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毅
获奖诗集译作《贺拉斯诗全集》
与去年底获得第七届重庆文学奖时相比,昨天的李永毅更显欣慰,因为之前那次只是“诗选”,而这次获奖的是“诗集”。
这位重庆大学外国语学院的教授,昨天收到了一个好消息:他的翻译作品《贺拉斯诗全集》获得第七届鲁迅文学奖的“文学翻译奖”。继傅天琳和李元胜后,他成为重庆第三位“鲁奖”得主。
慢新闻—重庆晚报记者 李卓然/文 受访者供图
最欣慰
李永毅是接到朋友电话祝贺时,才知道自己得了“鲁奖”,他用来形容自己感受的第一个词是欣慰:“因为我是大学老师,属于研究性质的翻译,所以前后花了七年多时间,现在算是给这一阶段翻译和研究工作的一个汇总。”李永毅介绍,他今年3月报送参评了这部作品,在此之前,他的《贺拉斯诗选》才拿了重庆文学奖,但那次出版的选集只是其中一部分,体量只有本次全集的一半。
本次获奖的《贺拉斯诗全集》翻译了贺拉斯的全部诗歌作品,总体量达到近8000行。
最意外
李永毅的大学专业是英语,在校学习的第二外语是日语,后来又自学了法语,1996年大四时接触了拉丁文。换句话说,把这些拉丁文写成的古罗马诗歌翻译成汉语,是把自己的第四外语转换成了母语,的确让人感觉很意外。
普通人学一门外语都难,李教授是如何把第四外语研究得如此深的呢?“其实平时在校上课用的是英语,自己研究的是拉丁文,这两门外语比日语和法语更熟练。”他介绍,许多人学习一门语言到了一定的程度后提高就很难,瓶颈就在于不敢去阅读这个语言的原著。而李永毅大学时接触了大量的古罗马藏书,看得多也就学得快,“自己要有信心,多读原著作品,进步会很大。”
困难
从2006年起,李永毅就开始了古罗马文学的研究。古罗马文学的魅力在哪里?“一是古罗马文化本身的魅力,与我们现在所了解的西方世界大不同;二是古罗马文学对文艺复兴之后的欧洲文学影响很深,比如我们要读懂莎士比亚,如果了解古罗马文学,就会很有帮助。”
然而,要对古罗马文学做到精通却十分困难,在研究翻译过程中,他就遇到了许多难点。“一是语言,拉丁文相当于西方语言的文言文,古译今本来就难;另外则是国内对古罗马文学的研究,在诗歌方面的基础比较薄弱。”因此,在翻译贺拉斯作品前,李永毅阅读了数百篇国外学术界的论文和专著,并参考了十余部国外注本和多个英译本。
最机智
实际操作中,李永毅还要思考如何让诗歌在译成中文后依然能保持其独特的魅力。
“贺拉斯的诗在语言上比较难,用到的格律特别多,有20多种,但拉丁语的格律与中文又不一样。”李永毅介绍,西方诗歌节奏的基本单元为“音步”,而中国诗歌为“顿”,老一代的中国翻译家提出了以顿代步的翻译方式,而贺拉斯有20多种格律,李永毅就给每一种设计了“代步”的顿数以及押韵的方式。比如有4行一节的诗,李永毅就会模仿中国古诗里绝句的方式进行翻译,并在韵律上使用4行押韵的方式,而西方诗歌的交叉韵也被借鉴到他翻译的诗里。
最难得
鲁迅文学奖是中国除长篇小说和戏剧之外其他文学体裁的最高奖,四年评一次。文学翻译奖的评选尤其严格,七届中只有第一届和第二届用完了5个名额,24年间只有23人获奖,年均不到1位。
在历届获奖译者中,北京高校和社科院几乎占据了全部,本届获奖提名的10人中,有9人来自北京,只有李永毅一人来自北京以外的城市。
最期待
为什么选择了贺拉斯,李永毅说这只是刚好到了贺拉斯的阶段,在他的计划里,要把整个古罗马的诗歌都研究一遍。每一个阶段研究一位诗人,2008年他翻译了卡图卢斯的诗集,贺拉斯是他研究的第二位诗人。接下来,他要重点关注奥维德。
虽说奥维德诗歌的量更大,但在研究贺拉斯的过程中摸索了大量的方法和经验,奥维德研究的进度预计会更快,“四、五年吧,今年底就要出第一本诗选。”按李教授的想法,他今后会把古罗马诗歌的研究继续下去,丰富国内在这一领域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