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长大》是一本由毛冷瞪著作,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8.00,页数:28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重新长大》读后感(一):《重新长大》:“成人幼儿园”中的暖心故事,用一生疗愈童年
文/石墨杨(shimoyang11)
你用童年治愈一生,还是用一生来疗愈童年。我们每一个痛苦的成年人,都有一段难以言表的过往,不是长大了,所有的过去就会消失。
《重新长大》这是一本小说集,讲述了十个痛苦的成年人,他们痛苦的往事。反思原生家庭带来的伤害。重新面对过往,直面过去,才能治愈现在。
这本书的作者是毛冷瞪,本名王萤,1986年生于北京。曾出版《妈妈离婚记》《形婚记》,2018年完成《莫名其妙的珍珠》并售出影视版权。
她的小说《这届家长太难带了》获得2020年优秀网络文学IP奖。知乎优质创作者,长期以作者和宝妈的身份活跃在“豆瓣”。怀抱着温和快乐的心理健康派教育理念,学习心理学、自我修复、养育小孩,此外还画漫画、写心得、写书评。
你用童年治愈一生,还是用一生来疗愈童年?如果有机会回到童年,你会怎么做?
退休的幼儿园蒋园长创办了一所专门为成年人开放的“成人幼儿园”。园所里有各种各样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以及无法适应成人世界的“小朋友”:有拥有三岁小孩的年轻妈妈,从来都被母亲冷嘲热讽,面对丈夫的冷漠和公婆的嘲笑时,不停忍耐,却将情绪发泄到自己的女儿身上;有二十多岁一直家里蹲的宅男,从清华毕业但是一直找不到工作;三十多岁突然被裁员的上班族,从小听从父母的意愿,不断根据父母的喜好,调整自己的目标;甚至还有六十五岁退休大爷;蔡军小时候被邻居叔叔猥亵,却被认为是自己太不懂事和胡说八道……在特殊的幼儿园里,每个人都在这里重新找到了小时候的自己,直面内心创伤,重新活出真实的自己。
“成人幼儿园”是作者的梦想,也是我们很多成年人的梦想。虽然这是作者虚构出来的,但是它确实满足了很多人对于童年痛苦过往的治愈。很多读者问作者,这个给大人的幼儿园哪里可以上,其实他们想倾诉自己心中的忍痛。
于是作者在书中写了九个不同的痛苦的成年人,他们有不同的经历。这些人来自自己,也来自她见过的人、倾听过的人。
有些人说:“为什么读下来感觉每个人都像我”,这不奇怪。其中很多人都和自己的父母沟通了,和当年造成自己创伤的人沟通了。虽然这样写了,但是其实每个人都不可能就这样轻而易举地改变的。
我们学会自救,自救才是第一步。我们心里的痛苦当然不会都来自童年,更不是都来自父母或某个人,但一定是有原因的。
这些一点点被看清的痛苦,跟我们小时候摔跟头磕的疤、年轻时不穿秋裤冻出来的关节炎一样,是实实在在的病,不是丢脸的事。不要着急,不要沮丧,有很多办法治疗自己。已经开始了解了,就已经是棒的自己了。
《重新长大》在知乎上是9.5高分黑马小说,49.9万热度专栏。打造“成人幼儿园”概念。在特殊的幼儿园里,发现自己内心小孩子的一面,让每个人有机会“重新长大”。
很多时候我们会觉得疲惫或者愤怒,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甚至无法完成简单的工作。也许一些心理的空洞来自过往的负面经历,如果能够时光倒流,回到伤害未发生的时候,以现在成年人所拥有的清醒认知和内心的勇气,我们也许可以改变当时所发生的一切。也许可以勇敢地反抗,也许可以更明确地说出自己的感受。
可惜的是,时光无法倒流。但我们还是可以为自己做很多。我们可以向外界寻求帮助,可以勇敢表达自己,更可以理解和爱自己。自己对自己的信任,足以让我们拥有勇气去应对来自过去和未来的挑战。
朋友们,开始了解自己,重新认识自己,成为最棒的自己。
墨杨世无双,赠君一枝梅!
