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中华史·第十八卷:王安石变法》是一本由易中天著作,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23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易中天中华史·第十八卷:王安石变法》读后感(一):变法
本书前面十分之九的篇幅都在讲述变法中的人事关系,关于变法的实际内容,只有最后的一点点。以此来论,似乎变法的行为全在于复杂的人事和人际关系,而不在于变法内容的内在逻辑。关于变法失败,似乎易老师的解释就是变法太专制主义了,归根到底就是专制主义的错,就是国家主义的错,就是体制的错。
关于变法有很多是可以讨论的,只是讲重点放在人事关系上,似乎不是一个好的方式。
《易中天中华史·第十八卷:王安石变法》读后感(二):只有开明的社会才会孕育出璀璨的文明
现在看来,从仁宗到神宗,真是群星璀璨的时代,这三人则是群星中的巨星。司马光有《资治通鉴》传世,王安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更是以其在文学和艺术各个领域中的卓越成就,成为两宋文明的骄傲、标志和象征。改革需要勇气,肯定是要得罪人的,只不过王安石得罪了几乎所有的人。有时候一个遗臭万年的奸臣对国家的伤害要远远小于一个名垂千史的忠臣。感慨北宋年间极其开明的政治风气,领略北宋文人的铮铮风骨,宽广胸怀。也许真的只有开明的社会才会孕育出璀璨的文明。
《易中天中华史·第十八卷:王安石变法》读后感(三):在喜马拉雅FM听了几期《中华史:王安石变法》
在喜马拉雅听了好几期,还没听完。易中天读史总有个“强迫症”,就是喜欢按照自己的思维来逻辑推理,所以,哪怕是正史所摘,只要是里面记录的不符合老易的思维逻辑,他往往会说“官修史书,未必可靠”(但是老易经常引用的“历史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这个观点我还是赞同的),这点是我个人觉得老易历史看不下去的地方,但《王安石变法》这一部明显老易的逻辑推理的毛病少了很多。第一次看的时候,没有了那种“作者的思维野马总想在读者的大脑草原上撒腿狂奔”的感觉,感觉就比较客观,只负责叙述了,但同时也让我觉得这整部听下来很平淡,
《易中天中华史·第十八卷:王安石变法》读后感(四):笔记
大部分内容都在描述一群戏精的人事斗争,对于变法的具体探讨少了点。也许就像很多人说的,王安石变法的内容涉及的经济金融学知识,即使现代都存在争议,自然也非非专业人士的作者所能评价得了了。
王安石变法的出发点,就是充实国库,而不是为民服务,所以会频繁出现与民争利的措施而又毫无反省之意。至于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的贪功冒进、贪污枉法,也是所有政策展开时免不了要面对的问题。一来二去只能增加民怨。而王安石本人强势专横的权臣作风,挑战了素有善待士大夫传统的北宋皇室的极限,这些全部都成为了后续落难的隐患。当然就算没有这次变法,北宋的经济衰退的趋势也是无法缓解;没有他的强出头,旧制度的存在也无法限制皇帝的专权。所以我们看历史,总是看到一个个负面case,到底有没有正能量的内容让我们提提精神,有点盼头啊……
《易中天中华史·第十八卷:王安石变法》读后感(五):文人的倔脾气真是要命
这本大部分时间是在讲权力斗争,而非变法内容。基本上就是王安石在与整个朝廷为敌,谁来搭班子就和谁不和,同党也翻脸了,老师也翻脸了,学生也翻脸了,最后一人独大得意洋洋,连神宗也不放在眼里了,最后,当然是失败,先不管变法如何,做人也是够失败的。
