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汗青·杨山岭
宿州符离镇清水村朱姓人家,迁自今濉溪县土山;土山朱氏族根在今淮北土型和肖县白土。从明太祖朱元璋自撰的家世,其祖是颛顼,世居沛国相县,清水村之朱姓人家实沛相朱氏的分蘖,经八百年的磨难,让这些生性胆小朴厚的龙种与世无争。地处偏远,消息闭塞,落后的文化让他们无从知道自己的先祖被杜撰的文字移地三百里诞生在今安徽明光山的二郎庙里。书成于公元二00六年的《中华朱氏通志》里甚至没有这支朱姓人家细化的族谱登记。
宿地朱氏何以没有一支后裔入此志书,不清楚。“宿地早在汉魏时期就是沛国朱氏的活动中心地带之一,到明清时期这里已居住不少朱姓家族和群体。现沛国朱氏后裔在墉桥区仍是人丁兴旺。”这一段文字是洋洋250多万言的《中华朱氏通志》记述宿地朱氏的唯一。宿地朱姓“人丁兴旺”是明太祖朱元璋用心苛护的结果?这也是笔者说不太清楚的。但是,宿州市三中的退休历史教师朱学首先生说,在他的记忆里,大清王朝三百年,宿地朱氏没有被野蛮杀戮的历史。朱学首先生当年已是八十二岁高龄的老人,解放初始就在宿州符离一带农村中学教授学生历史。或是职业的关联,他对朱元璋父子在宿州符离的一些作为知之甚详。是他的指点,我们得访马秀英娘娘的舅亲武氏家族的族长,目睹族谱里关于马秀英一家四代的名目记载;得武氏族亲后嗣引导,我们多次实地勘察徐王墓。是朱学首先生告诉我,清水村西的黄土岗是刘伯温命数十万军兵兜土而成的大土堆……。满清军兵初进宿地,是清除了杜山军营的设施建筑,在皇山头山前挖了“月芽池”,负责护守皇山头的朱姓一支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才集中迁入宿州城里,留下一段“群羊吃猪”——地方土著杨姓倚势逼朱姓贱卖祖田弃家走人的现代故事。这支朱姓人家迁居宿城后,现在情况怎样,笔者尚未求访,但宿地朱姓没有被清军杀戮的历史说传下来,是真实的。
查宿州清水之朱,栖居此方土地已累积八百年之久。以清水村为 圆心辐射方圆数十里计的地域地表,朱元璋父子和刘伯温率军兵留下的遗址遗物,显现着这片神奇的土地深藏着万千珍贵的历史文化。是朱帝父子及宿州知州张敬山封杀了神龙出自古地沼泽;宿州“四朱”曲笔掩遮了明太祖朱元璋出自淮北朱氏祖圣一族的历史。数以十计的中华朱氏“明理大家”,积十数年书作成卷的《中华朱氏通志》文说中华朱氏出自徐沛,根在沛之相县,却明置太祖世居之地的宿州符离之朱于卷外,让明太祖朱元璋布设的迷局在六百年后得以延续,似乎是梳理不清的阴差阳错。何至于此?许是今世朱氏的通哲大家认真思考和用心反省的,因为突出的一点很清楚,中华朱氏,皇室一族,为血亲至爱本家,对朱姓发端、生息繁衍和迁徙流布的历史和现状,正本清源的工作理应遵从国史经典,而不应录抄野史私乘入志谱传后,迷乱朱姓根基——徐、宿二州本朱根所在,荒宿地诸朱于朱谱系总的文字之外,明显《中华朱氏通志》虽洋洋百万言却浮燥,更有将明太祖朱元璋续根江南朱氏实有乱根之疑——回归笔者今文说的主题,吴晗先生在《朱元璋传》中说,朱五四夫妻俩人连同长子死于瘟疫,后被元璋兄弟俩人抬三尸去埋时;“两兄弟一面抬,一面哭,好容易抬到了,还未动手挖坑,突然间风雨交加,雷轰电闪,整个天像塌下来似的。两兄弟躲在树下发抖,约够一顿饭时,天霁雨晴,到坟地一看,大吃一惊,尸首不见了。原来山脚下土松,一阵大水把坡上的土冲塌了,恰好埋了尸首,薄薄的一个土馒头,俗话叫做天葬。”《朱元璋传》P21
皇陵地在今安徽凤阳,可皇陵地周五里无山。是吴晗先生借文造假,还是明太祖朱元璋设迷造假?想朱元璋的后裔近些年来蜂拥去凤阳皇陵的仁祖淳皇帝空坟前祭拜先祖,却扔其祖根的近亲一支不入志书族谱,是让笔者感叹的。——有俗说的真理是:“事实胜于雄辩”。以《明太祖实录》中有文字“宿州是朱元璋生身父母的家乡”说,以《续资治通鉴》中有文字“由于宿州是太祖的故乡而不战宿地”说,以《明史》中有文字“徐、宿二州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家乡”说,六百多年来,世传的朱元璋生世祖籍皆假——明清以来有三朝国家政权造假;近七百年里在野文化人一直在造假。在明太祖朱元璋的生世祖籍问题上,大寺、小庙的和尚为各自不同的目的和理由传“歪经”给社会,正典却被虚假的文字掩埋深藏的史实,今天应该得到人们的公认。
作者:赵汗青,名先杰,配字汗青,男、汉族,安徽宿州人,祖籍淮北,资深媒体人、文史作家、文化学者、博士。1992年起:先后任安徽经济报宿州记者站站长、美国麓鹿出版社华文版副总编、《中国新闻杂志》副总编辑。 已出版20万字军事历史小说《垓下之战》等九部作品。 宿州市党史研究员、市侨联常委、宿州市白居易研究会会长
作者:杨山岭,男,安徽宿州市符离人,文化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