《重新长大》读后感(二):《重新长大》:“成人幼儿园”中的暖心故事,用一生疗愈童年
文/石墨杨(shimoyang11)
你用童年治愈一生,还是用一生来疗愈童年。我们每一个痛苦的成年人,都有一段难以言表的过往,不是长大了,所有的过去就会消失。
《重新长大》这是一本小说集,讲述了十个痛苦的成年人,他们痛苦的往事。反思原生家庭带来的伤害。重新面对过往,直面过去,才能治愈现在。
这本书的作者是毛冷瞪,本名王萤,1986年生于北京。曾出版《妈妈离婚记》《形婚记》,2018年完成《莫名其妙的珍珠》并售出影视版权。
她的小说《这届家长太难带了》获得2020年优秀网络文学IP奖。知乎优质创作者,长期以作者和宝妈的身份活跃在“豆瓣”。怀抱着温和快乐的心理健康派教育理念,学习心理学、自我修复、养育小孩,此外还画漫画、写心得、写书评。
你用童年治愈一生,还是用一生来疗愈童年?如果有机会回到童年,你会怎么做?
退休的幼儿园蒋园长创办了一所专门为成年人开放的“成人幼儿园”。园所里有各种各样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以及无法适应成人世界的“小朋友”:有拥有三岁小孩的年轻妈妈,从来都被母亲冷嘲热讽,面对丈夫的冷漠和公婆的嘲笑时,不停忍耐,却将情绪发泄到自己的女儿身上;有二十多岁一直家里蹲的宅男,从清华毕业但是一直找不到工作;三十多岁突然被裁员的上班族,从小听从父母的意愿,不断根据父母的喜好,调整自己的目标;甚至还有六十五岁退休大爷;蔡军小时候被邻居叔叔猥亵,却被认为是自己太不懂事和胡说八道……在特殊的幼儿园里,每个人都在这里重新找到了小时候的自己,直面内心创伤,重新活出真实的自己。
“成人幼儿园”是作者的梦想,也是我们很多成年人的梦想。虽然这是作者虚构出来的,但是它确实满足了很多人对于童年痛苦过往的治愈。很多读者问作者,这个给大人的幼儿园哪里可以上,其实他们想倾诉自己心中的忍痛。
于是作者在书中写了九个不同的痛苦的成年人,他们有不同的经历。这些人来自自己,也来自她见过的人、倾听过的人。
有些人说:“为什么读下来感觉每个人都像我”,这不奇怪。其中很多人都和自己的父母沟通了,和当年造成自己创伤的人沟通了。虽然这样写了,但是其实每个人都不可能就这样轻而易举地改变的。
我们学会自救,自救才是第一步。我们心里的痛苦当然不会都来自童年,更不是都来自父母或某个人,但一定是有原因的。
这些一点点被看清的痛苦,跟我们小时候摔跟头磕的疤、年轻时不穿秋裤冻出来的关节炎一样,是实实在在的病,不是丢脸的事。不要着急,不要沮丧,有很多办法治疗自己。已经开始了解了,就已经是棒的自己了。
《重新长大》在知乎上是9.5高分黑马小说,49.9万热度专栏,特别新增惊喜番外。打造“成人幼儿园”概念。在特殊的幼儿园里,发现自己内心小孩子的一面,让每个人有机会“重新长大”。
很多时候我们会觉得疲惫或者愤怒,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甚至无法完成简单的工作。也许一些心理的空洞来自过往的负面经历,如果能够时光倒流,回到伤害未发生的时候,以现在成年人所拥有的清醒认知和内心的勇气,我们也许可以改变当时所发生的一切。也许可以勇敢地反抗,也许可以更明确地说出自己的感受。
可惜的是,时光无法倒流。但我们还是可以为自己做很多。我们可以向外界寻求帮助,可以勇敢表达自己,更可以理解和爱自己。自己对自己的信任,足以让我们拥有勇气去应对来自过去和未来的挑战。
朋友们,开始了解自己,重新认识自己,成为最棒的自己。
墨杨世无双,赠君一枝梅!
