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之旅》是一部由斋藤耕一执导,高桥洋子 / 岸田今日子 / 砂塚秀夫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孤独之旅》精选点评:
原来松竹也会拍青春片;秋吉久美子的出道演出显得很成熟啊
[email protected]
1988.11.19日本电影回顾展 中国电影资料馆
:?xt=urn:btih:596293c45af4df4cf6d25534262d29c523d7096a&dn=Journey.into.Solitude.1972.WEB-DL.720p.by_vedigo.mkv
天生丽质难自弃,诗与远方且观止,solitude into journey
一个少女无拘无束的青春自由之旅,看的心惊,随时担心少女发生不安全事件,最后的结局总算还圆满。跟随少女的视角一路上看到日本农耕风光,看到了一个昭和时代的日本,社会环境虽然也有坏人,但是感觉还是想象中的安全。少女在沿途遇到过好心收留自己的大姐,也遇到痴汉然后机智化解,遇到偷自己包的老
自殺の代わりに一人旅を出る 生き返る感じを捕まるかもね
放纵青春!水盈盈的高桥洋子,四国自然美景,吉田拓郎的名曲!
INTO THE WILD/LOVE
《孤独之旅》影评(一):一个少女无拘无束的青春自由之旅
一个少女无拘无束的青春自由之旅,看的心惊,随时担心少女发生不安全事件,最后的结局总算还圆满。跟随少女的视角一路上看到日本农耕风光,看到了一个昭和时代的日本,社会环境虽然也有坏人,但是感觉还是想象中的安全。少女在沿途遇到过好心收留自己的大姐,也遇到痴汉然后机智化解,遇到偷自己包的老奶奶,加入戏班子,后出走。最后爱上鱼贩大叔。我认为少女心智是成熟的,也有足够机智来保护自己,知道自己想要的生活是什么样子。在追求自己想要生活的路上原本就不平坦,充满荆棘。正是因为明白这一点,少女才一次次出发,她当然是了解潜在风险的,但是她愿意为心中的生活冒险。不知道作者是否在借此表达,对那种勇敢的为心中向往而冒险,但是又享受过程,能够随机应变的生活态度的推崇。宜人的风景配上舒缓音乐,在没有字幕的情况下看完,很喜欢这样的风格。很美。
《孤独之旅》影评(二):扑面而来的少女的咸湿情怀
这部拍摄于1972年的影片已经看过3遍了,每次都有不一样的感受,个人觉得是自己心目中排得上座次的日本名画之一了。 影片以一个无名的16岁少女离家出走的流浪旅程为主线,通过结识各色江湖人等、从而完成了从少女到人妻的角色转变。影片中一直贯穿的少女的白衣白裤有很强的象征意义,想想看一个流浪的人怎么可能何时何处都那么一身纯白无暇,而且一路上除了一个痴汉之外基本上没有人打她的主意。少女所有做的事情就是青春期女孩的无病呻吟自怨自艾的少女情怀,途中遇到的剧团的女演员,两个人在水中裸露上身嘻嘻(这里也处理的丝毫没有异色感),少女莫名其妙的被其成熟曼妙的身体吸引、又不知所云的去撩拨其同在剧团的男友,之后撞到二人在野地里欢合于是满脸泪水的向女演员道歉,于是女演员顺势给她上了男女之情的第一课(这一幕还真是有那么一点心跳加速)。之后少女病倒被一位沈默寡言的渔民大叔所收留并救治痊愈,她又莫名其妙的在这里找到了所谓的父爱,并且至少两次情诱大叔下场。大叔也是极尽其所能坐怀不乱了两次,终于在第三次动了真气(影片在此处省略。。。)