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达·芬奇》是一本由〔美〕迈克·兰克福德著作,中译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88.00,页数:26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成为达·芬奇》读后感(一):达·芬奇成为达·芬奇
七八年前,朋友拜托我买一本《哈默手稿》,据说里面充满了“穿越者”达·芬奇的诸种奇思妙想——那时只以为是许多奇怪机械、神奇发明。结果书拿到手一翻,尽是月球地理、潮汐水利,没有点地质学和流体力学知识还真不容易读进去。达·芬奇留下了许许多多笔记本,可惜他的遗产继承人梅齐尔不知为何竟然没有整理并公开出版这些笔记。梅齐尔死后,他的孩子们把达·芬奇的手稿、笔记、随手画和所有奇思妙想统统卖掉,散落到整个欧洲。
这些手稿中内容最为丰富多彩、奇妙有趣的,应属《大西洋手稿》,可惜目前该手稿仅有小部分内容公开出版。《哈默手稿》是达·芬奇数千页手稿中唯一一部整本公开出版的,偏偏书里的内容以水利为主,恐怕在今天看来价值最小——地质学、水文学和工程学上的发展远超达·芬奇的想象,而大众对这些内容一向兴趣寥寥。这无疑成了问题:达·芬奇究竟是艺术家,还是工程师?二者可以兼得吗?达·芬奇是穿越者吗?
毫无疑问,达·芬奇不是穿越者,不是重生者,更不是外星人。说达·芬奇是穿越者、重生者、外星人,既是在夸赞他超越了自身所处的时代,更是在否认达·芬奇的想象力、创造力,它总是暗含了这样的意思:达·芬奇那些了不起的设想,对于现代人、未来人或者外星人来说,不过是人尽皆知、平平无奇。与“王莽是穿越者”的传言一样,这类说法展现了人们对达·芬奇和王莽的无知。读过达·芬奇传记或手稿,又了解科学和艺术史的人,才知道如何合宜地看待这位在15、16世纪文艺复兴澎湃浪潮中涌现出的天才——正因为他生于那个时代,他才能超越那个时代。
达·芬奇生于1452年,死于1519年。作为对比,伽利略生于1564年,死于1642年。他们两人之间相差的一百年,恰好是从文艺复兴到现代科学的兴起之间的一百年。(有争议地)发现三次方程代数解、最早使用复数的卡尔达诺正活跃于达·芬奇和伽利略中间。那是一个混沌且充满希望的时代。
就混沌的方面来说,自然科学还没有从哲学中分离出来,自由七艺构成了一种(当然是针对有一定地位的人的)通识教育。学者、哲学家、神学家、数学家、艺术家、工程师、政治家、商人、律师、医生的身份并不是彼此排斥、泾渭分明的。更常见的情况是,一个人由于其天赋或出生的优势,同时具备许多诸如此类的身份——简单地说,有知识的人。
达·芬奇在自由浪漫的童年缺乏教育,却学会了从观察和倾听中获得知识。所以,他的知识是奇特的、直观的,也许他会更多地用形象来理解、思考、推理,而不是操弄抽象对象。我们可以说,达·芬奇必须首先是个艺术家,一个再现派艺术家,当他凝视、揣摩、绘画某个事物的时候,他就理解了那东西。只有在理解了事物之后,他才能开始让事物变形、拆解、重组。达·芬奇的机器狮、潜水艇、各种飞行器有时可以在古希腊人那里找到某种原型,却又完全符合文艺复兴时代的实际需求与技术能力。这无疑是达·芬奇天才的成果,这个天赋的中心是他观察和再现事物的能力。
更为幸运的是,那也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时代。尽管欧洲战乱不息,但意大利诸城邦的统治者们主要是世俗的——他们中许多人在罗马天主教会担任高层,却根本谈不上是虔诚的信徒。这是宗教改革之前的宽松、宽容、宽厚时代,只要你有钱。文艺复兴的关键是神可以被人以某种形式呈现,这些形式包含了诗歌、绘画、音乐、建筑、数学和天文。在呈现不能直接看到、摸到的神的过程中,人们有两个办法:天启和模仿,它们配合默契。天启在艺术中的出现使得艺术家的地位不断上升,而艺术家们终究要从现世里学习自然、寻找模特、开发物质技术。对自然现世的精细观察和无穷尽的想象力,正是达·芬奇最大的依仗。他生得很是时候。
这样看来,只有达·芬奇可以成为达·芬奇。好在你和我也足可以成为你和我。
《成为达·芬奇》读后感(二):达·芬奇老爷爷真的是外星人吗?