《重新长大》读后感(三):我们改变不了曾经,但可以“补丁”过去
朋友:
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我们长大后,看起来拥有了比小时候更多的自主权,却没有比曾经更快乐,甚至严格来讲只是一次次重复着承受“小时候的痛苦”?
也许,你会回答:“我知道,你怕不是又想让【原生家庭】背锅了吧。”
不,在《重新长大》一书中,作者毛冷瞪说:“一个成年人的生活是多么复杂,充满了做不到、压力大、撑不住、停不下来,也充满着不能哭、装没事、报喜不报忧。我们心里的痛苦当然不会都来自童年,更不是都来自父母或是某个人,但一定是有原因的。”
这些痛苦就“跟我们小时候摔跟头磕的疤、年轻时不穿秋裤冻出的关节炎一样,是实实在在的病”,若是我们只知道痛苦,却不去了解原因,认清自己,那么,你的痛苦就会以相同的模型,以不同的形式,一遍又一遍地呈现,折磨得你精疲力尽。
也许,你会问:“那怎么办?有时候我的人生真的很痛苦,我不想一次次重复过去给我带来的伤痛,书中有答案吗?有方法吗?”
所以啊,朋友,我们需要的是自救,是自己整理自己,自己去了解自己。
说实话,我们的确没办法到书中构想的“成人幼儿园”里去学习,去治愈自己;但我们可以选择跟随《重新长大》里一个个的故事,去寻找自己的身影,当这些痛苦被一点点看清,当重新变回一个小孩,重新面对过去,给过去打上“补丁”,才能让我们拥有足够的勇气去应对来自过去和未来的挑战。
一、你是被强势父母掌控的“乖小孩”吗?
在《重新长大》一书的10个小故事里,第一类成年人的痛苦,来自被“强势父母”掌控的“乖小孩”。
他们害怕拒绝,不敢表达自己真实的情绪;他们习惯了说谎,因为在强势父母的高压式“控制欲”下,唯有学会张口就来地说瞎话,才能避免被打或者被骂,才能避免以爱之名的“道德绑架”,才能避免被如数家珍地念叨那些“不乖”。
书中的许苑,即使三十多岁了,还是被妈妈像训小孩一样教诲,再听还是一样,心慌、头晕、浑身不舒服。这样的许苑,即使发现丈夫出轨、被公婆一味要求做“三从四德”式的家庭主妇,被妈妈指责,却也只能憋着自己的脾气,像一只高压锅,连快乐都压在锅里的高压锅。她并不知道,快乐时,是怎么表达的;悲伤时,又应该怎么表达。
用书中的话说:“人就像一个罐子,咱们的情绪,生气啊,委屈啊,高兴啊,就像水。有时往里蓄水,有时往外倒水,人才能好好待着。但要是高压锅,没人掀开你们的罐子,要是闷就了就会爆炸,而许苑没有炸的原因是有孩子作为自己的【出气孔】。”
许苑的母亲将强势的教育方式置于许苑身上,而作为母亲的许苑,没办法有效消化情绪的能力,只能将情绪出口强制于她的孩子元元身上,一代又一代不成熟的父母,教育出一代又一代无法成熟处理生活的孩子,而当这些孩子成为父母,又循环着上一代的不幸。
所以啊,如果没有做好当父母的准备,就不要耽误一个孩子,甚至你耽误的,也许,远不止一个孩子。
这世上,一直被强势的父母所控制,被要求成为“乖小孩”的绝不是少数。就好像书中,除了不懂表达自己真实情绪的许苑;还有明明自己受到伤害却又感到自责,无法区分爱与控制的清华学霸王晓杰;也有情绪很难控制,有着讨好型人格和表演型人格的马莉。他们的父母总喜欢利用“哪有父母不是为了子女好”的说辞,去控制自己的子女,甚至是他们企图以“控制子女”的方式,去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二、你是想要证明自己,却总遭人嫌弃的“坏小孩”吗?
