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命》是一本由傅志远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页数:20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拼命》精选点评:
普通人的人性和医师的光辉
急诊室故事
到了第三部已经有点感受疲乏,没有第一本给的心理触觉尖锐。再离奇或是ridiculous的事情就是见惯不怪了,有点可怕吧
最不愿病人死去的是医生~
看完书之后觉得很多引起了自己的思考。很平时的文字,但是很真实。
从病人身上找到职业的价值、生命的意义。义肢上的指甲油,挣扎着的拥抱,白衣世界里不缺温情,也能看到钱财与人情之间的无奈而现实的斗争。
这本书像我展示了部分台湾的医疗环境,原来台湾也有医保还没覆盖的人群,他们也有逃费,哪怕是医院考虑到患者家庭情况在救命以后,给患者家庭分期还款,病人也跑了...之前以为只有大陆医疗环境差,看来有些问题还是普遍的
这是傅医生写下的关于他行医过程中的思考。能够在这么多年后依旧保持着这份热忱真是难得。如果我是医生的话,一定会成为和他不一样的医生。拼命救回一个植物人对我来说是件没有意义的事情。人最珍贵的不是心跳,其实还是他的思维。
喜欢里面的故事
蛮好
《拼命》读后感(一):只有医生知道的生死一刻
这是台湾急症外科医生傅志远的“生命三部曲”系列文集的第一本,他的文字朴实自然,却直抵人心,与他的外科医生身份风格十分相符,手起刀落,下笔成章,有一种简练明快的美感。无论是在台湾还是内地,我相信生命的感受是相通,从他的文字中,我读到了太多熟悉的场景,医院就是一个剧场,每天都在上演着悲欢离合的故事,医院也像是一面镜子,折射出关系千面、社会万象。再没有一个地方比医院更接近生命的真相,见多了生死一线,见多了人伦人性,似乎更容易活得明白,傅医生讲述了30篇故事,而这些故事的主人公都极具代表性,都能成为医患关系中的一个小小缩影。
外科是医疗行业的夕阳产业,年轻优秀的医生皆视之为畏途。曾经接触过口腔科的医学生好朋友,他们更多人最终选择是去当牙医,只有少数人会选择进入口腔外科。因为即使受训完晋升为主治医师,对个人与家庭生活的步调还是毫无主控权,而且目前愈发紧张的医患关系,让许多医学生敬而远之。这本书所记叙的故事,不仅反映出外科大夫在救死扶伤时与死神间的拉锯战,也呈现了许多病人及病人家属的真实的反应,身处夹缝中的小医生道尽病历表上永远也不会写的真实……
书中的故事有很多触动人心的片段,写到紧急手术治疗的时刻,我仿佛能感受到自己急促的呼吸声;写到起死回生,我甚至激动地泪盈于睫。医生是一个良心职业,也是一个富有情怀的工作,有时与死神搏斗拉回的一个患者,并不仅是一个生命,更是一个家庭未来的希望。但是面对书中提到的一些回天乏术的死亡以及无可奈何的医患关系,也会沮丧地惋惜和惊诧…
高以翔在今天凌晨猝死,朋友圈被一片喟叹惋惜刷屏了,大家都在说要珍惜当下,不要透支生命,不知道明天与意外哪个先来。看完这本书后,我愈发强烈地感受到“能健康地活着,真是上天的恩赐”,有太多的健康隐患在威胁啃噬着人类的生命。
看过一段话,深有感触:“人这一生,总是在等。等将来、等不忙、等下次;等有时间、等有条件、等有钱了。等到最后,等没了健康,等没了机会,等没了选择;等来了遗憾,等来了后悔”。到头来才发现,时间跑不过生死。多少愿望,在死亡面前成了虚无。更遗憾的是,我们总要等到生命走到尽头,才发觉珍惜和勇敢的可贵。还没做的事,还没约的人,还没说出口的表白,统统去完成吧。趁现在,趁年轻,趁“我还可以”。千万别让那些来不及做的事、来不及爱的人、来不及说的话,在无常生命里,成为一辈子的遗憾。
《拼命》读后感(二):一个人的生命,一群人的拼命
近日,上海的两部医疗纪录片《人间世》与《急诊间的故事》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热点。医院到底是怎样一个地方,医疗的真相是什么?这些问题牵动着大多数人的心,所谓民生,民之生命,盖莫大焉。
