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杰夫人口述史)》是一本由惠伊深 著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9.80,页数:3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眼中的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杰夫人口述史)》读后感(一):剥去宫斗的猎奇外衣,还原真实的皇族家事——“最后一片玉叶”自述
我眼中的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杰夫人口述史)
《我眼中的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杰夫人口述史)》读后感(二):你眼中的末代皇帝在哪里呢?
挂羊头卖狗肉的书名,作者寥寥数语间偶尔忆及溥仪,并无新意与深度;好多历史人物与事件,语焉不详,表诉平淡肤浅;尤其跟张学良的关系,也谈的暧昧雾数,不了了之。 几乎所有五星好评,都集中在十二月十二日;就算是同一个读书会的人,也不会如此同步吧! 标题党《我眼中的末代皇帝》,那个五星短评里,与众不同的所谓真实版溥仪皇帝,你眼中的末代皇帝,究竟在哪里呢!(・・)
《我眼中的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杰夫人口述史)》读后感(三):消失的大清王朝和记忆
她以独到的后宫中人眼光聚焦末代皇帝,进而扩展到皇天后土的方方面面,令人大开眼界。她体尝了帝王后妃的顶级福祉,她受到良好的教育,她知晓皇宫内的戒律秘闻。她的一生在谱写着奇特、不同寻常的一生。 她是谁?作者(惠伊深)的姨母——唐石霞女士。爱新觉罗·溥杰原配夫人。她的口述给我对最后的中华帝国大清有了不一样的认识。全书篇幅不长。作者按照唐石霞女士生前的讲述整理出来,阅读的过程中宛如阅读深宫大戏,满满的惊喜。从宫内人的角度给我们介绍紫禁城内的“故事和风景”。按照书籍的章节涉及到的方面是:权贵世家、作者在紫禁城、作者与溥杰与张学良、作者在香港的生活。
《我眼中的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杰夫人口述史)》读后感(四):好奇之子
一千个人眼里就有一千个溥仪,末代皇帝溥仪连接着传统意义的古代和现代,是最后王朝的好奇。
溥仪是清朝第十二位君主,是中国的末代皇帝,也是清朝的末代傀儡皇帝。后经日本帝国扶持建立伪满洲国当皇帝,但实际上只不过是日本人的一个傀儡和侵略中国的工具。抗战结束后被判决有期徒刑1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获释并经过改造成为新公民,著作有《我的前半生》等作品,是重要的史料,后因患肾癌而去世,享年62岁。作者细数自己的一生,有调皮有乖张,溥仪这个好奇之子,成功吸引了我的注意力。末代
《我眼中的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杰夫人口述史)》读后感(五):“翻案”的好
感觉老辈人都走的差不多了,有些事情也是想说成黑的就说成黑的,想说成白的就说成白的了。
这书最早是在香港出的,当时就读过了,心想算了吧,好歹有一层亲戚。结果又出到大陆来了。
某位后宫,自己不踏实,不听长辈教导,偷着卖官,因故被惩罚。
怎么翻案呢?
反抗封建家长,反抗封建社会,反抗帝制的英雄。
某位老太爷,都做到三品官了,一点儿官家的道理都不懂,在皇后的忌辰里嫁女儿,以至于被御史参奏革职。
怎么翻案呢?
这是一种“对封建桎梏的反抗”。
某位“奶奶”,嫁了人之后,一直欺负丈夫,没多久就出轨,傍那些“英姿飒爽”的军二代去了。东窗事发之后,怕自己“吃亏”,偷着把丈夫家的浮财搬了一空,以至于丈夫家都告到警察局了。
怎么翻案呢?
我家这位“奶奶”反对封建牢笼,“是女子冲破藩篱的先驱”。
某位历史人物,从小有遗传病,青年时候就发了病,以至于之后没能再治愈。
怎么翻案呢?
他哪里有遗传病呢?必然是被封建帝制迫害的,他是清白的呀!