历史上曾有这样一个人,他表现出异于常人的智慧,甚至超越了整个时代。他又离我们非常遥远,远到很多事情都已看不清。这位既神秘又聪慧的天才便是达·芬奇老爷爷。当历史被蒙上浅淡的面纱,很多稀奇古怪的众说纷纭便熙熙攘攘地纷至沓来了。有人说达·芬奇是穿越而来的未来人,也有人说他的大脑被外星人改造了,还有人说他就是外星人。人们甚至在各种文献中找证据,说达·芬奇在历史上消失了两年,当他再次出现时,变得非常厉害,而这两年间,或许他是被外星人绑架了。
不过,对于达·芬奇开挂的人生来说,有这些传闻都是不奇怪的。因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而达·芬奇从小没有受到过什么正规的教育,却精通了天文学、解剖学、机械学、医学、物理学、地质学、建筑工程学、音乐、美术、数学、生理学、古生物学、制图学、光学等众多学科,他凭借一人之力研究得出的学术成就堪比一个科研团队。有人说,拿他六千多页的手稿去发表,人类文明可以进步三十至五十年。他是时间管理大师,是斜杠青年,是手帐大佬,是大自然的bug。
我便是怀着这样的心情翻开《成为达·芬奇》这本书的。我想,没有人不想知道,列奥纳多是如何成为达·芬奇的,他是如何管理时间,又是如何学以致用,触类旁通的。而那些关于他的传闻是否属实,也一直让我很好奇。
阅读《成为达·芬奇》这本书,我们可以发现作者迈克·兰克福德在叙述故事过程中非常的严谨,力求为我们展现最为真实的列奥纳多。众所周知,这位天才的诞生初始头上便被冠上了“私生子”三字。当人们受传统观点的影响,认为他的母亲是本地女孩时,作者却根据列奥纳多日后穿着等各种细节以及新的证据推断他的母亲是没有人权的遗产,是被从中东贩卖而来的家奴。作者对待事实谨慎的态度贯穿了整本书,又例如,当大家将瓦萨里记录的关于列奥纳多的故事当真时,作者却觉得情节都讲不通。当大家都觉得《基督洗礼》中列奥纳多所画的天使很成功时,作者依旧保持清醒的认知,拥有自己的观点。不过,对我个人而言,在整幅画上,那天使确实一眼看起来就轻飘飘的。很多书上都说自从列奥纳多画了天使以后,他的老师韦罗基奥就此封笔,但在这本书中却用历史证明以上只是无稽之谈。至于列奥纳多被举报有没有进监狱,在监狱待了多久,没有证据,作者给出的态度是无法回答这些问题,字里行间都流露着作者尊重事实的态度。
从这本书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列奥纳多自我意识强烈,有点神经质,总觉得自己在某些方面陷入了困境。在少年时期,他已经感受到自己的局限性,觉得自己学东西太慢,即使走在最前沿,也觉得一生都在追赶。他总有一种置身事外的态度,充满强烈的不信任,专注于孤独。他的每一步都深思熟虑,似乎从没有活在现实框架之中,对他来说,艺术品比现世的成功更为重要,这就导致了他的拖延症,成了最任性的乙方。他是素食者,是左撇子,写字从右写到左,还会镜面书写。他一生都在收集石头,把石头当成玩伴,在各种画作中都能见到嶙峋的怪石。可能对大多数人来说,有别于所谓的正常便是奇怪。可对一切都是空白的人来说,万事万物都是可塑的。当达·芬奇看我们时,他也觉得奇怪呢。
感谢阅读,祝您今天也要开心嗷。
《成为达·芬奇》读后感(三):原来达·芬奇才是跨界达人!绘画、建筑、数学,甚至还发明飞机!
