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渊冲译西厢记》是一本由(元)王实甫著作,中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9.00元,页数:52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许渊冲译西厢记》读后感(一):许渊冲译中国古代四大戏剧之《西厢记》
中国古代四大戏剧:《西厢记》、《牡丹亭》、《长生殿》、《桃花扇》。其中《西厢记》是诞生最早的一部,它出自元代王实甫笔下。其他三部均出自于明清两代。因此《西厢记》可谓是模范之作,后来的《牡丹亭》、《红楼梦》等作品都深受其影响。
中译的这版《西厢记》是中英双语版,其英文是由翻译界的泰斗许渊冲先生翻译的。因为本人也是小小翻译,所以深知翻译的不易。相对来说外文翻译中文是比较简单的,而中译外,如果又是古代戏剧这种包含大量韵文的内容,相对来说就太不容易了。这需要一个人非常扎实的外语能力,同时还需要古文基础,然后最重要的还应具备坐的住的精神。所以说许渊冲先生不简单。
有句话说,所有的翻译都是对原文的背叛。只要被翻译,就会有损失。但是如果没有翻译,那么情况会更糟,所有国家的文化都没有办法传播到国外。就比如《西厢记》这种蕴含着无穷中国传统文化的戏剧作品,这是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作,如果没有翻译,不被外国人了解,那将是一大遗憾。
《西厢记》是标准的才子佳人故事。在这四大戏剧中是中规中矩的模板式作品。张生和崔莺莺也是古代男女冲破束缚、自由恋爱的代表。我从前也是对这几部戏剧一知半解,借着读这套双语版才读完了原著,这才读出了这些作品的真正妙处。这几部诞生于元明清时代的戏剧将唐宋诗词与通俗白话相结合,有韵味又有平实,有深情又有幽默。其中很多名句也被《红楼梦》借用。个人感觉,通过中英对照的排版结构更能够感受到,中国的文字对比英文有着四两拨千斤的力量。虽然特别感谢许老的翻译,但是不得不说,汉语的魅力是无可替代的。
试举几例供比较:
“镇日价情思睡昏昏”,翻译为“lost in love so strong, I’m drowsy all day long.”
“一个银样镴枪头”,翻译为“You look like a silver spear-head, but in fact it is made of lead.”
“正是腰细不胜衣”,翻译为“you are too slim and frail for your dress now.”
“情思睡昏昏”,这个句子曾经被《红楼梦》里的黛玉念出来,引起了宝玉的调笑。这个说法简约而又到位,让人感受到闺中女子对于爱情的向往以及由此引发的郁结。许老翻译得固然好,但是相比较于汉语来说少了些暧昧,多了些直白。
“腰细不胜衣”,短短几个字,刻画出了莺莺小姐为了思念张生茶饭不思、日渐消瘦的情景,但是翻译出来之后就显得缺少了些韵味。“银样镴枪头”也是一样。
当然我认为这是由于字母和字符文字的区别本身决定的,并非是由于许老的翻译问题。这个四大戏剧系列中只有《西厢记》这本是无删减的,所以大家可以完整地享受中英文带来的不同快乐。
《许渊冲译西厢记》读后感(二):《西厢记》:张生的一见钟情,功名都放一边的爱情最后怎么了?
