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浓墨重彩的王朝,争议和辉煌并存。
我们都知道秦朝结束了战乱纷争的春秋和战国,消灭了东方六国,秦始皇也成为了千古一帝。
但是从细节来看,秦始皇的战略可以说近乎完美,每一个被消灭的诸侯国都是秦朝走向巅峰的阶梯。
01
秦朝是边塞之地,历来都备受东方歧视,尤其是在文化层面,例如东方的齐鲁大地、荆楚之地等等都是文化繁盛之地,认为秦朝除了蛮夷杀戮,没有一点文化涵养。
这一点缺失的文化涵养在战乱的年代,恰恰成了秦朝的优势所在。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过秦论》中的的第一句就说出了秦朝所处的绝对有利地理位置。
也看出,统一天下,是秦国君主几代的心愿。
向东发展受到限制的秦国,转而向西向周边发展,东边只要据守重要关塞,就不会有腹背受敌的危险。
在几代秦国努力耕耘之后,秦国已经是西边独大的诸侯国。
02
公元前356年,商鞅来到了秦国,进行了两场变法,他充分的发挥了秦国人的性格、地理以及君主的心理优势,让秦国一跃进入一线强国。
其实和秦国紧挨着的晋国一直是秦国文化获取的重要渠道,很多晋国的先进文化和思想都能在秦国的发展中找到影子。
因为秦国文化备受歧视,一心想获得发展,所以才会不择手段。
这给那些有野心的谋士带来了无限的机会。
秦孝公任命商鞅为左庶长,开始变法。
主要内容为:第一,“令民为什伍”,实行连坐法;
第二,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第三奖励军功,按功授爵,贵族无军功不再受爵;
第四,“燔诗书而明法令”。
前350年商鞅又进行第二次变法,统一秦国的度量衡;废分封,行县制;“为田开阡陌封疆”,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制度。
商鞅变法后,秦国逐步强盛起来,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虽然商鞅车裂被杀,但是秦国却已经在强国的征途上一路狂奔。此时的秦国军备完善、人人善战、国家政治体系完善,可以说已经是一个完整的封建集权国家。
秦国等待的只是时间和秦王嬴政的出现。
公元前238年,亲政的嬴政除掉了相父吕不韦和叛变的嫪毐,正式登上王位。
另外一个重要人物李斯出现,他和秦始皇制定“ 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 ”的策略。
然后分析天下形式,制定细则的实施方针。
具体的措施是:笼络燕齐,稳住魏楚,消灭韩赵;远交近攻,逐个击破。
其中远交近攻可以说是秦朝统一战争中最著名的词语,也确实在统一的战争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03
公元前236年,秦国的统一战争正式开始。
这年中,秦国已经在燕赵的混战中,趁机获取了赵国的九座城池,也算是开胃小菜了。
公元前234年-公元前230年,秦国准备先灭韩国,但是担心赵国出兵相助,这几年间反复和赵国交战,攻打赵国的平阳、武城,斩首10万,大败赵军,并杀死赵将扈辄。
但是赵国的将军李牧很是英勇,数次击败秦军,但是赵国天灾人祸,已经很难反击,只能自保。
前230年,秦王政派内史腾率十万大军突然南下渡过黄河,攻破韩国首都郑,韩王安投降,韩国灭亡。
第二个对象就是赵国,但是赵国的将军李牧英勇无敌,反复击败秦军。
王翦用重金收买赵王的宠臣郭开,结果赵王杀死李牧。
前228年,秦军破赵军,攻占邯郸,赵王迁被迫降秦。
前225年,秦国将领王翦之子王贲率兵出关中,攻占楚国北部的十几座城,保障攻魏秦军侧翼安全后,旋即回军北上突袭并围困住魏都大梁。
久攻不下的开封,只能黄河水淹,三月后,大梁城破,魏国灭亡。
公元前226年-公元前222年,秦国灭楚国和越。
其中楚国的项燕很是顽强,击败秦军李信,王翦无奈只能困兽之斗,坚壁不战,以逸待劳。
前223年,秦军乘楚军撤退之时,攻占楚都寿春,俘虏楚王负刍。
项燕败退至淮河以南,立昌平君为楚王,继续与秦对抗,最后战败,昌平君战死,项燕自杀,楚国灭亡。
前227年,燕太子丹派荆轲赴秦,失败之后,秦国以此为借口,发兵灭燕国。
前222年,秦将王贲率军在攻灭燕赵残余势力,俘代王嘉。
同年王贲进军辽东,歼灭燕军,俘虏燕王,燕国灭亡。燕、赵两国最终彻底灭亡 。
秦国长期以来对齐国的笼络是很成功的,秦国重金收买齐丞相后胜,使齐国既不合纵抗秦,也不加强战备。
公元前221年,在强大的秦军面前,齐国毫无招架之力,瞬间土崩瓦解。
04
至此,秦国完成统一大业,从公元前236年至221年,历经十五年。
先后公元前234-公元前230年,灭韩国;
先后公元前228年,灭赵国;
先后公元前227-公元前222年,灭燕国;
先后公元前225年,灭魏国;
先后公元前223年,灭楚国;
先后公元前221年,灭齐国。
秦国的统一和秦朝的建立,使得中国从抽象的地理名词变为具体存在庞大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