说到达·芬奇,大家都能想到的都是他的传世名作,比如《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等,他的《蒙娜丽莎》至今仍然是最神秘的画作,也是最被传颂的一幅画。
但其实,达·芬奇是一位全才和通才,被称为文艺复兴时期的完美代表,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全才。
比如他在数学方面最早使用加减符号;在建筑方面,他设计了单一跨距达240米的桥梁,并于2001年在挪威建成;医学方面达·芬奇被认为是近代解剖学始祖,绘有迄今为止保存下来的最早的人体内部结构图。
他是杰出的画家,同时又是发明家、医学家、地理学家、建筑工程师和军事工程师等等。
美国作家迈克·兰克福德,所著的这本《成为达·芬奇》,以编年体的形式,讲述了达·芬奇这位伟人的传奇一生。迈克·兰克福德曾在爱荷华作家工作室学习,所著的回忆录《双节拍人生:一位美国鼓手的自述》,被包括《华盛顿邮报》在内的8家报社评选为“年度最佳音乐图书”。
他的这本《成为达·芬奇》让我们从不同角度认识列奥纳多·达·芬奇,了解他的一生。其中既有我们所熟知的内容,也有让我们倍感震撼的描述,从多方面再次走进达·芬奇的时代。
达·芬奇虽然著作无数,才情被后人所称颂,但在他那个时代,生活并不十分美好。达·芬奇很有可能是自己的父亲与自家女奴所生的私生子,15岁之前一直生活在乡下,由叔父抚养,以至于他的一生都受叔父的影响。
后来才跟着当时的画家韦罗基奥做学徒,来到了佛罗伦萨。这个少年初到大城市有着迷茫和不安,对大城市有强烈的陌生感。所以他会有这种感觉:佛罗伦萨的生活是一条流淌着光鲜和绝望的下水道,散发着腐烂的味道。
这本《成为达·芬奇》向我们展示了作为天才的普通的一面,当时的他也是一位未受过教育的学徒。但是他一直秉承着多思考的理念,是一个愿意等待灵感和顿悟的人,比任何人都能等待。因此,在30岁之前,他并未名声大噪,生活得也比较拮据。
为了赚钱,也为了安全离开佛罗伦萨,他也加入了为米兰的新统治者洛佐伦准备大礼包的行列。他献上的是一个奇特的惟妙惟肖的金属雕像,还能发出音乐。他创造了自己的乐器,一个马头鼓和早期小提琴的结合体。
并且达·芬奇一边用这个琴进行伴奏,一边吟唱故事,得到了统治者的赏识,来到了米兰。并获得了绘制壁画的机会,也就是后来传世的《最后的晚餐》,耗费了他四年的时间。
这幅画最开始就引起了轰动,都在研究他的壁画是如何做到的,如何将二维画作体现出三维效果的。答案的一部分是透视的艺术,而背后的东西其实是数学。
40岁左右的达·芬奇才名声大噪,也在49岁仍然在四处奔波。他经历过米兰的瘟疫,经历过意大利战争,但却一直保持着对艺术的热爱。
天才都有是完美主义者。为了画好人物,他解刨了30多具尸体,并绘制了详细的手稿图,可以说是医学者;作为军事学家,他绘制过弩、飞行器、水车等等。
所绘制的《蒙娜丽莎》看不出逻辑是什么,科学也无法解释。所展现的惊人技艺却能震撼、俘获人心,人们瞥见了创造再生和遗忘。艺术表达了无言的真理,艺术超越了哲学家、哲学家的作品和完美的逻辑。
可能我们无法走进达·芬奇的世界,只有达·芬奇才能成为达·芬奇。当我们凝视列奥纳多的面孔,我们看见了自己。当列奥纳多举起一面镜子,凝视自己的面孔,他看到的东西则完全不一样一一我们不在那个框架之中。
《成为达·芬奇》读后感(四):他是天才,他也是“乡下孩子”
