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大利刑侦笔记6》是一本由小桥老树著作,河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页数:29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侯大利刑侦笔记6》读后感(一):因爱生恨,是人类情感中占比很重的一种现象
因爱生恨,是人类情感中占比很重的一种现象。要知道,人类从始至终都是主观性非常强的一种生物,天生的占有欲特性会让人有时候很不冷静,但真的无法自拔。虽然感受到内心深深的痛苦,但却抑制不住狂野的欲望,究竟,还是没能控制住自己,继而造成了无法挽回的后果。
小桥老树著作的《侯大利刑侦笔记6》持续着侯大力的探案故事。不得不说小桥老树的逻辑思维非常的清晰,几条故事线相互交织,线索繁多,案情复杂,虽然杨帆案又出现了新的线索,但侯大利不得不先把精力投入到现时发生的案件当中,他内心的苦,只有他自己知道。
这次的事件跟拆迁有关,拆迁公司和居民们的矛盾升级到了最危险的程度,在关键时刻,一通神秘的电话点燃了两位老人的怒火,暴力袭警的过程中,派出所副所长的枪声令所有人为之一颤,有一位老人被枪击致死…侯大利在侦办此案的过程中,又逐渐发现了另外一件重大的失踪案,著名企业家的女儿张冬梅和她的情人失踪了近1个月才有人报警,而张冬梅的丈夫邱宏兵则有重大的嫌疑,但是,邱宏兵却有着完美的不在场证明…
侯大利依然用他那坚毅、冷峻的行事风格迅速进入了状态,从海量的信息中分析案情,实地探查,跟新来的实习法医张小舒展开了细致的合作。但是,对于张小舒的情感,侯大利仍然无法释怀,从杨帆到田甜的相继离世,他心里的阻碍太严重了,以至于还不到30岁的他两鬓出现了白发,他也从未刻意隐藏,处境令人悲伤。
小桥老树的行为依然犀利,结构完整,前后剧情的驾驭能力超强。就像是单元剧的模式,一条主线案情贯穿,多条支线并行,关键在于每个支线案件都具有较高的精彩程度。逻辑、推理,从表面看上去正常的行为,从另外的层面去发现,就会觉得很不自然,一个眼神,一个反应,哪怕轻微的举动,都能够留下痕迹,而侯大利,就是发现这些痕迹的高手。
书中,侯大利发现了杨永福的秘密,这个秘密令他震惊,浑身颤抖不已。这个一直隐藏在身边的人,在杨帆案中到底扮演了什么颜色呢?强烈期待后续剧情发展。
《侯大利刑侦笔记6》读后感(二):教科书式的破案小说
我很少会追着一部连载的小说读那么久,侯大利刑侦笔记是例外。从网上连载开始,我就一直在读这本书《侯大力利刑侦笔记》,而实体书也已经出到了第6本。
承接前几部的故事,引领整个系列的一个案件,就是关于侯大利童年时期的初恋女友杨帆被杀案。在前几本书中通过调查每一次都与真相擦肩而过。谁是真正的凶手,一直未曾揭开面纱。而在第6本中,我们总算窥探到了端倪,凶手也渐渐浮出水面。 第6本精彩之处是,书中又有几个新的案件发生。其中一个案件是关于警察钱刚失误开枪打死工人张正虎,到底是按照流程一步一步正确执行,还是钱刚刻意杀害工人,这一次案件也落到了侯大利的重案组手上。通过侯大利与新晋法医张小舒的配合,两人找到了这起案件的真相。 本书中的第2起案件是通过前刚误杀的案件而找到的一起案中案,牵涉到的失踪和杀人案。可谓是一环扣一环。也是通过重案组寻找证据,走访调查之后,找到了失踪的人,也锁定了犯案的凶手。随着这两起案件的结束,杨帆的案件也开始走向正轨。我们期待的侯大利官配张小舒,如同给我们吃了一粒定心丸,总算侯大利可以在爱情上修成正果了。
其实读小桥老树的破案小说,有很多不一样的感受。最早之前作者自己说因为是警察世家出身,也在政法系统工作过近10年,所以对一些案件和一些系统内的故事非常了解。他通过父亲的一本工作笔记把它们还原,写成了这一个系列的小说。我们看到匪夷所思的案件,又或者是残忍的凶手,可能是真实出现在现实中的。每一位刑警所遇到的困难,痛苦悲伤,也可能是他们亲身经历过的。通过这样一本书,也让我们看到了刑侦人员不一样的生活,以及对于破获案件过程中的艰辛和困难。 把这本书称为教科书式的破案笔记,一点也不为过。或许小说中还有很多巧合和偶然,但生活中其实也是如此。之前著名悬疑作家那多曾经说过,他写的小说素材来源于真实的案件,书中有一些巧妙之处,看似是虚构的小说,但实际上现实案件中可能会有更大的巧合。所以把书中的故事。当做真实案件的缩影,也并没有什么不妥。 最后我也期待侯大利刑侦笔记的下一本,希望案件和故事都能有一个完美的结局。
《侯大利刑侦笔记6》读后感(三):侯大利超神的能力被削弱了吗?
