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大爆炸》里的科学》是一本由[美] 戴夫·佐贝尔著作,未读·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80元,页数:32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生活大爆炸》里的科学》精选点评:
“‘聪明人犯傻’是一个久经考验的喜剧公式,而‘傻子冒灵气’适于做正剧,但是‘聪明人冒灵气’就没有那么好玩了(如果你最想看的是傻子犯傻,那你基本上用不着电视啊)。” https://book.douban.com/annotation/44642036
封面写着『连潘妮都能看懂的科普书』,我一看几乎都看不下去
倍感枯燥乏味。求知欲与年龄增长成反比。
nicht so lustig, allerdings lesenswert
作者的讲述方式有趣而又不失全面,个人很喜欢这种形式的科普类书籍。
写的什么啊,要么就是翻的一点都不好→_→写的太乱,从剧里扣实在是接受不了。多一星只给那些还有点亮点的知识点
2016090:喜欢《生活大爆炸》的人肯定会喜欢这本书。风格完全一致,有趣、好玩、竟还能看得懂(一点儿)。排版喜人,看得懂的、看不懂的楚汉分界。正文进行严肃认真有趣活泼的科学探讨,可爱的蓝色字块区分享加州理工生的钻研逗趣小故事。
#2018049#
解释的通俗易懂 感兴趣的部分仔细读了 重拾高中物理(并没)
哈哈有趣的科普
《《生活大爆炸》里的科学》读后感(一):资深剧迷的观剧必备伴侣
再过几个小时,《生活大爆炸》就将迎来第十季第一集的开播。早在大半年前CBS确定续订该剧时,全球的所有剧迷们就在翘首期盼这一天了。
《生活大爆炸》是以四个物理学家(当然在谢耳朵看来是三个科学家和一个工程师)和一个美女(后来追加了很多美女)为主角的情景剧。既然主角是物理学家,那么各种物理学名词、理论、学说自然是满剧飞。最让剧迷们津津乐道的就是,就连背景里出现的物理公式都是完美无误的。要知道,这部剧的编剧都是实打实的理工科男女,编剧甚至请来了加州大学的粒子天体物理学教授大卫·萨尔兹伯格博士担任科学顾问。而当初,萨尔兹伯格教授为了吸引他的学生们观看此剧,竟然将课后作业的答案写在了剧中谢耳朵身后的白板上。谁说物理学家很无趣?
《生活大爆炸》毕竟是情景喜剧,虽然夹杂了很多物理学知识,但对物理一窍不通并不会影响你享受剧集本身。然而,作为一个资深剧迷,你能接受自己还不知道谢耳朵和莱纳德工作到底是干什么的吗?你看到第九季中连潘妮都能理解莱纳德说出的理论时你还能淡定吗?
戴夫·佐贝尔先生很贴心地写了一本《〈生活大爆炸〉里的科学》,用“连潘妮都能看得懂的语言”告诉我们谢耳朵他们到底在聊什么(潘妮听到这句话一定会不太高兴的)。他挑选了剧集中的32个对话片段引出了32个科学问题,并为我们一一揭开它们的神秘面纱。
比如说,很多人都曾被谢耳朵玩的复杂又炫酷的“Rock-paper-scissors-lizard-Spock”(石头剪子布蜥蜴斯波克)游戏震惊到。这个游戏看起来是“石头剪刀布”的升级版,可只增加2个手势却变成足足11个游戏规则,光是要记住它们就够费些时间和精力的了。
然而,这个游戏并不是谢耳朵发明的,它的发明人是山姆·卡斯和凯伦·布莱拉。当他们将这个游戏玩法发布到网上之后,有位艺术家经过整整一年的沉思、挠头和往墙上贴便利贴后,成功设计了一个有101个手势和5050个关系的游戏。而由于规则太复杂,发明人发现这个游戏不容易传授给朋友,而且他已经没有朋友了。不过,设计这样一个游戏并不难。玩腻了石头剪刀布时,我们大可以设计一个独一无二的游戏来自娱自乐。只是别像前面那个艺术家一样追求极致就行。
戴夫还在每一章的最后单独辟出一个“剧里剧外”的栏目来探究谢耳朵的公寓到底在哪儿。你觉得会在哪儿偶遇谢耳朵的机率更高呢,帕萨迪纳还是伯班克?快来找找答案吧。
《《生活大爆炸》里的科学》读后感(二):生活无处不科学
处在21世纪的今天,科技和科学早已不再像十八世纪那般,只活在专业人士的圈子里了。生活中本来就随处可见的科学,人们也已经从只记住结果,逐渐变成了开始关注原理分析。
那么问题来了,随便举一个身边的科学,你能信手拈来吗?
实际上,在日常的生活中,有多少每日能见道的科学被我们忽略了,又有多少可循规律只让我们关注结果,却从不主动去了解这是从哪得来的结论?
