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样营销,能包装出网红产品,但是实际质量如何,有点儿见识的都知道怎么回事儿。
在娱乐圈也是一样。不是所有观众都能永远当傻子被糊弄。就像你无法在所有时间欺骗所有人。
现在相当多的公司依然是僵化的老思路来营销艺人。他们固执地以为王一博的火,只是耽美改编红利,加上一些标签和人设的包装,以为他的粉丝都是因为这些先锋的标签和酷盖人设才喜欢他。所以包装自己公司艺人的时候走的还是复制标签、抄袭人设的思路,还想靠麦麸吃红利。
就像王一博玩滑板出圈之后多少人也开始悄咪咪地拿滑板拍广告摆造型,就算上去站都站不住也要找人扶着拍、找替身拍。
其实他那些标签,包括滑板、摩托车、极限运动、乐高这些,只是他强烈的个人风格与娱乐圈过度同质化的塑料偶像形成差异的一个浓缩而已。
他不强调自己唱跳实力,但他唱跳实力差吗?只要有同台公平对比的机会,谁强谁弱不用粉丝比嗓门,不用公司比营销,观众心中自有一杆秤,这不是装路人恶意造谣假唱就好使,也不是在微博刷词条、自封头衔就管用的。
最难得的是,他永远在给新鲜感,永远不满足,敢于打破舒适区。这需要强大的即时学习能力来支撑。所以真不用拿他学历来说事儿,学历和学力不能划等号,快速学习的能力还真不是人人都有。
松浦弥太郎说过,你要想深刻理解一件事物,就要同时知道该领域内的最好和最坏。
上至最好、下至最坏,能看透这些表象直达本质,这就是洞见。
为什么新晋网红明星只能收割最年轻的那一拨人。新选秀出来的明星,包括一些老的流量,看似能接到不错的商务资源,但都是一些微博特供推广?
那么为什么王一博的粉丝经济实力强?有些公司之前还拿老思路推测,以为是靠脂粉虐粉掏学生的钱包。学生的钱包能有多深?有他的演出价格随便问问,如果是学生,你一年不吃不喝都未必够。
该花钱绝不手软,群体主力声音相对比较理智,他的粉丝群明显主力不是学生。
太阳底下无新事。有一类顾客其实是最不好糊弄,也最珍贵的。他们经历过网络营销最好和最坏的时代,不吝啬为好东西付费,喜欢大品牌,既会精明过日子,又不会贪小便宜而为不值的东西多付出一毛钱。
他们防备心理重,不轻信拙劣模仿者,但对喜爱的产品粘性很强、忠诚度很高。
总有新的顾客走入商场,后来者与其眼红盯着王一博的粉丝吸,由于这类人粘性和忠诚度很高,吸粉成本过大,玩儿不好自己容易栽了;不如去想办法树立自己的独特标签,吸引属于自己的粉丝,虽然花时间点儿,但可能更有效
最耐看的天象不是流星,而是冉冉升起的新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