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一定看过包青天系列的连续剧,自然也听过“狸猫换太子”的评书,老一代人们对这个故事一些戏曲说不定还能哼上几句。在清朝末期的时候,这个故事就被改编成戏曲在上海上演,相传,民国时期这个故事深受蒋公喜欢,待他退居台湾之后,台湾歌仔戏也有改编此剧。
故事讲述的是在北宋年间,刘妃没有儿子,于是,她心怀嫉妒,唯恐李宸妃生了儿子被立为太子,所以,她就与宦官郭槐定计谋害刘妃。最终,以狸猫巧夺其子,宫女寇珠于心不忍,将真的太子交给了太监陈琳。李宸妃流落民间,最后李宸妃得包公相助得以平反,刘氏自尽而死。
那么,这个流传甚广的“皇室巨大阴谋”在宋朝真的存在吗?今天就由笔者带领大家一起揭开这个狸猫换太子的真相。
其实,在历史上仁宗确有认母一事:
“二十年前娘有孕,刘妃郭槐起下不良心,金丝狸猫来剥定,她道是为娘我产下妖精... ...”话说,刘妃15岁时,随蜀人龚美到了开封,龚是银匠,刘善敲小鼓。宋真宗未即位时,听鼓而看中刘,遂纳入府邸,以后,真宗即位,刘妃最终封为皇后。
由于,真宗的儿子皆夭折,她想生子却肚皮不争气。
有一李侍遂生一男,就是后来当政的仁宗赵祯。刘妃把赵祯取为己子,这样,赵祯就成了皇后的嫡子。而生母李侍女,后来,虽然也提升为昭仪,但是,完全不参予抚养赵祯之事。李侍女一则是看到这种安排对儿子的好处极大,二则是也得罪不起刘皇后,所有,也是不敢明言。
赵祯13岁即位,是为仁宗,刘皇太后垂帘听政,始终以赵祯生母自居,皇宫内外满朝文武皆知其中内情,但都是只瞒着赵祯一人。赵祯24岁时,李昭仪病危,刘皇太后提升她为李宸妃。李不久便死了,终年46岁,刘皇太后打算以普通宫人的礼仪葬她。
此时,宰相吕夷简不同意,他对皇太后说:“太后如果不考虑刘氏的安危,臣不敢讲话;太后如果想到刘氏的安危,李宸妃葬礼应从厚葬之。”刘皇太后顿时明白,将来宋仁宗总有一天会知道自己的生母是谁,于是,她便同意李宸妃以皇太后服饰收殓。
之后,刘皇太后将其棺中充满水银,从西华门出丧,停朝三日棺柩放在洪福寺中。
可以说,在此事中吕夷简出力不少。吕夷简太子太师吕蒙正之侄、光禄寺丞吕蒙亨之子。吕当宰相多亏他叔叔吕蒙正。蒙正少时,因父亲宠妾将他和母亲赶出。蒙正无处吃饭只好到庙中就食,庙中吃饭前必敲钟,寺僧厌蒙正,乃饭后敲钟,不令蒙正食,此事之后就叫“饭后钟”。
以后,蒙正中了状元当了宰相,反厚待寺僧,迎回父母,京剧有《状元媒》乃指蒙正。真宗曾问蒙正:“你的儿子可否重用?”蒙正答:“诸子无能,惟侄儿夷简有宰相才。”最终,还是吕夷简成全骨肉,保存了刘氏,使国不动荡。
刘皇太后65岁病死,临朝11年,政令严明。为真宗皇后时,她即努力学习,流览经史,协助真宗处理朝政。并且,在有人献上武则天临朝图时,她直接将其扔在地上说:“我不作此负祖宗的事。”她虽史称贤后,但是,也干过不少错事,如:贬名臣寇准、用奸臣丁渭等。
到了这个时候,仁宗并不知道自己生母是李氏,朝中大臣畏惧太后之威也不敢说,她死后,果然有杨淑妃将李宸妃之事告诉仁宗,还加了点油盐:“听说李宸妃是被害死的... ...”仁宗自然怀疑这个幕后黑手就是刘皇太后。最终,在李宸妃换棺下葬定陵时,仁宗哭视之。
他见李宸妃棺中因贮满了水银,所以,面色如生服饰都和皇太后一样,这才打消疑惑,随即说:“人言未可尽信呢。”此后,对刘氏家族待遇更优厚了。 刘后抢人儿子,使人母子不得团圆,实属大过。但是,她未曾杀人灭口,待李宸妃还算说得过去,处置政事功大于过。
并且,对揭开此事的养母杨淑妃,宋仁宗却没有任何怪罪。从此之后,宋仁宗尊奉杨淑妃为章惠太后,对这位养母事事依从,极为孝顺。从此,李宸妃之死真相被永久掩埋,民间对这位仁宗生母一生悲剧各种怜悯,并且,根据这段往事也是编出了各种故事演义传颂。
其实,皇室能发生此事,实乃私欲膨胀。此事根源还在于封建制度,试想,有个皇帝儿子,老娘该多显赫。历史上类似之事还有,明宪宗之妃万贵妃暗害其他嫔妃所生之子就是例子。管图书的女史生一子,即:后来的孝宗,被太监宫女联合掩护,6岁时才和宪宗相认。
女史随即被万贵妃毒死,孝宗依赖祖母的保护才未被万贵妃害死。但有趣的是,这两位皇帝在位时都比较慈善。
后世,将此一段演变成戏,刘妃、郭槐害李宸妃,李宸妃流落到天齐庙,幸遇包公,得以还朝,杀死郭槐,刘妃自尽。《遇皇后·打龙袍》经诸位大师演来,经久不衰,丝竹檀板音纷纷,田邑尽唱宸妃运。口吟击节之余,使人不能不叹文人想像力之丰富,皮簧之精湛也。
其实,《宋史》中并没有记载狸猫换太子一事,李宸妃也并没有流落民间,实乃后人流传罢了。而今,狸猫换太子已被评书戏曲传唱多年,我们不禁佩服古人的智慧,塑造出了如此生动形象的画面。但是,后世的狸猫换太子之说,全系捕风捉影,不可尽信。
参考资料:
『《宋史·卷三百一十一·列传第七十》、《三侠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