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好朋友在微信上帮我,想谈谈我最近的婚姻。她的情况既复杂又简单。
简单是因为夫妻之间的隔阂只剩下了。“你和三笑分手了吗?”
复杂的是,夫妻五年来一直在反复纠结这个问题。冲动离婚后,我再婚了,然后离婚了。最后,这两个地方现在分开了。
虽然他们在工作日分开,但每天都会有电话。孩子怎么样了?家庭怎么样?等等。节日一到,朋友们就飞到老公的城市聚一聚,觉得生活也很幸福。
这一天,我的朋友飞到了她丈夫的城市,当他们在一起的时候,她丈夫接了三太太的电话。
朋友突然兴奋地问他:你和她分手了吗?"
丈夫回答说:“坏了。”
朋友问:“你怎么还在打电话?”
丈夫回答说:“偶尔打个电话就行了。”
我的朋友突然大哭起来,并立即与她的丈夫分开。
朋友崩溃了,冲我尖叫:“五年过去了,我觉得自己一点尊严都没有。为什么他解释不清楚,是不是坏了?为什么我不能查他的电话记录?为什么我看不到他的现金支付流?”
听着她痛苦的声音,我看到了一个严重缺乏安全感的人,手里试图挽回一些东西,渴望信任,却从不信任别人,却总是伤害别人。
在我文章的评论区,有网友曾经说过:“对出轨的人的原谅,是因为你们心理学家不断为他们开脱。”
我能理解这位网友写这篇评论的心态。背叛自己的人不值得原谅。其实从咨询师的角度来说,如果你觉得这样会平复自己的心情,让自己感觉更舒服,那为什么还要要求自己原谅他呢?
为什么不能讨厌?
我的朋友不讨厌她的丈夫。她各方面都很优秀。她是一个独立的女人,有很强的经济能力和很好的原生父母。然而,她内心的安全感非常匮乏,她甚至不知道为什么。正是因为缺乏安全感,她无法摆脱丈夫的欺骗。
即使她的丈夫不断向他保证他已经和三笑分手,一旦出现可疑迹象,她积累的所有安全感都将被带走。
缺乏安全感的人,害怕受伤,却总是伤害别人;
有些新爸爸,等孩子来了,发现自己的地位变了,孩子成了第三者,和老婆在一起的安全感被破坏了。面对养育孩子的棘手、焦虑和责任,我本能地想逃跑。他们想逃离回到他们的舒适区,他们对他们的妻子感到厌倦,他们的妻子在抚养孩子的过程中变得焦虑。争吵和失望充斥着两个人的世界,他们都在想着对方。他们能坚持下去吗?
这时,如果另一个人走进他的生活,让他再次感受到和妻子在一起的舒适,他就开始错过舒适区,逃入其中。
而他也是腹背受敌,忍受着道德的谴责,在这个舒适区里自得其乐。
我害怕受伤,但我总是伤害他。
出轨的妻子也是如此。此时此刻,他迫切需要丈夫的关心和理解,想从丈夫那里获得安全感,于是在焦虑和弱者的思考中,不断以自己的方式向丈夫索取情感价值。一旦丈夫不满意,就变成了灾难性的思维方式:不够爱我,变了,不再忠诚,等等。
夫妻之间,一段坏的关系都是两者共谋的结果。
缺乏安全感的人,渴望信任,却从不信任何人;
就像我朋友的婚外情一样,她太渴望信任丈夫,希望他能对自己绝对忠诚。她问:为什么一个男人可以同时爱两个女人?这个问题很复杂,每个人都不一样,有不同的解释。
我们把一个人的心比作房子。房子里同时放摇滚乐和民乐,是噪音,但如果同时挂两幅画,也没问题。有两段音乐的房子是女的,有图片的房子是男的。
这个世界不是走黑的规则,而是多变曲折的。
人制造天,地制造天,天制造道,道制造自然——老子,《道德经》
这里的“法”是指学习和模仿,老子主张顺应自然规律,学习自然规律。
而自然规律是,我们是更了解对方还是只是爱着“理想伴侣”?
朋友对丈夫的爱是一种依恋。从丈夫的身份中,她看到了自己想要成为的另一个自己。她认为自己是一个严谨的、只会赚钱的无聊机器,而丈夫是一个不会赚钱,却特别能生活的人。
这看似是互补的性格,实则隐藏着危机。因为朋友感受到的安慰是一种索取和爱,但丈夫可能会因为不满意而觉得无趣。
有点像古语说的富家女嫁穷小子。生活一定要幸福吗?真的能抵御现实的冲击吗?如何填补价值取向的差异?
我朋友的委屈和愤怒来自于她认为自己付出了一切,把自己完全给了对方,她期待同样的反馈。但有时候太多的爱不一定是别人所期待的。就像沙子一样,越积越紧,流动越快。
缺乏安全感的人,牢牢地把一
些东西攢在手里,唯恐失去,却与和人生最宝贵的东西失之交臂;缺乏安全感的人,越想要安全,越不得安全,内心深处无法跟任何人建立亲密关系……
朋友愤怒的离开丈夫之后,躲进了宾馆,拉上窗帘,独自一个在房间里伤心。这是她疗伤的方式,不管丈夫再怎么解释,再来电话说陪她在这个城市多逛逛,都拒绝了。因为丧失的焦虑体会到获得的安全感再次失去的痛苦,既然让我如此难受,我宁愿不要了,以免自己不再受伤。
我告诉她,你在用别人的错惩罚自己,因为别人的错,你失去了欣赏这个世界的美,因为别人的错你错过了去欣赏明媚阳光的时间,因为别人的错,或许你还错过了更适合你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