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暗之间》是一本由[日] 丸尾常喜著作,上海人民出版社·光启书局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9.00,页数:28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明暗之间》读后感(一):读《明暗之间:鲁迅传》
严格来说,这本书更像是评传。对鲁迅生平只是述其大概,鲜少细节,援引的史料很有限。行文简略的优点就是主线清晰,便于读者理顺鲁迅的生平轨迹。缺点就是容易给人误导,如周氏兄弟失和本是桩疑案,说法纷纭,作者主张“经济说”没有问题,但是他没有提及其他说法,这样很容易让不了解此事的读者以为失和的原因就是羽太信子花钱大手大脚。 作者十分注重对鲁迅作品尤其是早年文言作品和小说的解读,通过解读文本来分析隐含作者的形象,而后以此来揣摩真实作者鲁迅的精神世界,不无可取之处。 如关于《孤独者》“受伤的狼一样的嗥叫”,丸尾常喜说:“他之所以采取如此古怪的举动,既是对继祖母之死的哀悼,哀悼她亲手造就了自己的孤独,又在咀嚼孤独中度过一生;也是一种对世人的抗议,抗议人们因为徒有其表的礼教,丧失了真正的悲哀,仿佛是在愚弄一个人的人生。”(p108) 关于《狂人日记》,丸尾说:“狂人高呼,没有其他的幸存之法,唯有意识到自己的耻辱性状态是一种耻辱,并将这份觉悟转化成进化的力量,最终才能变成‘真的人’。”(p147)又说:“末尾那一句‘救救孩子’……对狂人而言,这既是改过自新,也是摆脱耻辱的方法。”(p148) 如狂人一般,鲁迅对自己也是旧社会吃人者的一员深感耻辱,于是他选择为下一代人牺牲自己,通过“救救孩子”来摆脱耻辱感,他这种选择的思想依据则是赫胥黎的伦理进化论,相信善会淘汰恶,后会胜于今,“真的人”会消灭“吃人的人”。 丸尾说,鲁迅这种生存方式“就是将生命完全寄托在自己的过渡性之上”。这个过渡性,就是书名里的“明暗之间”,也是旧社会与新时代之间,暗夜与白日之间,绝望与希望之间,虚无与实有之间。鲁迅就在这个步履维艰的中间地带踽踽独行,由于看不见光明,时时受着黑暗的蛊惑。鲁迅小说的复杂性就来自于他这样充满深层冲突的精神世界。 丸尾认为,鲁迅跟许广平的爱情使他从这一魔咒中摆脱出来,“而《铸剑》的世界宣示了鲁迅凭借与许广平的爱情,走出单方面为了年轻一代的‘自我牺牲’(这是他的‘进化论’),步入一条与他们相互联结的崭新道路。”(p233)
《明暗之间》读后感(二):光影
鲁迅先生曾说:“应做的功课已完而有余暇,大可以看看各样的书,即使和本业毫不相干的,也要泛览。”
这句话权做翻开这本书的契机或者说因由吧,《明暗之间——鲁迅传》这本书在纪念鲁迅诞辰140周年之际出版发售,拿到的时候心中还是很是欣喜与期待的。
无论是伟人毛泽东曾评价说:“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还是耳熟能详的大家每每提及的先生诸多妙语,先生在一代又一代学生心中是如古树、如丰碑、如警钟一般的存在,他如刀、如剑、如劈开混沌而使天光乍泄的盖世神斧,是那个浑噩年代里的光。
一直都很喜欢先生讲的一句话,叫做“不耻最后。”说的是,即使慢,驰而不息,纵令落后,纵令失败,但一定可以达到他所向往的目标。八十三年前的今天,鲁迅先生逝世于上海的寓所中,这是中国文化界乃至全世界的巨大损失。鲁迅临终前曾在被后人视为遗书的《死》中这样写道:让他们怨恨去,我也一个都不宽恕。“他们”指的是曾正面交锋及躲在暗处的论敌们,而“他们”也果然没有宽恕鲁迅。在鲁迅逝世后,以苏雪林为首的反对者开始了激烈地“批鲁”,从而引发了关于确立“鲁迅身份”的危机。