在《重新长大》一书的10个小故事里,第二类成年人的痛苦,来自想要证明自己,却总遭人嫌弃的“坏小孩”。
他们没有被爱过的经历,所以没有爱人的能力;他们没有被尊重的经历,所以没有习得尊重别人的能力;他们没有被平等的对待过,所以不知道怎么样化解内心的委屈和不安全感;他们缺失自我保护的能力,所以也缺失了与他人的边界感。
他们总想证明自己,但因为曾经没有得到,自然无法给予,他们总是无法讨别人喜欢,也无法享受自己的人生。
书中的张文,从小就辗转于亲戚家中备受白眼,想念父母,却从来得不到一句问候。父母每次来总是大包小包地给亲戚们带东西,满口都是“辛苦了,麻烦了,我这孩子淘气”。而父母对他,只为了面子。他们将活生生的“大麻烦”儿子丢给亲戚,顺便还能博得“为工厂奋斗”的美名。
在他们的眼里,儿子张文是讨厌的。他们的儿子张文只有努力做到“成绩好、朋友多,考上好大学,将源源不断地生活费和礼物送到父母面前”时,才能找到一丝丝自己的价值。可惜的是,张文的父母只是嘴上夸张他有出息,真是孝顺,实际上却利用他的工作辛苦来挤对前妻,他们没真正爱过自己的儿子,爱的只是自己的面子。
所以,张文很难幸福,他不知道如何爱护自己的妻子,不知道如何关心自己的孩子,更不知道怎么对待父母。长达后的他,活成了父母曾经的样子,父母一心为了面子而活,他则是一直为了证明自己有价值,忽视了好好对待身边的人。
也有一味试图通过不停地忙碌,为家付出来获得别人尊重的刘芳,可惜的是她不懂得【边界感的缺失实际上是一种自我保护的缺失;在侵犯他人的同时,往往也伤害了自己】。
三、你是期待得到肯定,却没办法欣赏自己的“笨小孩”吗?
在《重新长大》一书的10个小故事里,第三类成年人的痛苦,来自期待得到肯定,却没办法欣赏自己的“笨小孩”。
他们因为难以从外界获得他人积极的关注和欣赏,从而无法肯定自己,喜欢自己;他们因为从小接受着父母打击式教育,从而受到了极大的心理伤害,甚至从生理都出现了“一见父母就呕吐”的极端反应,他们需要的是学会【摆脱来自社会和他人的定义,在自己的价值尺度里,定义自己的人生】。
书中的王学优,总是受到父母的言语暴力是“我早就说过你就是不行”;“你天生不聪明,后天又不努力,成绩上不去,什么也干不好”;“被别人欺负了,肯定是你做了什么错事,你居然都不知道”;“被老师骂,肯定是你活该”......她从未在家里获得温暖,也没得到父母的疼爱,她的早期依赖父母建立的价值尺度便是自我否定,认为自己一无是处。
他们的父母擅长对外说谎,掩饰问题;对内攻击,否定儿女。在如此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他们更害怕也更难抵御外界的恶意,因为他们内心认同的是否定式的自我评价体系。在他们价值尺度里“我”早已跟“笨小孩”、“失败”、“讨厌”等这样的负面词汇,画上等号。
这样的“笨小孩”书中还有因为过于肥胖而从小被母亲嫌弃的于梦兰,她的痛苦在于没办法获得来自外界给予欣赏,无法做到自尊和自信。在成人幼儿园里,她学会了无法获得他人的鼓励,那么可以转变自己的态度,做一个欣赏自己的人。
最后de结语:
在书中,毛冷瞪说:“你给孩子一个冷漠的眼神,就是在他们心头捅了一个洞。作为成年人,我们心头究竟有多少洞?有多少洞是我们自己有机会看到,又有多少洞是连自己都不知道的?在痛苦的时候,这些痛点隐没在无数痛点之中,分都分不清了。”
大概,这就是大多数成年人痛苦的答案。
很多时候,我们很痛苦,总觉得哪里不对劲,却压根不明白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其实啊,很多痛苦都来自我们过去的负面经历。
《重新长大》告诉我的是:虽然,过去无法改变,但现在我们可以利用成年人拥有的清醒认知去接纳和面对过去的心理空洞。因为只有将空洞打上“补丁”,我们才能勇敢表达自己、理解自己、喜欢自己,我们才能重新长大,成为更勇敢的自己。
《重新长大》读后感(四):《重新长大》:拥抱内心的小孩,治愈童年的心伤
在网络上看到过一句话:
谈起教育,家长们第一时间想到的地方是“学校”。
其实,家庭才是我们接受教育的第一所“学校”,而家长才是我们人生中的第一任“老师”。
作为老师,家长们不仅仅肩负着知识教育的责任,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到孩子的心理成长。
不过,不管是在渴望吃饱穿暖的过去,还是追求知识改变命运的现在,心理将康一直是个被忽略的重点。
很多家长并没有意识到心理教育的重要性,认为“孩子只要吃好穿暖自然能够快高长大”。
没错,吃好穿暖确实能实现孩子身体上的快高长大,然而,有多少人的内心,直至成年,还藏着一个蜷缩的幼儿,迟迟无法成长?
