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想要提升自己智力的人都想问这世上有没有一种聪明药,吃了可以让人变聪明,而鲁迅先生的散文诗《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却批判了“聪明人”,歌颂了和旧社会作坚决斗争,要毁坏这旧社会的“傻子”。
一、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
《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25年创作的一首散文诗。作者批判了维护旧社会的“聪明人”,讽喻了对这社会不满而实际又在维护这社会的“奴才”,歌颂了和旧社会作坚决斗争,要毁坏这旧社会的“傻子”。此文短小精悍,明白晓畅,寓意深刻。
二、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原文赏析
奴才总不过是寻人诉苦。只要这样,也只能这样。有一日,他遇到一个聪明人。
“先生!”他悲哀地说,眼泪联成一线,就从眼角上直流下来。“你知道的。我所过的简直不是人的生活。吃的是一天未必有一餐,这一餐又不过是高粱皮,连猪狗都不要吃的,尚且只有一小碗……”
“这实在令人同情。”聪明人也惨然⑴说。
“可不是么!”他高兴了。“可是做工是昼夜无休息的:清早担水晚烧饭,上午跑街夜磨面,晴洗衣裳雨张伞,冬烧汽炉⑵夏打扇。半夜要煨⑶银耳⑷,侍候主人耍钱⑸;头钱⑹从来没分,有时还挨皮鞭……。”
“唉唉……”聪明人叹息着,眼圈有些发红,似乎要下泪。
“先生!我这样是敷衍不下去的。我总得另外想法子。可是什么法子呢?……”
“我想,你总会好起来……”
“是么?但愿如此。可是我对先生诉了冤苦,又得你的同情和慰安,已经舒坦得不少了。可见天理没有灭绝……”
但是,不几日,他又不平起来了,仍然寻人去诉苦。
“先生!”他流着眼泪说,“你知道的。我住的简直比猪窠还不如。主人并不将我当人;他对他的叭儿狗还要好到几万倍……”
“混帐!”那人大叫起来,使他吃惊了。那人是一个傻子。
“先生,我住的只是一间破小屋,又湿,又阴,满是臭虫,睡下去就咬得真可以。秽气⑺冲着鼻子,四面又没有一个窗……。”
“你不会要你的主人开一个窗的么?”
“这怎么行?……”
“那么,你带我去看去!”
傻子跟奴才到他屋外,动手就砸那泥墙。
“先生!你干什么?”他大惊地说。
“我给你打开一个窗洞来。”
“这不行!主人要骂的!”
“管他呢!”他仍然砸。
“人来呀!强盗在毁咱们的屋子了!快来呀!迟一点可要打出窟窿来了!……”他哭嚷着,在地上团团地打滚。
一群奴才都出来了,将傻子赶走。
听到了喊声,慢慢地最后出来的是主人。
“有强盗要来毁咱们的屋子,我首先叫喊起来,大家一同把他赶走了。”他恭敬而得胜地说。
“你不错。”主人这样夸奖他。
这一天就来了许多慰问的人,聪明人也在内。
“先生。这回因为我有功,主人夸奖了我了。你先前说我总会好起来,实在是有先见之明……。”他大有希望似的高兴地说。
“可不是么……”聪明人也代为高兴似的回答他。
三、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读后感
这篇名为《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的寓言是由鲁迅写的,故事内容有趣简单,但所蕴含的道理十分深刻,世界上没有聪明药可以让人变化很多,但是傻子真的傻吗?其实不然。
文中说道,一个奴才向一个聪明人诉苦,得到了聪明人的同情和安慰,奴才非常高兴。几天后他又向一个傻子诉苦,说他住的地方连个窗子也没有,结果傻子去砸那间房子的墙,要砸出一个墙洞,那个奴才又惊又怕,还和其他的奴才赶跑了他。那个奴才收受到了主人的夸奖,奴才又很高兴。
在文章的一开始,鲁迅先生就开门见山地说出了自己对奴才的看法:“奴才总不过是寻人诉苦。只要这样,也只能这样。”将评价放在开头,体现鲁迅先生的讽刺是何等辛辣,毫不留情面。同时也为后文埋下伏笔。
在后文里,奴才向两个不同的人诉苦,一个是聪明人,一个是傻子。聪明人仅仅是给予一些宽慰,并没有真的为他做什么,可这却让奴才十分开心。而傻子却是向那些上层的官僚这一级别的人进行反抗,这却让奴才十分害怕。毕竟,奴才终究是奴才,这个整天只会做牛做马的家伙自然不敢反抗,他赶走了傻子,而且还是一帮人,可见我国在那个社会里甘当奴才的人是何等多呀。这一举动让奴才的本性暴露无遗,而奴才还以赶走反抗者邀功,这种人是多么软弱,多么“奴才”啊!这些也正照应文章开头的话,他们只会诉苦,却从不敢反抗。
文中还有两个人,聪明人和傻子。在对鲁迅先生这篇文章作评论时,完全可以在聪明人和傻子上加一个引号。所谓聪明人,不过是看似仁厚,实则软弱的人,他也不敢反抗,只是手段狡猾了点,聪明了一点而已;而所谓傻子,正是鲁迅所赞扬的对象,他虽然很傻,但她无所谓惧,敢于向权贵们反抗,为让奴才们得到光明去奋斗,可最后他个人的行动并没被奴才们领情,反而被一群奴才“镇压”下去,这也是鲁迅所要讽刺的现象。
文中鲁迅先生主要讽刺了奴才的只会诉苦、不敢反抗,讽刺了聪明人的空有同情心,赞扬了啥子敢于向权贵反抗,无所畏惧,同时也对他的徒劳无功表示同情,并呼吁大家一起站起来反抗。争取光明。如此多的思想被压缩在一篇仅有几百字的小故事里,鲁迅先生的写作本领是何等深厚,令人无法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