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飘因为一部小而精的剧,上头了。
单看画面,火辣。
台词尺度也大。
三名穿着制服的女学生,凑在一块聊“性”:
“为什么要做爱呢?
光着身子想想就很冷”
又一部岛国大尺度羞羞片?
那可误会它了。
虽然它每一集的话题,都和“性”有关。
但内核,却一点也不污。
不仅不污,还足够健康、温暖、治愈。
因为这是一部披着青春校园剧外衣的,正儿八经的性教育短片。
《17.3 关于性》
以下简称《17.3》
看过的人一水儿好评,妥妥的9.1高分:
在依然谈“性”色变,对性教育讳莫如深的环境下。
《17.3》,无疑是不可多得的好片。
是该好好聊聊“性”了。
可能不少飘粉对片名,有点摸不着头脑。
关于性,好懂。
可17.3,什么意思呢?
看了剧就明白。
其实,这是全世界女性,性爱初体验的平均年龄:17.3岁。
看到这,飘猜你心里可能开始犯嘀咕:
哪有那么早。
飘回想自己十几岁的时候,也是啥都不懂。
但,正因为不懂,才更说明需要被科普,做好自我保护。
而剧中这三名17岁左右的女高中生,跟大部分人一样。
对性,甚至是,对女性性别的体认,她们都有太多的疑惑和空白。
《17.3》,便是借由这几位女高中生,来探讨本该被了解、掌握的性知识。
女主咲良,面临的问题是——该如何面对自己的第一次性体验。
性经验为零的她,收到了男友堀田“要不要来我家”的邀请。
咲良想想,自己也17.3了,没怎么犹豫就答应了。
答应是答应了,但咲良其实慌得一匹。
先慌张害羞地询问朋友——“那个会不会痛?”
又在朋友的带领下,初次挑选自己的内衣。
甚至在赴约当天,根据某些网页的建议,仓促地给自己剃了毛。
然而,这第一次的体验,却糟透了。
进到堀田的房间里后,咲良试图用聊天,缓解紧张的情绪。
可堀田却二话不说,只想单刀直入,全然不顾她的情绪。
当精心准备的内衣被粗暴地扔到地上,感到不舒服的咲良,起身拒绝了男友。
抓起地上的胖次,伤心地离开。
像许多第一次拒绝了男友的女孩一样,她想不通:
自己为什么会拒绝,为什么会感到害怕。
但她不敢告诉朋友发生了什么,甚至对堀田起了歉意。
第二天,咲良想和堀田解释清楚,却发现两人的私事传遍了校园。
原来,自己珍视的,不过是堀田和其他男生“一个月内搞定这个处女”的打赌。
咲良知道了自己为什么不适。
因为在堀田面前,她只是“一个带着处女标签”的物品而已。
不同于小白咲良,女二紬,也有自己的烦恼:
她对恋爱、做爱,都没有兴趣。
甚至,接吻后还会恶心。
难道自己是病了吗?
和别人不一样,很奇怪吧?
而女三佑奈,是三人中恋爱和性经验最丰富的。
但她同样活在别人的偏见里。
因为经验丰富,往往会被视为滥交。
她也疑惑:
“我只和我喜欢的人做
因为喜欢才会想和他做爱啊
这又有什么错呢”
青春期是对性最为好奇的年纪。
但因为不懂,却可能就此对性产生自卑、抵抗、甚至污名化的心理。
性教育缺位,不仅会导致,女性不被尊重。
而且,还会因为无知,而生出不少偏见。
这些偏见,有时来自他人,有时来自自身。
女孩们承受着异性对自己身材的审视。
意外怀孕的女孩会发问:
“凭什么女生怀孕是和性犯罪一样的事情,需要被退学?”
甚至,咲良发现平时谈性色变的妈妈,原来会用“自慰”小玩具。
她因为不了解,而觉得这行为变态、羞耻。
《17.3》展示了关于亚洲性教育的真实境况:
因为缺乏正确的引导,女生既不被尊重,也不理解“性”。
而男生更是不懂,该如何尊重女生。
男孩们自以为对性爱“轻车熟路”。
事实上,他们的知识,大多来自网上那些繁杂又劣质的信息。
这些参差不齐的“代餐”,导致他们对女性、对性产生了极大的偏见和误导。
这也是这部片令人舒适的地方。
它并没有把“性教育”这样的严肃话题,引向简单粗暴的性别对立。
虽然女性天然的生理构造,似乎注定了处于弱势的一方。
但其实,男孩同样也是性教育缺失,受害的一方。
片中不光只探讨女孩们的疑惑。
也从女孩们的视角,讲述了男孩的困扰。
在第6集中,祐奈的男友因为解不开祐奈的内衣扣,担心被发现是处男而中止了这一次性爱。
甚至打算去风俗店先破处,作为“练习”。
因为大家都认为:
“男生要是处男的话会被嘲笑
所以男生总是急着想要快点破处”
但这,伤害的是女生啊。
如果只理解为简单的性别对立,那是对《17.3》的曲解和过分简化。
当我们在家里,连生理期这三个字都不敢提。
女生买好看的内衣,以为是为了取悦男友。
就能发现,这片子告诉我们的是——在性教育缺席下成长起来的男男女女们,没有赢家。
只不过,我们既不自知,也无从学习。
幸好,《17.3》不光告诉我们现象,摆出问题。