他是一个左撇子,一生起伏跌宕,没有一件事是真正完成了的;他是一个“没有受过教育”、“诵读困难”、“无法正确地书写,甚至不能好好地写自己的名字”的“乡下孩子”;他是一位画家,他的作品至今仍享誉世界,观者无不称颂夸赞;他是一位发明家,是16世纪初罗马涅公爵恺撒•博尔吉亚的军事工程师,绘有军用坦克式机器、飞行器等构造设计图;他是一位生物学家,解剖过多具人体,对肌肉、血管、内脏等构造研究深入;他还是一名物理学家……“没有受过教育”的“乡下孩子”、享誉世界的画家,发明家、生物学家、物理学家,如此互相矛盾的身份,如此繁杂的学科,竟汇聚于一人身上,他究竟是谁?他就是列奥纳多•达•芬奇。
列奥纳多•达•芬奇
关于列奥纳多•达•芬奇,即便再不怎么关注艺术都不可能不知晓他,他的《抱银貂的女人》《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的微笑》等作品问世即引起轰动,时至今日更是享誉世界;他的《维特鲁威人》等素描作品被誉为“素描艺术的典范”,而其本人也被盛赞为天才。
天才,是的,达芬奇确实是天才,创作出《最后的晚餐》的达芬奇是天才,绘制出《维特鲁威人》的达芬奇是天才,描摹出血管肌肉和内脏的达芬奇是天才,勾画出《紊动水体的研究》的达•芬奇是天才……但除此之外呢?除此之外的达•芬奇也是天才吗?“诵读困难”、“无法正确地书写”的达•芬奇是天才吗?无法按期完成委托的达•芬奇是天才吗?“一头长发,不肯修剪……书写……奇特的密码”的达•芬奇是天才吗?如果抛却这些缺陷而只关注其成就,这样“天才”的达•芬奇还是列奥纳多•达•芬奇吗?在《成为达•芬奇》一书中,迈克•兰克福德对此评价道:“现代的理想化传记作者喜欢把列奥纳多想象成一个完整的人,身心都非常完善。然而,如果客观地从证据出发进行考虑,列奥纳多只是一个发展极为不均衡的人,缺点和缺陷与他的强项一起定义了他这个人。如果非要说,他的缺点甚至更为明显。”即我们在了解、认识、评价达•芬奇时,既要称赞其天赋和成就,也要正视他的缺点和缺陷,因为列奥纳多正是这些人们身上或多或少具备的“天赋、失败、怪癖和神秘”等矛盾特质的集合体。这种矛盾的集合体“是他留给我们的遗产”,“引导人们关注我们自身的未解之谜”。
《成为达•芬奇》是中译出版社近期推出的一部展现列奥纳多•达•芬奇奇幻一生的作品,一部为达•芬奇祛魅的杰作(划重点,“杰作”),作者是美国作家迈克•兰克福德。
称本书为“杰作”,杰在何处呢?
首先,述说达•芬奇的生平,作者没有局限于他做了什么事说了什么话,而是通过其作品中显露出的要素推断其生活环境、经历和行为。如第三章中,对达•芬奇在16~23岁这一阶段创作的《天使报喜》庭院野草的推断。由小镇少年的生活来看,这样的推断是合理的。又如对《岩间圣母》背景中的岩石的推断。
其次,对达•芬奇生平的展现,作者没有以一个后来人的眼光一味夸赞,而是将其置于他所处的时代和环境中,以一个同行者的身份和视角评说和呈现达•芬奇的抉择和时代环境带给他的冲击。
关于列奥纳多•达•芬奇生平的严谨记载,可供查阅的文献除了其出生时“祖父在家庭账簿里留下的一则潦草的记录”外,再就只有达•芬奇的工作笔记了。笔记内容多关涉绘画、设计,“历史学家站在后世的角度,才会觉得列奥纳多当时就是欧洲的伟大天才之一。”
这一观察视角的差异,第十九章末尾的一段话,就准确地概括了,“在我们看来,1504年是列奥纳多人生中的一段史诗,但在他自己看来呢?也许,他正是坐在芬奇的门廊下,与叔父弗朗西斯科斜靠在一起,躺在阴影中回想这一年的萧条吧。”史诗与萧条,后世人的评价和当事者的看法,两者之间的差异可谓巨大。
