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生活中一些情绪的产生常常会影响我们正常的社交活动,比如恐怖症以及恐慌障碍,什么是恐慌障碍呢?和恐怖症有什么区别呢?今天我们就一起了解一下。
一、什么是恐慌障碍?
很多惊恐障碍的患者在第一次惊恐发作之前就发生过类似惊恐的感觉,但强度和恐惧感没那么强烈。但这种恐慌障碍的发作如果处理不及时,在随后的一周或几周内可能会有再次的发作,更有甚者每天都会发作。患者像背着一个不定时炸弹,每天都处于提心吊胆的状态,担心会有再一次的发作。
惊恐的发作是突如其来的、无缘由的发生,多数时候是在人们放松或熟睡时出现,往往是不约而至的。恐慌障碍患者在发病时常有明显的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的症状,如心悸、胸闷、气急等,严重的时候会有失控感、发疯感、崩溃感、濒死感。患者的症状好像急性心脏病发作似的,临床上往往容易诊断为心脏病。
惊恐的发作往往起病急终止快,一般几分钟或十几分钟症状逐渐自行缓解。对大多数人来说,第一次惊恐发作是在有特殊压力时发生的。压力会增加躯体的紧张水平,也会降低对生活处理能力,压力增加了惊恐发作的可能。
除了负面的压力事件外,正面的压力事件也会导致惊恐发作,例如搬家、生小孩或者是结婚。惊恐发作多数发生于青中年人,在这一年龄段,人会面对更多更大的压力,会变得更加紧张,即使是一点小事也很难处理好。
二、恐怖症
人类有恐惧害怕的情绪是正常的,但是如果对于某物或某事的惧怕超过了正常的限度,很可能是患有恐惧症,属于焦虑障碍中的一种。
恐怖症患者对某些特定的对象或处境产生强烈和不必要的恐惧情绪,而且伴有明显的焦虑情绪及自主神经症状,并主动采取回避的方式来试图解除这种不安。明明知道恐惧情绪是不合理、不必要的,但却无法控制,所以恐怖症常常会影响我们的正常活动。
患者恐惧的对象可以是单一的或多种的,如广场、闭室、登高以及社交活动等。这个病症以青年期和老年期间发病者居多,女性更多见。
那么为什么人会患有恐惧症?心态分析理论认为恐惧是对抗焦虑的一种防御反应,而焦虑产生的根源是被压抑的无意识本我冲动,即人们利用替换的防御机制,将难以避免的焦虑对象替换为其他可以远离的事物或其它情境,避免严重的焦虑;
行为治疗理论上认为,恐惧是通过条件反射来建立的,除了这一点恐惧也可以通过观察或听他人描述而习得,而认知理论则认为,人们之所以患上恐怖症,是因为自己本身不合理信念,如社交恐怖症患者总认为别人不喜欢自己;另有研究证明,遗传的因素也对恐惧症有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