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非此刻,更待何时》是一本由刘思伽著作,东方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8,页数:27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若非此刻,更待何时》读后感(一):怎样的人生才是值得一过的人生呢?
书里说“当我们把时间、金钱、精力投入到这个世界,而最终竟然不能带走或者拥有任何东西,我们应该如何坦然离开?”
“ 所有人在哀悼逝者时都仿佛认为自己是永生的,正是这种幻觉让我们浪费了自己的时间而不以为意。“
” 牺牲自己的人生去填补别人的期待,这种想法是非常疯狂的。真正的幸福从来无须靠牺牲别人的幸福得来。 “
作者真是一位人间清醒呀。对于人生来说,终点并不重要,过程才应该被珍惜。
《若非此刻,更待何时》读后感(二):非常非常推荐的一本书。
看到这本书真的是想给每条句子都划上线。本来想看完就送人,或是放到书架上,但实际上这本书成了我书桌上的常客。有事儿没事儿翻一翻,特别治愈。能想通很多道理,文中说“如果正在经历的每一天都不让人感到乐趣,你到底是在高效地生活还是高效地戕害生活呢?”就好像,我们小时候梦想着长大,长大了想着快点结婚,生孩子,买车,买房,我们的一生好像就在为未来活着,总想着有长大了就好了,买房了就好了,结婚了就好了,实际上哪一天都不痛快。何必呢?最可怕的是等我们认识到这一点时,时间已经不给我们太多机会了。所以我觉得,读这本书要趁早。早点给自己的心卸下枷锁,早点找到令自己心安且乐的生活。类似令人深思的句子和故事还有很多,思想深度是足够了,五星推荐。
《若非此刻,更待何时》读后感(三):《若非此刻,更待何时》:让所有弱小的生命,都在此刻盛放
“活在此刻”这个概念并不新鲜,但是有多少人在真正思考和面对它呢?作者在一个案例中写下这句话:“她的不快乐源于从来没有真正地活在此刻”,读到它的那一刻,我闭上眼睛,内心在无声地流泪。我们,何曾善待过自己?
谁不向往鲜活地生活,享受自然万物的福泽。可我们总是被动地甚至主动地,在不停地奔波中放逐了自我,放逐了灵魂,生生把自己变成了陌生人。读《若非此刻,更待何时》这本书让我不禁思考自己的初心。问天问地不如问问宿命,问宿命不如多多叩问自己。
生活不会彩排,人生没有剧本
很多人,终其一生,就在追逐虚假的自己,并因此一直在路上。我们总是制定一些计划,然后又让这些计划烂尾。最后白白浪费了时间、精力,把自己搞得疲惫不堪,还一无所获。在生命的进程中,一步步把自己变成了陌生人。读《若非此刻,更待何时》的时候,我一直在找自己的初心,找自己的内心感受,我到底想要什么样的生活,想要呈现什么样的生命,盛放怎样的自己。我觉得有许多的无形枷锁,一些画地为牢,或者一些内心羁绊,让我们眼前暗淡无光,在极不健康的状态下勉强支撑、被动延续着自己的未来。
对生命毫不珍惜的人才会把自己当成工具使用,并且浑然不觉。当了这么多年的工具人,有一种幡然醒悟的感觉。
认为达成某个目标之后才可以开始享受生活的人,往往因为过于紧张和郑重其事,让每天的生活失去了基本乐趣。而如果正在经历的每一天都不让人感到乐趣,你到底是在高效的生活,还是在高效的戕害生活呢?对俯首皆拾的美好视而不见,还有什么是比这更大的浪费呢?——这是作者的一段话,我记录一下来,还要再认真反思及调整自己。这段话的意义,有时候想起来有一些些的残酷,但是真的令人开始清醒起来。我,每天,到底在干什么?其实作者一开始举了很多例子,她能发现那位被冲撞的女士发现盲人后的表情变化,然后帮助盲人指路并有点担心的眺望及再次跟上去的帮助,但是她身边的人没有发现;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只有那些不紧张,心灵开放并且认真感受生活的人,才有这样的眼睛。我有时候想,我有没有在认真地感受自己的生活呢?
其实写得这里有我一件遗憾事。有一天我在街上看到了暖心的幕,十字路口等红灯的时候,看到对面斑马线上,年轻的小交警正在牵一对老人过马路,我当时准备拿起手机拍下这一幕,这时候我的红灯转绿,我为了过马路而放弃了拍摄。当我过到路对面的时候,听到年轻帅气的交警还轻声地给两位老人指路,叮嘱他们注意安全,小心一些。那个时候我更加后悔了,如果我用视频记录下这暖心一幕,还可以发发抖音和朋友圈,传递社会正能量。原本好事一桩,我却没有把握住。我真的是为了赶时间 吗?还是我自己的内心太过焦虑呢?这足以证明,我个人是有问题的,浮躁而忽视许多的美好事物,变成十足的没有体验感的工具人。
思想传递
若非此时,更待何时。所有人在哀悼逝者时都仿佛认为自己是永生的,正是这种幻觉让我们浪费了自己的时间而不以为意。“那个当年在家宴上对着我们畅想30年后养老生活的男生,三年前就不在了”……催人奋进的算法里有个巨大的BUG,无人知道自己的生命有多长,疲于奔命的过程中,这样的生命感受,真的是最正确的选择吗?你来到这个人间,是为了做一个工具人,还是为了享受生命的完美盛放?
