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韩寒导演的第一部电影《后会无期》上映,票房大卖,许多文艺青年二刷、三刷此片。
为什么韩寒一出手就能获得成功?《后会无期》有哪些吸引人之处?
客观说,这部电影有很多不成熟、不足的地方。
第一次做导演的韩寒能够驾驭电影,但做不到像天才导演一样用想象力“创造”电影。
但韩寒巧妙运用“细思极恐”的三重设计,将影片推上三个极致,掩盖了不足。
以下文章将通过“万花筒金句”、“双重性格”、“五段式告别”三个关键词解读这部豆瓣7.1分的影片。
一、极致“金句”的台词
《后会无期》的故事很简单:江河是个老师,要从最南边去最北边教书,马浩汉是江河的好朋友,开车送他去教书。说的是二人的“囧途”旅行。
韩寒用一个非常简单的主线,套上“公路电影”模式,中途所发生的事件无非是见初恋、被陌生人骗之类的常见桥段,并没有戏剧性冲突,没有生死大事,可为什么能征服观众?
认真看过影片后,你会发现这部电影有一个特点——每个人说话都很快,而且“出口成章”,每三句台词就有一句金句。
例如:
喜欢就会放肆,但爱就是克制。
我们听过无数的道理,却仍旧过不好这一生。
早知道你不是好人,没想到你连坏人都不是。
你连世界都没观过,哪来的世界观。
这些台词从每一个角色的口中说出,很玄乎、很有趣、让人听着回味,听着上瘾。
这正是韩寒电影的独创特色。
韩寒是谁?他是靠写作出生,他的书吸引着无数文艺青年追读,他将书中的金句运用到了电影世界,极致运用。
所以观众在观看影片的时候耳边不断听到金句,配合本片文艺怀旧式的配乐歌曲《Que Sera Sera》、《女儿情》,不断触动观众的情绪。
但其实金句是经不起推敲的,它让台词极致唯美,却无法表达人物性格。
可偏偏韩寒就是能写出成千上万的金句,他让整部电影都是金句。他让每个角色说话节奏快、金句脱口而出,观众想仔细琢磨一句话的时候,下一句已经来了。
在这样万花筒式的金句中,不知不觉演完了电影,让喜欢的观众感觉不明觉厉,二刷、三刷。
二、极致“细思极恐”的人物
本片的两位主角江河和马浩汉是两个极端。
江河是个极端理想主义的人,有着诗人的气质,他追梦、逐梦。
马浩汉是个极端现实的人,他从小在社会摸爬滚打,被“现实”坑了一次又一次。
导演将这两个人物放在一块,恰巧是“本我”和“自我”的矛盾融合。
本我:指原始的自己,有梦,有理想,代表江河。
自我:现实的自己,在社会上混着,代表马浩汉。
所以这部电影可以看成是“一个人”的成长旅行。
以下做一个有意思的推论——
倘若将这部电影的主人公设定为一个叫做A的人,江河和马浩汉都是A内心的两个人格,来重新解读这部电影会是什么样的呢?