如果刚才的问题你做不到在五秒之内有答案,那么你真的应该尝试一下去寻找,如果不去寻找,你也许永远不会知道你的身边充满科学。
《生活大爆炸》这部情景剧从2007年播到了2016年,从第一集续约到了第十季,以四个天才科学家可一个有演员梦的金发女为主角,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宅男”或者“科技男”的独特视角为中心,别具风格的编剧和台词设定,俘获了无数观众。
那么第二个问题来了,看这部美剧的你笑过之后,听明白了谢尔顿他们四个怪咖的多少台词?
答案不见得会统一,但我的答案是一个字:懵圈。
我开始看《生活大爆炸》的时候其实处于一个求知欲望很强的时期,那是刚上大学的时候,但偏偏那个时候我纯粹是为了消遣,让大学里的空余时间不那么无聊而已。
我虽然是一个理科生,却是一个被物理抛弃了的偏科生,一口气看了整季,我只记住了一个“发光鱼效应”,还有因为一个小段子而印象深刻的科学顾问,因为当时的我百度了一下,还顺便看了一些科普贴,却始终没看懂。
在我的认知里,物理是一种深奥难懂的东西,甚至比潜意识还要难以理解,直到收到了这本书——《生活大爆炸》里的科学。
戴夫·佐贝尔用潘妮你也能明白的话告诉你,谢尔顿他们到底在聊什么,我看过之后,突然就觉得我比潘妮聪明一点,因为书中的很多理论我都听过。
那么第三个问题来了,作者到底用了什么通俗易懂的说法,让读者看起来不费力呢?
书中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探讨——美国人不愿意用公制单位。
《《生活大爆炸》里的科学》读后感(三):科学与生活,本就在一处
《生活大爆炸中的科学》讲的是《生活大爆炸》中的那些科学,是对著名情景喜剧《生活大爆炸》里部分情节中的科学知识点的解释、深入和延展。这部目前已经拍到第九季且倍受欢迎的情景剧以四个“科学天才”为主角,天才的日常和普通人会有什么不同,天才的朋友圈是怎样的,天才的另一半也是天才吗?诚如你我所见,虽然天才交谈时总是不太会顾忌普通人的感受,嗯,就像我们聊天时也不太会关注旁边的小屁孩能否听懂一样,可他们的交友、恋爱、吐槽、发呆、日常……依然会让我们这些普通人看到乐不可支,当然,如果我们能在他们飙术语的时候有个一知半解,能get到天才之间交流的那些梗,整部剧看起来会更灵犀通透、也更有意思吧。
戴夫·佐贝尔正是从这一善意出发,梳理了剧中32个情景里的知识点,让智商普通的我们能够明白谢耳朵和他的朋友们再说什么,他们说的那些点和事又和我们实际的生活有着怎样的联系。好吧,其实我觉得戴夫写这本《生活大爆炸中的科学》并不是由于他想帮助观众们去更好解读《生活大爆炸》,而是基于他自己的目的和追求——“就连潘妮也能明白的解释”去解释这个世界。这本书里关于作者本人的介绍极少,前言和简介基本上都是围绕该剧的产生背景、剧中专业知识的把控及部分剧情而言,只有在书本最后一页才有关于作者的寥寥数语,并且其中大部分还是在自黑他的求学黑历史,不过这并不妨碍我们从其中解读出他的部分性格,有趣、亲切、充满善意。当主流推崇科学前沿化的研究时,戴夫·佐贝尔着眼于回归质朴与实用,这能从他经营的非营利组织所做事物中看出,也能够从本书的章节中看出。例如在聊到谢耳朵的消音耳机那一篇,戴夫的那则“创新未必有创造”介绍的理念充分展示了人性的善意、包容与友好。
32个情景引发了32篇科普章节,每一篇都以原剧情景再现为起点,戴夫甚至贴心的标记出情景出于何时何处,后面的正文由两种颜色的文字组成,黑色字体的正文沿着情节开始讨论、拓展,读者可以将之视为本篇章的主线剧情;蓝色虚线方框中的蓝色字体篇幅短小,文字简洁,是从主线发散出来的支线情节,有不少虚线框还被分类成不同小标题如“我发现了”、“科学顾问驾到”、“问道偶像”,可以作为兴趣点增加读者的阅读体验,拓宽视野,了解更多和科学、和生活有关的人、事、物。观剧时,谢耳朵和他的朋友们的连珠块语、奇思妙想起到吸引观众、展示剧情的作用,很多时候都是一闪而过,而在戴夫的笔下,我们得以窥见它们的全貌,谢耳朵的飞秒和攸米是真实的还是虚构的,夜灯鱼到底是不是个靠谱的点子,维度究竟有多神奇,质数和光子又有什么作用……带着对世界的好奇和求知看完这本书,再回头看已经刷了N遍的《生活大爆炸》,它和他们好像真的有那么些不同了呢。
未读探索家系列的科普书籍一向好看,《生活大爆炸》、《世界重启》、《What if》、《万物解释者》……纷纷给读者们展示了丰富有趣的科学世界,科学的领域里不是只有枯燥艰涩的代码、公式和模型,承载人性的科学研究中也会有很多无厘头、开脑洞的观点及探索。科普好书足以被称为优秀教师,它让我们看清传说中的科学并非如此高冷神秘,科学本身恰是人类的延伸,使得我们能够看见肉眼看不见的,听到裸耳听不见的,行走到我们双腿无法企及的地方。
文|团团花哚 2016.09.19
非经授权不得转载,[email protected]
《《生活大爆炸》里的科学》读后感(四):值得我们深刻反思的科普方式