另外。一个人20岁结婚,25岁家遭变故,30岁“投敌叛国”。
他的夫人,从他20就开始闹。
结果你说她闹是因为她“爱国”?
搞清楚时间好不好啊,你咋不说这位夫人打娘胎里就知道他未来的丈夫要叛国呢?
《我眼中的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杰夫人口述史)》读后感(六):真相不在这本书里
作者唐石霞是溥仪二弟溥杰的第一任妻子,也是珍妃瑾妃的侄女。 如果只看她的自传,会以为她是一个冲破封建牢笼,生活正派,爱国正义的旧贵族闺秀。但是我很多年前看过溥仪和溥杰的自传及溥仪家族近亲的口述自传,冠冕堂皇的文章瞒不了我。 尤其是张学良的口述历史里更是无顾忌得扒皮,把她描述成一个私生活随便,工于心计的女人。 可以肯定书中部分文字是唐看到张的评论后才口述的。在书里面有明显辩驳张学良的评论的语句。如张说瑾妃不让她做溥仪的妃子是因为她性格淫荡,书里说是因为她性格急躁。张说唐邀请她到家里做客,当天在唐的卧室里就啪啪啪,书里承认确实邀请张到家里做客,但是当时溥杰也在场的。 孰是孰非无法考证,但是唐和民国四大公子之二的张和卢筱嘉发生婚外恋情及趁载沣一家移居天津,伙同卢把醇王府的珍宝运走,当时溥仪家人的回忆录里都写到的。当然针对偷运醇王府珍宝,她在书里也做了辩驳,具体我不记得了,好像是说不愿意珍宝被日本人夺取。这理由够爱国的了。 暑假前查资料,查大公报时,顺便搜了唐石霞的名字,唐与溥杰家的纠纷戏份不少,比已出版的内容多很多。 唐后来一直居住在香港,直至上世纪九十年代去世。晚年她曾写信给前夫溥杰,在信里也许会这后悔当初那些话吧。溥杰第二任妻子嵯峨浩去世后有人想给这对早年离异的夫妻牵线,溥杰不愿意,说唐比他还大四岁。 唐善于书画,张是她很会作假,诗和画都是别人改过的。不知道她后期的画作有无被修改。 看完唐的自传,我脑里浮现 "言足以饰非"。唐是十分聪明的女人,她的命运并不像溥仪妻子和妹妹那样遭受颠破流离之苦,而是平静得度过了下半生,衣食无忧。虽然不喜欢她,但是不得不承认这样的女人即使在今天也是人生的赢家。
《我眼中的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杰夫人口述史)》读后感(七):她绝不只是末代皇弟前妻这么简单
提到末代皇帝溥仪时,有时会提及他弟弟溥杰,也会想起他的日本老婆,但很少会有人知道溥杰还有个前妻,就是这本《我眼中的末代皇帝 爱新觉罗·溥杰夫人口述史》的传主唐石霞女士,也算是对这段历史的不可或缺的补充。
唐女士是光绪帝爱妃珍妃及瑾妃的亲侄女,当珍妃,光绪帝,以及慈禧太后因各种原因相继离世后,升为皇太妃的瑾妃这时已然夫死妹亡,独居宫中感到异常抑郁孤僻,于是将小侄女唐石霞接进紫禁城,于是唐女士有机会了解深宫内院中不为普通人所知的一面,而对她自己的人生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既然这书是口述史,那当然得有记述整理的人,此人名为惠伊深,是中文系导师兼作家,唐惠两家是至亲,唐女士既是他的姨母,又是婶婶。两人约五百日的口述记写工作已入正轨,本计划在20世纪末即可脱稿成书,但后来因为一些清官难断的家务事,被迫停顿下来,之后唐女士卧病不起,没能再继续口述。
