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上图:
读过《周易》的人都知道,《周易》有所谓的先天八卦图和后天八卦图,这两幅图究竟代表什么,二者又有什么区别,今天我们来说说:
一、作者不同
从名称上看,先天八卦图为伏羲所作,后天八卦图为文王所作。实则不然,二者都是后人托伏羲、文王二人之名以命之。伏羲先天八卦图是宋朝邵雍所画,而后天八卦图则是后人据孔子《易传》所描述,将其归为孔子所画。
二、名称及内涵不同
两幅图名称最大的不同则是“先天”与“后天”之别,所谓“先天”指的是从天地造化纯自然的角度来演义八卦及六十四卦,“后天”则是“入用”之卦图,即将八卦与人的日用相结合后所列的八卦图。一言以蔽之,先天八卦图是从宇宙造化产生八卦及六十四卦的角度所列,后天八卦则是从人事日用角度所列。
三、八卦所列位置不同
两幅图中最大的区别是八经卦所处方位。先天八卦图方位可以用“乾兑离震,巽坎艮坤”来表示,即从乾卦到震卦是逆时针,从巽卦到坎卦则是顺时针方向。依次是乾南坤北,离东坎西,兑东南,巽西南,震东北,艮西北。即所谓“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对,八卦相错。”后天八卦图方位则是“离南,坎北,震东,坎西,坤,西南,乾,西北,巽,东南,艮,东北。”即所谓“帝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致役乎坤,说言乎兑,战乎乾,劳乎坎,成言乎艮”。也就是从万物生长及日用的角度来解释顺序。
四、作用及意义不同。
先天八卦图。前文论及,先天八卦图是从宇宙造化的角度来解释八卦何以产生六十四卦。也就是我们经常所熟知的“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重而为六十四卦。”这其中演义的逻辑及顺序是什么呢?首先说太极,太极是产生万物之本源,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于是就产生了阴阳两仪,即八经卦的第一笔,阳用阳爻,即“—”,阴用因阴爻,即“- -”。后阴阳又分为太阴、少阴、太阳、少阳,于是分别产生了“太阴少阴太阳少阳”四象,加上代表两仪的第一笔,就有了八经卦卦画的前两笔。四象中的每一象又可以产生生两象,为此四象之后就会产生卦的第三笔,加上前面代表“两仪”“四象”的前两笔,于是三笔就产生了八经卦,即“乾兑离震、巽坎艮坤”八经卦。按照这样二进制的顺序,至第六笔时就会产生六十四卦。下图比较直观。
然后将此图以中线为轴,卷起来就成了下面的六十四卦方位图。
至此,“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重而为六十四卦”就产生了。而且从上面的图来看,外圆内方,还符合“天圆地方”的原则,天转地不转,圆动方静。
后天八卦图。上文已述,它代表的是后天入用之图,即按照文王意思所造之图。例如震代表东方,代表一年当中的春分,代表早上的六点,即所谓的卯时,代表五行当中的木,代表天干当中的甲乙,代表地支中的卯,代表人体的足。离代表南方,代表一年当中的夏至,代表上午的十二点午时,代表五行中的火,代表天干中的丙丁,代表地支中的午,代表人体的眼睛。兑代表西方,代表一年当中的秋分,代表下午六点酉时,代表天干当中的庚辛,代表五行当中的金,代表人体的口。坎代表西方,代表冬至,代表晚上十二点,子时。其余四卦可以类推。下图比较直观。需要强调两点,一是从应用八卦的角度而言,后天八卦图属于主流,应用较为广泛。二是在理解《周易》文本时,要以后天八卦图为准。例如坤卦“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很明显,西南方是坤卦所处之位,东北方是乾卦所处之位,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则需按照此图来理解。
朋友们:你们理解了吗?如有疑问,欢迎留言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