相较于此,迈克•兰克福德摒弃了以后世视角书写前人生平的传记的做法,没有预设达•芬奇天才的观念,而是一个如你我一般的普通人,而对于史料记载的稀少,作者发挥了合理的想象和推理,将其生命中未能见到的细节,加以推断演绎。如达•芬奇绘制的关于战争的机器,作者如是推断道,可能并非他自愿设计的,而是公爵要求的。p94又如达•芬奇绘制的撬开监狱大门的工具,其缘由为他人举报接受了男妓的服务而被囚禁在监狱。p48
因为是基于推测的演绎,作者在书中多次使用了“也许”“可能”等表不确定的词语,而对于自己推测出的而没有证据支撑的结论,作者会在文中坦诚地承认,像达•芬奇是否接受了男妓雅各布•萨尔塔雷洛的服务一事,作者说到,“18-20世纪的大多数传记作家都认为列奥纳多是清白的。如今到了21世纪,我的推测却与前人恰恰相反,但是我并没有证据。”如此直言坦率,可见其严谨,先真相后精彩。但从其推测的合理性而言,作者的演绎无疑是成功的。
第三,对其他达•芬奇传记作家观点的质疑和反驳。
由于其生平记载的稀少,加之其创作作品的盛誉,对其生平经历的书写,后世作家总以天才的眼光看待达•芬奇的一生,更认为他发明了现代世界。“历史学家站在后世的角度,才会觉得列奥纳多当时就是欧洲的伟大天才之一。”为先圣书写传记,总摆脱不了其人生留下来的伟大,在书写其前期经历之时,也会不自觉的彰显其伟大。迈克•兰克福德所做的是以一个同时代旁观者,甚至是一个同行者的身份和视角来讲述达芬奇的经历和抉择。并对其他传记作家过于夸张的描述提出质疑和反驳。p240
就如同生前的颠沛流离一样,死后的达芬奇也没有得到安静,“埋葬列奥纳多的小礼拜堂在法国”p316这是不是也从侧面反映出当时的人们对达•芬奇的态度呢?从其笔记散落各地也可证明达芬奇生前并非如我们印象种那样天才的地位。
未及谈论的本书的出彩之处,还有作者结合法•芬奇生平对其画作要素和精神的专业评价;每章开篇的大事记,为我们提供了彼时的社会和现实环境,都有助于客观地了解达•芬奇的生平和所创画作的内涵。
透过作者严谨的文字,我们看到了达芬奇几乎全部的生平,或者说比较俗的说法,看到了真实的达•芬奇。毋庸置疑,达•芬奇是天才,但他不应仅是那个完成了《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的微笑》的天才达•芬奇,他还是那个没有完成的战马铜塑的达•芬奇,那个费尽心力耗时甚久却仍未完成《战事》的达•芬奇。那个集天赋、缺点于一身的达•芬奇。
《成为达•芬奇》,如何成为达•芬奇?是什么成就了达芬奇,让他从芬奇小镇的青年成为闻名于世的艺术家?想要成为达•芬奇,就必须经历他经历过的一切,还有他不屑于世俗规则和世人评价的态度,以及腰有一个不会强迫他进行改变的社会。
《成为达·芬奇》读后感(五):《成为达•芬奇》:神奇而博学的达芬奇
关于文艺复兴时期的伟大的画家达芬奇,至今也有关于他的新闻,这就是体现了一个大艺术家对人类做出的巨大贡献的体现,也体现他的艺术价值是不会被人遗忘的。这个新闻就是2021年7月9日,《熊的头部》在伦敦佳士得以885.75万英镑,约合8000万元人民币的价格成交。创下达•芬奇素描画新的拍卖纪录。
对于大众而言,了解达芬奇都是知道他是以画画出名的,事实上,他不仅在绘画艺术方面很有成就,此外他在思想是深邃的,学识是渊博的。除了擅长绘画,他还在雕刻、发明、建筑而言成就斐然,他也通晓数学、生物学、物理学、天文学、地质学等学科。可谓是百科全书式的全才级别的博学家。而关于达芬奇的人物传记都是有很多个版面的。而这一次,笔者最近读到的由美国出色的人物传记作家迈克•兰克福德所写的《成为达•芬奇》,就是从客观和更立体有血肉地全面地,更是用科学依据的方法去剖析了这么一位神奇而博学的达芬奇。