唐女士一辈子的经历丰富且跌宕,想来她也是极为健谈之人,惠伊深在后来的记述中,把已知的人和事分章节加小标题架构,虽然称不上极为系统,但比起一般正儿八经的传记好的地方在于,不拘一格,娓娓道来,没有什么废话与忌讳,倒更像是先在报刊上信手写的一篇篇专栏,然后再集结成书的。全书分为四个部分,分别为权贵世家,我在紫禁城,我与溥杰与张学良,我在香港的生活。
在第一部分里,唐女士还揭示了溥仪生母当年自杀的内情。在皇帝十四五岁时,一时贪玩令小太监到宫外替他买了些洋袜子,西服领带,还有一套中华民国的将军早年穿的洋式礼服,溥仪穿戴好了还照了相。这事被瑾太妃知道后,传召了溥仪的父母进宫,一起严厉训斥了溥仪一顿。于是双方结怨,溥仪也找机会报复,闹得不可开交。于是母亲瓜尔佳氏觉得对不起瑾太妃,便吞食鸦片自杀了。之后溥仪自知有愧,便开始称瑾太妃为额娘。
唐女士因为身份特别,一生中交游广阔,口述史中涉及到了很多名人,比如瑾太妃第一次请梅兰芳进宫唱戏,她父亲与康有为同时逃离京城,四伯父成了甲午海战中的主战派,犹太富商哈同给她祖母拜寿,她和婉容,文绣去看“翠玉白菜”,因为慈禧推荐,宫中开始流行拍照。不单如此,她的感情史也不单薄,比如在第三部分中,写有“溥仪看上了我,瑾太妃让我嫁了溥杰”,“我少女追星般迷上了民国四公子”,“北京饭店的舞会上,有我有张学良”。虽然她和张学良的恩怨情仇不知是浓是淡,没有太过铺陈出来写,但只是回忆中零星的几处闲笔,就让人好奇心徒增。同是口述史,不免让人想起少帅晚年曾让唐德刚记述,虽然男女传主回忆的重点不同,不过唐女士的回忆故事,比起张少帅的当年英勇来,以细节的丰富和精彩程度来论,也不会逊色到哪儿去。
《我眼中的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杰夫人口述史)》读后感(八):一位末代王妃的回忆录
在读到这本《我眼中的末代皇帝》之前,我一直以为末代皇帝溥仪的弟弟溥杰的配偶是那位国际为日本的嵯峨浩夫人,看过这本书后才晓得原来溥杰在此之前还有一位原配夫人唐石霞,中国历史上的末代王妃。
唐石霞,原名唐怡莹,字石霞,他他拉氏,溥杰原配夫人,光绪帝珍妃、瑾妃的亲侄女,末代皇后婉容、末代皇妃文绣的闺中密友。她在绘画、诗歌方面颇有造诣,其作品曾多次参加画展。与一般普通清朝没落贵族心存重建大清王朝的幻想不同,唐女士对于已经结束的清朝政府与日寇勾结妄图复辟十分抵触。1932年,伪满洲国建立。唐石霞通过媒体大声疾呼:“宁为华夏之孤魂,弗为伪帝之贵戚!”充分体现其民族气节。
该书的作者是唐石霞女士的外甥中国语言文学资深导师惠伊深先生。在作者的眼中,他的这位十姨是一位温婉文弱的知识老人,精神矍铄,思维敏捷,举止优雅中不时现露出贵族气派。此书是作者根据其姨母的口述整理写作完成的,总共将近五百日的口述记写工作,让作者做了大量的笔录,还有许多唐石霞女士以前写过的和发表过的文章作为参考。可惜后来由于年老体弱的缘故,唐女士未完全讲述完其经历就撒手人寰,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深深的遗憾。
书名虽为《我眼中的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杰夫人口述史)》,但其实书中并非通篇讲述末代皇帝溥仪的故事,更多的则是唐石霞女士自己对于清宫皇室所见所闻的回忆。想通过此书深入了解末代皇帝溥仪更多秘闻的读者读完此书后恐怕不免会有些失望,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书中却详述了唐石霞女士他他拉氏家族的兴衰历史,以及她年幼时进宫与其四姑母(光绪瑾妃)相伴的经历,对于她和溥仪的皇后婉容、皇妃文绣的闺中情义也有部分交代,书中对清宫的一些规矩礼仪还有一些介绍。