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札记是驻美记者杨刚在美国的所见所闻,对美国进行了一个详细的剖析。其眼中关于美国的形象可以说是十分的具体和到位的,相较于当时人们对于美国的向往,她做到了客观的分析美国的利与弊,作为当时大公报的记者,为当时的人们提供了一个观察美国的新角度。
本书最早出版于1951年,收集的是杨刚1944到1948几年间在美国的见闻和评论分析。题材涉及到美国政治、国际形势分析、黑白人种歧视问题、贫富差距问题、工作罢工等内容,能看到其对美国观察的角度之多,内容之丰富。
她对美国上层的冷静分析,对美国人民群众的关切同情。揭开了美国式自由和所谓的“美国梦”的本质,实际上只是上层白人的统治和自由,对于底层人民都是残酷的。更何况在这个事件段是美国经济复苏前的几年,失业潮、罢工、物价上涨等社会问题不断,更是让杨刚认识到了美国的真实。主要是贝蒂这一篇,集中表现了美国社会问题。贝蒂作为一个硕士毕业的女生,却难以维持其日常生活,令人感慨不已。
杨刚其实重要的并不是说揭开了美国的面纱,而是这种作为记者的职业素养,透过表象去观察美国的本质内涵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她使用客观冷静的角度去分析,对美国人民心怀同情的同时,也会思考解决的方法。在观察国际形势的时候,作为中国记者,她依然心怀着中国的种种,以大局观去观察世界形势。而且她的写作手法也确实值得我们去借鉴,干练简洁,论证的时候能层层深入,刨根问底,让读者读得大感痛快。
在我们今天这个时代,就需要这样辩证的眼光去看待世界,不论说是他人还是我们自己,我们都应该要冷静下来,仔细去剖析,有滤镜的就要卸下滤镜,有黑暗的也仍要打开灯去找。今天也仍然存在着许多正在转型变化的种种行业,容易被迷雾所掩盖,比如大连日本风情街的关闭,是情感煽动还是真的不合适?面对教育双减,受影响的人们的真实感受又是如何?还有我们今天的种种,这些都不是单单从媒体上,或者说从一家媒体上能够完全了解的。不仅我们要看,而且我们还要亲身去体会,这个问题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状况。这本书就教会我,必须要亲自去探索,剖析,至少这样的条件下得出的答案,我们也有底气,也有把握,也更能推测接下来的状况。可以说,这就是媒介素养啊,至少在看的部分。关于写,就有点困难啦,笔者还没有功力讲这个。
总之,杨刚的美国札记给我提供了不少的灵感,很感谢这本书。
本文作者的文集给他/她留言我也要发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