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阿多诺》是一本由(英) 罗斯·威尔逊著作,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20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导读阿多诺》精选点评:
导读使我快乐 导读使我解脱 导读使我知道自己对不对 我爱导读 不能没有它
本书是重庆大学出版社“思想家和思想导读丛书”的其中之一,这套丛书的整体水准相当不错,但在这本《导读阿多诺》当中,对阿多诺思想的解读多少有隔靴搔痒的感觉,读完之后,还是无法对阿多诺的思想全貌产生清晰的认识,或许由一位英国学者来解读这位德国思想者的思想,本身就存在一个转译和再建构的问题。倒是本书结尾处常培杰先生撰写的那篇关于阿多诺思想的短评结构清晰,表达到位,如果全书内容都能有这篇短评的水准,那这本书完全可以做得更好。
不知道是阿多诺写法使然还是别的原因,很多句子译的不通顺,导的有些隔靴搔痒之感,称得上是关键思想摘录了,刷新了我只把阿多诺当作法兰克福学派的刻板错误,他还是有很多可能性,而且是一位真正的思者,尤其是其艺术观很有启发性,而且阿多诺与福柯之间,也有着某种隐蔽而相似的旨趣呢。重新翻了一遍我画线的部分,再加一星吧。
阿多诺在用哲学对社会进行现象学式的关照中丧失了全部激情,也许他最应该从本雅明那里学到的应该是一种粗犷的思考,对大众文化偏见也过深;没讲他的音乐哲学,不过我肯定不会喜欢
并不导读,后面附的参阅文献加分
启蒙理性自身被客体化,它使自身像一架机器以至于纯粹机械的思维替代了真正的概念性努力和认知,工具性思维破坏了思想。工具理性把自然化约为一系列可以被精确计算的非生命事件,同时自己也沦为一台计算器。理性之所以成其为理性不仅是一个使自我长期维持下去的机制,不仅仅意味着使生命继续,还要使生命值得活下去。理性和自然的冲突/思想与事物的非同一性必须通过和解/启蒙的完成而不是理性对自然的最终胜利得到克服,现代性的问题必须通过更为深入的现代化来解决。不同于文化工业通过制造欢愉牟利,自律艺术由于其形式整一性而与物化现实区分开来,自律艺术不具有鲜明的政治介入色彩(vs以政治介入为目的具有破碎的无机形式的先锋艺术)却唯一具有介入现实的可能(借鉴其中非压抑性建构模式即各要素并置其中互不压抑的星丛形态重构理性形态)。
#荒诞的时代没有正确的生活# 没有康德黑格尔胡塞尔海德格尔巴拉巴拉打基础理解起来有些困难,读过一点点本雅明但还是太肤浅对理解阿多诺帮助也非常有限。p.s.进阶阅读书目介绍的好详细啊!然鹅都是英文文献…大多都没有译本…
“拒绝躬身接受地狱是永恒的。”
算是导读中比较说人话的了,但配合阅读《否定辩证法》还是感觉有点未得要领的感觉,也是应了阿多诺的思想本身是“不可转述”的话啊
这本导读也还成~阿多诺思想的核心还是反同一性,关于艺术、道德、文化工业的批判也都是以这一点展开论述的。。。阿多诺是少数能准确理解艺术形式语言的思想家之一,相当厉害~·
《导读阿多诺》读后感(一):超字数转书评
总的来说他老反同一(保护非同一的特殊事物)。拒绝概念化,反主体、总体。
概念性思考中存在着形式理性与工具理性的统一。为了自持而牺牲自我,理性与模仿。
艺术和哲学分别展示了精神的两个方面,而哲学则通过理性和模仿这两个元素的相互交叠冲破了具体化的坚硬外壳。
“和解”的精神是艺术和哲学的共同手段,是两者共同通往真实的化身。
强调哲学的表达。内在批判。
《导读阿多诺》读后感(二):对阿多诺的零星思考
阿多诺对奥斯维辛浩劫进行反思,认为浩劫的发生和“物化”思维具有亲和力关系,而物化的思维源于理性启蒙,启蒙需要被重估,对启蒙进行再启蒙,从康德到马克思的对象化思维,都将主体提高到自然之上,主体是能对客体对象化思维的主体,一切物体都是被主体对象化的物体,客体不再是本来面目,因为事物只有被主体规制化理性化才能为主体所用,对于不利于主体对象化的事物本身的特殊性是需要被剔除的,这种物化的工具理性大行其道,一切都成为了韦伯口中可以被计算的利益,情感被排除在外,当人也变成物来对待的时候,奥斯维辛的悲剧就发生了,对于人类来说是警示,但是不代表孕育大屠杀的土壤就不存在了,只要为了自我持存可以放弃诸多的理性还存在,只要启蒙仍然和自然对立,理性仍会招致其咎由自取的未成年状态,启蒙会导向其对立面神话反启蒙,奥斯维辛还会卷土从来,悲观的阿多诺给了零星希望,矛盾的解决不会发生在事物的同一性之中,而是在事物的特殊对立面的否定之中走向和解,奥斯维辛之后没有诗,对个人的启发而言,抛弃情感以及身体欲望的理性可能恰恰并非理性,过度的规训自我会招致疯狂!