在书的后半部分中,将唐女士和溥杰的婚姻生活、离婚的原因和过程,以及她与少帅张学良曾经的“绯闻”做了详细讲述。有时事情的真相并非如同坊间传闻一般,也许只有当事人才清楚明白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相信以上关于书中的这些内容对于想要了解清末宫廷轶事和民国逸闻的读者来说,虽不能从其中窥得末代皇帝溥仪的诸多轶事,但这位末代王妃的经历的也能多少满足一些人好奇之心。
最后再说一下这本书的名字,《我眼中的末代皇帝》并不十分贴切,个人愚见书名还是换为《末代王妃回忆录》更为好一些。
《我眼中的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杰夫人口述史)》读后感(九):《我眼中的末代皇帝》
1.打卡《我眼中的末代皇帝》看完以后更觉得像是回忆自己与皇室接触的经历)
2.著作属于回忆型作品,晚清贵戚唐石霞(他他拉氏,汉化为唐姓)回忆自己在紫禁城的生活(主要是1917-1924)以及与清廷之中的皇室人员之间的亲密接触和被赶出紫禁城以后的生活。
3.了解的信息:
(1)1912年清朝宣布结束统治后,清朝皇室仍住在紫禁城,生活与之前相似。没有人为难他们,直到1924年军阀冯玉祥把他们赶出紫禁城。(唐的姑姑瑾太妃即光绪帝妃,把唐接到宫中作伴,由此开始唐的宫中生活以及与宫中的人接触。)在此之前,珍妃因赞成光绪帝推行新政改革但是触动了慈禧太后的利益,而被投井香消玉损。
(2)溥仪溥杰是两兄弟,溥杰娶了唐石霞,唐石霞早年与溥仪的皇后和皇妃以及他本人的关系都很好。后来,溥杰和唐石霞认识了冯玉祥,唐和冯产生过感情,最后无交集。
(3)日本入侵之后,溥杰溥仪与日本人勾结建立伪满洲国。唐石霞反对与日本人勾结,在动乱之中寻找安身立命之地。两方政治立场不同(对立)
(4)唐石厦和溥杰婚后既有摩擦也有和谐快乐(成婚之时唐20,溥杰17,符合当时“女大三,抱金砖”的思想。),最后因为日本人的逼迫而被迫离婚。(1931年)
(5)唐喜欢并且擅长绘画,亲友中有擅长绘画的,并且认识许多画作大家,并且开过画展。
(6)1949年,国家相对安定后,唐选择定居香港,于香港的一所大学教书,1993年不幸病逝,享年八十九岁。
4.书中的提到主要的人物有:瑾太妃、珍妃、慈禧、溥杰、溥仪、唐的父亲、祖母、冯玉祥等。
5.人物关系:唐的父亲与瑾太妃和珍妃是兄妹关系,所以唐是二位妃子的侄女(二位妃是唐的姑姑),在瑾太妃的安排下,唐与溥杰成婚,所以唐又是书名中末代皇帝溥仪的弟弟溥杰的原配夫人。
P1:封面和作者名字(整理者是唐的侄儿——惠伊深,他把唐石霞称为姨母或婶婶,因为惠的父亲娶了唐石霞的亲姐姐唐梅,惠父的父亲(惠的祖父)与溥杰溥仪的父亲载沛是连襟,所以两方以表兄弟相称呼,所以他们有多重亲戚关系,多重称呼。)
P2:部分目录概括主要内容
P3:口述者唐石霞的简要介绍
P4-5:选取的唐石霞与溥杰的结婚时和亲友的合影、末代皇帝溥仪和皇后婉容在民国时期的照片
P6:唐石霞表明绝不支持筹建伪满洲国而发表的名言“宁为华夏之孤魂,弗为伪帝之贵戚。”
本文作者的文集给他/她留言我也要发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