这个“内心幼儿”,就是家庭在孩子心理教育方面不作为甚至负作用带来的产物。
这么说可能会引来各位家长的不解,甚至会指责所谓的“内心幼儿”是孩子不懂事的借口。
你一时无法理解,这都不要紧,我们先来看看,究竟是什么样的不作为和负作用,才让我们的内心像“幼儿”一样停滞生长?
在对人的心灵造成打击的众多因素中,精神打压和肉体侵犯无疑是最为严重、且影响最为深远的一对。
先说一个故事。
有一个19岁便当了妈妈的姑娘,因为年纪轻轻就要担负起家庭的压力,使得她对周遭的一切总是感到不满。这种不满在她与孩子生父离婚后彻底爆发。
自从与孩子生父离婚,这个妈妈便借口孩子与生父“长成一个德性”而一次又一次家暴孩子。
妈妈在孩子眼中不再是“慈爱”的形象,反而像头随时发怒的母狮。
为了安抚母亲的情绪,减少自己受到的伤害,年幼的孩子只好一边承受着妈妈冲天的怒火,一边想着法子逗母亲开心。
俗话常说“小孩子跟谁长大,就和谁特别像”。
这个在妈妈怒火中成长起来的小女孩,长大后也变成了一个和妈妈一样爱发怒的人。
只不过,她的怒火常常发泄在爱她的男朋友身上,而面对同事或朋友时,却又换上了一副讨好的“假脸”,像是小时候渴望妈妈关注的那个自己。
生活上,随着时间的流逝,女孩对男朋友的家暴也越来越厉害,尽管依旧深爱着女孩,但女孩的男朋友再也无法忍受女孩的家暴,只能无奈提出分手。
工作上,女孩只顾着讨好大家,表现出嘻嘻哈哈的一面,而实际的工作却完成得质量不佳。遇上员工提拔的时候,领导一句“玩心太重”把女孩挡在了升职门外。
女孩的境遇真可称得上一个“惨”字。
但我们应该清醒:女孩的妈妈若是没有家暴女孩,让女孩在一个健康温暖的家庭环境里成长,女孩也不至于因家暴失去男友,因表面讨巧落下业务而失去升职的机会。
这个故事,让我们看到了肉体侵犯给孩子留下的惨痛结局。
另一个故事,来自一个优秀的名校毕业生。
这个男生同样来自一个“不幸”的家庭。不过,和上面提到的女孩不同,男生的身体没有受到母亲的毒打,但是他的心灵却被丢到了荆棘园。
男生从小就过着“别人家孩子”的神童生活。三岁认字、四岁学英语,六岁上小学时已经能读世界名著。
然而,就是这么一个顶着无数个“第一名”成长起来的男生,自从大学毕业后便停止了求职、停止了社交,每天都窝在房里打游戏。
他的状态,用他父母的话来说就是“废了”。
每天深夜,他的母亲都会趴在他房门外哭诉,不明白好好的儿子怎么就成了“废人”。
直到一次冲突,儿子才终于把童年那些伤疤一一揭开。
他的母亲是个极其强势、好面子的人。
学习上,她时刻紧盯着儿子,从不让儿子松懈,哪怕是儿子高烧中,也不说一句关心的话,只是担心他落下功课而不断催促他写作业。
生活上,她干涉儿子的交友自由,自认为是不三不四的朋友,总会亲自出面“解决”,让对方离自己优秀的儿子远远的。
时间一长,学习的重压以及没有朋友的孤独将这个男生压垮,而他又从未享受过来自母亲的关怀。
这个世界,充满了让他难受的元素。
