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二年前,他们因为爱情携手走进婚姻的殿堂;
二十二年后,他们因为担当共同站在战疫的现场。
袁军与张雪梅,泰安市中心医院的一对医学伉俪,一个是急诊科的副主任医师,一个是产六科的护士长。疫情来袭,他们同时在第一时间递交了请战书,一个奋战在接触发热病人的一线筛查防守,一个坚持在产科病房为一个个家庭带来新生的希望。
他们是最美的逆行者,携手同行,并肩作战。
克服困难当好“把关人”
2月14日情人节。值完这个夜班,袁军就要暂时离开泰安市中心医院,去呼吸诊疗中心了。
基础设施还在完善中的呼吸诊疗中心,与泰安第四人民医院发热门诊相邻,从发热门诊发现异样的患者,将会送到这里来进行进一步的筛查和初步治疗。
直面发热患者,这里的危险性不言而喻。
这一晚,袁军想了很多。
作为一病区的负责人,过去之后如何开展工作,怎么安排人员,如何筛查,怎样救治......一个个问题都要精确解决。作为一个急诊、危重症专业医生,作为一个有成功救治H7N9患者经验的医生,作为一个潜心专研业务近30年的医生,作为一名曾经的援疆医生,他不怕危险,不怕艰苦,但面对本地区不断变化的疫情,怎样守护好这道关卡,做好这个“把关人”,他深知责任重大。
袁军有写日记的习惯。很忙的时候,他也会在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后,在电脑上记录一下这一天发生的事情。
翻开他的日记,我们仿佛也看到了这几天,他们是如何度过的。
2月15日,来到呼吸诊疗中心的时候,这里还在施工建设,这一批医护人员晚上加班到11点。把能干的工作都干完了,大家才各自回去休息。
2月16日,今天下午北楼交工。剩下的就看我们的了。这是忙碌的一天。一个空壳,我们要把它转变成一家医院。工人把床运来了,这是重头戏。我们开始铺床。装备抢救车,备用药。
2月17日,今天突然通知,今天下午2:30开始收病人。实在太仓促了。加快加快再加快。
下午3:30终于开始了。我穿上防护服,作为第一批医护人员,迎来了我们第一批患者。诸多不便,我们边工作边克服......既当医生护士,还要当好患者的生活保姆。5个小时收了20余名患者,眼看北楼就要收满了。志愿者队伍来了——张雪梅说:做好防护。感动。忙,没有时间说谢。
......
忙中有乐,就是爱这个岗位
同一时间,当袁军熬夜筛查审核当天患者情况时,相隔三条街的中心医院产科病房内,张雪梅正在为一个小生命的健康诞生而欣喜忙碌着。
从早上7点半进病房开始,查寻夜班工作及病人相关情况、晨间护理、分配责护床位、晨会、床旁交接、查看重点患者、与病陪人沟通、向相关责护反馈护理质控结果、梳理当日护理工作问题.....直到一项项工作逐一落实,张雪梅才能松一口气。
虽然不是在疫情的第一线,但这里的工作并不轻松。
在护理岗位工作了二十八年了,忙中有乐,张雪梅一直热爱着这个岗位。“看到新的生命,看到母子转危为安,那种劳累过后的轻松、辛苦过后的回甘、满足感、成就感,是任何物质都代替不了的。”
今年是特殊的一年,她更觉重担在身,必须立足岗位,守土担责,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疫情发生以来,产科病人不减,受其他医院疫情影响产科病人反倒增多。”张雪梅说,因此在做好日常工作的同时,疫情的筛查防控成了重中之重。“我们这里的孕产妇和新生儿都是易感人群,抵抗力差,更需要安全的环境,因此,我们的疫情排查防控工作更不容半点差池。”
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张雪梅一个人回到家中,与儿子吃吃饭,谈谈工作,话话家常,这是她一天中最轻松的时刻,也是她最想念丈夫的时刻。
从2月15日去呼吸诊疗中心后,袁军就跟同行的医护人员一起,下班后住进了医院专门的酒店隔离起来。已经20多天没有回家,怕父母担心,至今也没告诉父母自己现在去了隔离病区。
“和袁军打了几次电话,听到的最多的都是他想着怎样从他们那里筑起一道防线,不让疫情扩散到大院区,保护本部的病人和自己的兄弟们,还真没听到他说自己怎样预防感染。”她支持丈夫的工作并以此为荣,但同时也担忧着。