也给我们提供了,答案。
偏见,是会因为了解,而逐渐消失的。
受无性恋困扰的紬,咨询了生物部老师城山,才明白:
这根本不是病,她只是一个无性恋者。
无性恋者,确实无法感受到他人的性吸引力。
这没什么值得奇怪和害怕的。
而佑奈,跟前任啪啪啪完,发现自己得了生殖器疱疹,也就是俗称的“性病”。
在不少人看来,得性病,肯定是因为私生活不检点。
事实上,未必。
医生说得清楚:这种情况通常是男性伴侣患了病,就算带安全套也可能传染。
所以,该让男性检查清楚才对。
自此之后,佑奈也学会保护自己。
和男友交往前,先去卫生所检查清楚,再说。
女孩们觉得羞耻的自慰器,其实是女性爱护自己的方法。
直到现在还否定女性的性欲,是多落后又愚昧的想法。
而男主朝日,更是让我们看到,尊重女性的男性,该是什么样子。
他温柔。
拥抱之前,小心翼翼咨询对方意见:
当咲良被渣男嘲笑时,他出言安慰。
每一句都让人想记下来。
甚至敢于向所有人,坦白自己的性取向。
“我喜欢一个人,不分性别
严格来讲,应该就是所谓的双性恋
我只是作为人被另一个人所吸引
并喜欢上对方”
好久没见过这么令人舒适的男主了。
你看,假如能有正规的渠道获取性知识,那些被妖魔化的恐慌、无端产生的歧视、偏见、不尊重,都是能被一一纠正的。
《17.3》以含蓄内敛又落落大方的态度,探讨了更贴近东亚语境下的性。
相比之下,同样是关于性教育的英剧《性爱自修室》。
对“性”的探讨,却更直观。
当《17.3》里小心翼翼地提起性知识。
《自修室》的教室里,早已摆上了性教育的教具。
校长可以在大礼堂里,公然谈论经期和卫生巾。
父亲也会对喜欢同性的孩子说,想继续这样生活,就得坚强起来。
两部片子在谈论“性”上的不同风格和尺度把握。
折射的,其实是性教育上,东方和西方存在的差距。
这样的差距,不是一朝一夕产生的,也难以在短时间内被填平。
飘不担心差距,却要提防止步不前。
还记得2017年有过这样一则事件——一本正规的《小学生性教育读本》,却被二年级的家长认为,难以接受。
因为读本中“阴茎、阴道”这样的字眼,尺度过大。
新闻带来的魔幻现实,是这本读本从学校里消失,而在淘宝上卖到脱销。
更加魔幻的是,一模一样的事,在1955年的中国,也曾经上演。
1955年,一本带有男女生殖系统剖面图的书籍《性的知识》出版。
这是由协和三位医生共同编写,也是建国以后,国内第一本关于性知识的书籍。
但1957年再版时,内容被删。
其中一位医生,甚至因被称为“流氓学者”而自杀。
从1957到2017,同样的事件,反复上演。
在性教育上,我们并没有往前迈多一步。
而《17.3》,恰好给出了一个符合东亚节奏的,关于性教育答案——接纳。
接纳一个真实的关于性的世界,接纳自己也身处这个世界。
在性这件事上,我们都没有天然的选择权。
能做的,便是接纳自己,也接纳他人对情感关系的不同处理方式。
咲良和她的朋友们发现:
在“性”这栋房子里面,所有人都多姿多彩,但都缄默不语。
无性恋的闺蜜,双性恋的男友,自慰的母亲,无所适从的父亲。
但,沉默,并不代表着,就能把问题绕过去。
因为越是被压抑的东西,就越会扭曲的生长起来。
性教育平台小翅膀的创始人姚思潘,就曾见过,因为电视广告而认为经血是蓝色的男生,也见过把人流当做避孕措施的女生。
我们规避“性”越多,电线杆上的人流广告就会越多,学校里玩阿鲁巴的男生就会越多。
而因为担心尺度大,就闭口不谈的“阴茎”“阴道”“月经”,更是被“大姨妈”,“香蕉”,“小花蕊”,“黑木耳”这类词汇赋予了更多本不存在的性幻想和羞耻感。
在“性”这一点上,其实没有绝对的对错,是非之分。
不管是有性的,无性的,双性的,同性的,都值得被尊重。
性教育的目的,便是告诉我们如何正确地对待性,如何安全地发生性关系,如何妥善地处理性生活。
△ 瑞典性教育协会创始人爱丽丝·奥特森·坚森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需要《17.3》这样的剧。
就在飘写这篇稿的时候,很开心看到两则消息。
上海一教育机构为0-18岁的青少年提供性教育课。
在视频展露出的一小块课堂碎片里,因传统教育而讳莫如深的字眼,以最直接的方式吐露出来:
输卵管、多元性别、同性恋、变性人、跨性别。
而早在一个月前,“性教育”也被纳入了未成年人保护法。
林奕含在《房思琪的初恋乐园》里,一针见血地评价,性教育上缺席的父母:
“在这个故事中父母将永远缺席,他们旷课了,却自以为是还没有开学。”
社会失责带来的后果,早已由千千万万的少男少女去承担。
而现在,我们庆幸的是:
那些以为自己旷课的大人们,总算重新“开学”了。