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书记在2021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学典礼上强调,人民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我们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必须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终以百姓心为心。共产党的干部要坚持当“老百姓的官”,把自己也当成老百姓,不要做官当老爷,在这一点上,年轻干部从一开始就要想清楚,而且要终身牢记。近日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发行了《共产党人的百姓观》一书,为深入阐释这一思想做了积极探索。
只有理解好共产党人的百姓观,才能做好“老百姓的官”。官民关系是政党尤其是执政党必须始终面对的一个重大问题。官民关系的实质是政党价值观的一种客观反映,价值观决定了政党及其干部的行为选择。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官民关系始终受到资本、利益的牵制,官与民分属两个完全不同的范畴,存在着事实上的不平等。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当家做主,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党员干部和“老百姓”都属于人民这一范畴,是平等的。但在社会实践中,官与“老百姓”的对应关系体现在受人民委托,“替他们当家作主”,是“老百姓”的公仆,这也正是共产党的先进性所在。
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的试金石。马克思主义坚持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是人民的理论。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不同时期,以自身的实践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取向,除了法律和政策规定范围内的个人利益和工作职权以外,中国共产党人没有任何特权,不谋求任何私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确立为我们党的唯一宗旨。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全党想事情、做工作对不对好不好的基本尺度。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反复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则。为人民、为百姓的幸福而奋斗始终是共产党人的根本立足点。
以世界最大的政党领导世界人口大国,实现发展中国家向现代化国家的跃升,是当前中国共产党面临的巨大挑战。截至2021年6月,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超过9500万,中国人口超过14亿,党员领导干部是名副其实的“关键少数”。从发展中国家向现代化国家迈进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这已被世界历史发展的实践一再证明。而我国作为一个超大人口和规模、区域差别明显、发展不平衡的大国,同时又在进行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的不断探索,这种跃升所面临的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困难和风险不仅复杂严峻,而且前所未有。只有进一步凝聚起亿万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才能不断推动中国现代化航船的破浪前行。党员干部无论是立身处世还是从政干事,首先要解决好“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不断追求“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精神境界。要牢记我们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始终坚守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群众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党的百年历程也有力地证明,当好百姓官,实实在在地体现在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理念和实践之中,从利益准则、政绩评价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的务实举措,再到作为无产阶级政党为人类求解放的崇高理想,中国共产党的干部始终以“以百姓心为心”,把百姓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让人民生活幸福作为“国之大者”,作为为官从政的价值指南,并为实现“让人民过上好日子”的目标而不懈奋斗。
共产党的“官”也是老百姓。中国共产党的“官”员来源于人民,也是人民的一份子。党员干部在履职期间,被人民授权行使职责,但不履行职责时,又归于“老百姓”。“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饭,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以浅显的语言揭示了官民关系,如今共产党人的思想境界应该高得多。
《共产党人的百姓观》由中央党校的青年才俊在吸收理论界同行探索和积累的相关资料、数据以及部分观点的基础上,编著而成。全书依托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来的执政理念和辉煌业绩,从共产党人的利益准则、政绩评价、政治角色、经济愿景、文化职责、社会担当、生态追求、世界责任八个方面详细论述了广大党员干部履职尽责的根本出发点和为官从政的准则、评价标准。期望对党员干部提供一个继续深入思考“怎样才是好干部”“怎样成为好干部”的基础读本。
本文作者的文集给他/她留言我也要发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