《导读阿多诺》读后感(三):今天我们如何阅读阿多诺?
常培杰/文
我们时常听到,阿多诺这个死硬难啃的精英主义者的哲学尤其是文化理论早就过时了,但是阿多诺却以其思想的丰富、深刻和时代相关性,在理解他的人的心中一次次回击着这种浅薄之见。只要奥斯维辛这样的事件还有可能重现,只要我们的生活还没有呈现它“正确”的样子,那么阿多诺的声音就会被一次次地唤起。
荒谬的时代没有正确的生活。这是阿多诺给我冲击最大、让我思考最多的一句话。我时常看着照片里阿多诺深邃的眼睛想:若是阿多诺面对当下中国现实他会说出什么样的话?我想他还是会重复自己这句话。大多数生活在当下这个时代的人,都能深深体会到,如果社会整体出了问题,那么个人生活也总会变得面目全非。也可能很多人习以为常,不觉得这样的生活有什么不对,而这可能才是让所有思想者和意图做启蒙工作的人感到沮丧的地方。这并不是要每个人都对生活报以警惕,无法投入生活,而是应该认真想一想,怎样的生活才是一个正常的现代人应该有的。
奥斯维辛之后写诗是野蛮的。在以“奥斯维辛”为代表的现代灾难和层出不穷的悲剧发生之后,可以说每个人都在过着劫后余生的生活。在这个“风险社会”中,风险既是偶发的,又是系统性的,似乎每个人都无处可逃。遭遇过此类灾难的人,是否有权利,有资格来抒发自己的痛苦呢?阿多诺认为,不能且无法抒发,因为浪漫抒情的土壤没有了,所有的歌唱都是在遗忘,在粉饰。阿多诺是极端的,但并非绝对的。他无法接受他人在自己沉冤未雪的亲人的尸骨旁载歌载舞,即便是挽歌,也因为那种节拍和韵律无法承受死亡之重而变得不合时宜。去向不明的岁月,挥之不去的悲痛,已经使得任何欢愉成为不可能,这也正是他反对那种通过制造欢愉来牟利的“文化工业”的主要原因。“奥斯维辛”之后,人们必须从思想、文化和制度反思和清理产生这种极端灾难的根源,让“奥斯维辛”永不再来(never again),这是阿多诺战后思想工作的主要目的。他主要反对的是那种欢愉性的艺术,对于严肃地思考和展现现代世界的苦难和无意义性的艺术作品,他仍然是推崇的。
或许,唯一能给阿多诺以慰藉的就是艺术。在阿多诺看来,艺术因其提供了不同于现实生活的图景而具真理性,又因其可能美化现实而具意识形态性。虽然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但在阿多诺的艺术观念中较为重要的不是政治理念“进步”与否,而是艺术形式或艺术手法先进与否。他秉持艺术自律观念,但并非单纯的“为艺术而艺术”的形式主义者和审美主义者。他认可的是自律艺术,其判断标准有两个:一是艺术形式是否具有整一性(unity),因为艺术形式整一性是艺术与物化现实区分开来,具有真理性的保证;二是艺术是否鲜明的政治介入色彩,若是则是他律艺术。正是在此意义上,阿多诺反对形形色色的以政治介入为目的,具有破碎的“无机”形式的“先锋艺术”。阿多诺断然不是一个“审美主义者”,他从不希望借助艺术来直接解决社会问题,提供“审美救赎”,而是希望通过借鉴艺术的非压抑性建构模式,即以各要素并置其中互不压抑的“星丛”形态为模型,重构理性形态。
社会已经成为一体化的露天监狱。政治权力和金融资本狼狈为奸,个体生活已经面目全非。那些美好的生活经验,已在“就事论事”的合理化观念的挤压下变得面目全非。每个人都在寻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在寻求最有效的自保方案,然后人人自危。阿多诺不会问,这个世界会好吗?他会像他的师友本雅明那样说,一切文明史都是野蛮史,人类背对未知的黑暗未来,面对着自身那死去的过去,一个垃圾不断堆积的过程,被进步的大风裹挟,无能为力。如果说,本雅明还在期待最后的救赎之神弥赛亚从历史的断裂处突然到来的话,那么可能在唯物主义者阿多诺心中,并没有神的存在。人类不仅丧失了自由,而且其生活亦丧失了意义。
阿多诺在政治上是一个“哈姆雷特式”的人物。思想先于行动(实践),这可能是所有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的通病。行动必须以思想上的自我说服为前提,若是行动不具正当性,或具有未知的后果,那么就应该延宕这行动。无产阶级革命所要求的“党派”、“实践”和“阶级主体”等观念,其实一直没有成为阿多诺思想的重要主题。马克思主义,更确切地说历史唯物主义,对他而言只是一种思想方法,而不是政治主张。只是有时历史情势刻不容缓,他们却一直纠缠于思想清理工作,延宕走向实践的过程,因而被诟病为“政治寂静主义”(political quietism)。也正是在此意义上,本雅明不乏神秘色彩的革命观念才会对醉心实践的知识分子特别具有吸引力:革命就像弥赛亚的“救赎”时刻“爆破”历史连续性一样,会在任何一个时刻突然爆发,虽然他们并不知道这种爆破的方向。文人政治是危险的,当然可能政治中没有文人,而只有相对拙劣一点的政客。