我也抽时间去读了那篇刷屏文章《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我看到许许多多外卖骑手为了赶时间在路上受伤的新闻事件,生活中也比比皆是的外卖骑手,为了赚钱养家,他们把自己的使命调节为“卖命向前冲”,他们的眼里没有光,变成了十足的社会工具。这到底是这社会的进步,还是生命的失败?在数字经济时代,算法究竟应该是一个怎样的存在?
结语:
活在当下不应该是一句空洞的口号。对明天抱有期待,对当下认真对待,感受生命无处不在的美好,放下奔波劳苦的工具人宿命,看一眼,再看一眼,自己徒留的背影,让自己的生命在美好的天空下盛放吧。就算有辛苦的工作,有赶不完的计划,有无穷的压力和逼迫,也仍然要适时地放下自己,享受一下此刻的快乐。不然,生命的意义何在呢?感谢《若非此刻,更待何时》这本书,它让我思考了很多很多,未来仍然会提供我一些正能量,我不打算放下它,会经常地翻几页,然后看看窗外的蓝天。
《若非此刻,更待何时》读后感(四):别卷了!你应该多看看傍晚6点的落日,而不是凌晨4点的城市
真正会生活的人,我想一定是那些认清生活真相,依然保持热爱,活出真我的人。
怀着一颗热爱生活素朴之心的汪曾祺老先生说:我们有过各种创伤,但我们今天应该快活。
梭罗在《瓦尔登湖》里说:生命并没有价值,除非你选择并赋予它价值。没有哪个地方有幸福,除非你为自己带来幸福。
毛姆在《月亮与六便士》中写道:大多数人所成为的,并非是他们想成为的人,而是不得不成为的人。
此刻,如果来一场跨时空的蒙太奇,镜头快进到21世纪今天的喧嚣城市,扑入眼帘的必定是车流如水的道路,高楼林立的迷宫,行色匆匆的人群。
地铁上电梯里是无限靠近的躯体,却又是戴着耳机刷着手机,无限疏离隔绝的灵魂。
夜幕降临,热闹的不再是温馨的万家灯火,而是彻夜通明的写字楼,书写着“我卷故我在”的生存法则。
每一个人都生存在某种算法里,为了满足生活的需要——而非达至生活的平衡——很多人都像外卖骑手一样疯狂。
这个时候,有个人在这灰色的布景中生动地跳了出来,大声告诉我们,这催人奋进的算法里有个巨大的BUG,竟然瞒天过海,无人发现——
这个为我们揭穿生命真相的人,就是今天要分享给大家的这本书的作者——刘思伽。
而这本书有着舍我其谁的霸道名字《若非此刻,更待何时》,以及赏心悦目的盛世美颜封面。
作者刘思伽是北京电台的著名主持人。
说到电台主持人,总让我回想起大学时杭城特别有名的一位强势男主播。他的风格就是严厉训斥打进热线的诉衷肠的听众。
也许在很多人的固有印象中,深夜情感类电台里流淌出的,必须是温柔深情的女主播声音。然而这个义正严词、咄咄逼人的男主播却因他特别的风格而出名了。
或许那些夜不能寐心有千千结的孤独灵魂,正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声音叫醒他们混沌的意识,帮他们看清现实,认清活在当下,珍惜拥有的一切,才是真正重要的事情吧。
而作为电台主播,收到的每一位听众来信,透过电波听到的每一段故事,也让他们对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有了更全面更直观也更深刻的体悟。
所以,刘思伽的文字里也总是透露出一种冷峻的睿智。
她认为人生或许是一场游戏,然而它生动真实深刻动人,需要全身心投入,不断在万物中发现自我。
遵从内心的渴望,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才不会浪费宝贵的人生,也才能体验充分的自由。很多时候,困住自己的不是生活,而是在执念中无法超脱出来的自身。
这正是刘思伽在这本书里要向我们传递的人生思考。看她的文字,是一种心灵上的享受,因为她自己就是一个注重感官体验的人。
感官发达的人总是能发现大自然和生活中那些细微处的美好,而这些却恰恰是深陷系统和算法中的人们永远无法看到的生命火花。
-01-无用之用,方为大用
这样的文字,在书中大片地铺陈,信手拈来。只有热爱大自然,对生活饱含热情的人,才能对一朵花、一片叶子、天边的云、水中的波光,有如此细致入微地观察和感动。 苏东坡说:“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
现代社会,歌颂的是马不停蹄的奋斗者,而闲者往往是被贬损和鄙视的。是啊,江山如此多娇,可是有什么用呢?它能帮我还上房贷吗?能帮我赚回被股市吞掉的本金吗?能帮我打开职场的僵局吗?能让孩子在升学考试里占尽先机吗?好像都不能。
虽然并不能改变物质层面的现状,但善于发现生活之美的人,却总是比耗在齿轮上内卷不怠的人,更多出一份乐观和豁达。
想起先生的一群挚友,总是隔三差五地穿行于山间小溪,或是呼朋唤友郊游小聚。没能参加的伙伴总是笑称他们太闲,而他们却笑着说,你们太傻。 他们当中,有开着好几家公司的老板,有手握好几宗案子的律师,也有普普通通的上班族和做着小生意糊口的人。出游不用住五星级酒店和网红民宿,吃饭可以直接溪边垒灶煮面,欢声笑语可以响彻山谷。 忙,可以无限忙;而闲,只用你跳下永动的齿轮。
-02-包容别人不等于委屈自己
人和人的相处中,经常上演此消彼长的内心戏码。特别是在隔阂与竞争愈演愈烈的现代生活中,很多人总是会将包容他人与委屈自己画上等号。
如果你今天穿了一件喜欢的衣服,却因为被人嫌弃和否定,而因此改变了自己的穿衣风格。那么到底是别人的话伤害了你,还是你允许他们的话伤害到你?
