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是生命的礼物》是一本由余光中 / 林清玄 / 白先勇著作,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00元,页数:27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孤独是生命的礼物》读后感(一):孤独的解,我没能寻到
孤独是生命的礼物,被标题吸引,因为个人认为自己就是一个孤独的人,喜欢孤独,却又希望不孤独,很矛盾,以至于迷茫。本希望在书中为自己寻求一个“解”,然而有些失望,没能找到自己希冀的答案...对于我而言,有些文章确实很有共鸣,但大多文章我都只能看到其表面,可能是我阅历尚浅,希望有时间下次阅读时,能获得不一样的收货。
《孤独是生命的礼物》读后感(二):孤独不可怕
《孤独是生命的礼物》 独自旅行也好 身处汹涌人潮亦罢 每个人心里总有那一方世界 不一定要一个人在黑暗中听Duke Ellington的《Solitude》才是孤独 过去 情感 生命 故乡 文学 全部都是酒 追忆与思考是把盖子打开了 空气中便漫着丝丝缕缕甘涩的孤独 孤独并不可怕 也不需要去战胜他 享受孤独 可能会看到一个更辽阔的世界 当然不是每一篇散文都觉得很美很有味道 有些看完了也不知道在说什么(可能我的问题_(:з」∠)_) 但是很多还是很值得品味的 时间的速度是难以想象的,流年暗中偷换,你换了你的,我换了我的,有时在镜中看不见的自己,在别人的脸上却看见了。 ——林清玄 《眼前的轮回》 这本书的封底有一段话也非常漂亮 但是出处的散文并没有收录在里面 (很迷) 原文平凡又真切 淡淡的 但又很能打动人 美中不足的是,抬望眼,总看见园中西隅,剩下的那两棵义大利柏树中间,露出一块楞楞的空白来,缺口当中,映着湛湛青空,悠悠白云,那是一道女娲炼石也无法弥补的天裂。 ——白先勇《树犹如此》
《孤独是生命的礼物》读后感(三):春风依稀十里柔情
文/菽麦
《孤独是生命的礼物 》,这本书精选了余光中、林清玄、白先勇先生的作品。从开始的孤身一人的独处,到解开岁月中那些被掩盖的爱情故事。从那生命中隐含的力量,到我们不得不面对真实的生活。从时间的心灵故事,到做梦的好时光,最后,我们还是要无所畏惧地生活下去。
孤独是生命的礼物,人应该都是孤独的,所以才有了孤独是作为一个人生活的唯一真正的存在状态。比如林清玄的《眼前的轮回》,他说菩提本无树,你的生活并没有原点,你不必一天一天回到那个局限。可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都是这样一圈一圈的围绕着原点。
这些琐碎的、片段的,关于生活和记忆的序,企图在生存之上找到真实活着的姿态,再进一步分解的时刻,也是重新建构的时刻,对抗遗忘的时点,超越时间的永恒片刻。
在时间的长河里一次次相遇,是一个一个多样的生命的探索,这一个个的探索呈现了一种种的生命面相,无论它呈现的是黑暗,是光明,总会给我们一种生命经验的捷径。所以有了张毅的《黑暗里,一盏一盏的灯》。它告诉我们要多读书,回想自己一路走来,我觉得最难的是能够自给自足的过日子,我说的当然不是物质生活,官能之欲,是一块米糕,还是黑松露,都容易买单。真正难过的是一种“慎独”,是问你独自一人,无论日子如何变化,是不是仍然一眼怡然自得?是不是仍然充实饱满?是不是面对充满了各式各样的声音与愤怒的外在世界,你仍然自有自己的定见?