侯大利超神的能力被削弱了吗?
不知不觉,小桥老树的“侯大利刑侦笔记”系列已经推出了第六部。这一年多来,追着这个系列一部一部坚持过来,难免对这个为爱追凶的富二代主人公侯大利有移情之感,一方面希望他能早日将杨帆案的真凶逮捕归案,但另一方面,如果真凶被逮捕的话,这个系列也就结束了。于是,我的心理在这种矛盾纠结中,一方面希望它早点结束,一方面又不希望它早点结束。
我在之前的书评里提到,主人公侯大利的前两任女朋友都不姓张,作者不得不让她们牺牲掉。青梅竹马的杨帆一出场就被杀害,后来遇到了田甜也因为执行任务被枪杀,田甜死后张小天出场,我以为这位心理专家是女主角,哪知她也只是一个串场人物,为的是引出她的妹妹——市局里第三任女法医张小舒。看情节推进,应该没有其他张姓的人来代替张小舒了,她肯定就是侯大利最终的人生伴侣了。
这部《侯大利刑侦笔记6:天眼追凶》涉及了三个案件:第一件是煤气中毒案,第二件是警察枪击案,第三件是失踪案。第一件煤气中毒案并不复杂,引入此案的作用主要是让新来的女法医张小舒有一个漂亮的开场,而第二件案子也需要张小舒的帮忙才能搞得定,也为了让她与侯大利进行磨合与深入接触,用于两人加深感情,以推进主线情节。第三件失踪案供张小舒发挥的地方不多,主要是为了引出第七部张小舒母亲白玉梅案埋下了伏笔。
在这一部当中,侯大利超神的能力有所削弱,不会像最开始的几部那样,让他有着强烈的主角光环加持,而显得过于超神,让人物形象显得很假。在侯大利最开始登场时,他只是一个普通的刑警,一个人的能力毕竟有限,因此需要依靠强大的超神能力来让情节快速推进,但是随着故事的深入,侯大利走上了更高的岗位,有了属于他自己的团队,如果还如此超神的话,那团队的意义就失去了。正因为如此,作者削弱了他部分的超神能力,将这些能力所要达成的目的分配到组员身上。就是说,原本作者是刻画一个人,现在则描写的是一个团队。于是,我们就看到了这样越来越写实的作品。
刚看了大七老师的书评,说“侯大利刑侦笔记”系列还有两部就结束了。从第六部的故事情节来看,真凶已经浮上了台面,确实距离系列的终结也不远了。但是,我一直纠结于书封上所写的“16年为爱追凶”的字样,16年完全过去,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按每一部的时间线也就往前推进2到3个月来算,如果写满16年的话,至少还要20多部。怎么可能还有两部就要结束了呢?难道“16年为爱追凶”这句话是唬人的吗?
但是不管怎么说,尽管我知道正义必胜,凶手肯定会伏法,我仍然期待“侯大利刑侦笔记”系列的大结局,期待着作者将会给予故事怎样的一个情节的推进与发展?正邪双方的最终决战将会如何?想一想还是挺期待的。
《侯大利刑侦笔记6》读后感(四):离杨帆案的告破还剩下两集的距离
单独一套书的书评写到第六集的确已经差不多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呢,先说一下这一集给我的最直观的感觉吧,两个字:回落。本集中案件质量比不上第四集,真凶没有第五集让人动容,对警方一些配角的刻画没有前三集真实,感觉就是写久了之后的疲惫期,刚刚经历了一些高潮之后的倦怠。
不变的封面,不变的味道
但这一集中有一点我是觉得没有在前面五集中提到过的,也可以说是这一集中带给我的最大的亮点。作者在这一集中讲述了两次检察院对警方办案中是否涉及到职务犯罪进行调查。一次是派出所副所长钱刚执行公务枪击工人致死一事,也是本书前三分之一的重点讲述的故事。另一次是侯大利侦办二道拐黑骨案时由于证据不足释放黄大森被实名举报,检察院不得不进行调查。
从情感上来説,检察院来调查天天和自己出生入死的兄弟,都会让人烦躁,作者应该是在走访真实民警过程中感受到了当事人的那种压力,才决定把它写到了作品中。书中对被调查的当事人给出了疑惑反感厌恶等非常真实的一线人员的反应,也提到了这种情况对于一线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的打击,是非常具有现实性的内容。也分别写了领导对待这种事情的态度。书中的领导当面认为这是一种保护,但私下里也会不适应的态度。
这两次调查向读者展示了一般情况下不太会有作者涉及到的警方内部的相关预防职务犯罪的内容,让读者看到了完全不同的警察不为人知的一面,让读者对真正为人民打击犯罪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不可避免的误伤有了全新的认识,也算是对经常在网络上出现的对警方通告的质疑的回应。