医务人员无疑是最了解医院生活的人群,在医院待久了,身处当今复杂的医疗环境,面对太多生命种种,很容易心生感慨与思索。而人与人的不同在于,有些人想了,然后忘记了,有些人笔耕不辍,用情怀记录了下来。《拼命》的作者傅志远,显然属于后者,他是一位来自台湾的外科急诊医生,已然不满足于“用手术刀帮病人写故事”,而是用更为传统的创作方式,记录下医院中的故事:形形色色的病人、千钧一发的手术、百转千回的疑难杂症。
傅志远的“生命三部曲”(《拼命》、《医生,不医死》、《生死一念》)系列文集与他的外科医生身份风格十分相符,手起刀落,下笔成章,有一种简练明快的美感。大抵是台湾医疗环境与大陆相似,抑或是生命感受的相通,从他的文字中,我读到了太多熟悉的场景。作为一名医务人员,傅医生的一些思索,也曾在我脑海中稍纵即逝。
再没有一个地方比医院更接近生命的真相,见多了生死一线,似乎更容易活得明白。贯穿于医疗过程中的主题与困扰,很大程度上源于对“生命无价”的理念。在生命面前,医务人员与患者及家属站在同一边,“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为了就一条生命,拼再多命都值得。“或许结果未臻,但至少命是救回来了。”然而,在“拼命”的第一波战役成功之后,不得不面对接下来的生命,因为病魔,已然不再完整的生命。无价生命的承担者本身,拥有与痛苦相伴相生。从另一面来看,一旦救援失败,生命无价的普世价值,又往往会变形为医疗纠纷的筹码,病者往矣,留医生和家属进入更为痛苦而漫长的拉锯战。
生命无价,从某种意义而言,正是因为人生无常。如傅志远医生在书中写道的那样:“生病是一种意外,外伤也是一种意外。我们总是在充满意外的人生里,遭遇意外。”就人生的本质而言,意外是常态,平静不过是侥幸。而医疗在人生中所起到的角色,本身也注定拥有了充满意外可能的双面性。一方面,因为及时的医治,可能让患者逃过一劫,战胜命运中的意外,而另一方面,却可能在诊疗过程中遭遇更多的意外,比如在手术中意外发现恶性肿瘤,或者医生与家属在误解中大打出手。
面对疾病与生命无常,无论是医生还是患者,皆需要勇气,亦常常无奈。能拼过的,是命,拼不过的,也是命。
《拼命》读后感(三):生命有多长?其实稍纵即逝
每次在路上听见救护车的呼啸声,我总是忍不住会想是怎样的一个人躺在那个救护床上。急诊室里彻夜的灯光也总能令人安心,我们都相信那里是医病救命的地方,尽管谁也不想光临此地。急诊室又上演着怎样的悲欢离合呢?有人会在转角处大声哭泣,有人又抱着感激之心在那里感恩上苍,急促的呼啸声进进出出,时不时又带来阵阵紧张感。
大概正是许多人对急诊室抱着既好奇又因着对生命的虔诚与敬畏,台湾外伤急症外科医生傅志远经营的博客“急症外伤外科的大小事”成了超人气博客,粉丝超200万。作为一名外科医生,傅医生将他看待生活及生命的态度也写进了他的“生命三部曲”中(《拼命》《医生,不医死》《生死一念》)。从最初的博客分享生活进而延展到反思生命。
《拼命》这本书里收集了30个发生在急诊室里的并不平凡的故事。这30个故事是病人、病人家属、还有医疗团队三者之间所组成的一幅幅画像。这里每一个故事、每一次急诊、都是一次生死关头,而在这背后却又隐含着人生百态,各种滋味。有重生的喜悦、失去的痛苦,放弃的无奈、还有一些令人啼笑皆非。
30个故事分为三章,以不同的主题呈现。“生命之后,死亡之前”,主要讲生与死的较量。有人求死却被救活了;有人需要急救却慢慢等着家属的救或不救之决定;有人在死亡线挣扎回到人间感激菩萨……每个人对待生死的态度不同。有时候需要奋力一博,有时候却不得不无奈放弃。“生命有多长?其实稍纵即逝。”
“生命的价值”中所收录的故事,都是将生命与现实中我们所能量化的价值进行了对比。有人以为自己有权势,忘了疾病面前人人平等;有人因为经济的窘迫,不得不连健康都舍弃;还有些人用自己的方式对救已一命的医生表达他们各自的感激之情。这些都是每个病人、或是病人家属眼中对于生命的价值的不同理解后,所表现出来的不同形式。有令作者感动的,也有令他生气的,这些故事都在他的急诊室里上演。而作为医生,他始终是以不放弃抢救为第一原则。