救死扶伤一家人共同的选择
1998年,经人介绍,两个志同道合的人——袁军与张雪梅结为夫妻。
“我们还参加了医院的集体婚礼呢。”回忆起20多年,袁军依旧记得十分清楚。
“他不算魁梧高大,但是他的胸怀、人品、敬业精神感染到了我。”张雪梅回忆起两人的相识之初,感慨颇多。在随后的接触中,共同的职业愿景,共同的信仰追求,让两个人的心越发靠近。
从朋友,到爱人、亲人,如今的他们,还是战友,共同战斗在救死扶伤的事业上。
急危重症的抢救就是在和死神赛跑,危重病人的病情突变和加重更是瞬息之间。袁军称自己这些年干监护室把耳朵练灵敏了,即便是值夜班睡着觉也能听见监护仪的第一声报警。多年来,不论晚上几点,只要有电话打来,袁军总会第一时间收拾好自己,赶去医院。袁军说,不论是抢救时,还是平时的治疗过程中,重症科医生经常是咬牙坚持,拼自己的精力、体力、心力挽救病人,提高病人生命质量。
张雪梅用一手托着两条命来形容自己的工作,对生命的敬畏使她始终怀揣一颗虔诚的心去工作。孕育是伟大的,但孕产妇又是敏感和脆弱的,张雪梅时时提醒自己感同身受每一位孕产妇的痛苦和喜悦;一个新生儿的健康关乎几个家庭、几辈子人的幸福,她要用科学、专业的呵护与关爱最大程度地护卫身边每一个新生儿的安全与健康,而不仅仅是尽一个产科人的责任。
“最对不起的,还是孩子。”张雪梅回忆,从幼儿园开始,他们的儿子经常是最后一个被接回家的。“别的家长接孩子早去等孩子或者能精确在孩子放学5分钟之内赶到,但是我们接孩子常常会晚到1-2个小时。”
一开始,孩子还会质问爸爸妈妈为什么总是这么晚,后来,孩子也习惯了,理解了父母的工作。
一个家庭,两个从医,未来,还会是三个。
在父母的耳濡目染下,填报高考志愿的时候,他们的儿子也选择了临床医学专业。
疫情来袭,袁军和张雪梅不约而同地递交了请战书。对于他们来说,这已经是他们之间的默契。而令两人感动的是,儿子的回答。
那一天,张雪梅问儿子:“如果你已经成为一名医生,遇到这种情况,你会去吗?”
“肯定去。”听到儿子斩钉截铁的回答,张雪梅深受感动,倍感欣慰。
逆行的路上,并不好走,但是有家人的支持,便更有了前进的动力。
愿你们携手渐行渐远,护佑一方健康平安。
【简介】
袁军,1993年7月青岛医学院毕业,内科学硕士,副主任医师。从事急危重症专业20余年。擅长危重病尤其是呼吸系统疑难危重病的诊治。熟练掌握本专业相关知识及技能。包括气管插管等急救技能,呼吸机应用,纤维支气管镜技术,重症超声技术,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床边血液净化技术,营养支持技术等。分别在南京军区总医院,北京协和医院进修。2017年2月至2018年8月作为山东省第九批援疆医疗技术人员,任医疗队队长,援疆期间工作突出,被援建地聘为岳普湖县人民医院副院长,急诊科、重症医学科主任,获得2017年度山东省民生援疆工作先进个人;2018年度山东省优秀援疆人才;2018年度喀什地区优秀援疆人才;2018年度泰安市优秀援疆医生;2020年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援疆工作优秀个人等荣誉称号。
张雪梅,女,汉族,1973年1月出生,山东济宁人,1992年7月毕业参加工作。副主任护师,硕士研究生,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妇产科护理临床、教学工作20多年,有丰富的妇产科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能胜任妇产科急危重病人的抢救和护理技术难题的处理。有创新意识,坚持不懈学习和更新业务知识,有现代护理新观念,能把握护理专业最新发展方向,与时俱进。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孙玉唐通讯员耿志伟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