鲁迅在写给许广平的信中说:“我看事情太仔细,一仔细,即多疑虑,不易勇往直前”,“我的习性不太好,每不肯相信表面上的事情。”伟大和大众是时刻沟通着的,永远血脉相连,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接地气。对鲁迅的理解也应该这样看,他是一个全民族共同造就的民族魂,而不是说他个人是与生俱来的天才,是独自呐喊彷徨的超人,高高在上成为一个雕塑,我们必须膜拜——我太伟大了,要去普及我的思想,你们才能懂,不是这个意思,而是说伟大的文学与大众大有关系。“伟大也要有人懂”,我认为这句话在任何时代都有非常多可以去理解的视角和非常有张力的阐释度,所以给我的印象最深。网络上那么多鲁迅说过的话,其实有很多鲁迅从来没有说过,还有把书信里的家常话,比如,‘你是个好人’,‘吃了吗’之类的摘出来,做成文创产品,来体现鲁迅的人间烟火气,却没有人选择这句话。这又让我觉得‘伟大也要有人懂’其实也挺难的。”
先生曾说,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他做到了的。
先生也说,写不出的时候不硬写。
呐,现在我也要这样做啦。
《明暗之间》读后感(三):鲁迅文学作品诞生的历史背景
每个热爱鲁迅的人,心里都有自己的鲁迅。鲁迅活在人们心中,就意味着他有无数个分身。丸尾心中的鲁迅拥有什么样的特征?他与你心目中的鲁迅有哪些不同?
丸尾常喜是日本战后第二代鲁迅研究者,也被誉为日本战后鲁迅研究的集大成者,他对鲁迅作品深入中国灵魂的剖析颇为国人佩服。他开辟出了与竹内好完全不同的、崭新的研究。他对鲁迅的研究,被誉为竹内好“竹内鲁迅”、丸山升“丸山鲁迅”之后的“丸尾鲁迅”。丸尾毕业于东京大学文学部,曾在大阪市立大学师从鲁迅的门弟子增田涉攻读中国文学专业硕士课程。他写了很多关于鲁迅的研究作品,著作有《“人”与“鬼”的纠葛:鲁迅小说论析》《鲁迅〈野草〉研究》等,译著有《鲁迅全集(第2卷)》《彷徨》《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等。
《明暗之间:鲁迅传》是为纪念鲁迅诞辰140周年再版,这本书沉浸式闯入觉醒年代。这位日本鲁迅研究学者,拉近了我们与鲁迅的距离。我相信,在这本鲁迅传里,你将与一位有些陌生的鲁迅相遇,而在相遇之后,你对鲁迅的理解将会有所加深;同时,你也会结识一位温厚的异国长者,借助他的眼光,进入我们的一段历史。
让我们跟随大先生遍历2国9城,《明暗之间:鲁迅传》全书分为9章,时间跨度从鲁迅出生一直到去世,以鲁迅生活过的城市(绍兴—南京—日本—杭州、绍兴—北京—厦门、广州—上海)为线索展开论述。作者旨在以具体生活场景揭示文学作品的诞生秘密,通过对大时代氛围的捕捉还原鲁迅的内心变化,从而品鉴名作(如《狂人日记》《阿Q正传》《野草》《两地书》)的背后故事。
读完这本书,我们会更深刻的认识鲁迅,认识鲁迅在面对封建家庭的束缚,留学生活的艰辛与寂寞,职业生涯的苦闷,朋友的离世、兄弟的反目、包办婚姻与真切爱情的纠结,鲁迅经历了所有生活中的软弱和痛苦。我们可以在本书中清晰的看到在“斗士鲁迅”的形象背后也有生而为人的种种具体困境,以及从这种困境中生长出的悲壮勇气。