大学毕业之后,为母亲“打工”的学习日子也走到了尽头,他再也无法坚持下去,只能放弃面对整个世界,缩在自己的小房间里。一点一点变成了爸妈眼中的“废人”。
瞧!这个男生的“躺平”经历是不是让你感到心惊肉跳?因为你很清楚,“生病”的人不是他,而是他的母亲。
是他的母亲忽略了爱和关怀的给予,多年来又不断给他施加精神压力。儿子这根弦断了,母亲这张弓也就再拉不起来。
以上,就是精神与身体双“暴力”给人带来的严重且深远的影响。
童年是一个人最没有反抗力的时期,在这个时期施加给孩子“暴力”,无疑是要把孩子的内心打退到婴儿的时期,使之无法随着身体共同成长。
当然,有些伤害即便没有施加“暴力”的影响那么大,却也能在人心留下久远的印记。
有这样两类人,他们同样是“受气包”,只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身份的转换,他们不仅没有治愈曾经的伤痛,还将伤痛以同样的方式带给别人。
这两类人,一类叫“懂事大宝”,另一类则叫“受气儿媳”。
先来说说“懂事大宝”的故事吧。
老高今年六十二了,打小他就是家里最大的孩子,身为“好大哥”,父母不仅“教育”他要懂得为父母分担、要懂得照顾弟弟妹妹、还要学会谦让。
在这样环境下成长起来的老高,“不负众望”地成为了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在儿子小的时候,家里只要是老高在,那所有人都得听他的。
为了延续老一辈“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老高还让老伴儿辞了职,在家当“贤内助”。
不久前,老伴儿去世了,一向性格木讷的儿媳妇竟立马带着儿子孙子搬离了家,到外面组建自己的小家去。
这一“叛逆”举动首先把老高心里的火给点燃了。而让老高彻底炸开的原因,是儿媳妇决定为了工作长期驻扎外地,只留老高的儿子一人和保姆阿姨一起照顾孙子。
在老高眼里看来,“女人为了养家糊口在外到处奔波”实在是“很不像话”。
老高愤愤不平地向一位女性好友吐槽了这件事,没想到,好友不仅没有帮着他,反而说:“现在的社会真好,当了妈的女人也能专心追求自己的事业了!”
老高对此非常不赞同,他还把自己的成长经历给搬了出来当说辞:
“我们打小就是作为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培养的,养家糊口的事情交给我们来做才是天经地义。而且当哥的就得要能吃苦能谦让。在家里,我们说的话,大家都听才是对的啊!”
朋友听后更是摇摇头,说:“这是不对的。没有人生来就该吃苦谦让,也没有谁生来就该听话。”
不平等的成长体验,除了将人培养成“唯我独尊”的性格,还可能培养成“唯唯诺诺”的性格,两种性格,都不能在这社会上讨到好名声。
回想一下我们自己的生活,当家长的,是不是为了自己少生气而向孩子一再强调要“听话”?等到孩子长大,我们又开始要求他们“独立”?