。最后,少女如尝所愿和大叔在海边的小渔村开始幸福的生活,影片定格在二人一起推车送货的镜头上,估计原著中这个定格也是发给母亲的照片了。 这部影片吸引我的是其青春片与日活系打擦边球的暧昧,以一种不成情节的跳跃把一个少女的思春期讲的隐隐撩人又阳光正向,这个分寸拿捏的恰到好处。少女初露锋芒的曲线观众可以去臆想但是没有过多的异色因素,她大胆的在向周围的世界炫耀自己的年轻和活力——我的身体我做主、想送上给谁我说了算,大不了可以重新再来,也许这就是年轻的本钱。 年轻真好。 我顺手又百度了一下40年之后的这部影片的主演高桥洋子,2016年她出演了“八重子的低音“一名老年痴呆症的患者,40年前后的对比令人无限感概,美人与时光、年轻与衰老,再次看这部影片也是缅怀自己曾经、或者也许曾经过的轻狂年代。
《孤独之旅》影评(三):孤独沉重的少女成长之旅,高桥洋子大胆的处女作
《孤独之旅》是一个离家少女的旅行流浪记,原名“旅の重さ”,“旅程的重量”,取“孤独”之意好像有点以偏概全了。电影改编自素九鬼子的小说,素九鬼子还有一部以少女为主角的作品也被改编成电影,那就是由增村保造导演、原田美枝子主演的《大地摇篮曲》。下面先简单说一下《大地摇篮曲》,通过某些方面的对比,或许能更好地说明《孤独之旅》的主题和意义。
《大地摇篮曲》的主角是一个生活在山村中的13岁少女阿玲,在唯一亲人奶奶过世后,她被拐骗卖到了濑户内海一个岛上的妓院。阿玲被骗,大海的诱惑是主因,大海代表着新鲜、广阔的外面世界,结果却变成了囚困她的天然牢笼。
阿玲是坚强聪明的,但也是弱小孤独的,在岛上妓院这样一个封闭、恶劣的环境中,她拒绝合作、拒绝成长,渴望逃离。尤其妓院里男女的嘴脸让人厌恶,阿玲不想成为他们中的一员,身体的成熟不可抗拒,而在心智上的不合作,让阿玲拒绝“文明”维持着野性、原始状态,表现出的任性和暴力,其实也是她被迫的自我保护方式。
阿玲最后被一位牧师所救。牧师没有辜负阿玲最后的信任,还帮她安排好了接下来的生活。逃离孤岛后不是回故乡去,而是作为一名朝圣者展开了一段朝圣之旅。通过这样的修行,洗涤自己的心灵,不仅要修正自己,而且也求获着更纯粹、强大的力量去面对世上的“恶灵”。
奶奶的去世,让阿玲被迫独自面对成长、面对世界、面对险恶,并失去体验、选择生活和未来的自由。而《孤独之旅》中的少女,则主动离家去探索世界,要为自己找一个合适的未来。
在《孤独之旅》中,少女把她自己的行为定义为“旅行”而不是“离家出走”。少女和母亲两人相依为命,尽管有抱怨和争执,但两人是相爱,互相依赖的。所以对少女来说,离开母亲,是需要很大勇气的,但也是毅然决然的。少女设想着有一天她找到了她想要的,然后再和母亲一起生活。
那促使少女下定决心的原因是什么呢?在少女写给母亲的信中,她用一首自己写的诗来表达自己心中隐隐的恐惧。那是一首关于她和自己骸骨相遇的绝望的诗。骸骨代表着死亡,虚掷光阴,生命没有意义,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
如果留在母亲身边、留在当下的生存环境中,大概也会成为像母亲那样的一个人,而这是少女所不甘的。母亲一个人生下并抚养她,现在和一个男人维持着某种让少女觉得丑陋的男女关系,同时母亲擅长并喜欢的画画也放弃了,有种“麻木的赖活”的感觉。少女理解母亲的处境,但并不认同她的选择。