司马光也一样,居然也是如此乖张的性格,文人墨客,这脾气,我也是服气,怪不得总有人骂文人迂腐呢,不是没有道理。那变法到底有哪些内容呢?青苗法,市易法,免役法……
国家主义,政府万能,理想至上,道德唯一。
说实话,王安石这个国家主义,还真是先进啊,可惜皇权一人独大,他解决不了的问题太多。
可惜了。
另,宋朝为什么出了那么多有名儿的士大夫,居然是因为赵匡胤的遗训,与士大夫共治天下。
赵家这些皇帝真好,兄弟相争也少了,居然还都认认真真遵守古训。怪不得整个宋朝国风这么好,虽然对外对内都显得有点软弱,但还真是够开明啊。
《易中天中华史·第十八卷:王安石变法》读后感(六):王安石变法
神宗大热天不用扇子,薄葬先帝。民无能名曰神,还有一个是万历。欧阳修有些不可说之事?礼制有押班。司马光:臣不会写四六骈文,无法草拟诏书。王安石有意思。出山前常通宵读书写作,被韩琦误认为夜夜笙歌,他一言不发。还写了首桂枝香金陵怀古词。苏轼读后赞叹说其只怕是野狐狸精。他想有所作为,格局不小。要学便学尧舜。看魏徵和诸葛亮不起。然而被评为度量不足,性格怪异,刚愎自用,唯道德论,身居庙堂,对老朋友尚且冷血,何谈天下生民。可悉意辅朕,庶几同济此道。生老病死苦,唯安石生机勃勃。吕诲:大奸似忠,大诈似信。外示朴野,中藏巧诈。臣绝不敢沽名钓誉,假装避嫌,假装清高。争取的“八十年的和平”。司马光地域歧视。忠信得势面目可憎,谄媚只不过让人逞一时之快。唐坰大胆。违反礼制则动摇国本。章惇转折,主义之辩加上意气用事,变为权力斗争你死我活。写诗是对民众讲,何况苏轼粉丝太多。尊士大夫也是维护权力正当性的一部分。政治文明需要制度保障,小心鼓吹大无畏。道德以自律而非强制。文官群体是非多,须得学习驾驭帝王之术。
《易中天中华史·第十八卷:王安石变法》读后感(七):开始就错了
王安石的变法从一开始就错了,他变法不是为了老百姓过的更好,而是为了国家财政有钱花。所谓“民不加赋而国用饶”,“国用饶”是目的,“民不加赋”是变法顺利的理想情况下的恩赐。可如果变法不顺利呢,加点赋是不是变法的应有之意?事实正是,到最后加的赋可不是一点半点,国用并没有饶,百姓却是真的水深火热、哀鸿遍野。从富商大贾到贫苦农民,口袋里的钱全要掏给王安石,凭什么?百姓真要没被加赋会冲到王安石家里上访?以人民的名义总结一句,这么个变法要真成功了才是见鬼。
王安石最可恶的地方不是变法内容异想天开,而是变法的方法不当。他从不承认他的多数变法内容不得人心,只认为是反对派阻挠。对反对变法的人,不论说的是否有理,一律弄权打压。是王安石把北宋来之不易的开明政治传统带进专制的深渊,是王安石把北宋的政治斗争从观点之争、意气之争变成了权力之争、党派之争。这两条正是北宋亡国的直接原因,王安石堪称北宋的秦桧,而且从结果看,王安石的祸害程度比秦桧大。秦桧只是让南宋不得发展,王安石却直接让北宋完蛋大吉。不要以为只有贪官误国,清官误起国来往往比贪官厉害,贪官误国不免鬼鬼祟祟,清官站在道德高点上一旦误起国来,简直气壮山河、无人可挡。
《易中天中华史·第十八卷:王安石变法》读后感(八):读易中天中华史王安石变法有感
本书共有4章。第一章箭在弦上,主要交代了王安石变法的时代背景,由于多年来奉行花钱买和平的惯例,机构庞大,官员冗余,内外交困的神宗时期,苦于国库空虚,只余空簿,变法迫在眉睫;第二章一意孤行,主要讲述王安石刚愎自用,独断专行,高举道德大旗,听不进去反对意见的性格特点;第三章乾坤逆转,讲述王安石被罢相后,帝王与其离心,司马光复辟,但其刚愎自用与王安石如出一辙,凡是王安石赞成的都要反对,无论好与不好,一律推翻。变法成为一场拉锯混战;第四章教训所在,总结王安石变法四大问题:国家主义、政府万能、理想至上、道德唯一。使得北宋一百多年来好不容易出现的政治开明,君王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局面,受到巨大冲击。
