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突然接到我干妈电话,她说不小心把自己反锁在门外了让我赶紧回去给她送钥匙。
当时小宝还在睡觉,心里不免嘀咕了一下:找个开锁的师傅不就好了?但还是急急忙忙的赶过去了。
刚打开门,一阵寒气扑来,家里冷冷清清,完全不像有人住的样子。
没有一点烟火气。
其实我很想立马离开,但还是忍不住坐了一会,我问:干爸没回来吗?
干妈说:你爸在外做工程,十天半月才回来一次。突然她又不好意思的看了我看我说:我知道你忙,但还是选择麻烦你跑一趟,是想让你回来坐坐,陪我说说话。
我这人最听不得这种掏心窝子的话了,听干妈这么说,喉咙突然有点哽咽。
干爸干妈有个女儿,在大城市工作生活,过年过节偶尔回来几次。
干爸在外面做工程,十天半月不见人影,家里常年都是干妈一个人。
看着这冷清的家,再看看略显憔悴的干妈,心情真的是五味杂陈。
其实这样的家庭实在太多了,无论是在一、二线城市,还是三、四线城市,无论是结婚两三年的夫妻,还是中年夫妻,聚少离多实在是常态。
甚至热恋中的小情侣各在天涯一方也比比皆是。
没有孩子的时候,夫妻两共同在外打拼,虽说辛苦,至少整天都是相依相伴的,日子平淡却也充实。
可是有了孩子,如果家里没有老人带,一方必须在家里带孩子,另一方挣钱养家,而往往负责在家带孩子的都是母亲。
很多女人生完孩子后,要么专职带孩子,要么请保姆,家庭开支立马呈指数型上升,这时男人一般都会选择外出工作,毕竟去一、二线大城市,工作机会多点,工资也相对高点。
而年过半百的中年夫妻,儿女要么外出上学,要么成家立业,夫妻两相伴甚至只有母亲一人在家独守都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了。
我有个同事,两个孩子,公婆和爸妈都不带,只靠他们夫妻俩。
她和丈夫白天上班,儿子上幼儿园需要人接送,小女儿刚学会走路也得有人照顾,于是请了两个保姆,很快家庭经济状况出现了入不敷出的局面。
他们最终商量,丈夫去大城市换份工作,工资是原来的两倍。同事说现在很多家庭过的都是守寡式婚姻,丧偶式育儿,没办法,被生活所逼。
我的一个朋友玲玲,不久前也陷入这种窘境,因为远嫁,父母不在身边,公公在外开店,偶尔回来一次,大部分时间都是婆婆替她照顾孩子,老公也在孩子两岁的时候去了大城市工作,半个月回来一次。
玲玲说,虽然他们每天视频,聊天,但是时间久了,总感觉缺少点什么,于是偶尔会莫名奇妙地发脾气,一到夜里,看着身边熟睡的孩子,整个房间空空荡荡,不仅悲从中来。
“但是理智上来的时候想一想,这是自己的选择,怪不得别人,夜深人静,最容易伤春悲秋了”,朋友说着,苦笑了一下,露出两颗可爱的虎牙,表情坚毅而美丽。
玲玲之所以同意她老公出去工作,不仅是因为他们有孩子的缘故,更重要的是他老公在他工作的领域非常有天赋且有能力,只有给他提供更大更广阔的平台,才有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
“我不想用孩子束缚 他,无论将来会发生什么,我都不会后悔”。她眼神坚定地看着我说:“我相信他,也相信我自己,更相信未来只会更好,因为我自己也在不断提升自己,跟上他的脚步”。
没错,两个人在一起,进步快的那个人,总会甩掉原地踏步的人,因为人的本能,都是希望能够更多的探寻生命生活的外延和内涵。
所以如果对方变的更好,我们也要紧跟ta的步伐,让自己变的更加优秀,只有自己有底气,不掉队,才不会患得患失。
玲玲是事业型女性,知道自己目前不能在工作上小有所成,但是她会尊重丈夫的选择,支持丈夫的事业。所以,她做出这样的隐忍我也是理解的。
我知道朋友内心肯定是渴望丈夫能够待在身边的,谁都不喜欢聚少离多,但是往往被现实所迫,亦或被理想所驱动,不得不踏出这一步。
上次和我一个表姐聊到此事,她特别惊讶地说:你们怎么都能接受老公长时间外出工作?
我接受不了,之前我们家小刘,要被公司外派,有更好的发展机会,但是我就是不同意。
我宁愿他工资低点,也希望我们夫妻两能够在一起。我对金钱看的没那么重,只要够用就行,如果说以更高的工资换取我们夫妻两的分离,我是绝对不允许的,一家人在一起才是最重要的。
听她这么说,感觉也很有道理,但是每个家庭的情况不一样,所以不管做出什么选择无分对错。
我们每个人要认清现实,认清自身的生活状况,再去选择走哪条路,怎么走。
生活很不易,太多家庭聚少离多已是现实生活的常态。
而女人更为不易,为家庭牺牲太多,她们与孤独相处,与寂寞为伴,这种独守“空房”,等待着孩子、丈夫归来的焦灼与期盼,已便是尝尽人间滋味。
在外上学、工作的儿女常回家看看,多给父母打个电话,唠唠嗑。跟他们说一句:我想你了。
不要吝惜你对爸妈爱的表达。不能常年陪伴在父母身边不可怕,可怕的是,人不在身边,心也不在身边。
在外工作的丈夫,多跟家里的妻子聊聊天,哪怕只有一句简单的问候,也能够让疲惫的妻子心情明朗许久。
愿时光慢一点,陪伴多一点。愿聚少离多的家庭,在不久的将来都能走向幸福安康,团团圆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