A买了一辆车,他决定先去见一下他青梅竹马的朋友周沫,然后去见一下他通信十八年的笔友刘莺莺。
用一段跨过中国线的旅程来为自己即将到来的三十岁留下纪念。
苏米是A在途中的偶遇,是A一见钟情爱上的女孩,却激发了A体内人格的第一次斗争。
“江河”人格觉得苏米很好,愿意无条件帮她。
“马浩汉”人格说,“喂,你别傻了好吗,苏米是个骗子啊。”
两个人格为此争吵。
爱情来临,理想的人格相信爱情,现实的人格却指出爱情残酷。这个世界没有爱情童话。
在旅行的后段,A遇到了路人阿吕,阿吕想要搭顺风车。
善良的“江河”说,行,你上来吧,我们一起去看“旅行者卫星”。
现实的“马浩汉”说,别让他上来,不要相信陌生人。
最终当阿吕把车偷了跑走时,A内心的两个人格爆发了,决裂了。
理想和现实打了一架。最终“本我”和“自我”分道扬镳。
如果用这个实验视角看故事,会获得更有趣的体验。
但这绝不是幻想空谈。
其实电影中的很多人物被创造出来的时候都富有极致性——极致的理想主义,极致的现实主义。
电影通过“极致人物”的刻画,让观众更快理解这个角色。
江河太理想,马浩汉太现实,胡生太“白痴”,苏米太容易为爱奋不顾身,刘莺莺太“克制”,阿吕太满嘴胡言。
在一个个极致的性格中,角色人物是什么样的,都被贴上标签,观众可以较为轻松的理解每个角色的决定。
理解是最重要的,如果观众不理解这个角色为什么这么做,就会困惑,产生影片的“槽点”。
而《后会无期》在这方面是成功的,它用极致性格让观众进入人物的内心。
三、极致情怀
纵观很多第一次拍电影的导演,例如赵薇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苏有朋的《左耳》,刘若英的《后来的我们》,这些电影的票房成功都离不开“情怀”二字。
这类电影都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人群:80、90后。
即将老去的80后,正在脱离青春的90后,他们恰巧是电影院最主力的观众。
以上影片抓住了80、90后的情怀观,在现实里遍体鳞伤,看着时光流逝,物是人非,怀念初恋,怀念逝去的青春。
而《后会无期》将情怀用到了极致。
朴树唱着,“我曾经跨过山和大海”。《后会无期》本身就是一场说走就走的青春旅行式的公路电影,冒险未知的前方之路。
邓紫棋唱着,“当一个人成了谜”,所有角色的心中都藏着满目疮疤的往事秘密。
电影用了五段式的告别——
青梅竹马的周沫
匆匆地见了一面,又匆匆地离开,谈论起往事,但都留在回忆里,这是对初恋告别。
一见钟情的苏米
喜欢上一个别人都说是骗子的女孩,可就是只有“你”一厢情愿的相信。
相信她说的每一句话,对她留恋,久久难忘。但还是要分开,这是对你爱的人告别。
刘莺莺
一个一直陪在你身边关心你、照顾你、惦念着你的人,但是不可能在一起,对于最爱遗憾的告别。
三个人代表了初恋、你最爱的人、最爱你的人的三次告别,而生命中所遇到的这三个人,往往都不是陪你到最后的人。
这是成长和爱情的疼痛领悟。
被阿吕骗钱
一个你曾经很相信的人,曾经和你玩得不错的朋友,却因为钱而出卖了你、骗了你,现实给你的人生上了沉重的一课。
江河和马浩汉分道扬镳的告别
当初怀着梦想,有理想的你,在现实的残酷、社会弱肉强食的竞争中,变成了面目全非的自己。
放下初衷的那个“本我”,不再做梦,也会常常迷失现实的“自我”,不知何去何从。
五段式告别,说电影,也恰巧是写看电影的每个人的故事,写一场成长的必修课。
不再年轻,不敢做梦,只会在夜深人静时偷偷怀念,我还是从前的那个少年吗?
这样的情怀直击80、90后的内心深处,也是影片成功的原因。
结语:
客观上说《后会无期》这部电影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有很多缺点。
故事不新颖,情节简单,戏中角色所有的命运都是从嘴里说出来的——
每一个角色都是从话语中带出往事伤痛,并没有在电影里遇到什么实质性的突发事件考验。
但韩寒巧妙的运用了极致的金句,令观众沉迷;运用极致理想和现实的双重人物令观众融入角色;用极致情怀走入观众的内心。
这三个极致掩盖了电影的不足。
《后会无期》是一部带有强烈“韩寒风格”的电影。
影评人挑毛病,不觉得这部电影有什么地方好,可喜欢韩寒的文艺青年们却为此着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