阿多诺的文本是不可译的。他一直在试图建构一种非同一性的哲学思想形态。不像传统体系哲学那样对每个概念都做出清晰的界定,每个推论都都步步为营。阿多诺拒绝下定义,拒绝推论和体系,而是直接使用概念,让概念在语言网络中通过差异性,否定性地确定自身,并且青睐由尼采在德国发扬光大的“断片”文体。他会从不同角度反反复复地探讨同一个问题,并且将这些思考会以标号断章的形式(《最低限度的道德》)或以不分段的压迫式文体(《美学理论》)来呈现。阿多诺的文本充满了否定与自我否定,不给出确切不移的结论,而是展示思想的动态过程。
阿多诺的思想是不可复述的。阿多诺是个十分辩证的人,但其辩证并非思想自身的否定与自我否定的不断演化与自我游戏,而是因为复杂社会情势的具体规定性,特定观点必须在特定的语境中加以理解才能呈现它应有的意义。理论是对复杂社会历史情势和人类经验的把握,如此对于理论的把握也应回到具体历史和经验之中,其历史维度就包括了哲学史、社会史、艺术史和文学史等。历史的理论化是思想者的工作,理论的历史化是研究者的工作,二者的有机结合却是一种理想境界。可以说,每一个翻译和概述阿多诺思想的人都是在拿自己的学术生涯在冒险。
哲学作为一种“爱智”的活动,是不断趋向却从未完全占有真理的过程。每一个哲学家的思考,都是在为后来者提供必不可少的基石。导论作为繁复思想的复述,则是遍布分叉路径的思想森林中的路标,为初次进入其中的人提供方向,以免其迷失。思想的世界没有退路可言,因为这种进入是双向的,错误地进入其中,就会被思想错误地占有,因而每个思想者都必须对自己进入某种思想的路径及该思想的形态保持警惕。在此意义上,罗斯•威尔逊(Ross Wilson)的这本《泰奥多•阿多诺》因其把握住了阿多诺思想中的许多关键点和阐述的明晰性,相较于诸多介绍阿多诺思想的著作而言,不可多得。它有助于把握阿多诺思想的基本形貌,阐明其著述的基本观点、内在逻辑和历史相关性。尤其是该书最后的“进阶阅读”,更是为阿多诺研究者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思想地图。
《导读阿多诺》读后感(四):关于阿多诺的的笔记和思考
1、胜利后的灾难
在《启蒙辩证法》中,阿多诺和霍克海默的问题是,启蒙思想如何成功地将自身从神话中解放出来。他们看到了启蒙当中至关重要的方面—将自然消减到仅剩下物质和随之而来的理性不可避免的死亡性—作为启蒙理性中未被启蒙的方面。《启蒙辩证法》的目标不是要推翻启蒙,堕落回一种对力量的公开表达,而是要重新开始启蒙对自身的反思。阿多诺和霍克海默希望说明,可能性经验的界限指的是这类经验的界限—它迄今为止是历史性地可能的:新经验和新世界的可能性正敞开着。
2、乐趣
阿多诺拒绝将“文化工业”视作“流行艺术”的当代形式:被“人民”消费的文化并不足以使它成为真正的“流行”。他声称,文化工业的产品贬值了,它们培养了不假思索和被动的反应。的确,这种反应已经被程序化了,可以说进入了电影、通俗小说、杂志等。阿多诺等当代文化理论中的一个核心部分是要质疑工作与休闲或“空闲时间”之间的区分。阿多诺认为,后者正是工作的延伸,即便它与工作的区别被大力维护。对于阿多诺的文化工业理论预设了消费者的愚蠢这一指责,阿多诺借助下列论述来回应,即一个理性社会如何仍然能够服务于非理性的目的。
3、艺术
由于艺术不可被直接转换为现实的一部分,艺术对立于现实。但艺术是“社会的社会性反题”。在阿多诺看来,艺术既是又不是一个物,这在现代主义艺术尤其如此,一方面,它拒绝诉诸于任何既定的艺术定义,所以只是个物;另一方面,它也彻底将自身从任何社会功能上割裂开来,所以它不享用日常事务的一般连续体。
原文来自阿多诺《美学理论》:仅仅作为一种物的艺术是一个矛盾的修辞。然而这个矛盾修辞的发展正是当代艺术的内在方向。艺术被一个矛盾所驱动:由于世界的进步性祛魅,而又未能最后消除这种巫术因素,它的魅力即一种它在巫术阶段的残余,被当作未经中介的感官直接性而被不断地否认。只有在魅力中,艺术的摹仿特性被保留着,并且它的真理就是它通过纯粹的存在而进行批判,它瞄准的是已经变得绝对了的理性。通过从现实的承诺中被解放出来,这种魅力本身就是启蒙的一部分:它的外表为祛魅了的世界再祛魅。这就是当今艺术发生其中的辩证的氛围。