而本集中最主要的案件就是一宗失踪案,这宗失踪案最终转变成了凶杀案,总体来说,还是稍微简单了一点,但从还原刑警真实侦破案件的角度来说,这种案子最适合,需要大量走访、调看视频、出动大量警力勘察现场、还有灵机一动,让读者了解到不论案件大小,警察需要做到的一是巨细靡遗,二是证据链确凿,三是同样重视。这也是一种优点。
而我在看这部作品的时候,一直是实体书和连载版对照着看的,有的读者可能会认为这是一种无用的举动,但我却有点乐此不疲。那这第六集的实体书中也是有一些修订过的。但修订的好不好就是另一回事了。
例如我感觉第六集实体书的开头还不如网络连载版。连载版很自然地让张小舒刚成为法医时和侯大利见了面,为下一步她参与案件打下了基础,然后再写那个天然气中毒案。而实体书中开头直接开始案件,中间让张小舒突然登场,显得刻意有余。
而本集中最大的槽点就出现在第一章。其中的天然气中毒案有了常识性错误。故事中从死者的碳氧血红蛋白COHb浓度高达90%以上,碳氧血红蛋白COHb是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而成的,由于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结合能力比氧气和血红蛋白的结合能力要大200-300倍,所以可以肯定死者是一氧化碳中毒。但书中对谋杀的手段确实用天然气,这就完全错误了。天然气的成分以甲烷为主,基本没有一氧化碳,如果按照书中单纯的让人直接吸天然气,那估计得是缺氧窒息而死。其实这个错误在连载的时候就有很多读者提到了,既然这一章主要是为了让张小舒表现一下,那把一氧化碳中毒的理由改一下不就得了,在实体书中留着这个常识性错误干什么呢?
在第三章中侯大利向张小舒解释让省专家组参加枪击案的复验的原因时,连载版非常详细地说明了其中的利害关系,但实体书直接用一句“有专家参加,形成的结论相对客观,更容易让市检察院接受”就带过去了,那紧接着的后文还说侯大利为了让张小舒尽快成长“知无不言,言无不尽,非常耐心”,实体书中哪里能体现出来呢?这里还不如不修订呢。
还有一些该修订的累赘之处是这几集中一直没有改的。例如写侯大利看着河流呕吐,前面几集中已经出现得让人厌烦了,这一集还要让一对情侣两个路人对他评价一番,这些是凑字数的文字,删之不会觉得可惜。但转念一想,这恐怕也是为了新读者的需要吧。
在前两章的修订中,还有谈到刑警加班忙得都没时间陪女朋友的时候,实体书还增加了关于二组的彪哥在出大任务连续加班不回家的情况下,先后六次被女朋友甩掉。突出了现实中刑警的忙忙碌碌。
与连载相比,第四章最后新增加了侯大利全组到江克扬家吃饭的一段戏。这段戏一方面把前文中留下的侯大利帮江克扬孩子上了最好的小学后要请他吃饭的扣子解了,另一方面又让张小舒他们可以安慰一下被调查的侯大利,显得更加自然。
而关于将江州二建的老板邱宏兵的妻子的姓名从连载中的张佳丽改成了实体书中的张冬梅一事,实际上在连载版后期也都已经改成张冬梅了,原因么,很私人,就是因为作者孩子老师的名字是张佳丽,为了避嫌,改了个名。但这样一来和她弟弟张佳洪就没联系了,至少应该改个还是佳字辈的啊。
实体书第六章前面的关于重案一组探员对猥亵案进行的分析和老机矿场工人又去江州二建公司抗议的内容在连载版里面都消失了,按理说这些都应该原本就有的,估计是作者在网上连载的时候犯了混,把这一大段全都漏掉了,还好实体书补了回来。
第九章张小舒和侯大利关于案件判断失误怎么办的对话,在实体书中改成了在两人乘车回刑警小楼的路上发生,确实比连载版在和众人一起吃火锅的时候提出来,明显要好很多。
基本上本集中所有的修订都在上面了。而本集中作者又开启了对自己以前的内容的自我吐糟。这一点对于一直追看的读者来说还是挺有趣的。在故事中,作者不断借书中配角之口对作品中三名女法医都在江州法医室工作和田甜莫名其妙被分配到重案一线并被写死进行嘲讽,也算是对这提出意见的读者一个交代吧。
到了这第六集,候张配定律已经差不多完成了,作者字里行间就是要快点让他们在一起,还很好心的把张小舒母亲这个案件送到了侯大利手上,相信下一集破案之后两个人就能真正在一起了。而整个故事终于即将跨入最终章,贯穿全作的杨帆案,在第八集应该也会水落石出。
本文作者的文集给他/她留言我也要发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