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千寻瀑
看完《你好,李焕英》,我在网上看到关于贾玲和母亲的故事。看到了贾玲母亲的真实样貌。
我突然在思考,为什么母亲已经去世,贾玲还选择拍这样一部电影,贾玲已经成名,不缺钱,也不缺名声,更不缺成绩。为什么她会选择去当导演,拍一部这样以自己母亲为名字的电影。
人已经走远,大概是贾玲心中总有遗憾,拍了这样一部电影, 来完成自己心中的愿望。
要有多深的想念才能拍出这样的电影,贾玲的这部怀念妈妈的电影这是发自肺腑,那些没来得及说得出口的话,贾玲在电影里有机会对妈妈说了。这部电影,是贾玲给妈妈拍的,无关票房,无关他人。只是他们两个之间的絮语。
当然,每个观众都在电影里看到自己与母亲的缩影,这是属于电影之外的东西。在她心里,可能一直有个心结,电影结束了,观众看得泪流满面。不能用电影拍得好与不好来评价,因为这部电影给人们带来的心灵震撼和社会价值远超于它所带来的经济价值。
沈腾扮演的沈光林在台上演二人转的那个场景,把我笑出了眼泪,后面贾玲哭着去找母亲的时候,我的眼泪又不受控制地流了很久。
本来商量着再带妈妈和爸爸一起去看这个电影,转念又一想,不对啊,中老年人还是看一些开心的片子比较好,这么悲伤的电影,还是不要让他们看好了。
贾玲的母亲是由于意外突然去世的,去世时才48岁。放在我自己身上也是没办法接受的,贾玲把她拍出来,我真觉得挺勇敢的,这么做,就是再次回顾悲恸,这太残忍了。
妈妈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最特别的存在。
可能前一秒种还生龙活虎站在你面前的人突然就这么没了,连妈妈最后一面都没见到。很多话都来不及说,没办法说。也就成了一生的遗憾。
你想象过妈妈去世时的样子吗。
我想象中,我母亲去世时,应该是头发都白了,牙齿也掉光了,子孙环绕,躺在床上安静地离开。
总以为来日方长。谁知竟然天人永隔。
妈妈送完贾玲,在雪地里转身离开,贾玲目送着妈妈的背影那一幕,想必是戳中了很多人的内心。
毕竟,我们第一离开家去外地上学,女孩子出嫁,远嫁的女儿回娘家又一次次离开家,都有可能目睹妈妈送完自己默默离开的背影。每一次,都是五味杂陈的。
我们以为还有很多时间相聚,但成年之后,和父母的见面,就是见一面少一面。
龙应台说:“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我想到了朱自清写《背影》时,当年也是看着父亲买完橘子的蹒跚背影,以前上学不懂得那是怎样一种感情,还在学这一课时,觉得那父亲真是普通又笨拙,有什么好写的,还拿来当范文,放在课本里让我们学。现在再去看这一篇课文,觉得这人世间的父母亲,真的是平凡而又伟大的。
子女又何尝不是目送着父母的背影,看着他们一天天老去,看着他们形容枯槁,眼睛花了,耳朵也听不清了。牙齿也掉光了。
我不知道看电影的时候,有多少人想起自己的母亲。看完电影,又有多少人,会忘记电影情节,继续对母亲保持着以前的态度。对我来说,这是一部特别的电影。和别的都不一样,因为我现在当母亲了,我明白了人生无常,我不知道明天和意外谁会先来。 看完电影,第二天,我见到了妈妈,是新年的正月初五。觉得妈妈格外亲切。我知道也许看完电影,很多人对待妈妈的态度还和从前一样。但是内心里,却又不一样了。 但是我还是很感谢这样一部电影,他提醒我母亲随时可能会离开我们。他让我们学会珍惜和妈妈剩下的在一起的这些日子。 我邻座的一个男孩和女孩一起来的,我听到他们都在小声地啜泣。 我还挺期待,听到别人和妈妈之间的故事。每个人的原生家庭都不一样,但是母亲这个词,在每个人的心里肯定都一定的重量,毕竟母亲对于一个人的一生影响太大了,没有母亲,就没有我们。 珍惜和妈妈在一起的时光。我想对妈妈说一些,特别的话。生而为你的女儿,真的很幸运。下辈子,还愿意做你的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