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读特
12个主题花园
超230个簕杜鹃品种
约200盆盆景
120组市民和爱好者的高水平簕杜鹃作品
逾20万株特色花卉
20万平方米总布展面积
……
11月28日,2020深圳簕杜鹃花展将在莲花山公园惊艳揭幕,并持续至12月18日,莲花山公园进入花团锦簇的好时节。
正当北国降温飘雪之时,南国深圳繁花似锦、绿意盎然、风和日丽,迎来最美的赏花季节,秋季赏花自然不能错过一年一度的莲花山公园簕杜鹃花展。自1999年深圳举办首届簕杜鹃花展,今年已是第22届,是市民翘首以盼的城中花事。
11月27日,记者走进莲花山公园提前探营看到,整座公园洋溢着欢乐的气息,椰风林景区等大草坪上已经变成簕杜鹃花海,五彩斑斓的簕杜鹃开得旺盛,把公园装扮得美不胜收。特别是一个个主题花园以簕杜鹃为主题花卉,风格各异,设计别致,彰显出深圳园艺的高水平,让人流连忘返。
深圳市公园管理中心副主任梁治宇介绍,本届花展以“钟灵毓秀、追梦花城”为主题,由深圳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和深圳市福田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深圳市公园管理中心承办。共设置花园展、精品展、城市花集、中心花轴四个核心展区,各展区之间通过自然灵动的花境串联,展览规模为历届之最。与往年不同的是,各区以及前海管理局和深汕合作区首次参加花展布展,为市民带来各具特色的簕杜鹃主题花园。
花园展区:
12个主题花园彩绘“世界著名花城”
花园展区位于莲花山公园椰风林景区,面积约12000㎡,共设12个主题花园,每个主题花园占地约300平方米,分别由福田、罗湖、南山、盐田、宝安、龙岗、坪山、龙华、光明区和大鹏新区,以及前海管理局、深汕合作区组织相关单位参展。各区的主题花园巧妙结合场地特点,融合传统与现代的设计理念,以及各区的人文特色,运用现代园艺、花艺和科技的造景手法,展现了自然生态、绿色宜居、智慧科技的美丽家园。
溯涛逐浪、绿戍鹏城、龙舞花岗、城市自然画廊……12个各具特色的主题花园,不但展现了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年城市发展的丰硕成果,更展现了深圳年轻、活力、包容、创新的先锋精神,描绘了深圳打造自然生态、优美宜居、时尚创新的“世界著名花城”的美好愿景。
精品展区:
500盆精品簕杜鹃演绎园林四季之美
精品展区位于莲花山公园金桂路与红榄路交汇处,展区面积约7500 平方米,主要展出各类簕杜鹃精品盆景约200盆,新优品种逾230种,以及120组市民和爱好者的高水平簕杜鹃园艺作品。
该展区在展示簕杜鹃自然造型之美的同时,借鉴中国古典园林造园手法,以新中式设计理念,通过对景墙、枯山水、框景及微地形精心布局,中式青瓦元素的应用,营造曲径通幽、一步一景的系列景观空间,让市民在其中体验沉浸式的赏花体验。植物配植上,该园以簕杜鹃为骨架,搭配多年生花卉和灌木,以“四季”作为花境核心理念,让市民充分感受多彩花境的自然之美。
精品展区是由莲花山公园的生产花圃改造升级而来,花展结束后将成为对市民永久开放的簕杜鹃精品盆景、盆栽专类园。
中心花轴:
6大主题花坛彰显深圳先行示范风采
中心花轴位于莲花山公园和市民中心的跨线桥上,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为战略引领,以“高质量发展高地、法治城市示范、城市文明典范、民生幸福标杆、可持续发展先锋”五个战略定位为主题,打造一组六个具有序列感的主题花坛。
整个花坛景观作品运用轴线对应和对景、框景的手法,形成簕杜鹃与艺术装置之间虚实交替、叠影相衬的多样花景,并通过艺术的抽象表达和互动科技的运用,展现了深圳自然与人文,科技与生态相互交融的美好景象,寓意深圳高举新时代改革开放旗帜,朝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方向前行。
城市花集:
花艺、花坊、花茶,让花点亮你我生活
城市花集位于莲花山公园蓝楹路与红棉路交汇的大草坪区域,展区总面积约2300平方米,共布置36个摊位。其中花卉园艺摊位27个,主要售卖鲜切花、小型盆栽、多肉植物、干花、花种、花肥,以及园艺相关的工具和文创产品等;花集区还设有9个餐饮服务摊位,使市民在逛花展的同时,既可购买简餐,满足餐饮需求,也可品一杯咖啡或花茶,放松身心。
城市花集于2019深圳簕杜鹃花展首次亮相,丰富的园艺产品和文创用品让市民流连忘返,成为花展的一大热门区域,不仅丰富了市民、游客的赏花和观展体验,更能让大家把花与美带回家,使观展的幸福感得以延续。
文化活动:
创意活动精彩纷呈,拓展市民赏花体验
花展期间,公园还将组织开展自然教育嘉年华、五洲风情音乐会、主题快闪音乐表演等一系列文化活动,让市民在赏花同时,增加良好的互动体验。此外,本次花展还将有约2000人次的志愿者为市民游客提供贴心服务。
赏花小贴士:
花展期间,莲花山公园将严格落实疫情防控工作,持续做好消毒保洁,并根据客流实时情况,动态实施限流措施,以免局部区域客流过于密集。也请市民游客朋友按照相关规定做好自身防疫,合理安排观展时间,避开客流高峰期。同时,花展期间公园周边路段及各入口处将实行交通管制,建议绿色出行。
编辑 高原
(作者:读特记者 林清容/文 李忠/图 通讯员 韩跃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