这本书是以时间为顺序,并分别以他人生中的大事作为时间段,继而讲述了达•芬奇跌宕起伏的传奇人生。这部书的亮点在于没有先入为主,而是客观地对达芬奇这个人物,不管是人物性格,还是兴趣爱好、学术领域、思想抱负等彰显了一个与众不同的伟大艺术家形象。如作者从人物的成长过程的方式,达芬奇进行“人物塑造”,我们知道他是私生子,自然是不受人过分爱戴的,但多亏他家族是做陶器作坊的,并在叔父等亲人的帮助下,慢慢走向了艺术之路。而关于他的人生第一次并发火花的自然是做陶,此外达芬奇是因为见多,尤其亲近大自然多了,他就意识到每一件东西都有他用途,而且有其秘密,于是就其他的对自然万物的研究之心。这样的童年经历,是贯穿他整个人生的艺术生涯,以及博物生涯的。因为他亲近大自然,他就鼓励人们向大自然学习,到自然界中寻求知识和真理。他认为知识起源于实践,只有从实践出发,通过实践去探索科学的奥秘。
而在第二章,就讲到了15-16岁的达芬奇开始了真正学习艺术的求学阶段。在讲述求学阶段青少年时期,作者通过自己的务实的写作,就拿出引用了瓦萨里的《艺苑名人传》做对比,其中就讲到达芬奇与盾牌的故事,就批判了瓦萨里为了吸引读者而使用夸张的风格叙述了达芬奇的该段经历,而事实上是怎样的呢?他的性格是遵循了导师列奥纳多,以及叔父的教诲,满足于慢工出细活、孤独而专注的艺术态度,如此也练就了他不在乎别人议论的独立人格。
然后来到第三章,达芬奇是16-23岁,就当时背景他是成年的青年小伙子了,对世界充满满腔热血的,于是他迫不及待想在艺术以及各行各业干出一番事业,这的原动力不仅是追求荣誉感,而更是达芬奇的求生所需,因为作为私生子面对各种有形无形的其他,自己的经济独立才是硬道理,更何况他父亲死了他也没有获益,穷家孩子早当家自然就使得达芬奇更加积极面对不如意的人生。当然,作者也当然说明了虽然有天赋的达芬奇的早起作品也是有不好的情况,如在《基督洗礼》之后关于宗教类的画作中的天使画也是没有那么好的。当然,这个时期,他的《天使报喜》就展示了他早期复制黏贴的技巧。
如果说达芬奇的性格以及艺术走向受到什么影响和刺激的话,那就是他在24-25岁之间关于他被囚禁的经历了。作者也从史料的角度说明了1476年的4月初他被捕的经历是最为有考究的历史事实的。那么受到监狱之苦的达芬奇他的性格如何变化的呢。他自己说“越敏感,越受伤”就是他的真实写照了。之后他出狱后,不仅完成了工作任务,完成了大教堂纪念碑,他还对机器的迷恋已经开始消耗他的精力和时间了,他绘制机器、研究机器开始了除了绘画他也走向博学家之路。如他也研究了运河等。
之后达芬奇1482年应聘到米兰后,在贵族宫廷中进行创作和研究活动,1513年起漂泊于罗马和佛罗伦萨等地。可见达芬奇是一个漂泊艺术博学家。在宫廷创作中,《荒野中的圣者罗姆》《三博士朝圣》等就彰显了他后期绘画的重要方向。其中值得一提的是,但达芬奇得知文艺复兴时期佛罗伦萨的实际统治者洛伦佐•德•美第奇准备大礼包,作为艺术家的达芬奇自然也要自我推荐加入阵营,其中他的献礼是一个神奇的自我改良的鲁特琴,这样就写出了达芬奇其是也是热爱音乐的,作为同为热爱音乐的作者而言,自然通过引经据典地说明了达芬奇也是热爱音乐的(如第七章来自佛罗伦萨的音乐家就是有力证据),由此这也就是这本书的与众不同传记的独特的写法之一。这里也说明了达芬奇虽然怪癖,但在大是大非,以及关乎自己前途命运的光节点上,他也做到了情商上线高的一面。