“医学院没教的事”则是从医学知识以外,讲述一些发生在病人与医生之间的关系。这里有信任的关系,也有不信任的关系。医生他们在这里有委屈有担忧,却也有许多被生命的力量所感动的故事。医患矛盾,“红包理论”,这些在我们如今依然严重存在的医疗难题上,读来更是深有体会。
不知道傅医生是否有日本留学的经历,整本书许多地方的语气读起来很有日式翻译腔的感觉。像一个温文儒雅的青年学者,讲述一个个感动着他的故事,故事讲完听者却又为之动容。理解医者的救人之心,也明了更多人世间关于生死的故事。医生们站在抢救生命线的最前端,为每位病人拼命。而病人及病人家属,也一样抱持对生命的敬畏,共同守护生命。透过这些故事,我们知道每一次急救都不平凡,每一次的抢救都来之不易。知道得越多,我们越懂得珍惜生命。
《拼命》读后感(四):只有阳光才能驱散黑暗 ‖ PB-19(2018041)
前正在发酵的河南考生试卷掉包事件,让我一度对我们的社会产生了恐慌,与毒奶粉和假疫苗相比,社会公信力的丧失或许真的会让这个社会变得满目疮痍,崇尚德法治国的我们或许真的变了味道。同样如临大敌的还有医疗环境,从央视将看病难看病贵的理由挥手一指“医生再收回扣”,完全不谈药品价格的制定者是谁,外行指导内行来进行所谓的“医改”,大医精诚的信念也会面临岌岌可危。而偶遇傅志远医生的作品,让我相信总会有那么一缕阳光出来将黑暗驱散,因为在这里我就看到了那耀眼的光芒。拼命7.2傅志远 / 2016 / 中信出版社作者的一句话我是非常地认同:“做一件对自己的生命有威胁的事,基本上就算是自杀。”与我们日常挂在嘴边的诸如吸烟与酗酒,我们知道这是一种慢性自杀,但是还有一种赌博似的行为我们却常常会忽视,举例交通法则吧,其实交通法则最大的目的就是最大效率地利用道路,有些时候确实没有什么车辆通行,闯红灯到底对与不对?看似在道路的利用率上面没有任何问题,但是正是这种行为触犯了交通法则,这就是一种赌博行为,赌赢了可能会赢得几十秒的提前通行时间,赌输了小的可能是失去一条腿、一只手抑或软组织挫伤,赌大了便是自家性命,如何取舍?
我们年轻一辈为表示孝心,常会劝自己的长辈,要定期做健康检查,若有疾病才能早点发现尽早治疗,但老人的观念常常停留在“不检查就没事,一检查就出事”的鸵鸟心态,他们怕的就是遇到意外,在自以为健康的身体上发现某些意外的疾病,生病是一场意外,外伤也是一种意外,我们总是在充满意外的人生里遭遇意外。认清事物的本质,做到了然于胸,把意外扼杀在开始前。
大多数的病人和医生都是素昧平生,彼此的初次见面,往往是在医院诊室,仅仅几分钟,医生就要通过问诊及简短的交谈,换取病人的信任,让他愿意把身体生命交给一个只见过一面的人,这份信任如同一张薄纸,稍有不慎就会撕裂破损,然而它却承受了一条生命的重量。朋友圈常见到的一席话:“你的老板可以放弃你,你的家人可以放弃你,你的朋友可以放弃你,但我不能放弃你。因为,我是医生,你是患者;因为,只要有一线希望,医生就不能放弃患者。”医生与病人之间是一种缘分与信任,因为这份信任,所以病人放心把生命交给医生,也正是背负着这份信任,所以医生尽力尽心的治疗病人,尽管这份信任有时候脆弱如一张薄纸。或许医务人员真的无力回天,但坚持到最后一刻,就是对生命最大的敬意。
当医患之间不信任感日益加剧,病人怕被误诊,而要求越来越高,医生也害怕被起诉,因此提供越来越多,看似精密,但其实没有必要的检查,不仅浪费医疗资源,更苦了接受各项侵入性检查的病人,如此的恶性循环,又岂是社会之福?所谓的生命无价,究竟是普世的价值,还是只是医疗纠纷发生时谈判的筹码,因为没有办法赔偿无价,只好索赔天价?
不过相信总会有一缕阳光出现来驱散你我心中的黑暗。
本文作者的文集给他/她留言我也要发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