天才从来都不是横空出世的,在其成长的路上必然有着鲜为人知的苦涩与酸楚,他的敏感与多疑,他的文章中不自觉透漏出的绝望与虚无,与他的人生经历密不可分。“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一生的真实写照,鲁迅一生坎坷,到处“碰壁”,晚年因病而死。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教授,中国鲁迅研究会副会长赵京华评价说到:丸尾常喜先生一生致力于鲁迅研究,留下了“丸尾鲁迅”的美誉。他紧贴大历史深度阐发鲁迅文学的思想意蕴,从社会史和民俗视角瞭望小说世界的奥妙,关注历史中人的命运,由此得以照见深深浸透在中国民间土俗世界里的鲁迅之存在。他的观察方法和研究姿态独树一帜而备受中日两国学界赞誉。
《明暗之间》读后感(四):鲁迅:他从明暗之间走来
他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难以逾越的一座丰碑,因为逢考必遇,曾经让无数学子留下难忘的印象。他的本名周樟寿几乎不为人所知,在曾用过的无数笔名中,最为人知的便是——鲁迅。
鲁迅对国民性的深刻诠释,至今无出其右,其文笔之老练辛辣,学识之广博,使其在世界文坛上得到广泛关注,日本学者丸尾常喜便是研究鲁迅的专家。鲁迅早年曾经求学东瀛,与众多日本友人保持良好关系。日本是国土之外对鲁迅最熟悉的国家,来自彼岸学者的研究,无疑能跳出窠臼,提供更为新颖独特的视角。丸尾常喜所著《明暗之间:鲁迅传》即印证了这一看法。
《明暗之间:鲁迅传》是面对大众读者的普及性人物传记,以鲁迅生活过的城市(绍兴—南京—日本—杭州、绍兴—北京—厦门、广州—上海)为线索,以其性格和思想的逐步转变为着力点,以作者对鲁迅主要作品的解读为面,叙述了他的一生:和周氏宗族以及父母兄弟等家庭成员的故事,求学问道、探索国之未来的心路历程,向包办婚姻妥协的悲剧,和在追求理想过程中所求得的感情经历……
绍兴鲁迅祖屋
鲁迅幼年求学之地
那是新旧交替的动荡时代,一切都被颠覆、摧毁、重建。我们清晰地看到,处于大时代夹缝中的鲁迅,也曾深受家庭和宗族传统伦理桎梏,迷惘、沉寂,以自我牺牲的方式向过去妥协。当然,大先生之“大”,便在于他最终意识到自己所应该承担的责任。既然已经无法踏进光明,亦无法退回黑暗,那就做明暗之间的“过渡人”,像野草般化为沃土,为今后所开的花献出营养。
走出彷徨的鲁迅,最终完成了思想的蜕变,在文学创作乃至个人情感上获得新生。他像勇士一般斗争,以笔为刀,写出一篇篇战斗檄文,掷向愚昧落后的封建社会、腐败黑暗的统治阶层、吃人的礼教,也掷向尚在“铁屋子”中沉睡的民众。鲁迅坚信,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而最强大的人正是那些独行者。即使只有一小部分人觉醒,即使不断有人在前进中倒下,但更多的人将薪火相传,形成燎原之势。
摄于北京鲁迅博物馆
鲁迅的一生只有短短57年,然而他就像蜡烛般燃烧自己,写出《呐喊》、《彷徨》、《野草》、《热风》等无数著作,塑造出狂人、阿Q、孔乙己、祥林嫂等无数经典人物。诚如他自己所说,吃进去的是草,挤出来的却是牛奶和血。周氏三兄弟,其他二人皆高寿,只有鲁迅早早便离开了人世。
摄于北京鲁迅博物馆
今年是鲁迅诞辰140周年,重温他的一生,似乎具有别样意义。丸尾常喜在书写鲁迅的伟大之前,首先将他还原为人,让我们看到有血有肉,生动丰满,虽然不那么高大全,却更加真实感人的鲁迅先生。他和他的作品一样具有跨越时代的魅力,直到今天依然被喜爱,是当之无愧的文坛巨匠。
本文作者的文集给他/她留言我也要发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