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斯之剑》是一本由[英]迈克尔·阿克斯沃西(Michael Axworthy)著作,民主与建设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78.00元,页数:40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波斯之剑》读后感(一):剑与建
本书算是十八世纪波斯沙阿纳迪尔的传记吧,尽管里面的信史读起来更像传奇。这都不是主要问题,毕竟,西亚的信史可能并不完备,即使是离现今不远的十八世纪。作为读者,我的主要困惑是:作者坦承,纳迪尔“统治的宏伟愿景从未实现”,而且 “波斯的悲惨岁月没有随着纳迪尔的死而结束”。那么,尽管纳迪尔和他的军队曾经在西亚和中亚大杀四方,并且曾经在形式上征服过莫卧儿帝国,但纳迪尔的王朝随着他的死迅速崩溃, 怎么就“可以说他的政治功绩在波斯历史上绝无仅有”呢?从地缘政治的影响力和历史的影响力而言,古波斯的居鲁士和大流士曾经统治过亚、非、欧三个大洲的土地,历史地位似乎应该远在纳迪尔之上。此外,中文出版方似乎为了营销,而将本书的英文的客观描述的副书名《从部落战士到称雄霸主》改为《与现代伊朗的崛起》。这一改动有点莫名其妙。首先,从本书的内容来看,作者除了在书末部分做了些“如果纳迪尔如何如何,则现代伊朗可能会如何如何”的设想之外,并没有多少关于纳迪尔的统治和现代伊朗的形成有何联系的实质性探讨;此外,正像前文提到的,纳迪尔的统治随着他的死去迅速崩溃,曾经统一的帝国也四分五裂,就算后世的波斯人曾经怀念他的在西亚、中亚一时无两的武力,但他对现代伊朗的塑造的影响,无论是从政治上,还是从文化、宗教上,恐怕都相当有限。特别是当我们把他与同一时代的彼得大帝相比较时(其实作者也提到了两者的比较,但也许是怕影响自己的结论,便迅速绕开了)。
《波斯之剑》读后感(二):现代伊朗的崛起不能依靠沉湎于过去的荣光
本书是纳迪尔沙阿的一生的传记,如果对18世纪伊朗史和阿夫沙尔王朝感兴趣的话,本书作为入门来说是不错的选择。纳迪尔沙早年在呼罗珊北部的一个牧羊人家庭出生,幼年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的这段时光影响了他的一生,比如性格和为人处世,以及宽待妇女和下层人民等。少年时得贵人相助,崛起于萨法维王朝内忧外患的时刻,架空塔赫玛斯普二世掌握国家军政大权并赶跑阿富汗人,巅峰时大败莫卧儿帝国,加冕为波斯沙阿,成为德里、花剌子模、乌兹别克王冠的授予者,一度比肩奥斯曼的帕迪沙。最终因为疾病导致心力交瘁,心智混乱疏离了亲信,开始了长期的残暴独裁的恐怖统治,对国内各个阶层横征暴敛供养庞大的军队,摧毁了社会经济。逐渐在杀戮中疯狂,对臣民采用酷刑,后期满脑子想着奴役百姓,最后众叛亲离死在了手下的手里。而他的死也代表着波斯帝国最后的复兴之路的断绝,后面的沙阿被阿富汗的杜兰尼王朝遥控扶持直到阿夫沙尔王朝灭亡。纳迪尔沙阿今日在伊朗人的形象依然十分正面:一位带领国家走向新的发展道路,虽残忍但精力充沛的君主。几代人之后,波斯人依然在骄傲的讨论他的功绩,对于他晚年的种种暴行,人们的态度是惋惜大于恐惧。尽管他恶行累累,但波斯人还是对他心存感激,因为他重新唤起了波斯人对于伟大先祖的追溯之情,他的成功带来了无限的可能,他的胜利确保了伊朗作为一个国家存活了下来。这种矛盾而又复杂的民族情感和历史情节自阿夫沙尔王朝灭亡以后一直纠结于伊朗人的内心。或许只有人们真正反思沙阿残暴的行为而不被他的丰功功绩迷惑,意识到的沙阿的独裁统治对于国家和地方人民的损害的时候,才能如书名所说的那样:现代伊朗的崛起,波斯的伟大复兴。
《波斯之剑》读后感(三):2021年6月读书分享-波斯帝国的天才军事家