前者,没把孩子当成平等的对象,只顾自己发号施令;后者,也没把孩子当成平等的对象,什么事都懒得商量。
这样子培养出来的人,既不懂得尊重,也不懂得体谅。他们要么成为按部就班的人,要么成为闭耳塞听的人。哪一种都不能叫人真心喜欢。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受气儿媳”的故事。
刘婆婆的儿子娶了个媳妇。因为儿媳妇从小没有了妈妈,自从儿媳妇到了刘婆婆家,就把疼她爱她的刘婆婆当成了自己的亲妈。
可是,近来生了孙子的儿媳妇,却和刘婆婆成了见面眼红的“仇人”。
在一个朋友的追问下,刘婆婆这才说出自己的不满。原来,刚出了月子的儿媳妇竟然没有了奶水喂养孙子。
后来,朋友在刘婆婆儿媳妇那儿询问才得知:
生产之后,刘婆婆总是坚持老一辈人的坐月子方式,大鱼大肉伺候儿媳妇。
殊不知,过度荤腥的饮食加速了奶水的消耗,儿媳妇不仅仅为此生了一场大病,还彻底没有了奶水喂宝宝。
毫不知情的刘婆婆以为一切都是儿媳妇自己的问题,成天逮着儿媳妇便骂她是“没奶的妈”。
儿媳妇虽然委屈,却不敢轻易和婆婆争执,害怕自己好不容易得来的“妈”就这样没了。
可是,矛盾是不能靠遮掩解决的,终于有一天,夹在中间心疼媳妇的儿子忍无可忍地和刘婆婆大吵了一架。刘婆婆这才知道:
她以往疼孙子,整天将孙子抱手上的做法是错的。孩子被抱习惯了,无法自己躺床上入睡。这不仅仅让孩子形成依赖,还苦了大人,得一宿一宿地抱着孩子不能休息。
月子期间,儿媳妇为了照顾孩子整宿不能睡觉,神经已经相当衰弱,加上月子后断了奶,内心的愧疚和着敏感的心思不断攻击着这个年轻的妈妈,儿媳妇很快患上了“产后抑郁症”,还因为轻生曾经在腕上划拉开一道口子。
听罢,刘婆婆觉得自己很委屈:明明是对儿媳妇好,怎么自己反而做错了?
追溯刘婆婆的过去,我们才明白:在刘婆婆也给人当媳妇的时候,自己就是个“受气包”。
那会儿,家里有个总是欺负自己的恶婆婆,偏偏还生了病需要自己照顾。不仅如此,妯娌的孩子出生了没人照顾,自己也得帮着照顾。
长年累月的辛劳没有换来任何人一声“谢谢”或体谅,反倒给自己落下一身的毛病。
长久的生活习惯已经烙印在她的内心,等她自己也当了婆婆之后,便把当年“那一套”原封不动地照搬到儿媳妇身上。
这些“轮回”真叫听的人又难过又气愤。
倘若,刘婆婆的婆婆当年是一个平等待人、开明大度的人,想必,刘婆婆的儿媳妇生活也不会过得如此艰难,今天的她也就不会如此“刁难”自己的儿媳妇了吧!
劝各位一句:学会“尊重”以及“平等待人”,人生会变得有多爽,试试不就知道了嘛!
上面分享的两类人,虽然最后都成为了自己当年“最讨厌的模样”,但那还是潜移默化影响的结果,是被动中塑造的人格。
但现实生活中,有一类人,他们总是主动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去思考去行动,完了还要用一句“我这都是为你好”,让他们的所作所为看起来十分“合理”,而你完全没有反驳的余地。
这里分享一个故事。
故事里的主角是“大男孩”张文。说是大男孩,却已经是一个人到中年的爸爸。之所以觉得他“长不大”,是因为他的心被童年的蜘蛛网给蒙住了,看不到成长的光明和力量。
张文年轻时也曾是个“鲜衣怒马少年郎”,不论是人生还是工作,他都满怀赤诚地去面对。
可再潇洒的少年也终有老去的一天。当他回过神发现自己也不免俗地步入“中年大叔”行列时,他慌了,年少时那些被冷落、被抛弃的感觉如数回到心中。
他急切地想要找到年轻时那种被大家“众星拱月”的感觉,于是,他不顾家里还有一个美丽知性的妻子,竟然出轨了单位里新进的年轻女同事!
妻子得知真相后,犹豫过要不要提离婚。没想到,做错事的张文竟反咬一口,以莫须有的“劈腿”罪名指责妻子。
忍无可忍的妻子终于提出了离婚,而张文一气之下也同意了。
不过,离婚这个人生大事在张文父母看来,却像是云那么淡,风那么轻。
这边张文刚扯了离婚证,那边体贴入微的母亲就赶紧给他安排相亲。张文母亲一边埋汰前儿媳妇绝情,一边扬言要给张文“再找一个好女人打理生活”。
听到这话,张文总算是清醒过来:什么“众星拱月”,什么“体贴入微”,全是假的!
