我们涌来,让后经过我们的大脑区逐一分拣、整理,然后引导我们去做出反应。很多心理问题,其实是起源于大脑对信心的处理我们。作者以非常短的两篇文章讲述了大脑的问题,让我们认识大脑,让我们知道大脑和心理的区别。
还有很多热词,我这里也不再过多讲述了,大家还是通过看书去了解作者的精彩讲解吧。也希望那些有着痛苦和抑郁的人,获得心灵上的放松,能够得到重视、温暖和爱,希望他们重获生活的美好,开心快乐。
《心理的事》读后感(四):《心理的事》品读心理故事,悉知心理趣事,情绪百态:皆了然于心
每个人出生在不同的环境之中,单独的个体思想和成长经历也不无重复。
每个人的面孔和思维皆有不同,此外,父母的家境,生活习惯,家庭教育也有天壤之别。贸然天下人如此众多,但是难得相同人又有几何?
我们劝慰别人开怀,淡然,突然自己也会陷阱思维漩涡,愁眉苦脸之时,有人在一旁指点,如若无人,我们自需要读一本书,了解世界万物的变化之本,心理的分析根源,《心理的事》正是这样一本书。
翻开书页,我们从中能够感受到作者的一些精心安排,从儿时的感受于经历,折射出长大后出现的一些情绪的变化,焦虑,恐惧,害怕,思维的复杂化,或许是身体的缘故,亦或许是心理的缘故导致。
满足当下,就是幸福。很多人生活的阶梯不同,从老师育人子弟开始,他们是平等待人,而更多时候,消费观念,和思维模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并非是知识的局限性,而是思维模式的简单化。
很多人,追根追底地想要知道问题的答案,而聪明的人,往往没有到最后就已经知道问题的答案,那种先天性的理解和通透,并非是知识能够改变的,然而对于绝大部分普通人来讲,聚集更多的知识,为自己的未来铺路。
然而很多家庭并非据此局限,他们能够开拓自己的视野,同时将孩子带入到不同的境界当中去,满足当下,其实是尊重自己内心需求的一种模式。
渔翁和富翁的故事,还历历在目。富翁一辈子追求财富,最后只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换得一时的平静生活,晒着太阳钓着鱼,而渔翁一辈子都平平淡淡,每天都晒着太阳,钓着鱼,两个人的生活追求好像是一样的,但是本质上是不同的。
富翁能够追逐自己的梦想,而且能够成真,那是一种理想状态下的满足。
而渔翁一辈子都平平淡淡,没有追逐和梦想,那么幸福指数完全是不同的。
这就是大千世界,每个人的性格和内心变化皆不同的真正原因所在,有的人喜欢好争,好胜,有的人喜欢平淡无奇的生涯。
信息革命的同时,我们接受的信息也随之改变。随着世界的发展,古代有书信传递信息,到近代有电报,后来有电话,现在有手机,很多时候,我们都在奇怪,为何人们的意识是由薄弱向丰富转变,其实不然,在古代,虽然生活比较简单,但是人们的思维模式还是挺复杂的,通过简单的文字就能够表达丰富的思想。
如今,世界发展得如此之快,但是很难有更多的发现出现,而随着人们对信息的掌握日渐增多,每个人都能够随时随地地知道世界上发生的事情,信息膨胀的世界,人们对世界的信息的掌控却无限增多,于是人们对未来的渴望也日渐衰减。
毕竟,人类还是曾经那个人类,但是世界发生变化,很多信息,乃至于未来的消息,虽然并非是真实的,但是人们对未来的渴望,没有胜过于对现如今生活的珍惜。
为何懂的心理,追求那一刻的安宁。内心的追寻,我们渴望的安宁,世界所赋予的意义所在,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意义,究竟探索些什么?思考些什么?
或许我们能够从《心理的事》慢慢地探索出来,寻找我们隐藏在心底里的真实感受。
本文作者的文集给他/她留言我也要发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