纳迪尔沙(1736—1747年在位),是波斯阿夫沙尔王朝的建立者,是伊朗早期现代史的核心人物。他从一个牧羊幼童成长起来,将他的国家从外国占领者手中解放出来,并自立为波斯沙阿。本书参阅了大量的一手史料,对于我这种想要了解伊朗和纳迪尔沙传奇人生的读者来说,是一本不错的入门书。出了人名比较拗口外,读者对于整本书的阅读和理解不会有太多障碍,属于比较通俗的历史读物。
本书讲述了纳迪尔辉煌而又伟大的一生,虽然在他统治的后几年时期,因为病痛的折磨和内心的不安,使得他变成了一个残暴,恐怖,滥用刑罚的人,但是这些举动都无法掩盖他解放并统一波斯,甚至多次多外扩张的壮举。在阅读本书之前,我对于波斯这个国家是完全没有了解的,只是经常听说过波斯帝国,连它的地理位置我都不怎么清楚,通过这本书,虽然不能说是对于波斯有了很深刻的了解,但是至少也是简单了解了波斯和他周边国家的恩怨。
关于成吉思汗的侵略对于波斯的深刻影响,是我万万没有想到的,在我的认知中,成吉思汗对于波斯的入侵应该是会被本国人民抗拒和厌恶的,但是纳迪尔沙的态度可以了看出来波斯人是很崇拜成吉思汗的,认为他是一个无往不利的军事天才,是值得崇拜的,这一点让我对于侵略者有了另一个角度的看法,对于强者,不是一味的抗拒和诋毁,而是要积极吸收他的成功之处,收为己用,这个是很重要的。
不得不说纳迪尔是个军事方面的天才,他甚至可以做到无往不利。但是他对于如何治理一个国家,如何让他的臣民顺服自己,如何统治他已经占领的国家等问题,他是一无所知的,这也就使得他的一生都在征战。在他想要外出征战时,内部的动乱却又使得他不能不调转马头去平复战乱。这些问题都是因为他不懂得收买人心,只是为了战士们富足的奖励和完备军事装备,狠命的剥削无辜的平民,这就使得他的后方永远不会是稳定而坚定的,
本书的副标题是《纳迪尔沙与现代伊朗的崛起》,但是我认为本书对于现代伊朗的崛起讲述的部分真的很少,只有本书最后的短短几页吧,讲述了一下纳迪尔去世后,伊朗的命运,经历了怎么样的变迁。这一部分讲述的实在是太简略了,本书的绝大部分都在讲述纳迪尔在某地打仗,休整几天后,又去征战另一个地方,这就使得就整本书随便翻开一页都是他在攻打城池,虽然这样的讲述方法对于纳迪尔沙个人的性格特征描述的比较到位,但是看多了还是会有疲劳感。而且政治对于一个成功的君王来说也是他功绩的一部分,即使他在政治上很不擅长,我认为还是有必要描写一下,这一点是本书缺陷的部分。
《波斯之剑》读后感(四):伊朗版拿破仑的成就与困境|我读《波斯之剑》
伊朗这个国家,对于国人来说,可以说是一个“最熟悉的陌生人”,他和中国一样,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明。早在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由大流士一世所开创的一套横跨欧亚非的帝国治理模式便迅速发展,并对后来的古罗马文明都提供了很大的借鉴。而在近代,伊朗因其所处的四通八达的地缘特点,也成为了内亚游牧民族以及之后俄国人“光顾”的主要目标。
19世纪以降,在欧亚大陆开展扩张竞赛的英国和沙皇俄国,为了达成一个所谓的“大博弈”力量均势,更是积极地染指伊朗内部事务,划分各自的势力范围,这也进一步加重了伊朗的殖民地色彩。
中国和伊朗都有着灿烂而又不乏沉重的历史过往。而相较于国内外学者所关注的古波斯文明和巴列维王朝灭亡后的伊朗国家发展走向等问题,巴列维王朝兴起以前的伊朗历史,却显得落寞了许多,这也是国人对伊朗“既熟悉又陌生”的原因之所在。而与清代中国康乾盛世几乎同时期的伊朗阿夫沙尔王朝,更是鲜有人问津。
但是,在英国学者迈克尔·阿克斯沃西看来,开创这一王朝的统治者纳迪尔沙阿虽然同时扮演了自己短命政权的开创者和毁灭者两种角色,可纳迪尔统治时期却蕴藏着波斯民族靠自身努力便能实现现代化的潜力,是值得引起学界重视的。
在他所著的关于纳迪尔沙阿的生平传记《波斯之剑》一书中,其副标题更是赫然写着“纳迪尔沙与现代伊朗的崛起”。但是,颇令人遗憾的是,作者在书中既没有交代何为“现代伊朗”,更没有对纳迪尔沙统治措施中符合“现代化”的内容进行详细的论证。
显然,同作者试图把纳迪尔沙放置于伊朗现代化背景下的宏观叙事目标相比,这部书更像是一部单纯的纳迪尔沙阿的个人传记。
