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山国王是发源于现广东揭阳市揭西县河婆镇,起源于隋朝,为粤东地区原住民,包含潮州人、海陆丰人及粤东客家人等族群的精神信仰,随着当地移民向外扩展,成为粤东、东南亚、香港及台湾民间信仰之一。三山国王实指现广东揭阳市揭西县河婆镇北面的三座山——独山、明山、巾山的三位山神。
祖庙位于今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县城旁,当地旧称霖田都,故该庙多被称为霖田祖庙。
三山国王是广东潮府本土神祇,是潮汕、梅州、惠州共信神灵,更是很多潮汕乡村里的“地头老爷”、“大老爷”。每年正二月潮汕的营老爷必定有三山国王,这些都是大多潮汕人共有的成长记忆。按资料介绍,其为明山、巾山、独山三山之神。最初是在隋朝甲子二月下旬五日,有神三人,出于巾山。自称昆季受命于天,分镇三山,托灵于玉峰之石,庙食于此地,前有古枫树,后有石穴,降神之日,枫树上上生满莲花绿白色,人者盈尺而肇迹。
至唐代开始显灵,即唐元和十四年,韩文公任潮州刺史,适逢久雨成涝灾危害庄稼人畜、众人祷告于三山国王而响答,不久天开始放晴,农田丰收。韩文公随命属官以少牢之礼致祭而祝以文曰:「淫雨既齐,蚕谷以成,织女耕男,街衙欣欣,是神之庥庇乎人也,敢不明受其赐。」
到宋太祖开基,为一统天下平息五代十国长期的纷争,更是矢志出兵,试图削平残存的南汉、吴越荆南、后蜀、南唐、北汉等六国,他的愿望虽然没有达成,至少已平定了四国,结束了唐代以来中原藩镇割据的局面。当他在位十一年时,在广东一带领有岭南四十七洲的南汉屡犯边陲,多次遣使劝逾无效,给北宋的安定带来莫大的威胁,北宋开宝三年收服了领有闽海漳泉之地的吴越。兴国四年,太宗御驾亲征,并以潘美为北都诏讨使,郭进为太原石岭关都部署,三路夹击,北汉军在辽军援不及的情况下,宋军直围太原城,正在宋军于城下攻坚未克之时,忽见金甲神三人挥戈驰马前来围攻,迫得北汉君主刘继元开城投降,终于消灭十国中最强劲也是最后一个王国北汉而完成其霸业。太原大捷,奠定了北宋的基础,凯旋之夕,忽见城上云端有「潮州三山神」旗帜出现,宋太宗乃诏封明山为「清化盛德报国王」巾山为「助政明肃宁国王」、独山为「惠威宏应丰国王」,赐庙额曰「明宝」,力勒本郡增广庙宇,岁时合祭。这就是三山国庙又称明光庙的由来。
据台湾乡村礼俗记载,台湾三山国王圣诞定为每年二月廿五。其中,台湾信徒有数百万人之多,是仅次于对妈祖的民间信仰。
而粤东地区三山国王出游则定在正月,一般是正月初十或十五。
据统计:国内外现有奉祀三山国王或奉作主神的庙宇有10000多座,其中台湾410多座,东南亚180多座。
三山国王既非佛也非道,无经文教义,无僧侣住持,而庙祀千载流传,历史不衰,其原因是它由民间传说的三山神护国、保土、安民的守护神引发形成的,有崇高伟大的“护国庇民”宗旨,感召广大信众爱国爱民、驱邪降福、团结互助、敬祖爱宗。
三山国王信仰文化,具有中华民族文化特色,是中原文化与岭南文化结合的地域民俗文化。
如今,三山国王承载了粤台两岸深不可分的缘分,成为粤民渡台垦荒、生存发展的历史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