春风依稀十里柔情,夜月已是一帘幽梦,时间的速度是难以想象的,有时在镜中看不清的自己,在别人脸上却都看见了。
《孤独是生命的礼物》读后感(四):与孤独为伴
有一天我们也长成了成年人,这才知道,独孤是人生中一种自觉的独处,而不是惩罚,不是受伤者和患病者的退隐,也不是怪癖,而是作为一个人生活的唯一、真正的存在状态。知道这些后,就不会那么困难地忍受它了,你会感觉自己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活在一个辽阔的空间里。每个人都会感到孤独,孤独不同于孤单。孤单是外在的形单影只,而孤独是内心深处的感受。孤独的感觉一旦涌上来,便即使身处人潮涌动的繁华街市,周围陪在身边的朋友再多,也再难以融入热烈的氛围当中去。孤独不同于落寞,少了一分潦倒与凄凉。孤独又不同于空虚寂寞,后者带有不甘心的意味,想要摆脱这种状态,而孤独可以让人享受其中。孤独是灵魂的放射,理性的落寞。
每个人对于人生的态度不一样,因此对于孤独的理解也不一样。
这本《孤独是生命的礼物》收录了诸多名家的散文,他们从生活中,从身边的所见所感,通过不同的角度诠释了孤独。
孤独有时是一种勇敢,勇于打破眼前的轮回。
林清玄的《眼前的轮回》一文中,流露出对于一成不变的如轮回般的生活的惋惜。当理想和热情早已被磨灭,人们安于波澜不惊的生活,人生就像陀螺般原地旋转,直到如死水一般永远地沉默和死亡。我们需要的是觉醒的勇气。
《孤独是生命的礼物》读后感(五):生命中典藏的美好
时间与阅读
《中国诗词大会》火了,《朗读者》火了,《见字如面》火了,是意外么?我认为不是,他们所受到的关注是正常价值取向的回归。
去搜索“中国人均读书量”,不论哪一年的数据,都显示我们垫底。我们有多忙、上班耗时多久,这些不需要举例吐槽,因为这是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块,哪天发现道路通畅了估计反而会惴惴不安以为自己记错了上班日期。
在同样的生活环境下,总有人做了,不仅做了,还做得比你好,而你在抱怨没时间,这就是差距,比如阅读,比如婚外恋,克林顿当总统那么忙一样抽出时间搞了场婚外恋。让人不由得感叹时间就像乳沟,挤挤还是有的。文化综艺节目的热播反映出了人们的价值取向,在繁忙的生活中,挤出了时间,去感受诗词,去倾听朗诵,去重温故事。
关于时间与阅读,最好的总结莫不是:你看或不看书,时间就在那里,不增不减。
孤独
孤独在我们的普世价值观里,是个贬义词。有人避之不及,非要约个人结个伴才能去逛街、健身,否则寸步难行。有人与孤独相处融洽,一个人旅行,一个人生活,丝毫不掩饰自己的孤独,奇怪的是,当他们面对了这一切,反而感受不到孤独的存在。
孤独是一种与自己相处的方式,不代表被孤立、不代表不合群、不代表惩罚,他是生活的一部分,明白这一切之后,我们反而会享受独处的时间。
孤独是一份打着包装的礼物,包装或许让你恐惧、难受、无所适从,但这并不妨碍里面典藏的力量。就像《孤独是生命的礼物》一书,书中余光中、林清玄、白先勇谈论亲情、友谊、久别的故乡、逝去的时光,或直击主题,或慢慢铺叙。文字里,彰显着对生命、对孤独绵密的思考和体悟。
你的孤独以及你所畏惧的,终将被时光锻造成钢。在有限的时间里,不妨与自己独处,享受这份生命的礼物。
《孤独是生命的礼物》读后感(六):享受一个人的时光
