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千年光阴,包拯的美名从未消逝。作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清官名臣,包拯备受世人敬仰。包拯最为人津津乐道之处莫过于他的铁面无私和为民请命的高尚情怀。除此以外,包拯的孝顺在历史上也是出了名的。然而即便是像包拯这样至孝至公之人,也有生活上的不如意。包拯先后娶过两位妻子,但最终为他传宗接代的却是一个陪嫁丫头。
包拯死后谥号为“肃孝”,“肃”、“孝”二字用的很贴切,包拯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一个方面就是至孝。宋仁宗天圣五年,包拯金榜题名高中进士,不久后被朝廷派往江西建昌县担任县令。此时,包拯的父亲包令仪已年近七旬,其母张氏也已年过花甲。这样的年纪在古代已经算是年迈了,包拯在外当官放心不下家中父母,请求在老家合肥附近任职。朝廷改任包拯为安徽和州的监税官,但其父母仍不愿包拯离去,包拯便辞官归家专心赡养年迈的父母。包拯辞官几年后,父母相继离世,守孝三年期间包拯直接在父母坟墓旁盖了一间草庐,常伴父母左右。直到三年期限已满,包拯仍不愿离去,后经乡友多次劝勉,包拯才于景祐四年再次踏入仕途。包拯至孝可见一斑。
包拯的“肃”则更是家喻户晓。包拯为官严肃,对贪官污吏毫不手软。包拯的仕途从知县起步,一路做到枢密院副使,为官二十五载,弹劾过的大小官吏乃至皇亲国戚不在少数。包拯正是以这份为国为民的刚正和清廉在历史上留下“青天”美誉。
虽然包拯的美誉名垂青史,但是他的人生也有很不如意的地方。根据出土的《包拯墓志铭》内容,包拯生前先后娶过两位妻子:李氏和董氏。李氏是包拯的第一位妻子,与包拯成婚后不久便离世,未曾为包拯生下儿女,关于李氏的资料不多。李氏去世时,包拯还很年轻,为了传宗接代,包拯又娶了继室董氏。董氏出身官宦人家,知书达理而又善解人意,比较体贴包拯。董氏为包拯生下一子包繶和两个女儿。包繶后娶宰相吕蒙正的外孙女崔氏为妻,两人育有一子,名为包文辅。这原本是一门很理想的婚事,然而好景不长,包繶在二十岁时便英年早逝。数年后,年幼的包文辅也不幸夭折。接连失去长子和长孙,年近六旬的包拯来说,是非常沉重的打击。
古人以无后为大不孝,而包拯又是至孝之人,传宗接代成为包拯此时最需要考虑的事。史料记载,包繶去世后,包拯还生过一个儿子,名叫包诞。包诞生于滕妾孙氏家里,从这可知包拯在失去长子包繶后,滕妾孙氏承当起包家传宗接代的使命。所谓的滕妾是指陪嫁的丫头,从这可以推断出这位滕妾孙氏应当就是董氏嫁给包拯时的陪嫁丫头。包诞出身时,包拯年已五十八岁,这位一生为国为民的老人总算后继有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