《西厢记》讲的是一位进京赶考的书生张生,在普救寺遇到了容貌俊俏的相国小姐崔莺莺,赞叹道:“十年不识君王面,始信婵娟解误人”,张生一见钟情了,于是为了爱情,功名也暂时放弃了,一番良苦用心,终于赢得崔莺莺的芳心,于是在红娘在帮助下,两个人几次月下约会,但是,这远远不够啊,两个人的身份悬殊,崔莺莺的母亲那是不可能认可的,最终长亭相别,进京赶考,最终金榜题名与崔莺莺成就了百年好合。
《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是王实甫现存三种杂剧之一,是元曲里最脍炙人口的杂剧之一,而且它突破了元杂剧一本四折的体制,采用五本二十折的长篇巨制,对于当时来说,结构相当宏伟了,曹雪芹在《红楼梦》中,通过林黛玉口,称赞它“曲词警人,鱼香满口”。
《许渊冲译西厢记》收录的正是王实甫《西厢记》舞台本内容,进行翻译,英文部分翻译是许渊冲先生以及他的儿子许明,说起许渊冲先生,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但是他在2014年就荣获国际翻译界最高奖项之一“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是首位获此殊荣的亚洲翻译,他毕业致力于中西文化互译工作,就像评价那样,“因为他,我们遇见了包法利夫人,遇见了于连,遇见了李尔王;也因为他,西方世界遇见了李白、杜甫,遇见了崔莺莺、杜丽娘”。
其实翻译在《西厢记》这样有中国特色的戏曲最难的就是,它的语言风格本身就较多地吸取了古典诗词的意境与古典语言表现,所以在翻译成英文不仅要有意境美,表现出中国文化的美感,同时也要英文的韵律美,所以许渊冲先生提出的“三美论”:意美、音美、形美,在《许渊冲译西厢记》这部作品里,处处皆体现三美论。
比如在红娘陪崔莺莺在庭院散步时,崔莺莺唱到“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如果按照英文直译,“水流红”可能直接变成“water is red”,“东风”就变成“ east wind ”但是许渊冲先生是这样翻译到“Laden with glooms,Mutely I bear a grudge against the eastern breeze,Blowing down flowers form the trees.”其中“glooms”“Mutely ”“bear a grudge against”等,个人是认为是更符合原文所表达出的中国诗词美,同时也能让西方读者更能意象。
这样的还很多,比如后面张生说到“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却早来到也”,以及后面弹唱的《凤求凰》等翻译,就算英语不太好的我,也觉得许渊冲先生的某些翻译用词是绝妙的。
爱情历来作为文学的母题之一,不管是西方文学创作者,还是中国的文学大家们,都写过很多流传至深的作品,当然说到爱情故事,很多人都不可避免谈论到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王实甫的《西厢记》,虽然两部作品是不同的戏剧系统以及文化背景,但是仍然有许多共同之处,因此《西厢记》也被称为中国版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且《西厢记》被金圣叹称为《第六才子书》,其艺术价值与美学地位可见一斑。
而许渊冲先生译作的这本《许渊冲译西厢记》除了内容,古风设计,32小开本,汉英对照,便携易读,值得你我精读细读。
《许渊冲译西厢记》读后感(三):复原杂剧原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中译出版社一直是在做良心书,致力于把中国优秀的文化传播出去,致力于把外国优秀的文化接受进来。中译出版社是一个非常优秀的文化的纽带,输入输出都极具眼光。 就比如这次在许渊冲老先生翻译的热门的唐诗宋词之外,中译出版社选择了相对冷门一点的戏剧,做出了四本向国外推广我国戏剧文化的系列作品。
下面我来说一说许先生翻译的《西厢记》。这是我国影响最大的一部元杂剧。 过去翻译界有一句话说,诗歌是从一种语言翻译到一种语言中最容易丢失的东西。其实杂剧翻译比诗歌更难,剧的主体是唱词,这就相当于诗歌了,除了唱词之外,人物的语言还有上下场诗、宾白,宾白还分为独白和对白,无论独白和对白,白之中还分为韵白和散白。如果要想保持元杂剧的原汁原味,这些韵白和散白也是要有区别的。散白就要像平常的人说话,韵白也要像诗一样,有节奏有押韵。这就给翻译造成了相当大的难度。这就是戏剧的翻译,比纯粹的诗歌翻译更为难的地方。 戏剧不单单是文学样式,他是可以实际演出的底本,除了舞台上说给大家听的东西之外,还有舞台布置、舞台提示、服装提示、做工、上下场提示等等,戏剧是一个非常综合的艺术,也是多种艺术形式的这样的一个结合。 翻译的人要想把戏剧演出底本的这个感觉翻译出来,翻译者本身要对舞台演出非常熟悉。 