他记起了小小年纪的自己,被忙于外出工作的父母丢在亲戚家中。
他记起了寄人篱下时,不能按时吃的三餐,被亲戚冤枉偷东西后母亲不由分说的打骂。
他终于明白:这么多年过去,爸妈还是没有把那个“幼儿”的自己放在心里,总把自己当成人生竞技的一部分,是撑起他们脸面的存在。
他孝敬父母是应该的,他事业有成是应该的,连他的家庭也应该是为了“服务”他的父母而存在。
这样的父母并不遥远,他们就生活在我们的身边。
也不知道,这样的父母曾经伤了多少孩子的心。而那些在受伤中成长起来的成年人,又需要多少“众星拱月”的假象去维护那颗脆弱的心。
如果,你也有幸成为一名孩子的父母,请多花一点时间陪伴在孩子的身旁。
即使为了生活迫不得已,也请你真诚地向孩子说出理由,再说一声“不能陪伴在你身边,我感到很抱歉”。
故事讲完了,有没有哪个瞬间,你的心为这些故事中似曾相识的情节而颤抖?你对于家庭在心理健康教育上的不作为甚至是负作用是否又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你,还想不想看到更多成年人内心世界里“不可告人的伤痛”?
我想为你分享上述故事的来源,一本叫做《重新长大》的小说。
这本小说真的很有意思,它虽然聚焦在“原生家庭、亲子教育”这个话题上,却颠覆传统的心理学理论读本,以小说的形式串联起10个“内心如幼儿”的成年人的故事。
10个不同人物的故事,都有一个共同的结局——进入“成人幼儿园”。理由?当然是为了“拥抱内心的小孩,自愈童年的心伤”。
小说的作者笔名“毛冷瞪”,原名王萤,是豆瓣高人气作家,同时也是知乎上的优质创作者。
她写“原生家庭”以及“亲子教育”的小说已经有点年头,《妈妈离婚记》《形婚记》《莫名其妙的珍珠》等都是她的优秀作品。而她写的《这届家长太难带了》还获得了2020年优秀网络文学IP奖。
今年,她带来了自己的全新创作——知乎9.5分高分专栏小说《重新长大》,旨在用小说这种“故事化”的文学体裁,将那些难以接受的“心理问题”、在部分家长心中不足为道的“小事”,以更生活化的方式写进读者心中。
她说过:“每个孩子看起来只是孩子,其实他们都是活生生独立的人。如果将大多数人在乎的成绩或面子套在孩子身上,那么,孩子受到的伤害可能不会有想象中那样小。”
今天的社会,是一个我们忽视了很多心理健康成长教育的社会,所以,我们才会不断面临着家庭暴力、校园暴力、精神崩溃以及轻生等问题。
那些在成长过程中已经暴露出来的问题,虽然看着严重,却也给了我们修复内心裂痕的机会。
但是,除了这一部分问题暴露的人以外,还有多少人是在默默忍受的生活中成长的?
他们虽然被我们“看着长大”,但内心早已在受到伤害的那一刻停滞成长、等待复苏。
现在就是让“内心幼儿”苏醒、恢复成长的时刻。
请记住:我们心里的痛苦都是有原因的,它们就像小时候摔跟头磕的疤、年轻时不穿秋裤冻出的关节炎,是实实在在的病。
如果你是家长,那些曾经因为“不懂事”犯下的错,给孩子造成的心理伤害,从现在开始就不要再犯了。
如果你已经是一个成年人,不管处在人生哪个年纪,我都会告诉你:“去探寻心灵的伤口吧!给那个‘内心的幼儿’一个安全又温暖的拥抱,告诉它‘现在,你可以安心长大!’”
重新长大
8.6
毛冷瞪 / 2021 / 湖南文艺出版社
本文作者的文集给他/她留言我也要发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