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是一本由【唐】陆羽日月洲 注著作,九州出版社出版的352图书,本书定价:48.00元,页数:2016-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茶经》精选点评: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木本天然,嘉自人为。天然之物千年未改,人为之法几经异迁。可偏生趣在,若以匠心斜觑,则无论具造器煮,乃至饮出,共疏于今世,百有一用。若以雅兴观照,则莫管源事饮煮,乃至具造,皆索系一心,千般妙化。是未改者已失其用,而异迁者反永其传,文明之化,备于此焉。
“伊公鼎陆氏茶”,假于物,承其志尔
因为封面很美,在书店看见了就买了。结果还是有的失望
只能说是自己囫囵吞枣读一遍 希望以后能边实践边读
前后的文章还是比较吸引人的,但是真正的茶经部分,年代不一样,比较难以理解
囫囵读之,最喜注者文风,很对胃口,典籍故事信手拈来,现代思维解读很是畅快!
呵呵。幸亏是图书馆借的。
陆羽,字鸿渐,“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一介草根,千古茶圣;年少风华,著作等身。以易学入手,以儒学释道,讲茶源,评茶器,品山水风物,论炊饮之事。千年之后,茶,这种神奇的植物,以其所代表的深刻而温润的哲学思想深深震撼着世界,这种震撼不仅缘于为茶的芳香所倾倒,也是世人对古老东方文明的由衷崇敬。
注者垃圾 又水又尬还自以为幽默
茶文化,看完,就喜欢喝茶了。
《茶经》读后感(一):喜欢饮茶的朋友可以下载收藏一下 PDF版茶经
喜欢饮茶的朋友可以下载收藏一下PDF版茶经 https://t.cn/A6ZiwqiR 茶经》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绍茶的第一部专著,被誉为茶叶百科全书,唐代陆羽所著。 此书是关于茶叶生产的历史、源流、现状、生产技术以及饮茶技艺、茶道原理的综合性论著,是划时代的茶学专著,精辟的农学著作,阐述茶文化的书。将普通茶事升格为一种美妙的文化艺术,推动了中国茶文化的发展。
《茶经》读后感(二):【征圣&宗经】
圣是茶圣,经是茶经。(光看作者就给5星系列)
先定个调子。很多人说日本才有茶道,中国只有茶文化。我是不认同的。先不说日本茶文化起源于中国唐宋,所谓日本国产“茶圣”千利休,弄的那一套一套的如同“文艺汇演”。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掺杂太多无关的步骤,就本末倒置了。别忘了,茶者,南方之嘉木也。
唐代的制茶烹茶工艺和现代已经有很大的不同,但是在泡上一壶雨前新茶的时候,还是能体会到陆羽用竹筴搅拌沸水投入茶末的欣喜,能体会到蔡襄凝神观察茗花时的惊艳。这就是“茶道”。
再说本书作者,陆羽,一介草民。梦想着“伊公羹,陆氏茶”,也靠治大国若烹小鲜来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可惜唐代宗不是商汤。没赶上好时代,安心做个茶人吧。
看完这本书,明白了为什么钱钟书的「围城」里主人公为什么叫方鸿渐了。因为,
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
《茶经》读后感(三):你有多久没有看过文言文了?
上架建议,文化,茶道。
噗~哈哈,我们一直在论,中国,到底有没有所谓的茶“道”,什么是“道”?
要把那么深厚的文化内涵,全部通过一杯苦茶来理解和阐释,不觉得太过劳什子么?
陆羽著书的时候,怕是没有那么多的讲究,大抵是图个悠闲快哉,不吐不快。
东瀛为道,高丽为艺,偏偏,种茶制茶的华夏,也将就,也讲究。
何以为茶道和茶艺,怕不是要扯出个两千多年的纠缠,才能解了这道题。
如果真的对中国的历史文化,十分感兴趣,那陆羽这本《茶经》是值得一品的。
前后有短文做一些撩拨,作者的风格真是有趣,所以也购入了另外一本同是日月洲注的《大观茶论》。而陆羽核心的要文,其实并没有很多字,文言文需要看注解来学习。
《茶经》实际有十章,分为源、具、造、器、煮、饮、事、出、略、图,其中不乏我们耳熟能详的一些“名人名言”,如:茶者,南方之嘉木也。又如:其地,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还如:其曰有雨不采,晴有云不采,晴,采之。茶之为饮,发乎神农,闻于鲁周公。等等。
因此,如有人问我,姑娘家家应该从哪里开始学习“茶艺”,做一个茶艺高手,那就从读这本书开始吧。
顺序,就从了陆羽,按照十章的顺序,梳理脉络,建立三维认知是极其容易的。纵然,唐代煎茶的手法,已经同今日大不相同,但是如果没有陆羽这本奠基的根本,宋徽宗也得找人梳理一遍……不是茶文化太深,是中原的历史文化太过深厚。
换到现在手里这一小杯,并不是茶有多么特别,而是这一片片小叶子,承载了太多人的理想与抱负。
文人雅士,借此直抒胸臆。异域商贾,借此互市交易。到了清末,还有人为此掀起战争,所以,你说,中国有所谓的茶道么?