诚如周国平所言,读书有三大目的,一是消遣打发时间,二是满足生活需求,三是寻求精神世界,而前两者都不算读书,后者才是真正的阅读。那么,对那些功利主义者而言,阅读如此艰难又能带来什么好处呢?我们先不谈好处,不凡看看那些暴发户们的所作所为,即使家中装了豪华书架却从不翻书,即使远渡海外也受人诟病,由此可见,不读书无以明理。当然,读书一定能带来什么好处吗?恐怕也不见得,更有甚者,读了一些与当权利益不符或者“有害之书”还有可能招来杀身之祸或走火入魔。那我们为什么还要读书呢?在我看来,我们每个人从出生到死亡这一辈子面临着很多选择,或康庄大道、或羊肠小道;我们前进的方式也大不一样,或笔直前进、或原地打转、或南辕北辙。我们选择什么样的路,怎么走完这条路完全取决于我们内心的精神世界,我想,这就是周国平先生对读书看得如此之重的原因吧。
那么,此书名为《孤独是生命的礼物》又讲了什么内容呢?本书收录了周国平、余秋雨、陈忠实等人近期创作的散文,他们将自己的经历与感悟言表于这些散文之中,逝去的青春、久别的故乡、珍贵的爱情、忘怀的先祖……情感真挚动人,语言轻快诙谐。如纳兰妙殊将自己以前的租房生涯生动形象地记录下来,还旁征博引有着租客身份的中国古代文人,妙不可言。再如陈忠实老先生的《儿时的原》,回忆童年趣事,那一群一起放牛的娃、那一片热血土地都不复重来,自己的灵魂就像一个没有家归的幽灵般,飘荡在关中平原的上空,久久不愿离去。当然,散文的趣味绝不在于剧情与简介,而在于语言、更在于情感,多嘴的我只得闭嘴等待各位看官自己细细领悟。
失去的东西总是感觉弥足珍贵,在此书中,我看到的更多的是对以往事物的追思,新潮流带来新东西的同时也摧毁了很多让人无法忘怀的旧事物,可我们在这种潮流面前显得那么的无能为力。于是,愈加失去就愈加孤独,但也让我们愈加冷静。人生就是这样,得到的永远习以为常,失去的不愿放手,但我认为,看得多了,也就淡了,谨此送给那些孤独的人们。
《孤独是生命的礼物》读后感(七):何处惹尘埃
这是一部散文集,最初吸引我的是那一个个作家的名字,林清玄、余光中、白先勇……看到这些熟悉的名字,这本书的质量水平就已经有了保障,其次吸引我的是孤独是礼物这个标题,因为这是一种大彻大悟之后才能拥有的感悟。当你独自一人的时候你会有什么感觉?尽管我们不愿意承认,人的一生之中大部分时间都是孤独一人独处的,有些人在这种时候会感到寂寞,有些会感到无助,有些会把自己封闭,总之,好像全部都是一些负面情绪。其实直到有一天我们也长成了成年人,这才知道,独孤是人生中一种自觉的独处,而不是惩罚,不是受伤者或者患病者的隐退,也不是怪癖,而是作为您一个人生活的唯一、真正存在的状态。知道这些以后,就不会那么困难地难以忍受它了,你会感觉自己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活在一个辽阔的空间里。 距离自己的青涩岁月有多远?虽然尚且年轻,但也已经到了不好意思以早晨的太阳自居的年纪了,甚至已经养成对小朋友们叔叔的称呼逆来顺受。人生旅途,能够朝着不同的方向去来,该停留或者是继续前行,全凭自己的盘算。人的一生很短,人的一生也很长,每个人的生活际遇不同,想同的是同样全部赤条条来,赤条条去,留下的只有记忆。不曾低估自己的记忆容量,总以为每个人都有无限大的内存盒,只要读过的、想到的、写下来的字句,不管是情爱、忧伤、疼痛、怨恨,统统吸纳。从来没想到,这个最大容量的内存竟然有个诨名,叫做遗忘。既然每个人唯一存在的记忆也终将会被遗忘,孤独果然才是生命里开始就带有的本相。 人居住在城市中行走,总是一个人,走过相同的或者不同的道路,踩踏枫叶与烟尸,在人群中很容易就越走越快,每个人都神色匆忙,仿佛必须即刻赶去某种远方的必然,居住在里头,常常会遗忘自己究竟要去那里,到后来才明白,原来很多路只能一个人走,于是最后只剩下眼泪,苦苦的。起风的时候特别适合沉默,细微的,安静的,耐心的学着感受孤独的滋味,不要用对她视而不见,因为一切都无法永存,就如同那天上的流星,在众多的闪耀间却是那么明显的孤独。不求回应,不求认同,学会与自己交谈,听自己说话,学会孤独。