尽管艺术在阿多诺思想中占据重要位置,但这对他来说并不是纯粹、绝对严肃的。也就是说,艺术被从世界已经成为的死寂的严肃网络中驱逐出去。并在这种被驱逐中,艺术严肃地呈现出世界的另一种可能性。阿多诺认为,艺术与社会有着重要联系,这种联系需要哲学阐释,但绝大多数对艺术作品的政治和哲学解读中,它们独特的美学地位被忽视了。通过贝克特的戏剧和勋伯格的音乐这样的现代主义作品,艺术性质和地位问题尤为突出地呈现出来。
4、事物、思想和保持正确
《否定辩证法》中,针对标题,阿多诺表示,辩证法意味着通过否定的方法获得某种肯定的东西。
相反,《否定辩证法》的任务是保存辩证思维无情的力量,并通过这种力量从隐含的肯定性目标中摆脱出来,从而加强它。所以这种辩证法可以适当地否定性的。阿多诺反对肯定的辩证法,如果辩证法被迫服务于某种肯定性目标,它对所处理材料的关注就被削弱了。这种肯定性目的的辩证法变得像其他能手到擒来的手法一样,以此可以达到事先已确立好的目的。
在前言中,阿多诺说道“过程不是被建立的,而是被评判的。作者尽力把一切公开出来—这绝不等于遵守规则。”区分出合理化和建立。
阿多诺认为在哲学文本中发生的事情比任何可以从中组译出的陈述更重要。如果过程是被建立的,它就能被修正,而由于它不能在任何地方发展,于是它也就根本不是一个过程。过程不能通过将其自身确立在外部基础上而被合理化。通过强调合理化与建立之间的对立,阿多诺提出,过程价值只有在这个过程如何展开之中才能被认识到,而不在于它所要依据的原则。
这种合理化和建立之间的区分,在阿多诺的重要观念“内在批判”中也得到回应。那是一种根据它所批判的事物而展开的批判,而不是根据在任何材料被实际处理之前所确立的依据。他认为只有在它内在于它所批判的事物这个意义上,那种批判才一定是“内在的”:也就是说,它必须尽可能贴近它的对象,而不是将外部形成的标准强加于它。
阿多诺批判实证主义和科学的目标在于建立安全的知识储备。“保持正确的渴望”背后的知识观念在于将知识视作一种财产。“知识财产”的权利将专利和版权奉若神圣,这些只是对知识作为一种财产的最清晰的表述。对阿多诺意味着“因循守旧,对事物的照章重复”,只是将知识看作对当下情况的适应。像康德所认为的“每种思想对于每个主体来说都是普遍可交流的”。阿多诺拒绝思想的普遍可交流原则,这是他批判公认知识可靠性标准是另一条途径(某些方面与德勒兹所认为的哲学交流都是无用的,似乎有一点共通之处)。关键在于对象的合适的表达与保证所有人都能理解的表达之间,并没有必要联系(又顺应了德勒兹)。因为后者被迫服从于已经被人理解的事物所预先设立的模式,而“思想的价值正是由于它与熟悉之物的延续性之间的距离来衡量的”(又到了福柯的权力话语权了)。
在思想中纯粹复制现实并不能保证对现实的充分把握,因为没有思想能够充分表达现实。
辩证法对阿多诺来说,既不能化约为思想也不能化约为事物:它存在于两者中。《否定的辩证法》中“辩证法是对非同一性的始终如一的认识。不采取一个立场,它就不会开始。我的思想是被它自身固有的不足驱动的,是被我对自己思考之物所负的内疚驱动的。”辩证法不是一个在对任何事物进行任何思考之前需要被预先设立的方法。阿多诺不树立一个“反对认识论”的立场,而是追求其逻辑“到后者(认识论)无法达到的地方”。这种将逻辑推到其外在极限的做法,意味着“辩证法的独特过程是内在批判”。所以,辩证法提出的论点是—它们本身被迫承认自己的非真实。正是在承认非真实中辩证法找到了真理。
辩证法是一种意识,不仅是知性的,还是一种感觉,这回应了阿多诺关于思考和冲动不能截然区分的观点。一方面辩证法是意识到思想在思考问题时具有不充分性,坚持这一点意味着辩证法,可以说是事物对思想的报复。“辩证法寓于事物中”。代表被归入概念范畴的事物,“辩证法是从下面发起的挑战”。另一方面,阿多诺批判教条式唯物主义,那只是将辩证法作为思想的通缉令。因为,辩证法“如果没有反思它的意识就不能存在—至多是消散到意识中”。确实,辩证法防备事物就像它防备思想一样,不然就会陷入对既有事物的单纯肯定中,反对所有关于事物可能会不同的想法。不如说,辩证法诞生和存在于思想和事物之间的裂隙,只要这道裂隙持续存在,这就不是一个永远的做哲学的方法,而是对对立原则的批判性反思。