我觉得,是没有的,自唐之后,禅茶把玩多见于日式修为,可这一时的“道法”如何代表,清茗照尽的千年繁华与萧疏。
《茶经》读后感(四):许你一生听涛煮雪
很多人都爱喝茶,特别在南方地区,无论是在工作场所,还是在私人生活中,甚至走亲访友也爱带点茶叶,作为礼品相送。但你真正问起茶文化的源远,恐怕没有几个人能说出几点。
我出生在茶圣陆羽的故乡,家乡为了纪念陆羽,专门建了一个陆羽广场,修建了陆羽雕像。但在我印象中,家乡的长辈几乎没有几个人,能说出陆羽的身世经历。
这次得益于华文天下图书公司,我一眼就看中了陆羽的《茶经》和静清和的《茶席窥美》两本书,从收到快递的那天起,我就没有放下过,一口气读完了两本书。
一、先来说说《茶经》这本书
这本书应该是世界上最完备的茶叶百科全书,出自唐代名人陆羽之手。原著是古文,但出版社给我的这本是日月洲注解过的,更通熟易懂,毕竟大家的文言文水平有限。
这本书的前面是对陆羽生平的一些简介,陆羽从一个长相丑陋,还有点口吃,孤儿出生,寺庙养大,没读过书的草根青年,最后成为一代名人,他的自传简直就是一部草根青年的逆袭史,本身就已经很值得去玩味。书中对陆羽的介绍不多,但都是几个有名的事迹,勾起我对阅读陆羽自传的兴趣。
书中的重点放在了对茶文化的解说上面,从茶的起源,茶具,茶叶,煮茶,品茶,到茶席的布置一条主线来叙述,其中又穿插了一些传统文化礼仪和《易经》对茶文化的影响。
现在真正懂茶爱茶的人越来越少,《茶经》这本书,可以说是茶界的葵花宝典。从茶树的生长环境和茶叶的形态来分好次,从天气和季节来说明是否适宜采摘,从不同的工艺制成的茶叶来鉴别好茶,从器具来对比哪一种更适合衬托出茶的色泽,不仅如此,甚至连煮茶用的水,炭,都大有讲究,任何一点,都可以说出几个历史典故。
最重要的是,书中用了最大的篇幅,引用陆羽的原话,点出了中国各区域或省市,产茶的优次顺序,也就是茶叶排行榜。看完这本书,对比一下就知道,哪些地方产好茶,哪些地方产的茶,其实是算不上好茶的,下次再送别人茶,可就不迷糊了。这本书名副其实的茶界百科全书。
二、再来说说《茶席窥美》这本书
本来我是想看《茶经》这本书,看看家乡的名人,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写的到底是什么名震江湖的著作。可是当我一眼看到《茶席窥美》这本书的封面的时候,我就喜欢上这本书了,因为它的封面既简洁又雅致。
这本书重点诠释了中华传统礼仪对茶席的影响,以及茶席摆设中的美学。从茶具的摆设到主次座位,从水和茶叶的搭配到插花工艺,从饮茶时节不同选择不同的周围环境,到饮茶人数不同到饮茶地点的不同。
我捧着这本书整整读了两天,书中教给我的不仅是生活中的饮茶方法和茶席的布置,更是给了我无尽优美的想象,因为书中讲述茶席摆设的同时,引用了不少古人在品茶时候的佳句和画作。这不仅是一部茶席的著作,也是一部古人在享受禅心云水时的诗词大全。
例如,宋代杜耒的《寒食》,“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一钩新月和梅花的疏影横斜,以剪影的清美进入我们的视野。
又有“山堂夜坐,汲泉烹茗,至水火相站,俨听松涛,倾泄入杯,云光潋滟。”让我们恍然听到了山堂的松涛和风声,有一种“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寂静和安逸。
再有,在谈到“轻”作为泡茶用水的一个重要指标的时候,作者讲述了乾隆皇帝依据泉水的轻重,讲天下名泉列为七品,然而还有比泉水更轻的,就是雪水。《红楼梦》中,“栊翠庵茶品梅花雪”,妙玉深知雪水质地轻盈,梅花的清香能迸发茶的芬芳,于是,用梅花雪水泡茶。这幅品茶情景也被作者用在了讲述雪水轻盈的文中。
其实,在现在这个浮躁的社会,很多人认为烹煮泡茶,坐下来喝喝茶,已经成为一件奢侈的事情。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有这么好的条件,能有这份闲情雅致来喝茶。
早几年我在广州的时候,每晚吃完饭了,朋友夫妻二人总爱在院子里,摆上茶具开始喝茶。房子是朋友租的,闹市区的一套红砖老别墅,推开铁栅门走进去就是院子,院子里种了一棵芒果树,芒果树长得很高大茂盛。秋天的晚上,我们坐在芒果树下喝茶,就在那一刻,所有时光都慢了下来,慢慢的煮水,泡茶,品茶,谈天说地,推心置腹。至今还记得,那红茶的唇齿留香。
苏轼有诗:“此心安处是吾乡。”在茶席摆好的那一刻,茶香袅袅,心也就在这浮世中安定下来。我跟先生能定下来,也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朋友夫妻二人,对先生的人品赞不绝口。我想若是爱茶的人,说出来的话多半假不了。因为酒会让人越喝越醉,而茶会让人更加清醒。
林清玄先生在《温一壶月光下酒》一文中,关于喝酒的哲学,上乘的喝法是“春天的时候可以面对满园怒放的杜鹃细饮五加皮;夏天的时候,在满树狂花中痛饮啤酒;秋日薄暮,用菊花煮竹叶青,人与海棠俱醉;寒冬时节,面对篱笆间的忍冬花,用腊梅温一壶大曲。”
我想用到喝茶上面,也是适用的,春天的时候,可以在窗明几净,花展柳舒的时候喝茉莉花茶;夏天的时候,可以在凉亭水阁间品君山银针;秋天可以在梧桐芭蕉下喝凤凰单枞;寒冬时节,可以在梅开雪霁之日,品祁门工夫。
本文作者的文集给他/她留言我也要发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