王安石真的想出了很多办法想充盈国库如:均输法,青苗法,保甲法,免役法,市易法,保马法,方田均税法……但这却给当时的人民造成了巨大的负担,王安石自己也是得罪了身边所有人,他本是全心为了国家,却事与愿违。
评价一个人本就是见仁见智的事情,煕宁变法也很有争议,我们还是要客观的来看待才好,泛道德论和唯道德论都过于片面。
这本书读来感觉一般,会让人有种莫名的混乱感,有些地方甚至很啰嗦。总有种没讲透的感觉。
《易中天中华史·第十八卷:王安石变法》读后感(九):谁说情商不重要
一部《王安石变法》活生生写成了古代版《论情商的重要性》。如果说吴晓波《浩荡两千年》说清楚了变法,那么易中天勾画出了王安石。王安石这个人性格的“扭曲”也让后世难以评判,只好多多歌颂他对诗词的贡献。刚愎自用、孤傲、执拗、清廉,用现代的话说就是这个人不坏但是情商为负。处处树敌不听劝,以至于变法还没开始就已经输了一大半。宋神宗以前宋代的日子还是舒服的,然而花钱买和平,管家从商的弊端也慢慢显露,已经到了不得不改革的地步。历代激进改革的都是年轻的皇帝,宋神宗也不例外,两人一对眼,撸起袖子就开干。王安石初衷也许是好的,但是执行出了问题导致民不聊生,然而后面越跑越偏,听不进建议不肯修正,激进到疯狂—“百姓受点苦又算什么”,他的国家主义越来越极端,变成了就是要与民争利让国库充盈,却间接导致了宋的灭亡,连中国的走向也变成了闭关锁国。如果审时度势,正视自己的错误,及时修正,也许今天就是另一番天地。然而他实在见不得别人说一句不好,凡是反对的必镇压。终有一天神宗也受不了他了,让他远离了政治中心。然而,即便反对派当权了,因对其恨之入骨,司马光也是失去了理智,一味地反对他,乃至推翻了所有改革条例包括可取之处,反复间,中国再无出路。如果哪怕王安石懂得一点人际关系处理的技巧,后世可能不会是那样的屈辱的走向。
《易中天中华史·第十八卷:王安石变法》读后感(十):“人”为因素加速王安石变法失败
易中天,曾经在百家讲坛“品三国”而名噪一时,大江南北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甚至很多娱乐界人士都效仿其说话风格。易中天之所以广受欢迎,主要在于其幽默的口才、犀利的语言和直击靶心的洞见能力。时隔多年,易中天潜心研究,编写了《易中天中华史》系列文章,从全球视角出发,对三千七百年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命运和选择进行了全新解读。《王安石变法》列《易中天中华史》第十八卷。
王安石变法是宋朝也是中国历史上影响非常深远的一次变革,其初衷是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并以此为出发点设计政策。他试图使皇帝相信改革既可以让民间富足,也可以增加财政收入。变法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充实了政府财政,提高了国防力量,对既得利益者非法渔利的行为也进行了打击和限制。但是,由于变法在推行过程中存在措施不当、执行不力、落实变样,在取得一定效果的同时,也造成了百姓利益的损害并触动了大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改革的结果便是扰乱了民间经济,遭到了几乎整个社会的抵制。王安石的改革对后世产生了极大影响,之后的历次变革,都能找到王安石改革的影子,其中关于银行管理、国家调控以及货币化劳役等观念至今仍在使用。
本文作者的文集给他/她留言我也要发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