看到这一部分的那个周末下午,在孩子身上刚好发生了一件事。
打完乒乓球回到家的孩子,把球拍套忘在了球场。爸爸让他去拿回来,孩子却在此刻突然委屈地哭出声来,说刚刚和自己一起打球的几个孩子很不友好,经常语出挑衅,伤害了他的自尊心,所以他不想再下去面对他们,哪怕只是去拿回自己的东西。
爸爸感到无法理解。如果你认为他们伤害了你,你可以选择离开不和他们继续玩耍;或者忍受不了,可以用男人的方式选择反击。可为什么一起打了一个下午的球,然后回到家里开始控诉这一切? 父与子的对话充满生硬的火药味,作为母亲,我选择在孩子独处冷静的时候,抱抱他,告诉他,我们无法控制别人的言行,但是我们可以选择如何保护自己不受伤害。
这样的事情,不只是孩子的问题,很多大人往往也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这个时代,总不乏意见领袖和人生导师之类的角色,他们标榜所谓的成功法则和价值课程,告诉你跟着学就是选对了天梯,反之就和成功南辕北辙。
拿自己来说吧,当我选择写自媒体的时候,看到铺天盖地的是如何变现和商业模式的观点;当我做读书分享的时候,总有人告诉你,现在没人看书,你在自嗨。
害怕被时代甩下的人无暇思考,于是轻易就会中了头脑的诡计。
当我们把自己置身于评价系统中,就会不断按照别人的评价修改自己的欲望,心甘情愿按照模式去努力。
而事实却是,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我们一再远离自己,初心变得模糊不清,而焦虑却如影随形。
是时候面对真实的自我。好好审视自己,看你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在哪里,同时注意倾听,像倾听别人那样倾听自己,培养洞察力,弄清楚自己的意图,再把感受和意愿整合在一起,投入地生活。
这样会不会更好?
-03-找到自己的幸福配方
和一位初为人母的朋友聊天,多半十句九句离不开孩子。三个月了,头感觉还抬得很不稳,好像别的孩子两个月就抬得很厉害了!
我笑着说,可怜的娃,还不会说话就已经开始卷了吗?
如今,人们常常把攀比误以为优良传统,并且给它起了个雅致的名字——竞争。
作者在书中说,龟兔赛跑被写成励志故事实为荒诞。难道赢了比赛之后,乌龟就比兔子跑得快了?奔跑是兔子的生计,而乌龟在生态平衡中适用另外的法则,为何要相提并论?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命旅程要走,如果总是望着别人的成功而焦虑叹息,怕是一辈子都过得不开心吧。
尊重自己,尊重身体,尊重规律,一步一步来,你的生命之花总会绽放。
有时候,我们可以停下来,问问自己,终其一生,你想要得到的是成功?还是幸福?这两者并不能画上等号。 幸福与否,本身就是一种相对感觉。而攀比,注定带来不幸福感。以前的人在现实的攀比中失去快乐,而如今我们在朋友圈的比较中失去幸福。
我们应该去主动寻找能够带给我们同样美好感受的东西,那些能够唤起我们生命热情的东西。
比如,有朋友一如既往地分享美食,分享自己动手的一日三餐,并吸引了一圈志同道合的“吃友”,多么美好?
比如,我将自己阅读的每一本好书,用渗透了自己感悟的视频,分享给广大网友,也在吸引着那些有着同样爱好的小伙伴,并与之产生出思想交流的火花,我觉得,就很幸福。
保有恰如其分的自尊,回归真实的自我内心,时间总会带来不可思议的变化。
最后,送给大家一句梭罗的话:从今以后,别过你应该过的人生,过你想过的人生吧。
本文作者的文集给他/她留言我也要发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