纵观历史,近代之前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主要靠劳动力、资本和自然资源的投入,而近现代以来,科学技术、智力资源日益成为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决定性要素。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主要靠的是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个国人耳熟能详的口号式真理,已经开始发挥其重要意义。21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电视、电脑、手机、汽车等等成为我们生活必不可少的伙伴,从生活中的每个细节,我们都能找到科技给我们带来的方便,从圆珠笔到智能手机,科技无所不在,我们离开科技已经变得寸步难行。
科学是什么?科学就是我们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是我们对未知的探索。科学能够帮助人类不断认识这个世界,不断发现世界的奥秘。但是,虽然科学已经发展到如此高的境界,但对于宇宙未知的认识依然是非常有限的。科学就是在不断超越中,永无止境地发展。纵观科学发展史,属于我们中国的科学发现少之又少。是国人智商不足还是国人好奇心不强,亦或是思想观念都不够解放?我认为都不是。一部《生活大爆炸》的美剧,在国内就掀起了观看热潮,引发了网民对科学技术的大讨论。
《生活大爆炸》是美国CBS电视台最具风格的一部情景喜剧,目前已经连载了9季。该剧以四个研究量子物理学的天才科学家和一个怀揣演员梦想的餐厅金发女招待为主角,新颖的角度和独具一格的笑料令观众感到耳目一新。特别是主人公张口就来的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医学、电子信息等科技知识,既有最前沿的,也有最贴近生活的。开播以来在世界各地都掀起了“科学家热潮”,其火爆程度和逐年上升的收视率是有目共睹的。
一部电视剧就足够了吗?没有。科学普及没有止步,美国人以其严谨的工作态度和细致的科学探索精神,对剧中人物提及的科学理论和知识进行了解读。戴夫•佐贝尔(Dave Zobel)撰写的《<生活大爆炸>里的科学》就是其中的代表。本书用幽默轻松的语言,科学严谨的态度,条分缕析地将电视剧中提到的科学问题进行分析解读,讲述其中的科学道理。沉浸在戴夫•佐贝尔精彩解读的同时,本人更被其科学的科普精神所折服。
——深入浅出的讲述能力。
比如剧中谢尔顿买了一副消音耳机帮助自己入睡。戴夫•佐贝尔就由此引申出一系列问题:消音耳机的工作原理是什么?然后在解答问题的同时,又将问题高度提升至波的形成和传播,在解释波传播方式的同时,延伸到波的叠加和抵消。为了增加趣味性,戴夫•佐贝尔又从理论的高度下降至生活中来,用搞笑的方式加深对科学原理的理解。比如消音耳机这章节结尾,戴夫•佐贝尔诙谐的写道:针对制造噪声的室友,有一个可能的解决方案是制造同等音量的反向噪声。如果你的室友气喘吁吁,你也对着他气喘吁吁;如果你的室友哭哭啼啼,你也对着他哭哭啼啼……
——寓教于乐的探索能力。
在“气势磅礴”章节,戴夫•佐贝尔深入研究了把一块糖扔进汽水瓶的“科学研究”。研究的结果是:一股由泡沫构成的巨大射流从瓶口喷涌而出,喷射高度可达4.5米甚至更高!在对这一物理现象进行科学解释之后,戴夫•佐贝尔居然开始研究使用这种动力开发新型气动力汽车,并研究哪种汽水效果更好……很显然,简简单单的“把糖扔进汽水瓶”的实验背后,蕴藏着更高深的科学知识。对这些无聊问题的探究,也正是科学家探究科学的方法之一。
——认真细致的严谨性。
无论是“夜光蚁穴”这样无聊的想象,还是在月球上安置回射镜的想法,戴夫•佐贝尔在进行科学解读的同时,引经据典的进行了分析。书中所有32个问题都引用了大量书籍内容作为印证。其严谨细致的作风的确令人叹服。
有人说科学的发展需要思想的开放,文化的包容,精神的自由以及探索的可能。我认为普及科学知识、营造浓厚氛围,才是发展科学技术的重要方式。科普知识是培养全面科技素质的关键,所以学习科普知识不仅对新一代科学的发展很有好处,而且能够增强国人的创新意识。从《生活大爆炸》在国内的火爆程度来看,国人的好奇心和对科学的向往丝毫不逊于外国人。时代在发展,思想在进步,我们的科技水平更要迎头赶上。标准的说教已经不适合科技的普及,寓教于乐的方式才更有吸引力。我们也需要《生活大爆炸》、《<生活大爆炸>里的科学》这样的方式,没有说教成分,让国人在欢笑中学到知识。
期待国产的《生活大爆炸》和《<生活大爆炸>里的科学》。
本文作者的文集给他/她留言我也要发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