哲学的表达—或,不如说,感性—的方面,是阿多诺看待哲学本身的观念核心。对阿多诺来说,哲学不能被简化为一套公理或原则;甚至,他对“哲学构成”的强调,也是意在说明哲学文本或著作展开的方法与任何可以从中提炼出的命题一样重要。在这种哲学观念中,至关重要的是阿多诺的“内在批判”和“辩证法”概念。他把辩证哲学看作是那种仅仅被他视为照搬现实的实证主义哲学的对立面。后者的思想方法是保守的,其他一些表面上看似十分不同的哲学方案也是如此,这主要是指海德格尔哲学。辩证法相应了对立普遍存在的真实情境;因而能对当代社会的对立性结构做出回答。
5.没有生活的生命
阿多诺在美国
卢卡奇的物化:指一种转化为物的过程或关系。通过马克思资本论中的观点,卢卡奇以物化指涉——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之间的关系呈现出虚假的物之间的关系形式,尤其是资本主义交换原则已经被固化为表面上的自然原则。卢卡奇认为这影响了真实世界和思想主体被想象的方式,同时也影响了阿多诺。活生生的人之间的关系被资本社会控制着的商品交换法则取代,这也意味着“生命”的重要性被彻底削弱了。
阿多诺认为资本社会将人们贬低到工人的地位,全都被视为商品。除了对法西斯主义的谴责和批判外,阿多诺也将之作为潜在趋势的极端加强——资本主义坚持任何事物——包括人类——原则上是可以交换其他任何东西的。(突然想到汪民安之前所说的生命权力,虽然两者关联不大)
《最低限度的道德》的目标
哲学家们所知道的生存,已经成为私人存在的领域,现在又成为了消费领域,它被作为物质生产过程的附属品拖在后面,没有自身的自主性或内在实质。在面对只以自身为目的的经济增长和生产力时,道德只能屈居次要地位了。
《最低限度的道德》的任务不是提供直接正确行动的指导,而是检视错误生活的整体语境,由此道德的可能与不可能性才能被充分探索。
道德辩证法
关于康德的绝对命令——只有当你能作出如下意愿的时候才能行动,而这个意愿就是要能够成为适用与所有行动者每次行动的准则。这种理论本质上来说是理性主义的道德理论,对道德律令的构想既不给感情留下空间,也不考虑行动结果。
阿多诺对此的看法:在做出道德行为时,康德最为强调坚持是理性的首要性和纯洁性,也正是这时,他的理性变得非理性了。——当理性思考过的道德信念被毫无感情的遵守时,它们也可能变得不道德。所以康德在一个孤零零的理性基础上建立自由,这种自由和不自由也就没什么区别了(失去了对比性也就无所谓正反了)
康德哲学是一种“信念的伦理”,即一种道德理论,它根据主观性情或信念来看待道德理论,关注何为正确,而不关注结果。黑格尔则建立了“责任的伦理学”,即坚持考虑特定行动语境和结果的观点。黑格尔将道德理论或“权力哲学”归为抽象权利、“道德”和“伦理生活”。
黑格尔的道德——命名了个人意志和自由领域
伦理生活——处在整一套传统、习俗和制度语境中并以这些因素为中介的行动,包括家庭、法律、市民社会和国家。(也就是一种个人和集体、私人领域和公共领域的划分)
什么是生命
只有当开始于劳动力转变成商品的过程已经彻底渗透人类,并将每个人的冲动作为形式合宜的交换关系形式加以客体化,生命才有可能在普遍的生产关系下再生产自身。它的完美组织需要死人的配合。生存的意志发现自身依赖于拒绝生存的意志:自我保存废除了所有主体性中的生命。(说实话,有些没读懂。。)
在劳动力的彻底商品化过程中,生命呈现出并最终转向了它的对立面——也就是死亡。仅仅为了活着而坚持的生命实际上已经在任何意义层面上停止了生存。
艾瑞克 桑特纳:非死性——生存的最低形式和生命之间的区别(跟阿甘本的“赤裸生命”又有些类似了)
阿多诺:当代社会的目标是将事物简化为它的功能。人类也越来越化约为物,这样能够在物质生产的语境中更容易的被化约为他们的功能。事物和人类的关系——尤其是对物的态度开始接近和影响对人的态度。经验自身仅被简化为功能,因为功能性事物与它物的关系除了使用之外没有别的关系。
本章以阿多诺流亡经历为背景,《最低限度的道德》是对抗当代道德哲学,以及道德生活本身之不可能性的一种尝试。道德成为辩证的了,因为教条地固守抽象的道德原则会导致不道德,而集中于既有的生活形式和制度的伦理生活可以轻易地变成一种对现状的辩护。在阿多诺的当代道德哲学观念中,最为核心的是思考如今“生活”到底是什么。教授“好的生活”的尝试已经被“生活”本身彻底转变这一现实抵消了。
6.哲学,依旧
