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谈恋爱,但对寻找另一半感觉缺乏动力。”朋友向我倾诉时这样说道。
我的这位朋友是个“母胎solo”,平时相亲活动不少,可所有的相亲对象都入不了她的法眼,她也顺理成章地被家人和媒婆扣上了眼光高、心气傲的帽子。
其实,“母胎solo”的人从来都不是不想爱。
他们固步自封或是战战兢兢,恋爱那一步对他们来说宛如天堑。不想孤独的他们穷思竭虑地充实自己的生活,久而久之变成了一种单身的习惯,一旦爱情降临他们手足无措,就算很爱也只会推开对方,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爱无能”的表现。
到底是什么让他们变得“爱无能”呢?
1. 经历过“爱无果”的TA,也许正在自我保护
朋友在读书的时候认识了一个颇有好感的邻班同学。
敏感是女生的天性,她也不例外,但是过度的敏感以及不受控制的单相思,带给她的是无尽的负担,爱情也无疾而终。这段还未开始的感情,在邻班同学牵着一个可爱女生出现在她面前的时候,宣告结束。
正如单相思的定义一样,大部分的单相思都以痛苦收场。
弗洛伊德在其防御机制理论中论述了一种叫做反向形成的防御机制,即个体的行为或情感表现与其内心的动机、欲望完全相反。感情中遭受挫折,想得而不可得的心理状态,其外部表现反而是不屑一顾。
2. 发展期遗留问题
18-24岁是人的发展成熟期,人格趋于成熟和稳定。这一阶段的发展需要爱来滋养,可以是亲情、友情,也可以是爱情。
对于我的这位朋友来说,恋爱零经验实在算不上是“好事”,恰恰可能是一种缺失。
所以,爱也是需要练习的。
我经常告诉自己的学生,在你们这个年纪,想恋爱就大胆去恋爱,不要唯唯诺诺瞻前顾后。结果不是最重要的,经历和体验才是意义所在,勇敢地发掘出属于你们这个年龄段的宝藏吧!
3. 原生家庭环境的影响
朋友生活在一个典型的传统家庭当中,传统家庭在对待恋爱上是谨慎的、低开放性的。
而传统、和谐的家庭氛围所衍生出的家庭教育产物是:个体获得了与父母期望相吻合的发展。这种期望包括以学业为重的传统认知,发展的惯性导致她进入大学后仍然信奉这一点。木桶效应所反映出的发展不均衡,带来的可能是“感受爱”这一能力的缺失。
相爱的人怎么迈出第一步?
说出来。
语言是交流和传递思想的手段,它不仅能让别人了解我,也能让我们换个角度去审视自我。所以,找个朋友,或者找个社交手段去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你可能会发现,其实爱这个词说出来没有那么难。
就算爱无能,在跟别人交流的时候多多少少可以得到一些启发,见识了别人对爱情的认识和态度,潜移默化地被影响,就算是顽石,也会有被水滴石穿的那一天。
这是一个意识形态高速演进的社会,而作为社会发展的衍生物,“爱无能”普遍存在。这也许是时代选择的结果,也或是与复杂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会有人受其困扰,也会有人乐在其中。
但可以肯定的是,不管怎么样,都还是要去追寻那个真我。
正如弗洛伊德说的,“我们在爱的时候,对痛苦最不设防”。所以,请大胆的去爱,也请接受幸福和伤害。
审核:流沐
图片来源:网络 |侵权可联系删除
「今日互动」
你是怎么迈出爱情第一步的?
欢迎在留言区告诉我你的答案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