许渊冲先生不愧是大家,对戏剧的这些特色把握的非常好。 我举一些例子吧。 第一本第二折《借厢》。这折的开头部分是夫人和红娘对白,法本和法聪对话,这些属于散白,许先生也把这些话翻译的非常的口语,然后各个人物的性格不同,许先生也注意到了他们的身份差别。 老夫人是相国夫人,说话相对文雅,说话又是以上对下,所以翻译中那种命令的口吻就比较浓重。 法本是一位老僧,上来之后自报家门,散白之中多少有一点点韵,所以许先生翻译的时候,就在两句中加了一个韵脚。法本和法聪说,“山门外觑着”,这是相对书面语一点的说法,翻译的时候老先生就没有把它直接翻译成一个“watch”(看),而是翻译成“去而且持续看”的意思:“ Go and keep watch”。主持的那个威严感、命令语气,就在这个词的选择中表现出来了。红娘和法聪是老夫人和法本的下属,所以他们的回答就符合他们自己的身份,简单明快。王实甫在写作的时候,给这4个人各自的身份口吻,许渊冲在翻译的时候,注意到了这一点,并且在翻译的时候选择合适的词语,完全还原个人的身份。
元杂剧的特点是一折中一人主唱,这个主唱的人每次唱的时候并不一一标明,因为约定俗成。 这个习惯,我们现代中国人看起来可能都会有一点认知的难度,对外国读者来说,这更是一个难题。再加上主唱并不是一人一唱到底,唱的过程中还有和其他人对话的情景出现,主唱一个人唱了两句,然后下面有人插进来说两句话,紧接着不加任何标明,就又是原来主唱的人唱。许先生意识到这对外国读者来说是一个难处,所以在翻译唱词时,不论原著标与不标,都会很细心的把唱的人表示出来。比如这折里《中吕·粉蝶儿》是张生唱的,张生唱了两句之后,法聪插进来说了两句话,紧接着张生就把《粉蝶儿》的后半部分给唱了,这个原著中并无标明着这后半支曲子也是粉蝶儿,许先生在翻译的时候,在后半支曲子前面加上了“Master Zhang continues to sing”(张生继续唱这只曲子)。
在翻译到曲子的时候,元曲使用到韵脚,许先生都会在同样的位置使用韵脚。 把散文和韵文区别开来,让翻译的读者也能明确的感受到戏剧散白结合的特点。 说了半天许先生的优点,我也谈一谈,有些我觉得翻译的还不太和我心意的地方。 首先就是红娘的翻译,先生把她翻译成rose,我感觉还是直接翻译成hong或者直接音译即可,小红娘还是应该拥有她本来的名字。
还有就是里面关于年代的翻译,比如说张君瑞出场的时候,说自己是“贞元十七年二月上旬,欲往上朝取应”,这里先生直接把这个年代翻译成公元纪年801年,贞元是唐德宗年号,德宗在位二十年,他晚年的时候,由于削藩,各地人马拥兵自重,社会非常动荡。王实甫把故事的背景放在这个时期,是有深意的,为后文孙飞虎和杜确都能自主调动兵马,埋下伏兵。如果仅仅只翻一个801年,王实甫的这种伏笔就给翻丢了。感觉这里可以直译,然后再加上一个译注。 一点小小的建议。
《许渊冲译西厢记》读后感(四):魂灵儿飞去半天,只将花笑拈,我谁想这里遇神仙!
魂灵儿飞去半天,只将花笑拈,我谁想这里遇神仙!
——读《许渊冲译西厢记》
文/苇眉儿
《西厢记》艺术水平到底有多高呢?英国智慧女神出版社认为,《西厢记》在“艺术性和吸引力方面,可以和莎士比亚的《罗密欧和朱丽叶》相媲美。可谓是对《西厢记》一个很高的评价了。
在我国古代戏曲中,流传最广、影响力最大的,王实甫的《西厢记》绝对榜上有名。听听《圣叹外书》中是怎样说的吧:“《西厢记》不同小可,乃是天地妙文。”许渊冲老先生将“此番已是绝妙”的《西厢记》翻译出版呈现于世,对读者而言又是一顿精神食粮的饕餮大餐了。
《许渊冲译西厢记》腰封上写着:译古今诗词,翻世界名著,创三美理论,饮彤霞晓露。非常遗憾的是,2021年6月17日早,著名翻译家许渊冲先生在家中安详去世。想来,致敬译界巨匠许渊冲先生最好的方式,就是阅读和推荐其翻译的作品,让国内国外更多的人阅读和了解古典名剧、传世诗篇和名家诗词。
爱情,是人类最珍贵的情感。《西厢记》崔莺莺和张生的爱情故事,人尽皆知,书生张生(名珙字君瑞)与相国小姐崔莺莺一见倾心一见如故一见钟情,在丫鬟红娘的帮助下,化解老夫人的反对,冲破孙飞虎、郑恒等人的阻挠,有情人终成眷属,反映了年轻人对爱情的追求和对封建礼教的反抗。五本二十折浓墨重彩的文字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
老夫人是剧中不容小觑的一个角色。不管有什么事情,莺莺总是这样问红娘,而红娘总是如此这般作答。
(莺莺云)你曾告夫人知道不?
(红云)我不曾告夫人知道。
许老先生是这样译的:
Yingying says : Have you told my mother about it ?
Rose says : No , not a word.
这对话揭示了老夫人的家庭地位和不言自威,这翻译也够妙啊,一问一答字数结构都差不多,但回答翻译出来却简洁明快绝不拖泥带水,“not a word ”,红娘的性格也窥见一斑,做事干脆利落做人有智有谋,成就了世间一段好姻缘。
而当老夫人违背将莺莺许给张生为妻的诺言,硬生生逼迫莺莺喊张生“小姐近前来,拜了哥哥者”时,众人听言各自这样表现:
(张生云)呀,这声息不好也!