哲学的实现
马克思的指责(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不只是要求人们抛弃哲学而跳入行动主义,而是说,现实的实践必须被最为深刻的洞见所启迪,如果它不准备盲目冒险的话。并没有真正产生向善的实践上的变化,人们也不会立刻看到这种变化。理论仍需要,只要正确实践取代错误实践这样的希望仍然存在。
救赎的失败:哲学的幸存
阿多诺的救赎观是永远普世的
引用本雅明的格言:尽管还有一个乞丐剩下,神话仍在。
阿多诺对救赎的悲观态度来自他对世界的总体经验(目睹二战的悲剧,奥斯维辛)和特定解放政治的破产(斯大林当政)
思想与自由
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实际上使得阿多诺将理论的用处一方面归于实践另一方面归于实践在智性上的空缺。被剥夺了概念性的实践仅仅成为权力的运作。——对理论的辩护,理论失败在它对实践的粗糙和既有约束上,实践本身也被违背了。
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前途几乎不会是光明的,在其中理论实际上总是服从于实践。
尽管阿多诺高度怀疑这样的社会,即将自身作为已经实现了哲学设想的自由要求的社会,但他仍认为哲学是要求自身实现的,关键是,他质疑更加传统的依附于社会主义和劳工运动的乌托邦理念,而不是以这个观念为实验,即坚持任何解放社会的观念都必须达到。最重要的是,阿多诺将无拘无束和清晰的思考本身看做一种自由,这对立于一连串自诩的激进政治,后者为了设想中的即刻行动而忽视抛弃了理论。
阿多诺之后
阿多诺思想的核心是对“阿多诺之后”的情形的抵抗,在这情形中,他的思想被逐渐取代、评论和赞美。阿多诺认为我们被迫哲学化的唯一理由是生存的持续愧疚,对于这样的作家来说,他的思想的永久性——甚至在最忠实、智慧和细微的形式中——是几乎不会完全受到欢迎的。我们必须区分两者之间的区别:即阿多诺对其作品持续适用的谨慎,以及想象中的——缺失有些古怪的——在他的立场上想被人们忽略的愿望。正如他在《新音乐哲学》开头暗示的,在艺术的死亡和终结之间有着细微而重要的差别。当艺术对快乐的承诺实现后,后者将会到来;而当“快乐某一天可能会到来”这样的暗示为了保存事物的本来面目而被压制,前者——他不断威胁着、发生着——就将发生。人们认为阿多诺的哲学是反对这种压迫的,所以,快乐的承诺可能终有一天会在快乐的达到中得以实现。(会吗?)
荒谬的时代没有真正的生活。
奥斯维辛之后写诗是野蛮的。
艺术具有二重性:提供了不同于现实生活的图景而具有真理性,可能美化现实而具有意识形态性。艺术自律概念,艺术判断标准有两个:1.艺术形式是否具有整一性,因为艺术形式整一性是艺术与物化现实区分开来,具有真理性的保证;2.艺术是否具有鲜明的政治介入色彩,若是则是他律艺术,他之所以认可自律艺术,因为在他看来,唯一具有介入现实可能的艺术形式就是自律艺术。他不希望借助艺术解决社会问题,提供“审美救赎”(本雅明倒是有一种基于弥赛亚主义式的对救赎的渴望和希望,而在阿多诺这个唯物主义看来,并没有神的存在,救赎仿佛成为不可能)。而是希望通过借鉴艺术的非压抑性建构模式,以各要素并置其中互不压抑的“星丛”形态为模型,重构理性形态,进而为社会提供一种可借鉴的组织形式。
阿多诺——“政治寂静主义”,行动必须以思想上的自我说服为前提,若是行动不具正当性,或具有未知的后果,那么就应该延宕这行动(哈哈,哲学上的哈姆莱特)。
关于阿多诺研究《剑桥阿多诺指南》
美学方面:《主体性的外表:关于阿多诺美学理论的论文》
《导读阿多诺》读后感(五):笔记(并非综述)
一、为什么是阿多诺(音乐的严肃思考,哲学反思的普遍性)
既注重不同领域之间的联系,又不减低思想领域特殊之处的重要性。芬尼根守灵夜的哲学意义,更多地与其叙事形式、措辞和句法,对“艺术作品”之概念的处理有关,而不是用它来证明任何预设的哲学立场。
文学应保留其自身的特殊性,不应与哲学关注割裂,也不应被仅仅翻译为哲学。
社会理论必须照顾到实际社会经验的具体细节。(坚持关注世界表面的琐事与碎片,以及主观经验的微妙差别)
探索并质疑具体细节和抽象范畴(哲学概念)之间的区分是阿多诺辩证法的一个核心。
阿多诺拒绝将音乐(以及艺术)当作娱乐消遣,艺术必须与社会状况相结合并进行严肃思考。