《孤独是生命的礼物》读后感(八):你曾是少年
你曾梦想做个骑士,脚跨骏马,手执利刃,行侠仗义荡平人间不公。
你曾梦想做个书生,白衣素缕,羽扇纶巾,纵横捭阖天下尽在我手。
你曾梦想做个高僧。青灯古佛,舌灿莲花,红尘滚滚看破痴嗔戒贪。
今天的你,西装革履,皮鞋锃亮,一手提着公文包,一手拿着手抓饼。随着公交车晃动,被人流挤下车的瞬间,好像沙丁鱼带着茄汁冲开了马口铁罐头。
你问自己,还是那个阳光下憧憬未来的少年么?我说是的,这就是成长。如果说梦想的破碎是成长的阵痛,那么孤独,便是生命的礼物。
中学时学习英文,有一句话常常挂在嘴边 : I’m alone,but I am not lonely.” 我仅仅是独处,但我并不孤独。似乎谁要是说自己是孤独的,那就意味着性格怪癖,不能与大家好好相处。然而渐渐长大后,经历了人群聚散,看过了悲欢离合。慢慢明白,这一生唯有自己能给自己最长久的陪伴。也慢慢在孤独中品出了别样的滋味。
时常想起作家余华的书《在细雨中呼喊》,那个性格沉默的我被刻画的入木三分,他因从小被兄弟和父亲排斥而沉默寡言。孤独的成长过程中和同样孤独的苏宇成为好朋友,但是随着苏宇的早逝,他又变成了自己一人孤独成长。青春期懵懂的性心理伴随着人格逐渐的走向独立,使得这一时期显得更加孤独。但幸运的是,这也恰恰给予了我们人生中第一次独立思考的机会,使我们第一次学会与孤独相处,置身于孤独之中,似乎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我不再去烦扰纷杂的社交关系,也不再去理会复杂的人情世故。在孤独的世界里,只有我。我可以更加深切的感受自己的喜怒哀乐,徜徉在自我满足的世界里,我就是我。人一生不能辜负的很多,自己是第一个。
孤独是对生命的敬重。罗曼罗兰说,“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体会到孤独之后,便会真正的理解生命的意义。重者恒重,大浪淘沙之后,那些不能辜负的感情就变得弥足珍贵。在自然的时间里,千年仿佛是昨日,在人文的世界里,千年已经是不朽。孤独的时光,仿佛流动的乐谱,承载着过去的点滴,流淌向未来,慢慢的轻吟着旧日子里的歌。
《孤独是生命的礼物》读后感(九):时光里的孤独
对于人世间的孤独,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体会,而这本散文集,却也不像是在说孤独,而是那段久远的岁月,那些求学或值得回忆的过往,而这些时光中保留下来的,除了孤独,还有一个时代的印记吧,而深入其中,才会发现书里的宝藏。
时光里的那些地方
而这本书里的作者都是台湾的,写的内容也都是关于台湾的,比如后半部分的厦门路,还有一系列文学社,出版社,以及那些发表过文章的作者的追思。这些题目和地方对于大陆的我们来说,还是有点陌生,这样就更有吸引力,令人心驰神往,想去那个学术与文艺青年崛起的地方。它不仅仅是青田巷,也不只是厦门街,也不只是纪州庵,也不仅仅是以前的新公园。还有很多对于每一个人有意义的地方,而这些地方也被贴上了作者的情感标签。
这是一本大家的散文集,每一篇文章都有自己的风格,都是精品,有的诙谐,有的禅意,有的怀念,有的热血,而这一个个主题都是这样的可亲可爱。关于自己的年纪,自己的老态,还有缅怀曾经的故事,都是很动人的风景。