母亲的无奈和无聊,尽管有个人的原因,但多少也是受这世界的影响。她并不是“少数派”,她的个人生存状态代表着一种社会的不良状态。
少女离开母亲,带着一种憧憬,去流浪去旅行,去探索可能和未知,去寻找自由以及更好的生活,她要对抗这种浮于世的压抑和堕落。而寻找美好的过程,她将见识到的,更多的是丑恶污秽,她的美好期望将被打破,但也将由此获得自省与成长。不再妄想,也没有放弃,而是塌实地在现实中生活。
少女在旅途中写给母亲的信,在影片中以旁白形式呈现,是影片非常重要的组成。它叙述着少女的心理状态,解释了起因,描述着过程中的变化,并将在最后作结。它穿插在事件之中,并配合一些插叙片段,同时在形式上和意义上,都更加生动、丰富。
在“旅行”的过程中,少女将遭遇形形色色的人事。故事在安排这些人事时是很用心的,他们代表着不同的选择,有着不同的寓意,将破坏并重建少女的初心,显示这趟旅程的意义。
少女首先遭遇的是那些也“在路上”的朝圣者们。少女自己也被误认为是一名朝圣者,并得到了路人的善待,让她对朝圣者有了兴趣。但通过与一名朝圣者同行,少女了解了朝圣的意义,这显然不是她所要寻找的生活。
朝圣者一定程度上就是一名“出世者”。他们都有着个人的不幸或悲苦,不管是迫于无奈还是主动选择,他们都放弃了与外部世界的抗争而转向个体自我,寻求心灵的安慰和解脱。少女现在还充满活力,对未知世界也抱有希望,所以“出世”显然还不对她的胃口。
而前面提到的阿玲,因为妓院生活干扰了她的成长,所以需要洗涤心灵才能重新开始。而离家的少女,则是在被破坏前就逃离了,她将有更多的外部体验来促成内心的成熟。
少女接着遇到了一个流浪剧团。流浪剧团不同于过着刻板生活的普通人的“流浪”特质,以及志同道合者的集体生活,一下子就吸引了少女。少女还对剧团团长产生了好感,这是一个外表很有魅力的老男人,身上漂亮的刺激也透露着曾经的潇洒和精彩。
团长对少女没有兴趣。他现在对自己和生活已完全失去信心和期望,麻木地苟活着。当剧团成员欺侮少女时,他竟然充耳不闻转身离去。
剧团里有一位女生跟少女很亲近,她在少女身上看到曾经的自己,告诫她留在剧团就会变得像她一样。但对好奇萌动的少女来说,告诫是没有用,她必须亲自去体会。团员的骚扰和暴力,团长的冷漠,让少女灰心离开。临别之际,女生想要给少女一点安慰,但她能给出的安慰方式,竟然是(只剩)肉体的!
剧团的经历对少女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这些看似潇洒的人,其实跟她的母亲一样,甚至还更糟。没有目标,没有理想,没有美好,生活只剩下吃饭、睡觉,屈从于原始的欲望苟活着,甚至不择手段。
经过这一遭,少女身心俱疲,生病昏倒在路边。跟出发时的轻快相比,此刻的旅程已变得非常沉重,但少女愿意背负这沉重,她还不想就此结束她的旅行,因为那将意味这她的失败,尽管非常痛苦,也有些不知何去何从。
少女被一个单身的卖鱼郎所救,并被留在他家中休养。接着,少女两次从卖鱼郎家离开要继续上路,但又都回去了。但两次状况和性质并不相同。
一开始,少女还想着继续她的旅行,对家、对这个陌生的男人还是很抗拒,于是趁卖鱼郎外出做买卖时离开了。但这时少女的病还没好,身体还不允许她独自上路,加上卖鱼郎的善意,她没走远就被发现,跟着卖鱼郎回去了。
在卖鱼郎这个淳朴、善良的男人简朴的家中,少女找回了内心的平静,也渐渐喜欢上这个男人。少女想帮他干活、服侍他,甚至主动投怀送抱(这大概少女通过旅行获得 的重要“成长”),但最后卖鱼郎却拒绝了她。