音乐并不再现或告诉我们任何东西,也不直接地包含任何观念,但仍具有其智性意义,从真理与非真理的角度进行思考,艺术的哲学阐释应导向艺术作品自身的构成方式。
音乐(艺术)的社会与哲学意义,音乐对阿多诺的思维模式的重要性。
哲学著作就是哲学作曲。哲学中重要的是其中发生了什么,如何发展,动机(关注)如何重复,而不是从中抽取的立场-陈述。
将工作与乐趣相分离对各自而言都是致命的。
哲学的表达(思想形诸语言)就是哲学自身的一部分。表达和精确之间的张力是哲学的命脉。
社会学,历史学,文学,都需要哲学反思。
二、启蒙辩证法(自然与理性的辩证关系、神话与启蒙、理性与摹仿)
神话已经是一种启蒙,是一种对于知识的尝试,夜游鬼是一种解释夜间响动的尝试。启蒙也是一种神话,人类不再恐惧自然,但越来越异化并敌对于自然。
具体现象(举例)并不只是为了证明抽象体系(观点、理论)。将特殊现象仅仅视为对已经解决了的事物的说明,正是阿多诺和霍克海默想要质疑的启蒙理性。
自然本身被视作启蒙理性思考和操控的唯一对象。通过将自然向着单纯物质的化约,自然现象被简化为一个单一基础,自然现象被化约为纯粹的客观性。
神话巫术中针扎的娃娃代表着敌人,活体解剖者来说刀下的兔子不是兔子,仅仅是实验的一个例子。单一的自然现象就其自身而言变得无意义了。
只有理性指定了什么是重要的,没有什么东西本身是重要的。
主体的客体化,“思想被物化为一个自主的、自动的过程,摹仿它自己生产的机器,以使它最终被机器所取代。”纯粹机械的思维过程替代了真正的概念性努力和认知。
自我持存的理性忘记了为何要保持自身,仅仅为了继续活下去,于是变成了自我毁灭。
人类理性与人类天性的割裂。(人们努力工作、赚钱、娶妻生子繁衍后代,其中自我持存的理性为了达到目的而将生命本身化为工具,人类天性所代表的自然在此过程中受到了既有意识又无意识的残酷镇压。)
理性对感性需要的拒斥本身就是非理性的。
柏拉图的摹仿意味着与现实的肤浅相似,亚里士多德则认为是再现,即对可能存在之物的表现。
阿与霍克海默则强调摹仿是一种同化,主客体之间的界限/等级关系是可以穿透的。
肥皂使用增多可以记录文明的发展,弗洛伊德。(文明/理性对不能忍受/掌控之物的恐惧)
压抑摹仿的理性本身就是一种对死亡/僵化的摹仿。自然被化约为一系列可以被精确计算的事件,于是理性也无意中将自身塑造为一台计算器。
经验的界限是历史形成并可以更新的。
三、乐趣(文化工业的特性、拜物与退化、快感与思想、空闲时间)
文化工业下产品的生产、分配、消费都是在一个统一的僵死标准下进行的,一切对产品的反应都在预期之中,也就根本不存在对产品的真实鉴赏与真实反应。文化工业的产品不需要也不存在艺术品的特殊本质与内部组织,而只是通过机械再生产和分配产生消费行为(购买),以及一系列的快感与震颤。文化产品之间的区别并不重要,更重要的是每个人都能在不同类型的文化工业品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一款,然后通过购买卷入文化工业的落网者与织网者。
文化工业对艺术作品、对审美反应的消解。
工业品与艺术品之间的差别在于,其一,工业品只是一连串孤立重复的部分,“有秩序而没有联系”;其二,工业品只是经验性存在的一部分,是现实的一部分,甚而加强现实。
文化工业依赖于现代理性之核心的算计。对消费者心理的揣摩,甚至故意的进行误导、塑造,都表现了文化工业如何根植又反过来影响现代理性与社会。
文化工业同时也卷入了对既定秩序的偶像化过程,肥皂剧、明星选秀、八卦新闻、饭圈文化并没有逃离或喘息于当代生存的严酷,文化与经验现实的边界越来越模糊:文化工业所制造的虚拟产品已经不仅仅为消费者提供虚假的情感发泄,更成为了经验现实的一部分,甚至在潜移默化地塑造我们对其余的经验现实的理解与思考方式。
消费者不再思考整体,只默默顺从于碎片化的愉悦和快感,局部不再对整体进行批判。工业品本身并不糟糕,糟糕的是其分散注意力的能力。
快感不是因为对作品质量的鉴赏,而是因为对熟悉模式的认出。
一个理性化的社会很有可能去追求非理性的目的。
娱乐的目的并不是从现实中逃离,相反是肯定现实的,因为它要求获得快感的人们适应并接受眼下的荒谬,并从“反抗现实”的观念中逃离。
文化产品的潜能被牺牲了,因为所有的事物都必须套入既定的模式。(大众文化,或者大规模生产和消费的大众艺术,如何是可能的呢?当艺术成为大众的,艺术本身对社会、现实(或生活于其中的大众?)的批判与逃离又如何自处呢?艺术与现实是否也是阿多诺式的辩证关系?艺术与文化工业呢?)