此外此书既然是传纪文学,作者也不忘记带有生动形象的语言去表达达芬奇蜕变的情节,如写到第六章就到“他马上就要像蛇一样退掉那层皮,变得色彩斑斓,光亮照人”这就是文字语言的魅力,为这样的传记写作增色不少,也更为立体地反映了达芬奇的人物变化过程。此外,在第十三章《列奥纳多的分解图》一章中,作者也通过对达芬奇的人物描写就形象刻画了观察他的学徒朱利奥从而测定了自己的分解图的想法,这样生动的文笔自然也是作者的亮点之一。
而到了达芬奇的壮年时期,就介绍了成熟之作祭坛画《岩间圣母》,也介绍了展现全新的一种视觉真实,也是他的有力代表作之一《维特鲁威人》,该画作轮廓优美,肌肉结实。就充分反映了认为“自然中最美的研究对象是人体,人体是大自然的奇妙之作品,画家应以人为绘画对象的核心”这个观点。
之后因为瘟疫的发生,使得他关心了人体,以及公共措施建设,关注民生。于是他关心了米兰的高地下水带来的问题。如为了排除泥沙,他作了疏通亚诺河的施工计划。他设计并亲自主持修建了米兰至帕维亚的运河灌溉工程。由他经手建造的一些水库、水闸、拦水坝便利了农田灌溉,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有些水利设施至今仍在发挥作用。作为工程师的他同样如绘画一样为人类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委实功不可没。
上文提到作者写达芬奇是与瓦萨里的《艺苑名人传》做对比的,其中当然有批判,但也有作者同意瓦萨里的看法的,那就是达芬奇对自己的天赋一直都是懵然不觉的,甚至可能有所误解,不同的是,作者还在书中通过举证说明了这一点,由此看来作者是严谨的学术态度对待这一次的写达芬奇的传记的。
再后来在1502年,达芬奇离开桑蒂西马•阿努佳塔后,就曾在声名狼藉的罗马教皇亚历山大六世之子凯撒•波吉亚手下担任过军事建筑师及工程师,这个时期他也创作了很多有名的绘画作品,如《安吉亚里之战》等,其中也提到了为《蒙娜丽莎》《圣母子与圣安娜、圣约翰》花了不少时间和精力的问题。于此有人会发问达芬奇这样是在蓝费时间吗?作者的答案是否定的,他也那牛顿和达芬奇做对比,说明了他们时间没浪费,而且过着的是充实人生。此外,文中和解释了达芬奇对飞行行业的实践,也肯定了他医学解剖学的贡献。这些都是通过的书中丰富的手稿书影可以见到了,当然还有《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维特鲁威人》等名画作的书影都收入其中,因此此书也是很有艺术收藏价值的。
最后,作者从人性与环境的关系上研究了达芬奇之所以成为达芬奇的原因,正是达芬奇的成长背景和环境,使得达芬奇需要社会作为对立面来点燃他叛逆和创造力,成为文艺复兴三杰之一,也是伟大的博学家。达芬奇是在逆境中去求生,去求他心中的艺术之美,这是十分令人敬佩的。
这本书,迈克•兰克福德通过他优美的笔调,已经深入浅出的对比论调,并从遗忘的历史中打捞关于达芬奇的事迹,就是这样通过另外一种补充的方法,带我们各位全面和立体地了解达芬奇的为人和处世,也一窥这个天才的天赋和才能是令人叹为观止的。达•芬奇的一生是跌宕起伏的,人类为了纪念他才有了达芬奇镇。他是一个执着而热情的博学者,将艺术、科学、技术和想象力融为一体,不知疲倦地发明创造。这是人类的神奇的天之骄子。
本文作者的文集给他/她留言我也要发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