卖鱼郎的拒绝,对少女来说,是又一次的打击。她还是得不到她想要的,而这世界也似乎没人想要她、在乎她,彻底的孤独,痛苦又绝望。
少女又一次哭着上路,但没走多久就自己回去了。或许,这旅程的沉重已到了极限,她已感到无处可去;或许,卖鱼郎的家,还是有值得她留恋的东西。
卖鱼郎回到家后,为假装睡觉的少女扇扇,他并不介意少女的出走和回归。此刻,少女再也无法维持她的坚强和矜持了,她起身扑到他怀中痛哭。卖鱼郎是个真正的好人,跟少女之前遇到的人完全不一样;而更大的感触还是来自少女自身,旅行的沉重也让她迷失,一度忘了自己的初衷,滑向那她极力想逃离的深渊。
少女开始和卖鱼郎一起生活,一起踏实地工作,至于未来会怎样,她并不确定,但已不再害怕。少女已经找到了她想要的生活的本质,贪婪或逃离都会让人空虚,让生命失去意义,只有充实地生活才能感受真正地幸福。
少女在卖鱼郎家期间,还结识了一个住在附近的喜欢读小说的同龄少女。小说中的真实、美好,在现实中,在她的周遭,却并不存在,这让她非常困惑和痛苦。爱读书的少女最后自杀了。这是一个无法出走又不甘沉沦、有所觉醒但找不到出路的少女的不幸归宿。自杀少女的故事出现在旅程的结尾处,也是进一步肯定了旅程的意义。
“旅の重さ”,旅程的重量,既是过程中的艰辛、沉重,更是克服困难后满满的收获。
片尾响起吉田拓郎的名曲《今日までそして明日から》(《直到今日,也许明天》),非常切题,非常好听。
在影片中扮演主角少女的是高桥洋子,这也是19岁的高桥洋子第一次演戏,从影片的角色甄选中脱颖而出,在影片中表现相当惊艳。能够把一个少女角色表现得自然亲切不做作,该有戏的时候也能恰如其分,声音也有表情(前面说过旁白也是影片一个重点),真的是一个天生的好演员。
高桥洋子的下一部电影就是熊井启的名作《望乡》。提到《望乡》会先想到的就是田中绢代和栗原小卷,扮演年轻“阿崎婆”的高桥洋子名声略弱,另外角色的功能性也会影响演员,但看过电影的人,肯定会记得高桥洋子的精彩表演。
高桥洋子起点甚高,表现也很出色,但之后的星途却渐渐黯淡下去。虽然戏还是一部部演,或电影或角色却不再让人瞩目。后来者难知其原委,多少觉得有些可惜。
1980年和作曲家三井诚结婚后,高桥洋子开始小说写作,1981年发表首部小说集《雨が好き》,获得第7回中央公论新人赏,并收获了芥川奖的提名,销售有非常好。1983年高桥洋子集编导演一身,将自己的作品《雨が好き》改编成同名电影。80年代后期,高桥洋子逐渐淡出演艺圈。2016年复出出演了电影《八重子的低音》。
说回《孤独之旅》,影片中还有很多优秀演员担任配角,辅助主角少女。最大牌的是扮演流浪剧团团长的三国连太郎,以及扮演母亲的岸田今日子(代表着包括《秋刀鱼之味》、《砂之女》等)。扮演卖鱼郎的高桥悦史,早期和冈本喜八、山本萨夫等大导演合作,出演过《斩》、《日本最长的一天》、《人与战争》系列等。扮演剧团女演员的横山真理子,70年代出演了不少异色作品。
另外,扮演自杀少女的,是跟高桥洋子一样第一次演戏的秋吉久美子。在《孤独之旅》中,秋吉久美子戏份不多,之后她跟藤田敏八导演合作了多部日活青春电影而成名,之后一直很活跃,并以作风大胆著称(其实高桥洋子在“大胆”这项上也是一点不逊色)。
(欢迎关注个人影评公号“星期三噪音”noiwed)
本文作者的文集给他/她留言我也要发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