但是,也不能因为该书作者疏于论述对于纳迪尔沙阿和伊朗现代化的关系,而轻易否定此书的价值。因为能够写清楚萨法维王朝覆亡到恺加王朝兴起这段复杂历史的著作本就不多。
萨法维王朝统治晚期的伊朗,同时面临着奥斯曼土耳其、沙皇俄国与阿富汗人的外力压迫,内部的部落贵族也是蠢蠢欲动,试图摆脱帝国的控制。这一时期的伊朗可以说是处在了“亡国灭种”的边缘,而来自呼罗珊突厥部落的纳迪尔沙阿的半路杀出,让原先被异族吊打的波斯民族很快重拾信心,转守为攻,纳迪尔沙阿稳住北方的沙皇俄国,向西进军数次兵临巴格达城下,迫使正为平息东南欧叛乱而焦头烂额的奥斯曼帝国,为巩固东部边境的安定,不得不又消耗更多的兵力和财富。
在东方,纳迪尔沙阿率领下的军团痛击曾经灭亡萨法维王朝的阿富汗人,后又挥师南下,占领并大肆劫掠莫卧儿帝国的统治中心德里。因为这样一种辉煌的功业,纳迪尔沙阿也被比作伊朗版的拿破仑。
当然了,和拿破仑兵败滑铁卢的结局相比,纳迪尔没有在沙场上战死,而是被亲信部下突袭所杀,这与他的嗜杀和猜忌心日益加重或许不无关系,但是拿破仑失势后,法国尚能迎来波旁家族后人稳定地统治,国内局势相对安定,可纳迪尔沙阿死后,伊朗高原却陷入到了各路军阀混战的持续动荡之中。
至于纳迪尔沙阿的后代,也被野心和欲望膨胀的军阀赶尽杀绝。一个靠军队巩固统治,一生经历了无数大风大浪的强者,却无法让后人握紧自卫的权杖,而是任其沦为待宰的羔羊。这不免令人唏嘘。显然,即便是和传统的君主专制相比,纳迪尔沙阿的政治头脑难以让人给出过高的评价。
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去看待纳迪尔沙阿的现代化努力呢?诚然,如前文所言,作者的写作重心偏向于描绘勾勒出纳迪尔的戎马生涯,但是当涉及到纳迪尔手下军队使用小黄蜂炮等热兵器,以及在城市中强化税收系统时,本书作者充满赞许的将其解释为是纳迪尔在现代化道路上迈出的步伐。可是,纳迪尔军队熟悉操作枪炮,在当时的欧亚大陆其实并不罕见,同一时期的奥斯曼土耳其和莫卧儿帝国,都有自己的火枪手与炮兵。如果这就是所谓的现代化,那为什么奥斯曼土耳其等仍然会输给纳迪尔呢?纳迪尔的王朝为什么又会轻易倒塌?
纳迪尔军队与现代化的关系构建尚且令人怀疑,至于纳迪尔在城市中建立的官僚主导下的税收系统,更是让人一言难尽。因为正是纳迪尔对暴力的迷信与习惯了强制下属无条件服从的心理,导致城镇内的官僚无休止的从百姓手中攫取财富,直到演出“杀鸡取卵”的悲剧。
肩负让现代伊朗崛起重任的纳迪尔,为了满足于个人的战争需要,几乎把这个国家本就虚弱的经济拖向崩溃的深渊。在本书结尾,作者倒是间接地为纳迪尔辩护,认为纳迪尔死后的混乱状态比纳迪尔的高压统治要难过百倍,“宁做太平狗,不为乱世人”。可是,这种“五十步笑百步”的史论中,又和书名中的现代伊朗有什么关系呢?
因此,对于纳迪尔乃至于伊朗在不受到外力影响下实现所谓的现代化,是不宜估计过高的。的确,纳迪尔很擅长使用自己的热兵器武装起来的部队,在他创业前期,也能够和竞争者及时的化干戈为玉帛,纳迪尔曾经是一个富有远见的军事强人,但他的远见也仅限于取代萨法维王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然后强迫军民为了巩固他的个人权威(甚至仅仅是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几乎不间断地去投入一场又一场战争。而战胜后纳迪尔所取得的丰厚的战利品,则用来填充他手下那些永远无法满足的军人的欲壑。
让周边政治势力忌惮的“波斯之剑”,同样在将这个古老的国家,一步步逼向劫难的深渊。所以,对于那些不了解伊朗近现代历史的读者朋友,这部书能够弥补他们的知识空白,可是作者看似别出心裁的“现代化在伊朗本土发生论”,恐怕连他自己,也难彻底说服罢!
本文作者的文集给他/她留言我也要发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