乐趣和空闲时间实际上延长了工作的强迫性。不工作的时间要用来恢复已被消耗的劳动力,所以非工作时间只是工作的一个附加物。
阿多诺表明的是资本主义经济体制下工人的物化状态。工人不仅在工作中被物化为劳动力商品,在所谓的空闲时间里,工人也并没有真正的自由选择。(可以设想一下一个工人(甚至中产阶级的白领)的周末是如何度过的。带着一家人去迪士尼,去吃孩子梦寐以求的肯德基,一家人围在一起捧着薯片或爆米花,温馨地观看选秀节目或好莱坞电影。当然,在网络时代,工人们有了更多的选择:王者、吃鸡、淘宝、微博、抖音。)是的,资本主义的可怕在于,整个社会在某种意义上都可以分为资本家与工人,工人在空闲时间中能做的,不过是在文化工业眼花缭乱的产品中“自由”地选择一款,甚至无法有效地恢复劳动力,只是在所谓娱乐的过程中消费了自己的劳动所得,因而不得不再一次投入到劳动中去,无穷无尽。如何从这种无望的循环中逃离?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阅读、绘画、音乐,任何一种审美活动本身都是对生命与生活的肯定,对强制性工作的真正抽离与反抗。
四、艺术(艺术与社会现实、哲学的辩证关系、美学、对萨特保守主义的介入文学观的驳斥)
“艺术在严肃与无忧无虑之间摇摆,正是这种张力构成了艺术。”
艺术既有社会性,又对社会进行批判。
美学自律与艺术的真理性内容(内部)。
对康德而言,审美判断不能建立在对于对象存在的功利目的上,也不能从它所判断的对象那里获得任何知识。(判断力批判)
康德美学集中关注的不是被判断的客体,而是判断的主观过程本身,坚持审美判断不能被预先确立的认知或道德范畴所决定。
艺术只有通过它与社会变动着的否定关系,才能被人理解。
阿多诺所思考的是一种辩证的美学,艺术是无法准确定义的,而是由它和它所不是之物(现实)的关系而被定义的。辩证的,运动的。
艺术是社会的社会性反题。
艺术是一种物吗?现存的事物都是社会的一部分,即都是被社会中介了的。
艺术作品只能通过成为一件物,才能成为物之外的东西。
艺术作品只能通过使自身变得真实来批评既有的现实,艺术的批判性方面正在于成为它所批判的东西(Ulysses)。
艺术是社会性的,因为它批判社会。
仅仅是作为某种特殊之物存在,通过遵循它自身的规律,自律艺术站到了社会的对立面,而这个社会中所有东西都必须被交换成别的东西(资本主义工具理性)。
艺术的asocial, antisocial是对现存社会的否定。
萨特将意义作为文学的基础,认为艺术总是需求着给予什么的,而意义也是直接可用的。
艺术反对现实之物,不是通过宣布明确的政治观点,而是通过它作为艺术的存在。
抒情诗的社会性:抒情诗本质的孤立性也可以被认为是社会性的,因为它是被个人主义的社会施加上去的。这种关系不是抒情诗的内容,而是抒情诗本身的存在而建立的。
艺术的真理性内容:实用哲学意欲进行的概念性总结,或者总是试图找出主题的尝试(社会学的,哲学的),无法得到艺术的真理性内容。
本雅明:艺术批判远不是对作品的判断,而是它达到完满的方法。
五、事物与思想,保持正确(对黑格尔宏大哲学的驳斥、个体与普遍、作为财产的知识)
艺术和思想的观念有着相似性。
思想作为一种存在服务于一种不存在的存在,这种存在反对当下世界的错误状况。
真理的审美形式(即哲学文本中的真理表达)对真理本身来说是根本性的。
哲学的形式是其意义的一部分。
最低限度的道德(小伦理学)的格言形式决定于对个人经验的仔细关注,反过来会产生对社会更大的洞见,而不只是固守社会科学的规范。(黑格尔式的普遍联系的哲学系统)
康德将任何事物的可能性条件简化成了已经存在的事物。
格言式的表达允许个人经验的独特性。
The whole is the false----The Ture is the whole.
普遍之物使人能将具体之物理解为普遍的,而不只是提供框架将具体之物塞入其中,使之被忘却。
现实最终服从于抽象,预设一个具体现实,同一性哲学的现象学,海德格尔。
阿多诺将思想和事物看作非同一性的。
错误地预设和解已经达到(或从来不被要求),这就是意识形态。
辩证法是对非同一性的始终如一的认识。
辩证法就是意识到思想在思考问题时具有不充分性,即事物对思想的抱复。
辩证法又反对对既有事物的单纯肯定中。
辩证法是对立原则的批判性反思,存在于思想和事物的裂隙。
六、没有生活的生命(道德辩证法,道德哲学)
资本主义坚持任何事物(包括人类)都是可以交换其他任何东西的。
检视错误生活的整体语境。
小伦理学显示出哲学教导善的生活这一职责的解体,也显示出现代环境下任何简单的善的生活的可能性日渐衰落。
康德与黑格尔对道德哲学的不同。康德是一种信念伦理,一种道德理论,根据主观性情或信念,愿望和意图。关注的是何为正确,不关注结果。
黑格尔则是责任伦理,考虑行动的语境和结果。伦理生活,是自在自为的法则和制度。
奥斯维辛和广岛核弹是如何发生的?
are life
七、哲学的实现(思想与自由,快乐与知识)
自由的理想对人民失去了力量,原因在于从一开始它就被设想得如此抽象和主观,以至于客观的社会趋势发现它很容易被埋葬。
旧哲学从来没实现它所要求的,而只是被埋没了。
思考显然相当于抵抗,而不是去支持一个共同理由。思想拒绝被满足,思想在表达不快乐中获得快乐。
哲学的实现意味着通过哲学反思来理解和把握所有事物。
本文作者的文集给他/她留言我也要发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