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又刷了一遍《后来的我们》,对里面的一句台词印象很深刻:
后来的我们什么都有了,却没了我们。
其实之前我也去看了这部电影,还特地挑了晚上11点半的场次,想着能一个人静静地把这部期待已久的作品看完,未尝不是一种享受。
这部电影让我揪心的地方在于:
小晓希望能嫁个北京户口的男人,她换了很多男朋友,还不知道什么叫“爱”,而见清把小晓的目标当作自己奋斗的方向,认为只要在北京奋斗5年,买了房小晓就能跟他一辈子。
见清一直认为小晓提出分手,是因为他没钱没本事没北京户口,其实小晓是接受不了日渐堕落,冷言相对,终日沉迷打游戏的见清。
在老家过年的时候,见清希望小晓能再给他一次机会,北京的房子已经买好,随时可以搬进去住。
见清已经努力成为小晓所期待的样子,可小晓已经不是原来的样子了。
看着画面一帧一帧地划过湿润的眼,这多像童话里的旋转木马,彼此追逐,却隔着可悲的距离。
同一句“I miss you”
见清读到的是:我想你了。
小晓想表达的是:我错过了你。
后来的我们,才知道过去的我们多么幼稚。
这部电影深深勾起我过去的记忆。
我和他相遇在青葱的校园,那时的我们天真地以为,毕业后只要好好工作,就一定能在5年内买得起自己的房子。
刚毕业的我们,各自领着2500块工资,只能将就挤在城中村破旧的出租屋里,吃着番茄鸡蛋面。
每次路过火锅店,想进去豪涮一顿,但心想一顿火锅的钱够我们在家吃一个礼拜,便径直走回家。
那时的我们很爱对方,恨不得给对方最好的。
可没有物质基础作为支撑的爱情,免不了从最开始安慰自己“苦日子忍忍就过去”,到后来和对方抱怨“这种破日子什么时候才到头”。
曾经他说,以后一定会给我买大房子,可后来一谈到房子,他便脱口而出:你怎么变得这么物质?
渐渐地,他沉迷手机游戏,每天看手机的时间比看我还多,我忍不住问:能不能放下手机陪陪我?
他说他打游戏是为了释放压力,难道你不知道我工作压力很大吗?他说他每天顶着巨大的压力,回家沉迷网络游戏,是因为工资上涨的速度比不上楼价上涨的速度。
他认为我的满腹牢骚是因为他没经济没能力。
我说我想要的不是房子,而是他能为自己最初的梦想好好奋斗,为自己而活。不要在游戏里自我麻痹,逃避那些本该面对的问题。
感情一旦有了裂痕,进来的不一是阳光,有可能是细沙,越是用力,越是两败俱伤。
就这样,曾经用来说情话的嘴巴,最后吐出像子弹一样伤人的狠话。
仍记得分手的时候,
他说:你就是嫌我没本事,才不跟我继续走下去的。
我想都没想便脱口而出:是啊,我就是嫌你没本事。
当时我想表达的是:我不是嫌你没本事,而是不能忍受你不上进不成熟,这比贫穷可怕几万倍。
可那又怎样,在他根深蒂固的印象里,我跟他继续走下去是基于物质,其实我已经看淡物质的重要性,是他一直不敢接纳不完美的自己。
当时的我们,各自站在橡皮筋的一端,想要用尽全力把对方拉到自己身旁,用自己的方式去爱对方。
那时总抱怨:为什么我这么爱他,他却觉得我不爱他?我到底该怎么办?
现在回想起来,当时真幼稚,我们总用自己的方式去爱对方,用自己的想法替代对方的想法,兜兜转转,是因为不懂得怎么去爱。
后来,从朋友口中得知他找了一个贤惠的女朋友,准备年底结婚,而往后我喜欢过的每一个男生,都有他的影子。
从前的我们辜负了爱情,认为爱情必须像辩论赛那样分出胜负,才算轰烈。
后来的我们,成熟了长大了,一切都有了,只是不再适合彼此。
就像见清父亲说过的:
缘分这事,能不负对方就好,想要不负此生,真的很难。
愿你也能找到一个为你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的人。
版式编辑 | Cecelia
作者 | 橙马良
一个除了36D的脑门,其余一无所有的文艺女流氓。本文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后台即可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