(莺莺云)呀,俺娘变了卦也!
(红娘云)呀,这相思今番害也!
译文是这样的:
Master Zhang says :Ah !This is not a good augury !
Yingying says :Oh !My mother has changed her mind .
Rose says :Oh !They will be lovesick again .
教人忍俊不禁,将人物各自的神态、心意诠释得淋漓尽致,如临现场看到了张生的抓耳挠腮,莺莺的眉头紧蹙,红娘的捶胸顿足。
好在故事的结局皆大欢喜,结尾的最后一句成就了花好月圆的结局:“谢当今垂帘双圣主,敕赐为夫妇。永老无别离,万古常圆聚,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
那多情的莺莺,“此一行,得官不得官,疾便回来者”,“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
那痴痴的张生,“今夕得侍小姐,终身犬马之报”,好一个魂灵儿飞去半天,只将花笑拈,我谁想这里遇神仙!
《许渊冲译西厢记》读后感(五):魂灵儿飞去半天,只将花笑拈,我谁想这里遇神仙!
魂灵儿飞去半天,只将花笑拈,我谁想这里遇神仙!
——读《许渊冲译西厢记》
文/苇眉儿
《西厢记》艺术水平到底有多高呢?英国智慧女神出版社认为,《西厢记》在“艺术性和吸引力方面,可以和莎士比亚的《罗密欧和朱丽叶》相媲美”,可谓是对《西厢记》一个很高的评价了。
在我国古代戏曲中,流传最广、影响力最大的,王实甫的《西厢记》绝对榜上有名。听听《圣叹外书》中是怎样说的吧:“《西厢记》不可小同,乃是天地妙文。”许渊冲老先生将“此番已是绝妙”的《西厢记》翻译出版呈现于世,对读者而言又是一顿精神食粮的饕餮大餐了。
《许渊冲译西厢记》腰封上写着:译古今诗词,翻世界名著,创三美理论,饮彤霞晓露。非常遗憾的是,2021年6月17日早,著名翻译家许渊冲先生在家中安详去世。想来,致敬译界巨匠许渊冲先生最好的方式,就是阅读和推荐其翻译的作品,让国内国外更多的人阅读和了解古典名剧、传世诗篇和名家诗词。
爱情,是人类最珍贵的情感。《西厢记》崔莺莺和张生的爱情故事,人尽皆知,书生张生(名珙字君瑞)与相国小姐崔莺莺一见倾心一见如故一见钟情,在丫鬟红娘的帮助下,化解老夫人的反对,冲破孙飞虎、郑恒等人的阻挠,有情人终成眷属,反映了年轻人对爱情的追求和对封建礼教的反抗。五本二十折浓墨重彩的文字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
老夫人是剧中不容小觑的一个角色。不管有什么事情,莺莺总是这样问红娘,而红娘总是如此这般作答。
(莺莺云)你曾告夫人知道不?
(红云)我不曾告夫人知道。
许老先生是这样译的:
Yingying says : Have you told my mother about it ?
Rose says : No , not a word.
这对话揭示了老夫人的家庭地位和不言自威,这翻译也够妙啊,一问一答字数结构都差不多,但回答翻译出来却简洁明快绝不拖泥带水,“not a word ”,红娘的性格也窥见一斑,做事干脆利落做人有智有谋,成就了世间一段好姻缘。
而当老夫人违背将莺莺许给张生为妻的诺言,硬生生逼迫莺莺喊张生“小姐近前来,拜了哥哥者”时,众人听言各自这样表现:
(张生云)呀,这声息不好也!
(莺莺云)呀,俺娘变了卦也!
(红娘云)呀,这相思今番害也!
译文是这样的:
Master Zhang says :Ah !This is not a good augury !
Yingying says :Oh !My mother has changed her mind .
Rose says :Oh !They will be lovesick again .
教人忍俊不禁,将人物各自的神态、心意诠释得淋漓尽致,如临现场看到了张生的抓耳挠腮,莺莺的眉头紧蹙,红娘的捶胸顿足。
好在故事的结局皆大欢喜,结尾的最后一句成就了花好月圆的结局:“谢当今垂帘双圣主,敕赐为夫妇。永老无别离,万古常圆聚,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
那多情的莺莺,“此一行,得官不得官,疾便回来者”,“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
那痴痴的张生,“今夕得侍小姐,终身犬马之报”,好一个魂灵儿飞去半天,只将花笑拈,我谁想这里遇神仙!
本文作者的文集给他/她留言我也要发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