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一个有趣的现象:
热点冷的太快。
这个时代,任何稍有热度的人或事,
都会在极短暂的时间里被网络扒去外衣,赤条条的展现在所有人面前。
然而热度退却之后,马上就会被大众弃置一旁。
凤姐、发际线小吴、江歌妈妈……
这些因为各色故事来到观众视线中的焦点人物,会在很快时间里失去c位。
取而代之的,是永远新鲜的下一个。
可仔细想想,这些热点中的当事人,他们的“后来”呢?
是沉浸悲痛,还是执迷不悟?
是潇洒依旧,还是走出阴霾?
不论大众如何定义,他们的故事的确还没有讲完。
当热度消退,当关注不在,
这些离开观众视线的焦点人物,“后来”过得究竟如何?
或许这档访谈会告诉你想要的答案——
《豫见后来》
节目由主持人鲁豫发起,可以说是鲁豫转网后的处女作。
第一季,就采访了8位「大事件」的主人公。
有上海居民楼大火中牺牲的消防员刘杰的父母;
有写出「世界很大,我想去看看」的辞职女教师顾少强;
还有拒绝求爱遭官二代烧伤毁容的受害者周岩……
有人重新振作直面痛苦,有人依旧执拗,追求诗和远方。
不过在这其中让影妹印象最为深刻的,还当属第三期的主人公——
杨丽娟。
那个为了追星,不仅倾家荡产,还间接造成了父亲的死亡的女孩。
2007年,失去一切的她无可避免地站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面对着来自全国人民的审视、质疑与唾骂。
后来的她,怎么样了?
01
所有事情都源于1994年杨丽娟的一场“梦”。
那一年,初中辍学在家的杨丽娟偶然间做了一场梦。
梦中的墙壁上有张画,画像上的人头两边写着:
你特别走近我,你与我真情相遇。
渐渐地,这种梦的频率多了起来。
有时,那人深情注视她;
有时,两人在小河边含情脉脉的互诉衷肠;
有时,则是梦中人热情火辣的对自己告白:你是我的女人。
再后来,杨丽娟从朋友的口中终于得知了梦中男人的名字——刘德华。
从那以后,杨丽娟立下重誓:一定要见到刘德华。
这一年杨丽娟16岁。
02
沉浸在这个梦里的,不止是杨丽娟,还有杨父。
杨父告诉杨丽娟,自己也做了相同的梦。
并且表示,全力支持女儿的追星梦。
1997年,杨父为了支持女儿追星,借了1.1万元的高利贷。
2003年,卖掉了兰州老家的房子。
2005年,为了凑足赴港的费用,杨父甚至决定卖肾筹款。
即便是这样,杨丽娟依旧没能得偿所愿。
与刘德华的会面遥遥无期,家中也一贫如洗,几乎落到了倾家荡产的地步。
眼看杨丽娟的追星梦就要破灭,事情突然出现了转机。
2007年,在媒体的帮助下,杨丽娟参加了刘德华香港歌友会,两人近距离拍照,亲密互动。
杨丽娟很开心。
至少照片看上去是这样。
然而第二天,杨父便在香港跳海自杀。
原因是刘德华没有答应杨丽娟单独会面的请求。
杨父留下洋洋洒洒的七页遗书。
控诉着不愿满足女儿心愿的刘德华,也控诉着“不能”为民做主的政府。
满是对世界的怨怼。
在最后,杨父甚至在遗书中说到,
“我死了,你刘德华还是要见我们孩子,不然死不瞑目。不见,天理难容。”
至此,杨丽娟见刘德华,不仅是一个少女的心愿,更成了一个老人的遗愿。
这一头,料理完后事的杨丽娟仍旧忙着完成自己与父亲的心愿,疯狂追逐着刘德华的脚步。
可是与此同时,外界的声音也不可抑制的大了起来。
07年,以宋祖德博客、南方周末为首的媒体报道出来的“杨丽娟追星始末”话题,引起了网友热烈讨论。
父亲疑有精神病史,家庭不睦这些私密的事情被媒体扒个底儿掉。
一时间,网友对于杨丽娟的批判性言论甚嚣尘上。
见不到偶像、父亲身亡,家庭被大众当作饭后谈资……
种种打击接踵而来,杨丽娟的生活,早已失控。
这一年,站在舆论的风口被千夫所指的杨丽娟,29岁。
03
时间疾驰,很快就到了2019年。
12年过去,镜头前的华仔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老去。
镜头外的杨丽娟也没能逃过岁月侵蚀,也迎来了自己的不惑之年。
这一年,她久违了接受了采访。
出现在了鲁豫的《豫见·后来》中。
为了见鲁豫,杨丽娟还专门买了衣服做了发型。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四十岁的她,长相倒是和从前没什么太大差别。
现在她和母亲住在政府分的廉租房里,一年房租不到一千快。
房子空荡简单。
杨丽娟平时的生活也不复杂。
不看电视不上网,偶尔会用收音机听听广播打发时间。
她还找到了一份能够胜任的工作,在超市当导购员,一月工资两千块。
不多,但足够养活母亲和自己。
看着这个镜头里的杨丽娟,
随性温和,简直和当年媒体口中的疯子判若两人。
不得不说,12年过去,杨丽娟成长了,也醒悟了。
在节目中,她解释了当年媒体对她家庭的误解。
在她的印象里,父母与自己一直都相处的不错。
她也释怀了自己仍然没有伴侣的现状。
对于感情,她顺应自然,不做太多打算。
相比于十几年前的偏执疯狂,她似乎看开了很多。
如今她最大的心愿,就是想让母亲活得舒适,自己平平安安。
但同时,她也有始终解不开的执拗。
对于12年前的那场悲剧,她始终无法原谅刘德华的冷漠。
因为在她眼里,“心愿本身没有错”。
心愿的确没有错。
但她不知道的是,心愿是私人的。
完成心愿的方式,不应该是道德绑架他人。
不过如今看来,我们似乎也无法再苛责杨丽娟。
因为悲剧已然发生,事情也过去了12年,她也受到了偏执所带来的惩罚。
节目后半段,杨丽娟问了鲁豫一个问题:
十几年来,看过新闻的人那么多,
有没有人在从看到新闻之后,真正关心我这个具体的生命,她现在还好吗?
鲁豫回答:
人是这样的,每天每个人面对自己的事都忙不过来。
一个人不可能每天都想着跟自己离得很远的一个人。
是啊,观众和网友的注意力,会被自己的生活纠缠,也会被新的热点所吸引。
当浪潮退却之后,谁还有心去关心一个过了气的焦点人物呢?
对于杨丽娟本人来说,
这条漫长的救赎之路注定是孤独的。
她已经孤独了12年,或许还将一直孤独下去。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杨丽娟还有“以后”。
节目最后,杨丽娟充满感恩的说:
如果重来,我绝不会再那样做,感谢上苍没有丢弃我。
的确,即便犯过错,一切也都会过去。
万事也都会迎来“后来”。
某种意义上来说,那些无法挽回的错误虽然不能改变,
但它们或许能够帮助我们纠错“后来”的人生。
鲁豫曾说,成长本身就是一种反思。
每个依旧沉浸在悔恨里的人,
或许都能够在杨丽娟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
从而选择另一种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