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婚姻中经常出现这样的词语“第三者”,第三者的出现通常来说,对于一个家庭的打击是致命的。但你有没有想过,第三者的出现不一定是一个坏的现象。因为这里的第三者指的并不是婚姻的入侵者。
尽管无数的歌曲、小说和电影中的爱情都是两个人的,但从物理学和几何学上来讲,两个人组成的关系只是一条线,脆弱、不平衡。相反,一个三角关系才容易是平衡的、稳定的。所以,最好有孩子这个“爱的结晶”,否则夫妻关系便不是平衡的。但如果妈妈和孩子的关系太过于紧密,那么这个三角关系就失衡了,爸爸就会渴望建立新的关系。
这个新的关系,对于有些人来说是建立另外一段感情,但正如我们前文所说,三角关系中的一角不必非得是人。也可以是事业或其他事物。譬如,李银河和王小波夫妻俩,一个是饱受争议的性学家社会学家,一个是著名的作家。他们俩并没有孩子,但他们共同做同性恋的调查研究,也一起写书,那便是他们的“第三者”。
男人们很容易有的“第三者”是事业或爱好,女人通常有的“第三者”是孩子,这样每个人都处于三角关系中,家庭因而变得比较稳定。由此可见,在一段感情中,不要期望把全部注意力放到一个人身上,也不要期望别人的注意力全部放到你的身上。这种状况一定只是暂时的。它非常不稳固。
入侵婚姻的这种第三者,通常也可以分为两种:被动的第三者和主动的第三者。对于主动的第三者来说,常常是一种渴望,一种瘾。有意写主动的第三者,在对方为了他想要于自己的伴侣选择离婚的时候,他们却选择落荒而逃,不愿意步入婚姻。转身却又成为了另一段婚姻的第三者。对于主动第三者来说,打败恋人的恋人,这种快乐远远大过于获得一个人的爱。
前文我们说到,每个人一出生的时候,就是处于一个三角关系中。每个孩子第一个爱上的必然是妈妈,但孩子到了3~5岁的时候,对异性父母的爱达到了一个高潮。这一阶段在心理学上被成为俄狄浦斯期。这个时期容易出现的是妈妈爱儿子胜过爱丈夫和爸爸爱女儿胜过爱妻子。在这种家庭长大的男孩以后会有强烈的恋母情结,女孩则容易有强烈的恋父情结。但如果孩子是俄狄浦斯期三角关系的失败者,那么这个孩子很容易出现第三者情结。
原来,第三者情结只是想弥补童年的亏欠。童年的经历对于我们很多人来说,太多事情都已经被遗忘了,但其实很多事情都已经不知不觉的成为了生命中的伤痛。虽然我们的身体在成年后已经趋于成熟,但是我们的内心里却不自觉地居住着一个不愿长大的小孩。生活的忙碌让我们忘记 了这个小孩的存在,但是内心的渴求却又无时无地的指引着我们的一举一动。
因为,有些心灵深处的渴望,只是被风霜暂时掩埋,而并非已经完全无影无踪。我们要找个机会,蹲下身来,和内心的小孩好好进行一场对话,了解自己的内心需求,进行有效的引导和化解。而不是成为人生之路的障碍和坎坷。
我们在童年所受过的苦, 在心理学上来说,一般至少要重复一次。童年的我们弱小,无处可逃。在成年后,我们通常都想着,这一次,我要做主,要修正童年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