时光里的那些人
比如游荡在夜踯躅里的作者,因为一个一个寂寞的夜晚去寻求同类的慰藉,比如无名的浴伴,比如曾经的擦背女,比如病房里的有故事的大姐,这些有故事的人是不是也会引起大家的猜想,也许每个人在别人的眼中都是特别的,但是,也许她只出现在你生命中一刹那,但却给你留下来难以磨灭的印象,正如书里的这些人一样。
时光里的那些英勇
时光里的那些人生,第一次读白先勇的文,原来他的父亲就是白崇禧将军,可是我也不认识他,那是一段动乱年代的英雄崛起史,一将功成万骨枯,白将军英勇善战,屡战奇功,一路走出了一条胜利之路,这些热烈的,艰难的战事,只用这朴素的语言描述,更让人深思其中的惊险与艰难,因为国民党后期的不信任,父亲大抵还是草草的离开了。
这些时光中的一些人和事,一腔孤勇和热血,一些感悟和体会,关于人生的一系列的思考和探索,而我深感荣幸,能阅读这群有才华有情义有思想的作者的文,同时这些文也督促着我,多阅读,多思考,也许对于自己的人生,你也会有不一样的见解吧,而这时光里的孤独,也是我们会怀念的吧。
《孤独是生命的礼物》读后感(十):如果一定要忍受,我宁可选择孤独
周国平曾在《人与永恒》中写道:“孤独和喧嚣都难以忍受。如果一定要忍受,我宁可选择孤独。”而《孤独是生命的礼物》一书则是为“孤独”正名,它并非是深夜对灯垂泪的孤单影只,也不尽是些不合群的怪咖才能领略的滋味,而是生命带给我们的奇妙恩典。
《孤独是生命的礼物》是由余光中、林清玄、白先勇、刘克襄、马家辉、朱天衣等台湾作家的散文集。他们在书中不仅书写了自己对孤独的理解,还描写了在孤独之路上慢慢咀嚼回味的行路人。
白先勇在书中追忆了自己父亲的一生,马家辉写了三则悼念木心的文章,朱天衣则是在父亲过世后“子欲养而亲不在”的孤独感中,悟到“世间有什么东西是无需你去搜索、无需你去证明,一直存在着的”。林清玄在书中写到,生命只是一再的还魂,一再悲伤是活在轮回。正呼应了陈文茜在文中所写“人不快乐的原因就是把自己关在一个跑不掉的地方”。
可见,书中描写的孤独并非是指一个人还是多个人的状态,而是一个人的心境和感觉。《无量寿经》上说:“人在世间,爱欲之中,独生独死,独去独来。当行至趣,苦乐之地,身自当之,无有代者。”说到底,人要独立完成的事情,要观照内心的法门,要经历的苦乐,都需要孤独地去承受或完成。一个人无论行到哪里,都能与孤独为伴。索性将这份孤独当作生命的礼物,岂不快哉?
书中也有些作家描写了孤独以外的主题,有人描写了老去的心境,有人写了文学家的趣闻,有人描写了动物对人忠诚而执著的感情,有人传授看书做笔记的方法,还有人直接上干货教我们面对信息超载该怎么做……其实这样不拘一格的文章也不乏精品,私以为,一本书中能有一点能让人受到启发或引发思考的东西,就已经是一本好书了。唯一的遗憾是目录上没有作者的名字,只能一页页翻看内文了。
生命中我们需要抵挡和挑战的东西太多,仿佛战士般要时刻备着盔甲和长矛,等不到与世界温柔相拥,就已伤痕累累了。孤独这特殊的恩典是我们作战时必备的护身符,假若做什么都要拖上朋友、爱人、父母、七大姑八大姨……莫说是依赖过度,光是拖着这一大帮子人,累都累死,还能做些什么呢?
孤独,总会令人联想到一个形影相吊的情景,事实上,它犹如长着刺的玫瑰,尽管长着刺仍旧是玫瑰,拨开冷峻的外表,我们可以看到潜藏的一泓清泉。
本文作者的文集给他/她留言我也要发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